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惜粮与爱国     
惜粮与爱国王书杰构思:学校饭场时有泼洒菜、汤和馍块就地滚的现象。这说明许多学生丢掉了中华民族“勤俭节约”的传统美德,缺乏对劳动人民的思想感情。为此,我决定召开“惜粮与爱国”主题班会,尽快纠正他们这种不良行为。准备:1.邀请学生家长2至3人,并请其做好...  相似文献   

2.
文题展示《现代汉语词典》对"惜"的释义如下:①爱惜:珍~~寸阴~墨如金。②可惜;惋惜:痛~。③吝惜;舍不得:~别~力不~工本。  相似文献   

3.
【真题回放】《现代汉语词典》对"惜"的释义如下:①爱惜:珍~|~寸阴|~墨如金。②可惜;惋惜:痛~。③吝惜;舍不得:~别|~力|不~工本。  相似文献   

4.
【真题回放】《现代汉语词典》对"惜"的释义如下:①爱惜:珍~|~寸阴|~墨如金。②可惜;惋惜:痛~。③吝惜;舍不得:~别|~力|不~工本。【惜别】舍不得分别。【惜阴】爱惜光阴。  相似文献   

5.
文题:写作(60分)《现代汉语词典》对"惜"的释义如下:①爱惜:珍~∣~寸阴∣~墨如金。②可惜;惋惜:痛~。③吝惜;舍不得:~别∣~力∣不~工本。【惜别】舍不得分别。  相似文献   

6.
《第二课堂(小学)》2011,(1):123-124
2010年9月开学,教材大换血。有细心的读者发现,新版高中语文教材“被踢出去”的课文多达20多篇,如《孔雀东南飞》《药》《阿Q正传》《记念刘和珍君》《雷雨》《背影》等,其中涉及鲁迅的作品多篇。  相似文献   

7.
《咬文嚼字》2016年第1期上发表的《"芒果"得名小考》中有这样一段话:"历史上第一个介绍芒果的中国人是唐朝高僧玄奘法师。……《大唐西域记》中有‘庵波罗果,见珍于世’的记载。这说明他是第一个看到芒果而且也可能是第一个吃到芒果的人。"这其中多个"第一个"的说法都值得推敲。众所  相似文献   

8.
    
No.2命题作文[浙江省温州市2007年中考作文题]《现代汉语词典》对"惜"的释义如下:①爱惜:珍~│~寸阴│~墨如金。②可惜;惋惜:痛~。③吝惜;舍不得:~别│~力│不~工本。【惜别】舍不得分别。【惜阴】爱惜光阴。【惜老怜贫】爱护老年人,同情穷人。也说怜贫惜老。  相似文献   

9.
《惜诵》是《楚辞》中明确为屈原所写的作品之一,现为《楚辞·九章》的首篇。其开头部分几句说:惜诵以致愍兮,发愤以杼(抒)情。所作〈非>忠而言之兮,指苍天以为正。篇名"惜诵"系拈取篇首二字为题。其含义自来众说纷纭,迄今尚未有定论。《屈原集校注》列举旧  相似文献   

10.
《王金豆借粮》是太康道情中经典曲目,深受豫东地区人们的喜爱,《王金豆借粮》创作本意是教导人们做人要有道德讲人情,不贪图富贵。社会走到今天,人们的思想观念等发生了变化,被创作出来的作品、作品中的人物却随着时代一道走来,他们并没有因为时代及法制观念的改变而发生变化,他们仍然在日常生活中对豫东地区人们的法律观念。本文就通过对《王金豆借粮》中涉及的法律问题分析,意在探讨传统经典剧目与豫东地区普法教育之间找出共赢之路。  相似文献   

11.
教子惜粮     
小时与母亲一起去禾坪收谷,谷收完了,母亲还得一粒一粒捡起缝隙里的谷粒。夕阳给母亲那过早衰老的面容涂上一层金辉。望着母亲那佝偻的背影,蹒跚的步子,我幼小的心灵颤抖起来,种田人方知粮食来之不易啊!以后,我每每拿起一大块馒头想扔时,端起吃剩的饭菜想倒时,眼前便会浮现出母亲捡粮食时那佝偻的背影。如今自己做了爸爸,虽然经济比较宽裕,但仍不敢忘记母亲惜粮如金的情形。儿子学会的第一首诗就  相似文献   

