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抓住学生装饰黑板这一契机,让其写一篇习作,并将"这一篇"作为范文,开展习作指导。具体的教学步骤是:让学生用一个事例来证明自己的特长,引出范文;学生研读习作,讨论范文;小作者交流创作心得,反思范文;教师站在高位"画龙点睛",总结范文。  相似文献   

2.
众所周知,“技能”的掌握和“习惯”的形成来自于正确的模仿和反复的实践。苏联教育学家克鲁普斯卡娅曾说过:“模仿对于儿童正如独立创造那样同等重要。”现代汉语词典中对“范”的解释:范,模子,榜样。好的范文为小学生写作文做向导引路,帮助其将作文写得更具体、生动、形象。虽然范文对初学者很重要,可很多教师都慎用范文指导,认为多数学生易被范文所吸引,束缚了思维,大幅度模仿,习作效果适得其反。学范文贵在学后会模仿求活创新。如教师能巧用范文,适时呈现,分析指导,一定会收效很好。下面就苏教国标版六上《习作四》习作指导课谈谈如何巧妙灵活地运用范文,提高习作指导效果。  相似文献   

3.
小学语文教材中所选的文章都是一些极好的范文,是学生模仿习作的典范。教学中,教师如果能把阅读教学与学生的作文实际紧密联系起来,有助于提高他们的作文水平。所以,我们必须深入钻研教材,挖掘教材中读写结合的因素,有目的地在阅读教学中渗透习作指导,让阅读滋润习作。  相似文献   

4.
著名语文教学专家于漪说:"有范文借鉴,从模仿入手,心领神会,久而久之,就能脱胎而出."打开苏教版语文书,每次习作中均编排了习作例文.这些例文,学生易学易懂,好似学生学步的拐杖.在教学时,有了这根"拐杖",教师就能将教学中的一个个难点化解,让学生易于接受.  相似文献   

5.
周梅 《语文天地》2012,(16):52-53
作文教学的终极目标是提升学生的作文能力,进而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学生提升作文能力的途径不仅要靠老师的"教",也要靠学生的"学"。一、教的要点是"示范""示范"指的是老师提供各种各样的作文范例供学生学习或模仿。"示范"可以是正面的例子也可以是反面的例子。经过老师的讲述或示范,学生能有所借鉴并进而学习写作。1.示范的起点是"范文""范文"即学生习作的范例。从低年级到高年级,学生学习模仿的"范文"可以各不相同,但一定要符合"范文"标准,要"各体兼备,各样  相似文献   

6.
多年来,范文在习作教学中一直都充当着"教师的帮手、学生的救兵"这一双重角色.近来有人认为范文会限制学生的思维,束缚学生的想象,致使其习作"千人一面".那么范文到底要不要呢?当然要!理由如下:  相似文献   

7.
课程标准指出:习作教学要减少对学生写作的束缚,鼓励自由表达和有创意的表达。因此,教师在习作教学中可通过观察向内看,让素材变得多彩;范文"组合拳",让形式变得多样;纵向评价,让学生体验成功;习作发表,激起学生表达的欲望四个方面来提高学生的习作能力。  相似文献   

8.
范文是小学生习作时的一根"拐棍",但是,怎么用范文,什么时候出示范文,该出示怎样的范文,那是大有讲究的.用得好,能为学生指点迷津;用得不好,却如给学生套上个"金箍",习作时怎么也跳不出"如来佛的掌心".这一点,笔者是有体会的.  相似文献   

9.
付小磊 《甘肃教育》2022,(16):116-118
统编教材在整本书的设计中不但注重作文功能单元的应用,而且注重单元作文教学的创新。在运用新教材时,教师要注重对单元整体作文教学的范文前整后联,注重带给学生习作指导相关的启发,从习作范文到例文,帮助学生学会模仿和创作,最终带给学生习作指导的“新范式”。在统编单元作文整体教学下,教师通过单元作文教学,实现了单元作文教学“有范文、有梯度、有创造”,让学生的作文技能不断进步,习作素养不断提升。  相似文献   

10.
各年级的习作训练中一般都会安排有一篇例文或精彩片段,这些例文或片段都是根据习作要求提供的行款规范的初中学生作文,是用学生们的口气、初中生的语言来写他们生活的。范文的存在让学生在模仿与运用之间架起了一座桥梁,有提醒暗示学生的作用。因此,如何充分发挥、利用范文去指导学生的写作,  相似文献   

11.
以前的作文教学,教师为分数,让学生抄范文、背范文,鼓励学生考试时照搬范文的句段。学生平时没有扎实的习作训练,没有一定的习作基本功,没有养成想象思维、创新思维的习惯,没有创造能力,所写成的习作大多是成人化的、模式化的,没有童趣、童真。这样的习作当然是没有个性的。新课程标准指出:应“为学生的自主写作提供有利条件和广阔空间,减少对学生写作的束缚,鼓励自由表达和有创意的表达。”在这样新的理念下,到底要不要仿写?怎样模仿?  相似文献   

