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走马澳大利亚人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应澳大利亚澳中经济文化科技交流中心的邀请,我曾随中国新闻代表团访问了澳大利亚,并到澳大利亚人报参观考察。 澳大利亚人报于1964年,由报业大亨默多克先生发起创刊,隶属于澳大利亚新闻有限公司。  相似文献   

2.
环球新闻界     
《澳大利亚人报》在竞争中发展《澳大利亚人报》(以下简称《澳人报》)是澳大利亚发行量最大的全国性综合大报。然而在1985年之前,该报一直未能盈利,36年来,为扭亏为盈,《澳人报》更换了18位总编辑,终于在报业竞争中扭亏为盈,成功树立起了高品位的全国大报形象。1964年《澳人报》诞生于澳首都堪培拉。目前《澳人报》母公司新闻有限公司在悉尼、墨尔本、布里斯班、阿德莱德、帕斯和汤斯维尔6个  相似文献   

3.
西方传媒“3·14”事件报道的选择框架与意识形态偏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2008年3月14日发生在西藏自治区首府拉萨的打砸抢烧事件,是2008年3月份西方媒体对华报道最为关注的议题。自"3·14"事件发生后,大量的西方媒体的报道引发了中国公众的巨大民族情绪,对西方媒体所标榜的客观性、真实性提出了强烈的质疑。到底西方媒体在此次西藏事务的报道中,呈  相似文献   

4.
周峰 《军事记者》2012,(11):37-38
随着中国国际地位持续提高以及全球化、网络化不断深入,世界舆论对中国的关注程度空前加大。在一些媒体客观报道中国事务的同时。也有一些西方媒体有意无意地对中国事务进行负面解读。其中有些媒体更是拿中国媒体刊登的某些内容做文章,或者歪曲.或者断章取义,等等。因此,如何避免被外媒尤其是西方媒体负面解读、炒作,就成了中国媒体在进行相关报道时需要注意和把握的问题。 西方媒体对中国的负面视角将长期存在  相似文献   

5.
2012年11月22日至30日,笔者随中国记协新闻代表团访问澳大利亚、新西兰,了解两国一些传统媒体当前所遇到的困难、挑战以及所采取的对策,现将一些见闻整理出来供感兴趣的同行分享。传统媒体也举步维艰由于网络、微博、手机报等"新媒体"的冲击,传统媒体受众减少、广告收入下降,这种状况是全球性的。澳大利亚、新西兰也不例外。据澳大利亚报业协会的负责人米切尔·墨菲说,澳大利亚、新西兰两国大城市的报纸发行量,总体减少了约20%。据澳大利亚堪培拉时报的前任总编辑杰克·沃特福特说:过去3年,报纸在广告上的收入减少了30%,广告的总  相似文献   

6.
一年前,澳大利亚娱乐新闻圈发生两件国际性的头条新闻,深为人们津津乐道。第一件是澳大利亚国家电视台播映了一出叫做《大使》的电视剧集,被马来西亚认为剧情是在诽谤该国,因而几乎导致马、澳关系恶化。后来,幸得澳大利亚前联邦总理霍克和外交部伊文斯运用他们的外交手腕去周旋,才得以大事化小、小事化无。第二件是一名澳大利亚女子和马来西亚王子争夺儿女抚养权,此一事件更富戏剧性,也是本文所要讲述  相似文献   

7.
"中非论坛"是中非发展的助推器,其动向是各国媒体争相报道的热点。本文借助文本数据挖掘,抽取法媒相关报道,基于批评话语进行社会文化层面的解读,分析发现:法媒对论坛报道虽有持续,但其热度起伏较大,感情倾向愈加偏激,法媒2018年报道中"债务"词频上升。  相似文献   

8.
《澳大利亚人报》以下简称《澳人报》)是澳大利亚发行量最大的全国性综合大报。然而在1985年之前,该报一直未能盈利,1982-1984三年间共亏损1570万美元;36年来,为扭亏为盈,《澳人报》更换了18位总编辑。经过20余年的努力革新,该报终于在报业竞争中扭亏为盈。虽然现在和各州首府的都市日报相比市场份额仍不大,但该报已成功树立起了高品位的全国大报形象。1964年《澳人报》诞生于澳首都堪培拉,由于和《堪培拉时报》的竞争过于激烈,其创建人鲁伯特·默多克决定将该报发行范围推广到全国。当时澳大利亚并没有传版给分印点的技术条件,…  相似文献   

9.
W·H·端纳(William Henry Donald),英籍澳大利亚人,曾长期担任蒋介石、张学良的私人顾问,参与了南京国民政府时期许多重要的历史事件,是当时中国政坛上最为活跃的西方人之一。生前口述有回忆录,记述个人经历,已被译为中文出版,即《中国的端纳》。2013年,澳大利亚新闻人和作家克雷格·克里(Craig Collie),依据其最新掌握的历史资料和档案,出版著作《The Reporter and The Warlords》,在回顾端纳人生历程的同时,展现了一系列影响中国的大事件。本文编译者节选了书中有关"西安事变"部分进行了编译,为读者了解事变提供了又一个视角。  相似文献   

10.
2012年,是不平凡的一年.北京语言大学外媒报道分析中心自主研发的"外媒报道分析系统",实时抓取国外55家主流媒体英文网站中的涉华报道,本文依据其数据分析,发现2012年度国外主流媒体涉华报道呈现如下特征: 一、关注度提升:外媒涉华报道显著增多 截至2012年12月28日,2012年度外媒涉华报道为28840条,总量比2011年度有较大提高(2011年度为24486条).  相似文献   

