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09 毫秒
1.
各参选出版社、团体会员单位: 今年,是“中国图书奖”评选的第十个年头。十年来,“中国图书奖”作为由中宣部、新闻出版署直接领导下的中国图书评论学会承办的国家级综合性图书奖,在提高出书质量,多出好书,繁荣出版方面起到了重要的推进作用,同时也反映了数百名获奖图书的责任编辑为两个文明建设所做出的巨大贡献。为表彰获奖图书责任编辑,展示他们的敬业精神和为多出好书,繁荣出版所付出的辛勤劳动,经中宣部、新闻出版署、全国版协有关领导同意,中国图书评论学会决定举行“中国图书奖”十年纪念活动,除编辑出版《“中国图书奖”十年纪念画册》一书外,将在第十届中国图书奖颁  相似文献   

2.
雷群明 《出版史料》2010,(1):108-115
韬奋被周恩来同志誉为“出版事业模范”。早在上世纪80年代初,“学林”就把做好有关宣传韬奋思想和韬奋精神图书的出版工作放在了重要的议事日程。在它尚处于酝酿阶段时,就确定了《韬奋与出版》一书的出版工作。  相似文献   

3.
韬奋出版奖作为出版业界为个人设立的重要奖项,25年来坚持弘扬韬奋精神,见证改革与发展,鼓励和支持各地区、各领域多种类出版机构的发展.韬奋出版奖关注这样几种人:用生命诠释韬奋精神的离退休出版工作者、出版体制改革的实践者、“走出去”战略的探路者、专业编辑领域的耕耘者、高校出版机构快速崛起的领军者,不过也表现出漠视数字出版的缺憾.  相似文献   

4.
乐施 《中国编辑》2006,(3):76-79
中国出版工作者协会第五届会员代表大会于4月25—26日在北京召开。这次会议的主要议程是:颁发“韬奋出版新人奖”;审议《中国出版工作者协会第四届理事会工作报告》;审议《中国出版工作者协会章程》(修改草案);审议《第四届中国出版工作者协会关于财务开支情况的报告》;选举中国出版工作者协会第五届理事、常务理事、主席、副主席和秘书长。来自全国出版界的代表约350人出席了会议。  相似文献   

5.
邹韬奋(1895—1944)是伟大的共产主义战士、杰出的新闻记者、政论家和出版家。他在长期实践中积累了丰富的办报思想和经验,尤其是他把报业“事业性”与“商业性”有机统一起来的经验,对于我们今天搞好新闻工作和新闻改革颇有启迪。一、注重为人民大众利益服务,是韬奋办报的宗旨。韬奋强调,办报要“以读者的利益为中心,以社会的改进为鹄的”,“替  相似文献   

6.
本刊讯2005年7月24日,为纪念我国著名的出版家、新闻记者、政论家邹韬奋先生诞辰110周年,由韬奋纪念馆、中国编辑学会、北京印刷学院、江西省新闻出版局等四家单位联合主办,上海市编辑学会、上海理工大学出版印刷学院协办,在韬奋先生的故乡江西召开了“韬奋出版思想研讨会”。与会人士指出,韬奋先生是在我国抗日战争时期涌现出来的伟大的历史人物。他之所以成为著名的政治家、编辑家、新闻记者,成为“出版事业模范”,绝不是偶然的。我们每一个从事出版的工作人员,都可以以韬奋为镜子,照一照自己,把爱国、爱民、正直、勤奋,与自己思想和工作…  相似文献   

7.
2005年7月24日,为纪念我国著名的出版家、新闻记者、政论家邹韬奋先生诞辰110周年,由韬奋纪念馆、中国编辑学会、北京印刷学院、江西省新闻出版局等四家单位联合主办,上海市编辑学会、上海理工大学出版印刷学院协办,在韬奋的故乡江西召开了“韬奋出版思想研讨会”。这次会议由韬奋纪念馆馆长雷群明、北京印刷学院出版传播与管理学院副院长李频主持,中国编辑学会常务副会长邵益文致开幕词。他指出,韬奋是在我国抗日战争时期涌现出来的伟大的历史人物。他之所以成为著名的政治家、编辑家、新闻记者,成为“出版事业模范”,绝不是偶然的。而爱国…  相似文献   

