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为了探讨小学生孤独感与家庭功能的关系,本研究采用儿童孤独量表和家庭亲密度与适应性量表对403名4-6年级小学生进行测查.研究结果表明:(1)小学生的孤独感在性别和年级方面都存在显著性差异,低年级学生的孤独感显著高于高年级学生,男生孤独感显著高于女生;(2)小学生在家庭亲密度和适应性上也存在显著的年级和性别差异,低年级学生的家庭亲密度和适应性显著低于高年级学生,男生显著低子女生;(3)小学生孤独感与家庭亲密度和适应性均存在显著的负相关;回归分析显示,家庭亲密度和适应性都进入了孤独感的回归方程,且对孤独感有显著的预测作用.  相似文献   

2.
采用孤独量表(UCLA)和抑郁自评量表(SDS)等工具,随机抽取平顶山学院325名全日制本科生进行问卷调查,探讨大学生孤独感和抑郁的现状、相关关系以及恋爱在孤独感与抑郁之间的调节作用.调查结果显示, 40.31%的大学生体会到孤独, 11.6%的大学生存在中度或高度抑郁;孤独感与抑郁存在显著的正相关,恋爱与抑郁存在显著的负相关;恋爱在孤独感和抑郁之间起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3.
宿舍亲密度和适应性与大学生孤独感的关系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宿舍亲密度和适应性与大学生孤独感的关系的研究,结果表明:1.在16种宿舍类型中,平衡型宿舍所占比例最大,约为55.7%;中间型次之,占25.7%;极端型最少,占18.6%。2.宿舍亲密度和适应性与大学生孤独感之间存在显著负相关(P<0.01)。3.宿舍实际适应性和理想亲密度对大学生孤独感的预测作用显著(P<0.01)。因此,大学生孤独感与宿舍亲密度和适应性有关,用宿舍实际适应性和理想亲密度能够预测大学生孤独感。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疫情防控影响下“守门人”培训与生命意义、孤独感、抑郁情绪之间的关系。方法:采用生命意义量表、UCLA孤独感量表、流调用抑郁自评量表对508名高校心理委员进行问卷调查。结果:“守门人”培训与生命意义显著正相关(r=0.12,P<0.01),与孤独感显著负相关(r=-0.16,P<0.05),与抑郁情绪显著负相关(r=-0.31,p<0.01);生命意义与孤独感显著负相关(r=-0.39,P<0.01),与抑郁情绪显著负相关(r=-0.33,P<0.01);孤独感与抑郁情绪显著正相关(r=0.64,P<0.01)。生命意义与孤独感在“守门人”培训与抑郁情绪中起链式中介效应,中介效应占总效应的32.37%。结论:“守门人”培训可直接减少疫情防控下的抑郁情绪,也可通过生命意义和孤独感的中介作用以及生命意义-孤独感的链式中介作用间接影响疫情防控下的抑郁情绪。  相似文献   

5.
以345名初中生为被试,采用家庭亲密度和适应性量表中文版,人际信任量表,简易应对方式问卷,来探讨初中生家庭亲密度、适应性与人际信任、应对方式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1)不同年级的初中生在家庭亲密度和适应性量表上存在显著性差异,性别在各量表上均没有显著性差异(.2)家庭亲密度与适应性与应对方式呈显著的正相关,与人际信任间呈显著的负相关.应对方式与人际信任间呈显著的负相关(.3)家庭适应性对应对方式有显著的正向预测作用,而亲密度对人际信任有显著的负向预测作用.  相似文献   

6.
采用孤独感量表、负性情绪量表、手机成瘾倾向量表对359名大学生进行测定,探讨三者关系.结果表明,手机成瘾在性别、专业、是否独生子女及生源地方面均不存在显著差异;孤独感、负性情绪与手机成瘾均呈显著正相关;负性情绪在大学生孤独感和手机成瘾关系中起完全中介作用.孤独感和负性情绪是影响手机成瘾的重要因素,对大学生手机成瘾的干预可以从降低孤独感、改善负性情绪入手.  相似文献   

7.
考察大学生情绪调节自我效能感、人际关系困扰、主观幸福感之间的关系。采用幸福感指数量表、情绪调节自我效能感量表和人际关系困扰综合诊断量表对319名大学生进行调查。结果表明:情绪调节自我效能感与主观幸福感之间存在显著的正相关,人际关系困扰与主观幸福感、情绪调节自我效能感之间均呈显著的负相关;人际关系困扰在情绪调节自我效能感和主观幸福感的关系中起着部分中介作用,中介效应占总效应的比为32.26%。因此提升大学生的情绪调节自我效能感,减少人际关系困扰,有助于提高个人的主观幸福感。  相似文献   