12.
张桥娣 《广西教育》2014,(41):32-33
正在习作教学中,指导学生修改习作与指导写作同等重要。但传统的习作教学往往重"写"轻"改",或是教师包办代替学生改习作。教育家叶圣陶先生指出:"学生习作教师改,跟教师命题学生作一样,学生处于被动地位,能不能把古来的传统变一变,让学生处于主动权呢?"习作教学应当把教师的修改转变为学生的主动修改,让学生在反复修改的实践中提升习作能力。一、示范评改《论语》中说:"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在学生修改习作前,教师必须进行修  相似文献   

13.
以前的作文教学,教师为分数,让学生抄范文、背范文,鼓励学生考试时照搬范文的句段。学生平时没有扎实的习作训练,没有一定的习作基本功,没有养成想象思维、创新思维的习惯,没有创造能力,所写成的习作大多是成人化的、模式化的,没有童趣、童真。这样的习作当然是没有个性的。新课程标准指出:应“为学生的自主写作提供有利条件和广阔空间,减少对学生写作的束缚,鼓励自由表达和有创意的表达。”在这样新的理念下,到底要不要仿写?怎样模仿?一、对仿写的再认识学生习作既是思想感情表达的需要,又是一种学习语言的方式和途径。前者是从内部需求出…  相似文献   

14.
(一) 范文引路教学,对改进作文教学方法,提高学生作文水平,有很多好处。首先,能降低作文指导的难度。在作文指导中,有时教师讲得口干舌燥,学生却常常依旧迷惑不解。如果改用阅读(或梗概介绍)一篇与本次作文类似的范文,教师稍加点拨,教学难点可轻易闯过。其次,以范文引路,能促进读写结合,有利于非智力因素的培养。教师指导学生带着习作中遇到的难题去学习范文,掌握范文中值得模仿的知识,再经学生反复体会、揣摩,进而巧妙地融化到自己的写作中去,为习作增色添彩。第三,范文引路教学,能激发学生写作热情。部分学生由于生活较单调,加之作文教学中存在一些弊端,视作文为“头疼事”,写作成为“挤作”。而好的范文常能为  相似文献   

15.
传统的习作教学,受教学大纲提出的"中心明确,内容具体,条理清楚,详略得当"要求的影响,加之教师传统地从"术"方面入手,以"破题立意——导拟提纲——范文引路——学生仿写"为模式,对学生进行写作技巧和方法的概念传授,机械地按"扣题定位引下文,承上陈述详重点,照应开头点升题"三段式进行作文教学,似乎每一个习作步骤和流程都"科学"设定,可是,学生的习作水平还是上不去。教师为应对期末考试,便急着使用教师范文引路,结果又导致学生文章成人化和文学化,否则,学生习作时又不知从何下笔,心中一片茫然,于是恐惧作文的心理便产生了,更有学生"谈习作而色变"。为了避免这一现象继续蔓延,让学生真正做到"我心任飞翔,我手写我心",笔者谈谈自己的肤浅看法,仅供商榷。  相似文献   

16.
中年级习作教学十分关键,教不教?怎么教?是困扰许多语文教师的问题。本文试着从教师作文教学实践的角度,呈现简单而又有效的习作教学策略。记录生活、游戏活动、模仿范文以及作前作后阅读等教学策略,能切实有效地让学生不惧作文,甚至喜欢作文。  相似文献   

17.
模仿,是作文教学最基本的方法,也是较好的方法之一,小学生习作离不开模仿。模仿是相对于范文而言的,文章包含表达内容和表达形式两个基本方面,从这两个角度出发。习作在模仿范文程度上就有了不同的层次。这里的表达内容是指文章的主体内容、基本内容,不考虑细节;这里的表达形式指文章中“言语形式”,包括谋篇布局、段落结构、主要句式、关键短语,不考虑具体的词汇、短语、句子。在习作教学中,可以从以下四个层次来指导学生的模仿训练。  相似文献   

18.
伏蓉 《甘肃教育》2014,(21):97-97
正小学语文教科书是按照学生的年龄特点、认知特点编写的,可是很多教师在使用时,只把它当成识字的工具,背诵的经典,思想熏陶的典范,每当叹息学生的作文不好教,甚至不知如何教时,只会从课外找范文,不知道从语文教科书着手。翻开语文教材,选编的每一篇课文都是经典,都是指导学生习作的范文,只要用好教科书,就能提高学生的习作水平。  相似文献   

19.
多年来,范文在习作教学中一直都充当着“教师的帮手、学生的救兵”这一双重角色。近来有人认为范文会限制学生的思维,束缚学生的想象,致使其习作“千人一面”。那么范文到底要不要呢?当然要!理由如下:  相似文献   

20.
《新课标》强调:“习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三年级的孩子初学写作,如何让学生在习作的起步阶段感受到习作的精彩、对习作有兴趣,乐于表达真情实感,轻松地踏入习作的大门呢?一、模仿与借鉴,激发习作的兴趣对刚刚起步习作的三年级学生,教师很有必要在作文教学时,引用教材上的一篇类似的文章或同年级学生优秀的作文为范文。教师先范读,然后让学生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