8.
资讯     
《出版广角》2015,(16):121-122
第四届韬奋出版人才高端论坛在京举行
  --业界热议培养“互联网+”时代出版人才
  2015年11月5日,时值邹韬奋同志诞辰120周年纪念日,第四届韬奋出版人才高端论坛在京举行。全国出版界近200位代表相聚在一起,畅谈如何继续弘扬和传承韬奋精神,培养“互联网+”时代的出版人才。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人事司巡视员李潞在致辞中说,韬奋同志的爱国、奉献、创新和敬业精神,深深影响了几代人。在“互联网+”背景下,弘扬韬奋精神,培养新型出版人才,要求我们不断探索人才培养规律,拓宽人才培养渠道,通过产学研和行政部门共同努力,为出版业转型升级提供更多智力支持。在主题论坛上,韬奋基金会理事长聂震宁做了题为《“互联网+”时代的出版人才思维》的主旨报告。他认为,弘扬和继承韬奋精神,就要做好“互联网+”时代的人才培养和引进工作,高度重视生成内容专业人才、知识经济管理人才、信息营销复合人才、客户服务管理人才、既懂互联网又通传统出版的复合型领军人才。围绕“互联网+”背景下如何打造新型出版人才队伍、媒体融合时代出版人才的需求与应对等议题,中国出版集团公司副总裁刘伯根、中国教育出版传媒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于春迟、中国科技出版传媒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柳建尧等10余位代表先后发言,其中既有理论上的探索,也有对实践的总结。大家认为,唯有对新生业态积极学习并迅速适应,既懂出版专业又懂网络传播的出版人才,才能在“互联网+”时代展露身手,成为行业翘楚。  相似文献   

9.
韬奋是中国新闻出版业的一位伟大先行者.在纪念他诞生110周年之时,我们老一辈出版人的心情是很激动的,不少人思绪万千.我们不仅期望韬奋精神能浩然长存,韬奋著作能永垂青史,更期待今天的出版界,涌现出像韬奋一样优秀的出版带头人,领导从业者开拓新局面.希望他们不仅学习韬奋的精神,还要研究借鉴韬奋创造的经营管理经验和他倡导的优良敬业传统,求得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双赢",求得出版业的大发展、新繁荣.  相似文献   

10.
1944年11月,远在延安的毛泽东主席得知邹韬奋不幸逝世,挥毫题词,寄托哀思,对韬奋的一生作了准确而崇高的评价:“热爱人民,真诚为人民服务,鞠躬尽瘁,死而后已,这就是邹韬奋先生的精神,这就是他之所以感动人的地方。”今天我们重温毛泽东同志的题词,发扬韬奋精神,继承韬奋编辑思想,对于全面落实党中央关于坚持“三贴近”的要求,做好新时期的出版工作,具有深刻的现实意义。坚持进步的出版方向韬奋多次指出:进步文化事业是指“有益于大众、有益于革命的文化事业,只有这样的进步文化事业才能随着时代的进步而一同进步”,“真有生命力的刊物,和当…  相似文献   

11.
为了更大的繁荣———“多出优秀音像制品座谈会”在京举行本刊特约记者以周为贯彻落实党的十四届六中全会精神,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领导同志关于抓音像出版繁荣的重要指示精神,贯彻落实中宣部召开的“多出优秀作品座谈会”精神,新闻出版署于1997年7月9日至1...  相似文献   

12.
连日来,出版战线全体同志和全国人民一样,对党的“十六大”胜利召开和取得的丰硕成果,充满喜悦,深受鼓舞。11月19日,中宣部、新闻出版总署联合召开出版界座谈会,畅谈学习体会,部署学习宣传贯彻“十六大”精神。会议强调,出版战线要认真学习、深刻领会、全面贯彻“十六大”精神,自觉地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统领出版工作全局,努力建设先进文化,不负时代使命,推动出版事业进一步繁荣健康发展,更  相似文献   

13.
韬奋新闻奖韬奋出版奖颁发 第二届韬奋新闻奖和第四届韬奋出版奖11月5日在人民大会堂隆重颁奖。丁关根、邹家华、孙起孟等领导以及韬奋生前友好,各界代表200多人出席颁奖会。 全国重点少儿读物出版规划会举行 该会由中宣部和新闻出版署联合组织召开,10月29日在广西北海市结束。会议认为,应该用全新的思路和观念,为跨世纪儿童出版思想性、知识性、可读性高度统一的精品。  相似文献   

14.
卷首语     
一部书稿的价值在于它研究的深度,一本刊物的生命在于它的导向:而编刊主导思想明确,栏目主题思想突出,则是保征导向的重要条件。读者的期待,作者的支持,领导的关心,使我们更清楚地看到了这一点。这一期,我们突出了几个栏目,编发了几篇重点文章,中心就是一个——繁荣出版。为繁荣出版而呐喊是本刊一个时期的主导思想和突出主题。从这个主题出发,我们编发了中宣部出板局副局长高明光同志的《实实在在抓好出版繁荣》,作为本期的头题文章,同时用“双月谈”栏目配以广东、浙江、湖南、四川四省出版局长对繁荣的看法,在“本刊综述”栏目中,分析了《近年大型图书出版的状况及走向》和  相似文献   