8.
建立良好的家庭关系和营造良好的家庭环境有利于个体身心健康发展,家庭亲密度和适应性是家庭环境的重要内容。本研究采用《家庭亲密度和适应性量表》和《父母教养方式评价量表》对257位大学生进行了调查研究,旨在探索家庭亲密度和适应性与家庭教养方式之间的关系。研究结果显示:(1)大学生父母教养方式在性别、是否独生子女上存在显著差异;(2)大学生家庭亲密度存在显著的性别差异,家庭亲密度和适应性在是否独生子女上存在显著差异;(3)大学生父母教养方式与家庭亲密度和适应性存在显著相关,其中情感温暖理解因子与家庭亲密度和适应性存在显著正相关,情感温暖理解因子越高,家庭亲密度和适应性就越高。  相似文献   

9.
本研究欲了解小学生心理虐待和忽视状况对孤独感的影响以及情绪调节自我效能感在其中的中介作用,采用邓云龙等编制的儿童心理虐待和忽视量表(CPNAS)、Asher等编制的儿童孤独感量表(CLS)以及文书峰等修订的情绪调节自我效能感量表,对山西省临汾市和某农村联校小学600名小学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表明:1.儿童孤独感与儿童心理虐待和忽视之间呈显著正相关;2.儿童孤独感与情绪调节自我效能感呈显著负相关;3.情绪调节自我效能感在小学生心理虐待和忽视对孤独感的影响中,有部分中介作用。结论:儿童心理虐待和忽视以及情绪调节自我效能感对儿童孤独感均有影响,干预儿童孤独感可从这些方面考虑。同时,情绪调节自我效能感在小学生心理虐待和忽视对孤独感的影响中,起到部分中介作用,故还可从提升儿童自我情绪调控能力中缓解儿童孤独感。  相似文献   

10.
为探讨大学生孤独感、领悟性社会支持和网络成瘾之间的关系,采用大学生孤独感量表(UCLA)、领悟性社会支持量表(PSSS)和中文网络成瘾量表(CIAS)对1200名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发现:网络成瘾与孤独感呈显著正相关,与领悟性社会支持的各因子呈显著负相关;孤独感与领悟性社会支持各因子存在显著的负相关。中介效应依次检验结果表明:在大学生领悟性社会支持和网络成瘾的关系中,孤独感具有完全中介效应。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大学生寝室人际关系质量与孤独感的关系.方法:使用大学生寝室人际关系质量调查问卷和孤独感量表对230名大学生进行调查研究.结果:①大学生寝室人际关系质量总体在居住地上差异显著.②大学生孤独感在性别和家庭经济情况上差异显著.③大学生寝室人际关系质量与孤独感存在显著的负相关.结论:①大学生寝室人际关系质量总体上是良好的.②大学生存在一定程度的孤独感.③大学生寝室人际关系质量问卷各因子对孤独感有预测作用.  相似文献   

12.
采用总体幸福感量表与网络欺凌量表,就连云港市高职高专生主观幸福感与网络欺凌之间的关系进行调查.调查样本为连云港市两所高职高专院校的522名学生.结果显示:(1)连云港高职高专生网络欺凌在人口学变量上差异并不明显,但在得分上男生高于女生,完整家庭、重组家庭、单亲家庭得分依次递增,年级依次递增.(2)连云港高职高专生主观幸...  相似文献   

13.
为了了解大学生手机使用的现实状况、大学生孤独的基本特点、大学生手机使用对其孤独的影响作用,大学生孤独与社会支持之间的关系,采用孤独量表、大学生手机使用问卷和社会支持量表对528名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通过描述性统计、t检验、方差分析技术和相关分析对研究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处理发现:(1)随着手机时代的到来,几乎所有的大学生都加入了手机用户的行列,成为"手机世代";(2)大学生的整体孤独程度较低,他们的社会孤独倾向尤其不明显;(3)手机媒体使用对降低大学生孤独具有积极的影响作用;(4)大学生孤独与社会支持之间呈显著负相关。研究认为:合理使用手机,增强社会支持,有助于降低大学生孤独感,提高其心理健康水平。  相似文献   

