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英语学中有些形容词加上定冠词可以变成名词,或根本不需要加定冠词,在实际中就名词使用,这样的形容词通称为“名词化的形容词。”本文就此问题做深一步的探索,对“名词化的形容词”分类和实质提出一些粗浅的看法以供参考。 1.“名词化的形容词”类型 众所周知不是任何一个形容词加上定冠词都可以转化为名词,这是有很大局限性的也不是任何一个形容词,在实践中都可以当名词使用,这有个语言习惯的问题。大体说来,可以转化为名词的形容词有以下几点:1)有些表示人的特征,状态的形容,前面加定冠词成为“the+形”形式,可以泛指一类人。表示“……的人们。” 这种形容词虽然没有词尾的复数形式,但在意义上等于复数普通名词。例如:  相似文献   

2.
性质形容词作定语主要是给中心名词分类,而分类的目的是为了确定中心名词的指称,这就决定了性质形容词作定语的语义指向只能是它所修饰的中心名词。从词汇化的角度来看,现代汉语中大量存在的“形容词性语素+名词性语素”的词是由形容词和名词的典型组合经固化形成的,而非典型的组合,没有固化为词。从“性质形容词+核心名词”结构所具有的主观性上,分析了性质形容词的语义指向。  相似文献   

3.
基于“定冠词the+名词单数”表示一类事物与“名词复数形式”表示一类事物的传统使用方法以及不同语法书中的不同观点。比较两种用法的区别。同时,通过英语原文的实例分析和对英语为母语者的调查,总结了“定冠词the+名词单数”表示一类事物的基本原理。  相似文献   

4.
“定冠词the 名词”具有特指意义。“定冠词the 形容词、副词的最高级及序数词”也有特指意义。此外,它还有下面的一些特殊用法。一、the可与poor,rich,old,young,dead,living,wounded等表示特征的形容词和分词连用,表示一类人。例如:The young must be polite to the old.年轻  相似文献   

5.
问:课本L72有这样一个句子“Whydon’t we go to the farther one?”为什么在比较级的前面出现了定冠词the,thei不是要用在最高级前面吗? 答:如果一个形容词比较级表示两个中较……的那个时,这个形容词比较级前通常要加定冠词,常见的结构有:“the 比较级 名词”或者“the 比较级 of the two”如:  相似文献   

6.
对英语搭配的习得和积累是英语学习者向高级水平进阶的重要途径。搭配与自由组合及成语的区别主要在于词与词之间在形式和意义方面结合的紧密程度不同。按照性质,搭配可分为语法搭配和词汇搭配两类。语法搭配又可据其中心词不同分为名词、形容词、动词、限定词四类;词汇搭配可据组合关系不同分为“动词+名词”、“形容词或名词+名词”、“名词+动词”、“名词+of+名词”、“动词+副词”、“副词+形容词”六类。不同习得阶段,搭配习得的重点不同。  相似文献   

7.
名词形容词化是当下流行的N+N合成名词结构中的一个普遍现象。实际上,N+N合成名词中的名词形容词化现象有一定的认知上的理据。名词形容词化一方面反映了名词的符号概念和类概念的转换,同时也是转喻视角化的体现。这种转换使得语言更加新颖和形象。  相似文献   

8.
语言学界普遍从修辞角度出发,将现代汉语的动词化及形容词化现象界定为词类活用现象。以语法隐喻理论为视角重新研究发现:“词类活用”现象尤其是“程度副词+名词”结构是概念语法隐喻认知机制的产物,该机制旨在使语句具有原一致式无法比拟的语言效果,将名词化隐喻中“级转移”现象范围扩大至动词化以及形容词化隐喻。概念语法隐喻研究应从聚焦英语名词化的范围扩充至各种动词化和形容词化。  相似文献   

9.
分析:第一题中的“SUll”是世界上独一无二的事物用定冠词the。选B;第二题的“girl”在此表示特指,故用定冠词the,选C;第三题的“play”后跟乐器时,要加定冠词the。选C;第四题考查的是“the+形容词”表示一类人。选C。  相似文献   