15.
“十五”期间,在教育部和新闻出版总署的领导和指导下,北京大学出版社充分利用北京大学的资源优势并广泛吸纳社会优质资源,出版了一批具有广泛影响的精品教材和学术研究著作,为推动课程改革、教学改革,繁荣学术研究做出了重要贡献。“十五”期间,北京大学出版社保持了良好的发展势头,年均增长率近20%,为“十一五”期间的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相似文献   

16.
现在各行各业都在加强职业道德建设,我们出版部门也要加强自身的职业道德建设。出版工作面对着广大作者和读者,肩负着为两个文明建设服务,为提高全民族科学文化素质服务的历史重任,只有加强职业道德建设,才能更好地完成自己的历史使命。 近几年来,中宣部、新闻出版署很重视出版队伍建设,抓得很紧,采取了许多具体措施,很有成效。我们的出版队伍从总体上看是一支好队伍。这支队伍拥有大批优秀人才,从近几年韬奋  相似文献   

17.
21世纪正在向我们走来,在新世纪即将到来的时候,党中央制定了跨世纪的宏伟蓝图。为了落实党中央关于出版工作要“一手抓繁荣,一手抓管理”,实现出版业“阶段性转移”的指示,为了进一步贯彻江泽民总书记关于抓好儿童读物的指示,中宣部、新闻出版署提出了关于制定重点少儿读物出版规则,团中央提出了跨世纪的两项青年工程和全国少工委实施“雏鹰行动”的计划。我们中国少年儿童出版社按照这些指示精神和要求,结合中少社自身特点和改革实践,提出了“一个工程、五个系列”的图书发展规划。这就是,在本世纪的最后五年中,用精品意识,高质量、高品位、高格调地编辑  相似文献   

18.
韬奋一生主办过六刊一报,《生活》周刊于1926年创设的“读者信箱”专栏是他最早与读者建立的信息通道。此后,他坚持亲自拆阅和认真答复读者来信,一直贯穿于韬奋18年的新闻、出版生涯,成为他须臾不离的办刊法宝。韬奋曾把办好“读者信箱”专栏当作重要经验之一,他对夏衍讲:办好刊物的经验是亲自抓“一头一尾”。“头”是社论,而“尾”,就是答读者来信。通过它,韬奋不仅实现了早期“以读者利益为中心,以社会的改造为鹄的”的办刊目的,也在与广大读者的精神互动之中汲取力量,逐渐认清了自己的历史责任,在努力追求实现广大群众的最高利益的同时,完成了由一个爱国知识分子到共产主义者的思想转变过程。  相似文献   

19.
本月视点:“对话”聚焦传媒改革2002年10月27日,中央电视台的“对话”节目请到了中宣部副部长、广电总局局长徐光春,新闻出版总署署长、国家版权局局长石宗源,中宣部副部长、负责文艺出版改革工作的李从军出席,共同关注进入WTO之后国内新闻出版广播影视业的改革工作。由于三位主管新闻传媒业的领导同时出席,并且是在国家级电视媒体上,因此这次访谈节目的内容就显得相当重要、权威,对于了解目前国内新闻出版广播影视业的改革方向具有重要意义。大致来看,本次节目主要反映出以下一些政策信息:1.对新闻出版业的产业结构…  相似文献   

20.
新世纪的大门即将打开,对出版界来说,应追求的很多,我认为其中有一项20世纪留下的重要财富,就是韬奋精神,在新的世纪里我们应该继续追求韬奋精神,不断发扬韬奋精神。有一批人已经为我们做出了榜样,就是韬奋出版奖的获得者。评奖已经六届,获奖者其63人。最近,第六届中国韬奋出版奖揭晓,获奖者有11人,他们是徐春莲、周谊、于国华、遇衍滨、郑士德、江曾培、李元君、沙地克·木沙、单基夫、王亚民、何学惠。韬奋出版奖是出版业内荣誉最高的奖项。我们对此次获奖者表示衷心的祝贺。这些获奖者的共同特点是以邹韬奋为榜样,按韬奋精神做事。他们挚爱出版事业,有良好的职业道德,追求出版的最高境界,以多出好书,多生产优质精神食粮为己任,在出版战线上做出了出色的成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