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蒯晓婷 《科技风》2013,(21):129
针对锦x块开发井主要集中在区块的北部,断块构造复杂,区块西部空白区控制井少,构造不够落实,油层发育变化较大,于楼油层油水关系复杂等的问题,为挖掘该块潜力,根据区块的特点,我们开展了深化地质研究、利用动态监测资料、侧钻井技术和多套层系开发的综合挖潜措施,减缓了区块的递减,实现了区块高效开发。  相似文献   

2.
锦45-7-14块构造上位于辽河盆地西部凹陷西斜坡上台阶的东北末端。含有面积0.7Km2,1995年上报探明石油地质储量305×104吨。其油层发育特点是油层单层厚度小,平面上起伏较大,连通性较差。随着开发的深入,开发矛盾越来越大,开发效果逐年变差,为了提高储量动用程度,提高采收率,我们开展了以油藏精细描述为手段的地质特征再认识,并在此基础上开展了调整井部署工作,从而对整个区块实施规模化挖潜,见到了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3.
垦东32断块热采井产量占到该块总产量的70%,随着08年区块加密调整,12口水平井注汽投产,热采规模不断扩大。本研究从区块油藏地质特征入手,结合吞吐井开发效果与室内研究,对注汽参数进行了进一步优化,使注汽参数与区块储层特征相配套,最大限度提高吞吐开发效益。  相似文献   

4.
大庆致密油水平井经济性开发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2013年,大庆油田为有效开发致密油层,在龙虎泡、齐家等区块进行了水平井工厂化生产,施工涉及3个区块、26口井。为客观评价水平井工厂化开发经济性,优选开发方式,本文以直井、水平井单井和平台井为评价目标,以中石油下发定额标准和市场物价,以及监督写实为依据,分2层和3层结构井、单井及平台井二种模式进行了水平井经济性评价分析,同时建立了水平井水平段成本预测模型,分析了水平段长度与投产后产量关系,优选了水平段长度,对水平井工厂化开发降低致密油水平井钻采成本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5.
锦州油田锦89块为一边底水油藏,吞吐开发7a后进入了高含水低速采油阶段,油田频临废弃。本文针对汽吞吐开发后期,存在油层水淹严重、采出程度偏低、井网不完善等问题,以油藏精细对比为基础,结合三维地震技术,精细刻画油藏构造;油藏动态分析与动态监测相结合,精确描述区块油水关系;根据剩余油分布特点,采用多种井型开展油藏综合调整工作,实现油藏二次开发,现场实施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6.
锦150-17-119块位于辽河盆地西部凹陷西斜坡南段欢喜岭油田西部,构造面积约为0.15km2,上报地质储量13×104t,断块共有油井3口,构造不落实。通过精细地质研究与生产动态有机结合,在应用三维地震剖面研究的基础上,重新落实了该块构造,新增含油面积0.08Km2,新增石油地质储量5.8×104t。该块构造的重新落实为扩边调整提供了依据,2007年在该块科学成功设计了一口跨断层大位移水平井,水平段长度480m,钻遇油气层厚度440m/11层,开井日产油22吨,水0.5方,效果显著。新井的成功为下步该块进行部署调整全面注水开发提供了依据。预计该块还将布署新井3口,以完善注水开发井网,最终达到扩边增储的目的。  相似文献   

7.
辽河油田冷41块为典型的边底水巨厚稠油油藏,主体区域主要通过直井开发,边部构造低部位油层由于厚度减薄和底水的影响,直井开发底水锥进快,开发效果不理想,边部一直无法有效动用。水平井通过扩大油层泄油面积来提高油产量,具有抑制底水锥进的作用。通过水平井开发和其规模化应用,有效动用了其边部底水油藏,为此类油藏的规模开发提供了新的模式。  相似文献   

8.
本文从精细油藏描述入手,开展了对渤南油田义85块开发效果评价、研究区块开发历程,进行剩余油分布规律及挖潜对策研究,找出影响区块开发的主要因素,确立了重建井网的原则。从注采井网、油层保护、储层改造等方面入手,对区块进行调整,取得了很好的开发效果,提高了该区块的最终采收率。此次调整的成功,对类似油藏高效挖潜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9.
注水砂岩油藏稳产研究与实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罗鹏飞 《内江科技》2012,(5):152-153
锦16块兴隆台油层为典型的中高渗层状砂岩边底水油藏,经过多年的注水开发后,区块综合含水高、采出程度高,产量下降快、递减加大。针对油藏特点,以剩余油研究为基础,深入油藏研究与实践,实施以"二三采油"、精细注水等手段的多元开发,同时应用新工艺新技术,实现了注水开发老区在"十一五"期间的持续稳产,进一步提高了断块开发水平,为同类油藏的开发提供了借鉴经验。  相似文献   

10.
胜利油田永12断块厚油层开发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胜利油田永12断块属强边水厚油层油藏,2000年以来,通过精细油藏地质研究,深化了油藏开发后期的特征认识,采用水平井技术加密井网、调整采液结构、补孔卡封等挖潜措施,实现了厚油层的特高含水期的高效开发。  相似文献   

