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正>思考是促进思维发展的基本行为,学生在思考中建构知识是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的基本途径。新课标强调数学是思维发展的学习活动,教师要通过多种策略有计划、有步骤地激活学生思维,令其在学习过程中进行有效的持续性思考,促进思维逐渐完善并得到健康发展。在意识方面,教师要明确思维严密性的训练是数学教学的核心;在实践过程中,要随时贯穿学生为主体的观念,引导学生主动思考、自主探究,依托自己的内在能力解决学习活动中出现的问题。  相似文献   

2.
《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指出:学生学习数学过程中,动手实践、自主探索等是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抽象性作为数学学科的重要特点,对于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的低年级小学生来说,数学确实是一门难学的学科。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从学生年龄特点和思维特点出发,在引导学生形成抽象思维之前,重视直观教学,以活动内容,通过学生实际观察与动手操作获取知识。这样,使学生比较容易地理解所学的知识,并且在观察与操作中发展学生的思维,让低年级学生在学习数学"做"的过程和"思考"的过程中积淀数学活动经验,提高学生数学素养。  相似文献   

3.
数学思维体验学习是数学体验学习的一种,是通过观察与分析、猜想与验证等"抽象"思维而获得的一种体验.在教学中,要面向全体学生创设合适的思维体验活动,引导学生在思维体验学习过程中学会解决驱动性问题,经历"实际问题—数学问题—数学问题的解—实际问题的解"的数学建模过程,感悟数学思想方法,积累数学活动经验,发展数学思维能力.  相似文献   

4.
数学练习是学生数学学习过程中一个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是学生学习数学、发展思维的一项经常性的实践活动,也是师生信息交流的一个窗口。学生练习的过程是一个促进学习内容"理解—内化"的过程,也是一个"巩固—掌握"的过程,还是一个"拓展—应用"的过程。设计层  相似文献   

5.
宋娟 《考试周刊》2014,(45):74-74
数学是思维的体操,学习数学的过程是一个思维的过程,数学能力的核心是思维。学生通过数学思维活动,学习数学家思维活动的成果,并发展数学思维。对数学思维的研究,是数学教学研究的核心,数学思维的发展规律,对数学教学的实践活动具有根本性的指导意义。因此,在数学教学中如何发展学生的数学思维,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是一个值得探讨的课题。  相似文献   

6.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学生的数学学习活动应当是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的和富有个性的过程."数学是一门逻辑性、思维性很强的学科,思维的不可代替性要求学生应以积极的心态主动参与数学学习过程.那么.如何让学生在数学学习中张扬自己的个性呢?  相似文献   

7.
周丽 《教书育人》2020,(3):64-65
"问题导学"是"用问题来导引学生学习",导向的是学生的自主学习、自能学习。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可以通过层次性问题、开放性问题以及反思性问题,培育学生数学思维的深刻性、灵动性和批判性。问题导学,有助于学生数学学习能力的提升,有助于学生数学核心素养的发展。  相似文献   

8.
现代教学论认为":教学过程不是单纯的传授和学习知识的过程,而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过程。"如果说数学是思维的体现,是聚焦思辨的沃土,那么数学课堂就是培养小学生思辨能力、启迪学生智慧的主阵地。思辨的数学课堂必须是"身临其境"的课堂,让学生融入所学的数学情境中,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拓展学生的数学思维。对部分数学课堂模式展开分析和思考,然后尝试总结规律,最终结合实践提出认知观点,努力构建一种指向学生思辨力成长的数学课堂模式。  相似文献   

9.
转变学习方式是促进学生发展的需要,是培养创造型人才的需要.下面我就结合自己的一些教学实践.谈谈如何改变学习方式,引领学生思维的. 一、变"口答"为"操作".激活思维 现在单一、被动、机械的学习方式还是较为普遍的,殊不知任何时候学生学习数学都不应是被动吸收、机械操练的过程,而是一个学生亲自参与的、丰富生动的数学思维活动,在此过程中应是多样化学习方式的融合与统一.  相似文献   

10.
深度学习的概念源于人工神经网络的研究,指的是通过组合低层特征形成更加抽象的高层表示属性类别或特征。数学学科的深度学习强调学生作为主角参与创造性学习、延伸性学习。"可视化"数学课堂是一种教学主张,强调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让隐性的数学道理、数学思考和数学思维显性化,强调学生可以通过动手操作让数学道理摸得着,通过直观表征让数学思维看得见,通过语言表达让数学思考听得到。通过构建"可视化"数学课堂可以促进学生的深度学习,从而形成和发展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  相似文献   

