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28 毫秒
1.
社会的发展使得人们越来越关注我们生存的环境,作为地球村的成员。每个人都应该具备一定的环境意识和正确的环境价值观,这就给环境教育提出了要求。地理学科的研究对象和任务决定了地理教育从一开始就肩负有环境教育的使命。地理课是环境教育的主要渗透课程,地理教育与环境教育有着密切的联系,它在环境教育中所起的重要作用也是其他科目不可取代的。因此,如何发挥地理学科优势,有效开展环境教育是值得思考的重要问题。专家学者对环境教育活  相似文献   

2.
<正>灾害面前的无知是人类最大的灾害。1995年,山东郯城地震带发生5.4级地震,房屋一间未倒,但波及地区跳楼至伤亡者达数百人。汶川地震,安县桑枣中学全校2200多名师生在地震发生后,从不同教学楼和教室全部冲到操场,仅用时1分36秒,师生无一伤亡,而学校教学楼全部倒塌。这是由于学生平时接受了很好的安全教育并进行了多次避灾演习。我国是世界上自然灾害种类多、频度高、强度大、损失严重的国家之一。  相似文献   

3.
学习地理课的目的,是让我们认识自然。改造自然,使之造福于人类。而环境是地理学科的重要内容之一。怎样讲好环境这节课,我采取了以下几个步骤:  相似文献   

4.
20世纪英国地理教科书发展的相关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英国一直是比较重视地理教育的国家,在地理教科书的编写以及对地理教科书的研究方面都比较成功,有很多可以借鉴的经验。英国的中学地理课单独设置, 并于1991年颁布了全国统一的《国家地理课程》,把地理列为十门必修的基础课程之一。20世纪英国的中学地理教科书不断变化发展,日趋完善,其中很多观点和理论值得我们探讨和借鉴。  相似文献   

5.
20 0 0年 9月 ,英国颁布了新修订的《国家地理课程》新修订的《国家地理课程》明显减少了地理教学的内容 ,并且减少了硬性规定而增强了灵活性。1.突出社会、经济发展与地理教学的紧密联系 ,强化对学生新观念的培养新《国家地理课程》中 ,可持续发展、全球公民、价值观和态度以及区域知识这四个地理学习的主要因素都更加突出 ,并且这些因素之间的联系也更为明确。特别是可持续发展内容得到了突出和强化 ,充分反映出英国政府和公众对于这一领域的重视与关注。未来的《国家地理课程》虽然也有可持续发展方面的内容 ,但它是列在“环境”专题中的…  相似文献   

6.
中学地理在国民素质教育中的作用是其它学科不能替代的。尤其是人类面临的环境、资源、人口问题逐渐引起人们重视的今天,中学地理就显得尤其重要了。如何在地理课教学中提高学生的人素质呢?笔体会有以下几方面。  相似文献   

7.
“课堂教学是素质教育的主渠道。”由于传统的教学存在着种种弊端, 课堂教学正在发生深刻的变革地理教学也不例外。那么,在当前教育新理念下,什么是一堂好的地理课? 笔者以为不管采取何种方法,何种手段,何种形式,一堂地理课是否成功,是否真正起到实效,至少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去评价。 一、有没有恰到好的地情境设计 听一堂好课,总会令人心情舒畅,回味无穷。一个成功的地理教师首先应努力让学生热爱地理这门课有学习地理的激情。而这要看教师如何把握,要设法激发学生的地理学习的兴趣。在地理课上如能灵活巧妙地创设地理学习情境和氛围,就不失…  相似文献   

8.
十分秒教诲     
我读中学的时候,有一次地理老师不来上课,班主任让我们自习,结果我们没有一个人看书。此时,有个老头走进教室。这个老头是在城里犯了错误被下放到乡下来的,天天在学校旁边放牛。老头问我们为什么不看书,我们说不想看。老头又问这堂是什么课,我们说是地理课,老头说:“我给你们上一堂地理课吧。”老头拿起粉笔,在黑板上画一个亚洲  相似文献   

9.
地球是人类共同的家园,要解决世人瞩目的自然环境的污染问题,必须加强环境保护教育。因此,在中学地理课中进行环境教育不是课本的外延,而是地理课本身的要求。这就要求地理老师不仅要善于挖掘教材中环境教育的素材,还要把环境方面的热点及时补充到教学中去,改革教学方法,创设情景和机会使学生从实践活动中感受、体验和内化知识点,不断提高自身的环境素养。  相似文献   

10.
现代城镇化一个特点就是城市规模原来越大。而我国同时处于世界上2个地质断裂带边缘,是一个地震频发国家。我国又是一个人口众多、地域辽阔的国家,也是世界上自然灾害最严重的少数几个国家之一。世界上几乎所有类型的灾害在我国都有发生,全国绝大多数地区每年都会不同程度受到各种灾害的影响。地震、水涝灾害、旱灾、气象灾害还有山地滑坡、崩塌和泥石流发生频率高、灾害程度严重。  相似文献   

11.
少女本身就是故事,这美丽神秘的两个字会引起人许许多多联想;在女中,几百上千个少女聚在一起,可以想象,那将会有多少故事发生啊。无疑,“女中1000天”这个题目,是吸引人的。徐雅男同学以她清新脱俗的笔致不紧不慢、不惊不乍娓娓道来,给我们讲述的这个故事看来平平淡淡,波澜  相似文献   

