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50 毫秒
1.
基于互联网技术的"舶来品"自媒体,正处在如火如荼的国内本土化实践中,自媒体已成为微传播中的重要力量,是传播领域发生的又一次革命,是新媒体发展的最新阶段和发展形态,技术性、连接性、数据性、分享性、个人性、体验性等特征成为自媒体的本质特征,探析自媒体及其本质特征对自媒体的理论研究和实践运用都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2.
"微媒体时代"是以微博、微信为传播媒介代表,以微内容的自由整合和有效聚合为传播方式,满足个性化的用户体验,实现信息服务普适性的时代。本文从微媒体出现、微内容生产、微传播涌现,到微产业萌生的时代现象入手,通过对四个传播关键词的分析释义,勾勒了移动互联网技术背景下微媒体时代的传播特征。  相似文献   

3.
互联网技术的飞速发展与广泛应用对传统媒体造成了颠覆性的改变,一方面,传统媒体业态、格局迅速瓦解,层出不穷的新媒体成为社会舆论传播和监督的主体力量。另一方面,互联网技术带动媒介改革,从平面、广电媒体发展到互联网媒体、移动智能终端媒体,为"媒体融合"提供了必要的硬件条件。基于此,传统媒体和新媒体之间既存在博弈也存在合作,如何促进双方的融合发展是一个时代命题。本文中笔者结合这一论题展开研究,并提出合理的融合策略。  相似文献   

4.
邵林 《传媒观察》2014,(6):16-18
正技术进步一直以来都是推动媒体和社会文化变革的伟大力量。从社会宏观层面看,基于计算机、互联网以及移动通讯技术的发展,以微博为代表的新媒体将社会带进了"微时代":微观点、微调查、微课题,微生活、微整形、微电影,当然还有势不可挡的微信、微博……一个个姓"微"的词汇把我们带进"微时代"。微时代是什么?百度百科这样解释:以微博作为传播媒介代表,以短小精炼作为文化传播特征的时代。微时代信息的传播"速度更快","范围更高","内容更具冲击力和震撼力",更重要的是微时代的到来将进一步颠覆传统的大众传播模式。  相似文献   

5.
正基于互联网技术的微媒体以其及时、互动、海量等传播优势,迅速占领了媒体用户市场,鲸吞着传统媒体的影响力。搭乘移动互联快车,加强与微媒体的融合,成为广播谋求生存发展的有效应对之道。在利用微博、微信、APP客户端等媒介丰富广播传播内容、途径,增强受众黏性的同时,如何进一步提高传播内容的分众化、个性化,拓展传播路径,挖掘自身商业价值,是移动广播应用微媒体进行自我革命的未来方向。一、移动广播收听现状  相似文献   

6.
微博、微信等微传播方式是移动互联网时代的一种互联网社会化新媒体融合传播形态。自2009年8月以来至2015年,以微博、微信为主体的中国互联网社会化新媒体微传播已经走过了十余年不同寻常的发展历程。在以3G/4G为基础的移动互联网传播阶段,作为中国新媒体传播发展史的主流形态,微博、微信等社会化微传播形态可以说是一个值得深入研究的新媒体传播样本。文章以新浪微博为研究对象,从传播学角度对微博传播所具有的双重召唤结构、偏向叠加效应等特征进行了分析,进而认为微博所引发的微内容、微传播、微偏向、微结构、微媒体等融合传播现象为新媒体传播理论研究提供了新的空间。  相似文献   

7.
正这是一个新媒体技术日新月异的时代,新媒体的异军突起,深刻影响着中国人的思想和生活。手机、互联网的兴起,极大改变了中国的传播生态。与传统纸质媒体"一对多"的单向传播方式不同,网络媒体实现了媒体与受众、受众之间的交互传播。在新媒体的包围和冲击下,传统纸质媒体如何突围,已成为事关其生死存亡的重大问题。媒体融合发展是大势所趋。传统纸质媒体和新兴媒体的加速融合化发展,成为传统纸质媒体数字化、网络化、移动  相似文献   

8.
王忆希 《东南传播》2014,(12):101-102
近年来蓬勃发展的微博、微信等"微媒体"营造出社交化、移动化的"微传播"新形态。手机成为第一大上网终端,网络成为青少年获取信息的最主要媒介,高校传统媒体受到微媒体的冲击,亟需开拓新的新闻宣传阵地。因此,在移动互联网时代,转变思路,研究微传播规律,在新媒体领域赋予高校校媒新的活力,是做好新时期高校新闻宣传工作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9.
2016年,我国移动媒体从"两微一端"迈向"三微一端",移动互联网社会化进程深度渗透到经济、社会等各领域.随着网络强国战略、大数据战略的进一步明确,"互联网+"应用广泛推进,"移动媒体传播"研究在影响与创新、现状与趋势、传播生态与技术、传播治理等方面做出积极探索,形成丰硕的研究成果.  相似文献   