11.
1965年,印尼发生“九卅事件”后,对华反目成仇,中国和印尼两国关系从蜜月外交跌入冰点,恶性冲突事件不断,在历时两年的抗议照会战后,两国断交。直至1990年8月8日恢复外交。当时,笔者刘一斌主管印尼事务,经历了两国关系恶化、断交的全过程,对其中的重要情节,仍记忆犹新。  相似文献   

12.
对于中国经济“新常态”,外媒的大量报道和多角度解读对国际舆论产生了重大导向作用.有些导向是客观的、积极的,而另一些则是主观的、消极的.在这种情况下,国内主流媒体应该加强舆情研判,改进报道策略,勇于并善于引导国际舆论理性看待中国经济的现状和未来.  相似文献   

13.
随着中美就中国加入世贸组织问题达成双边协议,中国在“入世”之路上迈出了关键的一步,这个一向为国人关注的问题一下子成了中国新闻界报道的焦点。新闻媒介在报道中国“入世”问题时究竟应该把握什么原则?报道中应侧重哪些方面的内容?避免哪些误区?就这些问题进行反思,或许对于从事相关报道的新闻工作者不无裨益。 应该把握的原则 中国复关和“入世”谈判已经持续了13年。13年的艰辛谈判深刻地表明:中国加入世贸组织的问题既是一个经济问题,也是一个政治问题。  相似文献   

14.
在全球化进程进一步深化,中国国际影响力与日俱增的大背景下,西方主流媒体将更多关注目光投向中国。本文以美国《纽约时报》和澳洲《澳大利亚人报》的网络版为例,对美国和澳大利亚主流媒体近两年的涉华报道进行分析比较,总结英语主流媒体涉华报道倾向性的表达方式及共性和个性差异。旨在为中国在新形势下进一步提升国际形象,传播中国声音,占据国际舆论格局中的有利地位提供参考意见。  相似文献   

15.
针对中亚五国主流网络媒体开展涉华报道的现状调查,是了解中国在这一地区现实影响力与竞争力的重要途径。通过考察相关媒体近年来有关中国报道的数量变化与内容结构,可以反映其对华关注程度的一般规律和特征。国家的综合实力是影响他国媒体关注度的决定因素。从中、美、俄三国范围看,中亚五国主流网媒对美国的关注度明显领先,而俄罗斯和中国的区域影响力呈现此消彼长的态势。中亚五国网络媒体的涉华报道多偏重经贸领域,强度起伏乏序,缺少连贯性思路,这也为中国顺势而为、制定针对五国媒体的传播策略提供了机遇。  相似文献   

16.
他的新书《30而励》呈现的是一双冷静的眼、一颗热忱的心。澳大利亚总理陆克文在序中说:"芮成钢的这本书描绘了我们这个相互依存的世界里中国所应担当的角色。所有关注中国未来的有识之士,无论中国人、澳大利亚人或是世界任何地方的人,都应该在这场关于21世纪中国未来的大讨论中尽一己之力。21世纪,是亚太的世纪。"本文选编自该书。  相似文献   

17.
从澳大利亚公众投诉谈我国的读者维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赵云 《传媒观察》2004,(7):42-42
最近,我随中国新闻代表团赴澳大利亚考察。在悉尼期间,先后拜访了澳大利亚报业协会主席肯教授和秘书长杰克先生,考察了《澳大利亚人报》和《堪培拉时报》。得到的总体印象是,澳大利亚报社与我国同类报社相比,无论是办公条件,还是印刷水平,都略逊于我们。但是澳大利亚报业协会对公众投诉工作所投入的精力和取得的成效,则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相似文献   

18.
最近,我随中国新闻代表团赴澳大利亚考察。在悉尼期间,先后拜访了澳大利亚报业协会主席肯教授和秘书长杰克先生,考察了《澳大利亚人报》和《堪培拉时报》。得到的总体印象是,澳大利亚报社与我国同类报社相比,无论是办公条件,还是印刷水平,都略逊于我们。但是澳大利亚报业协会对公众投诉工作所投入的精力和取得的成效,则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相似文献   

19.
郭方  王娇 《新闻采编》2012,(2):9-10
舆论监督是新闻报道的锐利武器,在引导社会舆论,帮助公众了解政府事务、社会事务和一切涉及公共利益的事务,并促使其沿着法制和社会生活公共准则的方向运作等方面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然而在现阶段,创造了高收视、好口碑的舆论监督报道却出现了一些值得人们思考的问题。这些问题直接导致社会对舆论监督报道产生一些负面评价。有些人把开展新闻舆论监督与  相似文献   

20.
中国冬奥会的国际传播既是展示真实、立体、全面中国的重要契机,也是世界了解中国的重要窗口。中国冬奥会的国际传播,除了中国媒体的对外传播外,外国媒体是其他国家民众了解中国冬奥会更为主要的渠道。因此,研究外媒对中国冬奥会的报道,不但可以了解中国冬奥会的国际传播情况,还可以发掘外媒涉华报道国际传播的内在特征与逻辑,进而深化对中国国际传播的理论创新与实践探索,为中国国际传播能力建设提供思路借鉴和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