12.
一、加强灾害教育的重要性 我国是世界上受自然灾害影响最为严重的国家之一,灾害种类多、发生频率高、区域性和季节性强、灾害损失严重。如汶川地震、西南旱灾、玉树地震等,都给我国人民带来了巨大的灾难,引起人们极大的关注。  相似文献   

13.
世纪之交 ,我们面临日益激烈的国际竞争和新技术革命的挑战 ,这种竞争和挑战 ,归根到底是教育的竞争。教育是培养人才的事业 ,它关系到 2 1世纪我国经济振兴、社会发展和现代化建设的成败 ,这就给地理基础教育提出了培养目标整体性的要求。在人类物质文明、精神文明高度发达的今天 ,伴随着人类对大自然无休止索取与掠夺造成的环境、资源、能源、人口等问题 ,使地理教育的价值更加重要。地理课是中学各学科中唯一以人类可持续发展、人类赖以生存发展的地理环境 ,以及人类与环境关系为基本内容的学科。地理教育还肩负着使受教育者形成正确的资…  相似文献   

14.
中等师范学校(以下简称中师)三年级按规定有4—5周教育实习。往年在实习期间,大部分学生不乐意上地理课,接受任务时面有难色,少数人实习了地理课,往往不能把课讲好。这是什么原因呢?经过调查我发现:除了在一些人心中认为地理是“副科”而不够重视之外,主要原因是目前中师学生普遍缺乏地理基础知识所造成的。 1987年9月以前,中师没有专用的地理教材,采用高中地理课本上课,缺乏师范特点,学生不能适应小学地理教学情有可原。从87年下学期起,中师有了  相似文献   

15.
一个国家的国情,包括地理、历史、政治、经济、文化、教育等多方面的内容。其中地理环境的基本情况,是一个国家民族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必要条件。因此地理课是我国中小学生国情教育的主渠道之一,我们一定要把小学地理课的国情教育搞好。 由于小学生年纪小,认识水平有限,加之课时限制,小学地理课的国情教育,不可能全面开花,而应当是有重点的、从最基本的常识讲起。我们一定要明白,进行地理国情教育的目的,是激发学生作为国家小主人的爱国主义情感,实事求是地了解我国现状,正确理解我们的基本国策,自觉地遵守有关法令、法规,并具有建设社会主义的责任感和紧迫感。  相似文献   

16.
当今社会 ,“英语热”越来越盛。学生们都较为喜欢英语 ;而地理学科 ,在当今教育环境下 ,则显得有点无足轻重。如果地理教师不积极探索 ,把初中的第一堂地理课上好 ,那以后就举步维艰了。如果地理教师能把第一堂地理课与英语相结合 ,将会取得意想不到的成效。地理的英文单词为Geogra phy。我们可以把这个单词视为多个单词词首字母的合成词 ,可解释如下 :Great(神奇、伟大的 ) :地理学科内容 ,包含了人文科学知识与自然科学知识。同学们在小学时接触的《社会》、《自然》等课程 ,地理知识就蕴含其内。这些知识交融在一起 ,就构成了社会和生…  相似文献   

17.
我们发现小学地理课的教师,大多是曾经教过语文的,他们往往用教语文的方法来教地理。比如,读读讲讲,逐段归纳大意;讲解词语,理出几个问题让学生去背;抓住一点加以发挥,进行思想教育。虽然挂上教学挂图,只是蜻蜓点水似的一指了事,实际是脱离地图进行讲解。总之,在教学中不注意用图,更没有把培养学生读图能力这件事重视起来。为什么要强调培养学生读图能力呢?地图和地理教学的  相似文献   

18.
继续讲一个发生在2000年的故事。曹彦彦这年29岁,升任京源学校副校长,仍承担地理课教学。这年一开学,王能智同她设计了一个课题《今年春游去哪里》,希望吸收数学、语文、外语、历史、生物、计算机、政治,包括地理,共8个学科的老师参加,试图通过这样的活动,打破学科之间的壁垒,在初中学生中开展“多学科融合的探究性学习”。各学科的老师对王能智都挺尊重,但觉得这地理课把腿伸到野外尚可理  相似文献   

19.
在地理课中,向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是地理教学的主要任务之一。笔者在课余流览教育杂志,颇注意这方面的经验文章。但也发现一些同志的观点有欠缺的一面;这种欠缺在当今我们国家还很落后又值改革开放时代,不可忽视。一些同志在文章中指出:“在小学地理课中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就是深入挖掘教材,通过国土上的大小对比、时间上的今昔对比、物产上的贫富对比、产量上的多少对比,从而树立祖国在学生心目中的伟大可爱的形象,从而激发学生爱  相似文献   

20.
一、加强灾害科学教育的意义据报载,在2004年12月26日印度洋海啸中,一名年仅10岁的英国女童小蒂莉,看到海水泛起“很多的泡泡”,随即告诉妈妈说将有海啸。因为她的一句警告,沙滩上数百人保住了性命。为此,英国媒体赞誉她为“海滩天使”。小蒂莉的这份警觉,得益于她从地理课上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