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黑龙江科技信息》2013,(15):I0004-I0005
科技日报沈阳5月18日电“科普是一项长期的工作,我们不仅要在’公众科学日’、’科技周’期间举办科普活动,开放科研院所的实验室,还要常年组织院士、专家走进校园,举办公众关心的各类讲座,引导广大学生的科学实践活动,了解科学前沿知识,为公众答疑释惑。”中国科学院在沈科研机构“公众科学日”启动仪式上,中科院沈阳分院院长包信和表示。  相似文献   

2.
紧扣"科技强国科普惠民"的主题,2019年全国科技活动周暨北京科技周拉开帷幕。以2014年全国科技创新中心建设5年来取得的重大成就为主线,活动通过展出重大科技创新成就和科普惠民成果,让公众了解科学知识、体验科学乐趣、感知科学精神。  相似文献   

3.
<正>12月17日,以"大数据应用与创新"为主题的"2017年中国科技传播论坛"在京举办。中国科协党组成员、书记处书记王春法,中国记协党组成员、书记处书记季星星,中国工程院院士杜祥琬,中国科普研究所所长王康友,中国科学院科学传播局局长周德进等嘉宾出席。活动由中国科技新闻学会主办,中国科普研究所协办,新华网、中国科技新闻学会大数据与科技传播专委会承办。论坛由中国科技新闻学会理事长宋南平主持。中国科协调宣部副部长王  相似文献   

4.
植物科学对于社会、环境和生态都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国际植物日"是由国际植物理事会和欧洲植物科学组织共同发起的全球同步公益性科普宣传活动,旨在向社会公众传播植物科学知识,提高公众了解植物和植物科学对人类社会进步的重大意义。自2012年起,湖南农业大学已连续7年开展了"国际植物日"(湖南区)科普主题活动。实践表明,科普活动在高校创新人才培养中具有重要作用。开展国际植物日科普活动不仅提高了公众对植物世界的认知,更重要的是提高了大学生学习植物科学的兴趣,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和创新思维能力,增强了学生的环境保护意识。  相似文献   

5.
经国务院批准,由科技部、中宣部、中国科协等部门联合举办的“科技活动周”从今年开始实施。每年5月份的第三周作为“科技活动周”,今年将于5月14日至20日在以北京、上海、天津、广州等地为主的全国范围内开展。 此次“科技周”活动是政府组织的第一次全国性、群众性的大型科技宣传及普及活动。它旨在努力营造崇尚科学,反对迷信和学科学、用科学的社会氛围,使公众进一步理解科学技术活动本身及科学技术与社会之间的关系,推动两个文明建设的发展。  相似文献   

6.
创新与发展是新时期青少年肩负的历史使命.   广大科技教育工作者围绕未成年人的科学素质的提升,进行了不懈地努力和探索.我们汨罗市青少年科技辅导员协会开展了每年一次的青少年科技创新节、科普宣传周、爱鸟日、爱蛙日和广场科普文艺晚会等众多的科技教育、传播与普及活动,这对提升青少年的科学素质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相似文献   

7.
各位选手、领队,同志们: 今天,第十一届“国际科学与和平周”全国中小学生(江苏地区)“金纠匙”科技竞赛活动圆满结束了。首先,我代表省委、省政府向获奖单位和选手表示热烈的祝贺!向全省115万参赛学生和为竞赛活动付出辛勤劳动的主办单位、承办单位、科普上作者及广大教师表示亲切的问候! “金钥匙”科技竞赛,是一项在青少年中倡导科学精神、科学思想、科学方法和创新意识的群众性活动,在我省已连续举办4年,今年的参赛人数达到全省中  相似文献   

8.
《科协论坛》2006,21(7):9-9
由北京市科协主办,北京科普发展中心承办的“2006北京科普论坛暨《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研讨会”将于2006年7月11日-12日在痃科技活动中心举报,论坛主题为“公众科学素质的建设与科学传播策略。  相似文献   

9.
《科学大众》2013,(Z2):74
为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提高全民科学素质,促进科普与旅游结合,江苏省科普作家协会、科学大众杂志社、江苏科技报、江苏省天马旅行社共同举办江苏省科普旅游有奖征文活动。征文时间:2013年6月1日—8月20日颁奖时间:2013年11月。获奖名单将刊登在《科学大众》杂志、江苏科技报上。奖项设置:本次活动设一等奖3名(奖金各2000元)、二等奖8名(奖金各1000元)、三等奖15名  相似文献   

10.
《科学生活》2014,(12):90-91
虹口科普新干线活动由虹口区科委、科协主办,充分利用上海市科普场馆与科普教育基地拥有的“科普知识密集”、“紧跟科技前沿动态”、“教育形式寓教于乐”和“互动学习”的独特资源,以培养公众科学探究能力与科学意识为重点,结合公众的兴趣点和关注点,激发公众对科学探索的兴趣,培养公众的科学精神、科学思想、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全面提升公众科学素质。以科普为内涵,以科普场馆和科普教育基地为载体,融合科普教育与寓教于乐为一体,使参与公众充分领略现代科技的神奇魅力、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从而提高公众的科学文化素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