14.
大学生社会支持与孤独感关系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研究大学生社会支持与孤独感关系。方法:采用社会支持和孤独感问卷。结果①性别对客观支持、支持利用度、社会支持总分、孤独感体验和孤独总分有影响;②生源地对社会支持总分及各因子得分、孤独感总分及各因子得分无影响;③不同年级在社交能力评价、孤独感体验、人际关系评价和孤独总分上有差异;(岔孤独感各因子与社会支持各因子存在显著负相关。主、客观支持和支持利用度对孤独感具有预测效用。结论:大学生应充分利用社会支持来降低孤独感。  相似文献   

15.
为探讨大学生人格特征与家庭亲密度、适应性之间的关系,采用问卷调查法考察了184名大学生,研究结果显示:(1)家庭亲密度与乐群性、稳定性、兴奋性、有恒性和敢为性呈正相关,与怀疑性、忧虑性、独立性、紧张性呈负相关;家庭适应性与兴奋性、敢为性呈正相关,与独立性、紧张性呈负相关.(2)敏感性和独立性两人格特征上存在家庭类型差异:极端型家庭与平衡型家庭在敏感性上有显著差异,平衡型家庭与中间型家庭在敏感性上有显著差异;平衡型家庭与中间型家庭在独立性上有显著差异.(3)家庭亲密度对大学生心理健康、适应与焦虑都有较强的预测性,家庭亲密度越高的大学生越具有心理健康者的人格因素,生活适应越顺利.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师范大学生孤独感与自我和谐的关系。方法:采用自我和谐量表(SCCS)和UCLA孤独感量表对240名师范大学生进行了调查。结果:自我和谐与孤独感存在极其显著相关;"自我与经验的不和谐"和"自我的灵活性"对孤独感有显著预测作用。结论:师范大学生的自我和谐与孤独感二者关系密切。  相似文献   

17.
采用大学生精神信仰问卷和自我和谐量表对172名大学生进行调查,以探讨大学生精神信仰与自我和谐的现状及其关系.结果表明:(1)总体来看,大学生的社会信仰占主导,其次为实用信仰,超自然信仰最弱.男生的家族崇拜、金钱崇拜信仰水平显著高于女生,女生的民族主义、国家主义信仰水平显著高于男生.金钱崇拜信仰水平随年级的升高而增加;(2)大学生的自我和谐总体上处于中等水平.男生的自我灵活性显著低于女生,大一学生自我与经验不和谐水平显著低于大二、大三、大四学生;(3)大学生的实用信仰和超自然信仰与自我和谐呈显著正相关,社会信仰与自我和谐呈显著负相关.实用信仰和超自然信仰对自我和谐具有显著的正向预测作用,社会信仰对自我和谐具有显著的负向预测作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究高校精神障碍学生家庭关怀、社会支持与自我效能感的关系.方法:使用家庭关怀度指数量表、社会支持量表以及自我效能感量表对30名在校精神障碍大学生测评.结果:50%的在校精神障碍大学生家庭存在中重度家庭功能障碍,社会支持各维度得分均显著低于常模(P<0.001),自我效能感得分低于普通大学生,其中在校精神障碍大学生中女生的自我效能感显著低于普通女大学生(P<0.001).在校精神障碍大学生的家庭关怀度、社会支持与自我效能感呈中等程度相关(r=0.426~0.619).结论:高校精神障碍学生家庭功能、社会支持差、自我效能感低,其家庭关怀度、社会支持与自我效能感存在一定的联系.  相似文献   

19.
Loneliness is often seen in college students as they leave established support networks and family. Loneliness is also associated with negative mental health outcomes, including depression and decreased life satisfaction. The authors explored relationships between trauma, dissociation, and loneliness, and assessed the predictive ability of trauma and dissociation on feelings of loneliness. Hierarchical regression analyses indicated that trauma experience and dissociation significantly predicted loneliness in the current sample (n = 429). Implications for counseling are discussed.  相似文献   

20.
高中生与大学生的社会网络及其人际关系效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问卷法考察了198名高中和大学生的社会网络状况,具体包含社会网络结构的三方面内容,分别是规模、关系类型和亲密度.结果发现,高中和大学生的社会网络特点如下:社会网络规模、亲密度均存在显著的组别和性别差异;亲子、同伴与手足关系在其社会网络中占最重要地位;从高中到大学,理想人物特别是虚构人物角色的影响力明显下降;社会网络亲密度对人际整体满意度,特别是对亲子关系满意度具有一定的预测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