11.
数学思维品质是评价和衡量学生数学思维优劣的重要标志,因此,在数学学习中要重视对学生良好思维品质的培养。本文结合数学新课程实践,从数学思维的广阔性、深刻性、灵活性和创造性等方面阐述了在初中数学学习中培养学生良好思维品质的问题。  相似文献   

12.
教师的任务是创设轻松愉悦的教学情境,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诱导学生投入丰富多彩、充满活力的数学学习活动中,让学生亲身经历数学知识的形成过程,也就是经历一个丰富、生动的思维活动过程,经历一个实践和创新的过程,从中体验探索数学知识的乐趣,使学生获得数学学习的乐趣和信心,认识到数学的意义和价值,使学生不仅"喜欢数学",而且"会做数学"、"会用数学",真正使学生在情感、能力、知识等方面获得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13.
密切数学与现实世界的联系,将数学知识应用于实践,不仅可以发展学生思维素质,而且在学习和应用的过程中,使学生感到"数学有趣""数学合理""数学有用",从而增强小  相似文献   

14.
数学课堂教学是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构成的一个有机整体,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和学生的核心活动是思维。为了有效实现课堂教学从关注教师的教转变到关注学生的学上来,从关注知识、关注结果转变到关注学生的思维过程上来,基于通过数学学习发展的一般思维经验,特别是"从头到尾"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经验,以及通过数学学习发展数学思维的经验,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进行了"思维链教学"的研究与实践,提出并初步构建了四种较为典型的思维链教学,即顺应学生提出的研究问题,展开对学习对象研究的思维链;观察联想、展开类比的思维链;退到原点解决问题的思维链和大情境下问题解决中的思维链。针对具体的案例,提炼总结了典型思维链教学的基本流程、实施价值和应注意的问题,为教师改进教学,尤其是帮助学生积累和丰富必要的数学思维经验,促进学生可持续学习力的提升提供了有力的实践经验。  相似文献   

15.
徐汉广 《广西教育》2014,(41):40-40
正数学学习的过程,是一个由"学会"到"会学"的转变过程。在新课标理念下,教师要从学生的思维特点和认知基础入手,分步骤、有计划地转化学生的思维,让学生从简单的认知走向深刻的思维,提升思维品质,发展数学思维能力。如何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实现这一目标呢?笔者根据自己的教学实践,谈四点做法。一、由题论理,把握本质规律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本质,是要让学生打通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理解数学规  相似文献   

16.
"世界上有很多东西是不可传递的,只能靠亲身经历。教师只能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磨炼。"史宁中如是说。美国的"hands-on"方案强调让学生动手实践,在主动学习过程中培养科学的学习方法和思维方法,学会与同伴合作交流,发展创新精神。小学数学实验就是一种践行"动手做"理念的数学探索活动。我们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可以让学生经历"做数学"的过程,适当借用一些工具,在数学思维活动的指引下开展操作验证猜想或解决问题。我们如何在平常的数  相似文献   

17.
小学数学大纲指出:"使学生在掌握基础知识的同时,智力得到发展,能力得到提高,逻辑思维得到锻炼."数学是思维的"体操",而良好的思维品质则是思维能力的核心.学生学习数学知识、解决数学问题的过程,就是一个思维活动的过程.要培养学生的数学能力,就必须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而培养学生数学能力的关键就在于培养学生良好的数学思维品质. 本文主要从注重数学思维方法教学的同时,又要注重学生认识的心理特点出发,结合教学实践,剖析在数学学习中应如何更好地培养、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从而达到促进思维,提高数学成绩的目的.  相似文献   

18.
数学"童画"是可视化教学的一种形式,它在遵循学生认知规律的基础上,通过观察、操作、表达、想象等多种形式让学生的多种感官参与到学习活动中,把学习的过程、方法、思维等以视觉的形式表达出来,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再现学生思维的发生、发展,这有利于教师对学生的数学思维过程进行引导,优化学生的数学思维发展路径,提升学生的数学思维。  相似文献   

19.
肖发东 《广西教育》2004,(12A):31-32
通过学习方式的转变去构建充满生命力的数学课堂教学,促进学生主动学习,彻底改变学生在数学学习过程中以死记硬背代替主动参与、以运用数学结论和公式进行计算代替灵活思维的倾向,训练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和求异性,是促进学生主动发展,最终“形成解决问题的一些基本策略,体验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发展实践能力与创新精神”(《数学课程标准》语)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20.
<正>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能力和发展其的数学思维,需要为学生创建一个"动感"的课堂,让学生在课堂中调动各种感觉器官,动眼看、动耳听、动手做、动口讲和动脑思,感悟学习过程,获得成功的快乐,体验到学习中数学思维的连续性、知识生成的动态性和合作探究的愉悦性,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