12.
佚名 《中学文科》2008,(6):30-30
【考题回放】《现代汉语词典》对“惜”的释义如下:①爱惜:珍~|~寸阴|~墨如金。②可惜;惋惜:痛~。③吝惜;舍不得:~别|一力|不~工本。  相似文献   

13.
您身边是否有像金津、陈墨一样的80、90后大学生创业牛人?您是否对投身基层的职业生涯颇为钦佩或感慨良多?为梦想而奋力拼搏的记忆总是鲜活动人,给成功者以回味,予后来者以启示,也令我们惜之如珍。现《中国大学生就业》杂志展开"梦想照进现实"——大学生基层就业和自主创业典型事迹征稿活动,面向  相似文献   

14.
您身边是否有像金津、陈墨一样的80、90后大学生创业牛人?您是否对投身基层的职业生涯颇为钦佩或感慨良多?为梦想而奋力拼搏的记忆总是鲜活动人,给成功者以回味,予后来者以启示,也令我们惜之如珍。现《中国大学生就业》杂志展开"梦想照进现实"——大学生基层就业和自主创业典型事迹征稿活动,面向  相似文献   

15.
长期以来,荆轲被人们作为反抗暴秦、扶危济困的悲剧英雄形象来歌颂、敬仰,如陶渊明《咏荆轲》赞美其"雄发指危冠,猛气冲长缨""其人虽已没,千载有余情"。李白亦在《赠友人三首·其二》中赞道:"荆轲一去后,壮士多摧残。长号易水上,为我扬波澜。"但是,对于其刺秦失败的史实,又有从"惜其不成"到"惜其不能"的不同评判。《史记·刺客列传》中,鲁勾践就称其"嗟乎,惜哉,其不讲于刺剑之术也!"而随着后世那种浓烈  相似文献   

16.
博约相资     
汪梅村(士铎)思想反动,人多识之。然其学术有精到之处。萧穆《汪梅村先生别传》载汪尝与友人论学,略曰:“汉魏儒者自博入,惜其未知约也;宋元儒者自约入,惜其未知博也。然人之性情既各有所近,不能强同,且为博为约,皆须竭其毕生精力,如饥者求食,寒者求  相似文献   

17.
闲翻杂书,见一副奇特的对联: 惜“三上”珍“三余”只为五车八斗; 读《四书》研《四史》可拥千户万钟。这是一副劝勉人们学习的对  相似文献   

18.
杨显之     
《语文教学之友》2020,(3):F0002-F0002
杨显之,生卒年不详,大都(今北京)人,元代戏曲作家。约与关汉卿同时,并与之为莫逆之交。他们常在一起讨论、推敲作品。他善于对别人的作品提出中肯的意见,被誉为"杨补丁"。创作杂剧8种,题材多采于现实生活和民间故事。作品风格与关汉卿相近,关目动人,语言流畅,本色中偶有华丽,朱权在《太和正音谱》中赞扬其杂剧如"瑶台夜月"。今仅存剧本两种,即《临江驿潇湘秋夜雨》《郑孔目风雪酷寒亭》。  相似文献   

19.
《王金豆借粮》是太康道情中经典曲目。《王金豆借粮》剧目形成的年代和作者有多种说法,在众多说法中马双枝把在大相国寺书棚里唱红的坠子《皮袄记》改成豫剧《王金斗借粮》较为可信。对于形成于新中国成立之际的《王金豆借粮》来讲,在宣传婚姻自主上,在新旧思想的碰撞中做了折中妥协。同时,在创作上体现出独特的地方特点,取得了较高的艺术成就。  相似文献   

20.
综观初中教材中收录的鲁迅先生的作品,涉及小说、散文、杂文几类,小说多是《呐喊》中的作品,如《故乡》、《孔已己》;散文多是回忆性散文集《朝花夕拾》中的作品,有《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风筝》、《阿长与山海经》、《雪》等;《杂文》则有《友邦惊诧论》、《拿来主义》、《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等。相对来说,收录数量挺多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