10.
一、“形容词+名词”词组 1.性质形容词和关系形容词修饰一个名词.词序是:性质形容词+关系形容词+名词,如:молодой русскнй актер,чудеоная кнтайская等:两个性质形容词修饰。一个名词,则需从语义程度上加以区分,一般是表示较固定特征的形容词与名词较近,如:огромные черные глаза,лриятный легкий ветер等a.[第一段]  相似文献   

11.
现代汉语中“X化”结构具有很强的能产性,由这一结构产生的化尾词几乎可以说每天都在增加,但是能进入这个结构的X须具有一定的条件,能充当X成分主要是名词、形容词、区别词,且名词、形容词还要含有“量”的含义,区别词要有跟其他词呈现一定的等级序列。  相似文献   

12.
本文探讨了“很+有+名词”的句法功能和语义功能。认为“很+有+名词”具有和形容词相似的功能,一般表示程度深,具有“量”的主观评价特征,其结构存在的条件以“名词”和“有+名词”的语义特点为前提。  相似文献   

13.
刘欢接 《中学文科》2000,(10):19-19
定冠词是一种虚词,本身不能单独使用,只能附在名词前帮助说明名词的含义。例如:the book。但是,定冠词有时也能与形容词连用,表示特定的意义,现简述如下:  相似文献   

14.
汉魏以后的汉语,新词数量增加很大,其中出现了通过比喻手段使古汉语中的两个单音节词组合成新的双音词,并被广泛运用。这些词主要是动词、名词和形容词。这类动词的结构特点是“名词语素+动词(名词)语素”;名词的结构特点是,结构中前后语素之间的语法关系一是定中关系,二是并列关系;形容词的结构特点是“名词语素+形容词语素”  相似文献   

15.
本文将全面分析句式“NP+VP+AP”(NP为名词或名词短语,VP为动词或动词短语,AP为形容词或形容词短语)中“VP”的语法特征。  相似文献   

16.
本文从论述人在认知上形成的“有界”和“无界”的对立在语法结构中的具体反映,即在性状或量上有“有界”和“无界”的对立来初步探究哪些形容词能够进入“形容词+得+补语”结构这一个案中,并认为“有界”“无界”的问题,还可以用来解释动词、名词、形容词的搭配等一系列问题。  相似文献   

17.
本文运用“事件域认知模型”考察现代汉语形容词名词化的两大类型,指出修饰性形容词的名词化是“事体”范畴内部转喻机制作用下出现的缺省现象,谓词性形容词名词化则是“行为”范畴向“事体”范畴进行隐喻性投射的结果,其动因就是视角的变化。  相似文献   

18.
本文通过对从语料库搜索到的300句“的+形容词”的语料的分析,总结出“的+形容词”的整体语法功能是:“的+形容词”是一种以名词性为主的,兼有动词性质的结构。  相似文献   

19.
极性程度副词“极”是由名词性“极”语法化而来,充当程度补语的“极”须和“了”连用形成“X+极了”结构才能完句。“X+极了”中的“X”是局限在一定的范围之内的,一般认为限定为性质形容词和表示心理、生理活动的状态动词,有的情况下“X+极了”并不遵循这一规律,并且“X”的范围是在不断变化发展的,“X+极了”结构对“X”的选择机制较为丰富。  相似文献   

20.
不定式的复合结构“Itis+adj+for(of)+n.(sb.)+todo”这一句型中,形容词后的介词何时用for,何时用of,这个问题一直困扰着大多数英语初学者。在这一句型中,it是形式主语,形容词是表语形容词,for(of)这一介词后的名词或代词实际上是这一形式的逻辑主语,这是一个复合不定式作主语的句型。在此句型中,如果表语形容词是指行为的性质(thenatureofanacfion),也就是说,如果这个表语形容词能修饰介词后的名词或代词,介词就用of;如果表语形容词不能修饰介词后的名词(代词),它表明动词不定式的动作是谁发出时,就用for。…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