11.
吕祥英 《内江科技》2007,28(11):107-107,141
孤东65-13块及垦东405块油藏位于孤东海堤大坝外侧浅海地带,储量约260万吨,储量品位极高,是典型的高产稀油区块。由于受地面条件限制,常规直井钻采难度较大、成本较高、效益较低,影响了两块的正常开发、建产工作。利用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GST地质导向钻井技术进行水平井钻探开发两块油藏,实时钻进监控,及时纠正钻进过程中出现的偏差,保证水平井钻井成功率,不仅实现了海油陆采的目的,而且还降低了开发成本,提高了开发效果。  相似文献   

12.
锦45块开发目的层为下第三系沙河街组沙一中一沙二段,本文结合锦45块的地层特征详细地论述了地层划分与对比的原则、依据和方法,并对其兴隆台油层及于楼油层进行了精细的地质分层,结果将两套油层划分为于1、于2、兴1、兴2四个油层组,12个砂岩组,24个小层,从而为该区块的石油地研究提供更加合理和可靠的基础数据.  相似文献   

13.
任飞  阳仿勇  高海涛 《内江科技》2010,31(7):114-114,116
高43块油藏属于典型的不整合稠油油藏,普通直井水驱开发难度大。鉴于水平井热采技术应用的推广,应用CMG数模软件对该区块水平井热采进行数值模拟,对水平井垂向位置、水平段长度、平面间距、注气参数等参数进行优化。研究表明,水平井位于油层中上部开发效果好,最优水平段长度为250m,合理间距为150m,合理的注气速度为250m3/d,合理注气量为3000m3,最佳焖井时间为6天。  相似文献   

14.
谷朋  倪伟 《内江科技》2012,(6):65+56
宋家垛油田周43断块投入开采至今已10余年,该油藏是一边底水活跃天然能量较为充足的油藏。目前有油井17口,开井生产16口,综合含水88.9%。为了改善该块高含水开发井的开发效果,尝试利用氮气吞吐的方法压水锥以降低含水,研究发现该区块通过使用注氮气吞吐技术,可以有效地改善开发效果,达到降水增油和提高原油采收率的目的。  相似文献   

15.
徐学峰 《中国科技纵横》2011,(10):353-353,283
垦西地区中深井目的层厚度不足5米,针对这种薄油层利用水平井钻井技术使水平段的井眼轨迹始终穿行于储层中,从而增加油藏的裸露面积,可提高开采效果,在分析薄油层钻井难点的基础上.从优化钻具组合、井眼轨迹控制和地质导向三方面对薄油层水平井钴井技术进行了介绍,并以垦761区块4口水平井的现场施工进行了具体总结。  相似文献   

16.
随着油田开发的不断深化,杏六区东部I块主力油层(PI1-3)已转为三元驱开采。水驱油水井主力油层实施封堵,开发形势呈现出产液量下降,产油下降,含水上升的局面。通过对区块内30口水井采取细分调整,优化注水结构,在实施高效精细注水的同时适时对油井措施挖潜,有效地提高了油层的动用程度,改善了水驱的开发效果。  相似文献   

17.
徐海港 《内江科技》2012,(3):116+92
乐安油田草20馆陶组砂砾岩油藏作为国内外少见的构造岩性稠油油藏,受原油粘度高、层薄等的影响,各项指标均处于热采筛选标准下限,开发难度较大。本文在草20馆陶组开展了水平井精密筛管防砂完井技术的研究应用,逐步形成并完善了水平井精密筛管防砂完井及油层保护、酸洗、注汽。举升等稠油开采配套工艺技术,取得了突出效果,实现了稠油区块的高效开发,成为稠油上产的主导手段,这对水平井在低品位油藏热采领域的应用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8.
徐明旺 《内江科技》2012,(6):134-135
Xg潜山含油厚度超过2300m,面对巨厚潜山油层,在潜山内幕构造、裂缝、多种岩性及储层识别基础上.综合运用物理模拟、数值模拟、油藏工程等技术手段,采用直井、大斜度井、水平井、鱼骨井组合开发油藏思路,利用直井控制认识油层,利用大斜度井、水平井、鱼骨井纵向上分段部署,平面交错,纵向叠置实现油藏立体高效开发。  相似文献   

19.
乐安油田草109块沙二段南部为超稠油,定向井吸汽能力差;油层边底水能量较大,直井开采由于生产压差较大,易出地层水,而利用水平井不仅能控制更多的地质储量,并且具有减小生产压差、有效抑制边底水锥进的优势.利用水平井开发动用该超稠油油藏的剩余油,有效改善其开发效果,进一步提高该油藏最终采收率.  相似文献   

20.
张勇  李军  张茂森 《内江科技》2011,32(11):127-128
针对低渗油藏开发过程出现的注水井高压注不进水,油井压力下降快、采不出的现象.结合桩西低渗区块地质特征,利用低渗油藏的非达西渗流原理,通过数值模拟对低渗油田孔隙压力、孔隙度、渗流率影响关系进行技术研究,进一步确定了桩西油田各低渗区块开采技术井距通过采用小并距开发技术试验结果.并配套油层改造技术.降低了该油藏注水压力.改善了油藏渗流能力.同时也提高了驱油效率和区块的开发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