10.
曲涛 《传媒》2017,(17)
随着互联网的迅猛发展,新的传播方式不断涌现,政务信息的发布渠道也日趋丰富,以政务网站和"两微一端"为代表的政务传播平台已经成为政务信息发布和传播的主渠道.随着"中央厨房"的启用,各报业集团提升技术支撑,完成了数据库及云计算中心优化配合,建立了科学完整的协同信息采集、发布、评价体系.依托各地"中央厨房",建立各地统一的政务信息传播平台,可以形成以省级传播平台为枢纽,以地市县区及省直各单位为拓展的融媒体传播布局,促进各地电子政务的转变升级和转型发展.  相似文献   

11.
"微"时代下的各种新兴媒体,如微博、微信等,在短短两年时间内迅速发展成为互联网的王牌产品,正在改变着互联网的舆论格局。广播作为传统的弱势媒体,在新媒体和强势媒体的双重挑战下迎来了新的发展契机。本文通过分析"微"时代的涵义及其带来的积极影响,探讨出一条"微"时代下的广播发展之路。  相似文献   

12.
随着媒体融合发展,交互性、平台化已成为媒体融合时代的重要特点之一。微信的应运而生,极大地改变了大型企业、媒体、娱乐、电商等各行各业的传播和运营生态。大数据技术的蓬勃发展,又为大型企事业单位对数据资源进行更有效的管理,提升互联网化运营效果带来了机遇与挑战。在"用户为王"的移动互联网时代,如何运用大数据手段提升大型企事业单位微信生态传播效果,成为一个值得研究的问题。  相似文献   

13.
随着移动互联网的快速发展,移动优先日渐成为媒体共识,以客户端为主打的移动版上线升级。融合传播就是主流媒体的互联网化,而"移动化则是互联网应用发展的必然趋势"。从目前来看,移动传播发展条件成熟,并且走向个性化定制服务。  相似文献   

14.
互联网的发展普及,全球成为一个公共信息平台。博客、微博的出现,改变了传播的生态。博客主、微博主因新媒体提供的这一能自主传播信息的平台而拥有媒介。一个被称为"自媒体"的时代来临了。在互联网上,微博盛行,是信息传播最快的渠道之一。微博一经转发,  相似文献   

15.
集体记忆承载着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历史进程中沉淀下来的情感、文化和信仰。纪录片为传承与建构民族集体记忆搭建了纪实平台。"人创造环境,同样环境也创造人"[1],随着传播语境的变化,媒体的内容生产、传播渠道与受众接受信息的习惯也随之发生改变。互联网信息时代催生了碎片化、视频化的阅读体验。微纪录片简短精巧,兼具视听作品立体形象的视觉表现以及迅捷的分享互动,适应了互联网的传播逻辑和语态。微纪录片成为主流媒体建构集体记忆并创新性表达的新形态,以新华社《国家相册》为例,从现实语境和叙事策略方面阐述微纪录片对我国唤醒民族集体记忆的影像叙事具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6.
互联网媒体经历了门户网站、社交媒体和智媒体三个发展阶段,对传统媒体传播格局带来了颠覆性影响。以互联网为主体的新传播格局已然形成,互联网生态系统在传播中居于主导地位。传统媒体如何应对?如何通过媒体融合,升维为主流互联网媒体?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媒体融合的重要讲话,为下一步发展进行了很好的顶层设计。传播新格局已经形成互联网已经成为主导舆论场。相较于传统媒体来说,互联网信息海量、方便快捷、用户体验更好,用户开始快速转移到互联网尤其是移动互联网上。  相似文献   

17.
随着电子计算机和互联网在世界的普及,互联网成为具有重大影响的新兴媒体。互联网传播具有的"多媒体"性,使其兼具文字、图画、声音、动画、视频等多种传播形式,传统的电台和新兴的互联网相结合产生了一种以互联网为载体的"网络电台"。  相似文献   

18.
亓国 《青年记者》2017,(23):69-70
近年来,随着新媒体技术和互联网技术的快速发展,读者的阅读需求不断提升,媒体的发展亟待转型升级的新举措,以适应市场竞争的需要.①编辑工作是媒体传播活动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对媒体传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而提升媒体传播,增强媒体发展后劲,又成为编辑工作的重点内容.②因此,在新媒体时代,编辑需要具备更高的职业素质,掌握媒体市场动态,才能适应媒体发展需求,提升媒体的市场竞争优势.  相似文献   

19.
<正>"自媒体"传播形态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传统新闻生产与传播的格局,在这个人人都可以成为公民记者的时代,往往忽略了新闻专业主义的重要性。本文从三个方面具体地阐述了"自媒体"传播形态下新闻专业主义的重要性和存在依据,说明"自媒体"传播形态是对新闻专业主义的一次重构。新媒体技术的出现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新闻生产与传播的整个过程。很多人认为传统的新闻生产与传播过程的格局被打破,并进入到"自媒体"传播形态之下。"自媒体"传播形态,即任意一个人或组织机构能够在任何时间、地点,以任何方式访问互联网,通过新  相似文献   

20.
金婷 《新闻前哨》2014,(9):41-42
在知识信息时代,每一个网络用户都在接受微传播,享受微内容,微传播正在成为网络传播中最富有活力和创造力的部分.随着互联网技术的不断发展,新媒介的不断涌现,微内容的传播迎合了社会的快节奏气息,符合了时下追求时尚、追逐个性的潮流,网络微传播越来越具有时代色彩的特点,它正在以一种微小的内容传递巨大的能量,慢慢地影响着我们的日常生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