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中,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是重要的教学目标之一。思辨情境是培育思辨能力的土壤,因此教师要把握学生心理,创设挑战性情境;紧扣核心概念,创设针对性情境;促进自我总结,创设反思性情境。  相似文献   

2.
<正>思辨力即一个人的辨别思考能力。培养学生思辨力,对于他们理性思考人生价值和启迪行动,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道德与法治学科强调的思辨力,是指基于初中学生认知水平和知识储备状况,对生活实际问题进行分析判断、推理论证、价值选择和自我校准等综合性思维能力。现以统编《道德与法治》八年级上册第七课第一框"关爱他人"为例,探索在传授教材知识的同时,设计思辨问题、创设思辨情  相似文献   

3.
自1999年出现话题作文以来,话题作文的考查形式日趋灵活,检测能力更全面。尤其是近几年的话题作文,既有关注道德和人生观的,又有思辨色彩浓厚的。其中,带有思辨色彩的话题,重视学生理论水平的培养,往往要求学生从感性认知到理性思考,学会辩证地看问题,提高自身的理论分析水平。2003年和2004年全国高考作文题就有明显的思辨色彩。由此看来,带有思辨色彩的话题,◎陈红玲辨色彩的话题,无疑在审题、立意上增加了难度,令不少学生难以把握。怎样才能突破思辨类话题这“写作瓶颈”,有针对性地对学生进行有效的指导、训练呢,根据笔者的实际操作经验,…  相似文献   

4.
本文通过创设情境、激发思辨的广度,引旧链新、延伸思辨的深度,营造氛围、提升思辨的温度,发散创新、发展思辨的高度,拓展训练、增强思辨的持久度等五方面,分析如何在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  相似文献   

5.
思辨课堂是指学生基于实际生活,运用已有的生活经验和道德认知在课堂上进行思考、分析、辨别、抉择等辩证的思维过程。它是培育学生理性思维发展的重要途径。在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还原现象本质、聚焦道德冲突、对比正反事例、倡导多样选择等教学策略创设思辨课堂,提高学生思维的科学性、辩证性、批判性和发散性,从而培育理性思维。  相似文献   

6.
随着社会的飞速发展和信息化时代的到来,初中生面对繁杂多样的社会现象,如果缺乏正确的价值引导和明辨是非的能力,片面认识基本社情、国情,就有可能做出错误的价值判断和选择。道德与法治课堂作为学生价值观培育的主阵地,要培养和提升学生的思辨能力,使学生善于多角度、多层次思考和解决问题。文章结合课堂实例,从思辨内容的选择、思辨情境的创设、课堂辩论的开展、思辨试题的训练四个方面具体阐述了思辨能力培养的策略。  相似文献   

7.
在实际的社会现实生活中,“道德”从来都不是一个简单、直接的问题,它往往伴随着两难的境地和选择,需要当事人进行复杂的道德思辨,相当考验人的价值观念、人格素养和道德思辨能力。中小学阶段是培养学生道德思辨能力的关键时期,应通过科学的道德难题课程,采取有效的教育、引导策略,从小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思辨能力,这样才能促进其实现更长远的发展。从道德难题与道德难题课程的概念出发,分析开设道德难题课程的必要性,通过选择生活案例、开展情境演绎、组织学生交流、延伸教学内容、道德思辨评价,实践道德难题课程,提升中小学生道德思辨能力。  相似文献   

8.
思辨力培养是学生思想品德学科核心素养培养的重要环节。而当下思想品德学科教学中存在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弱、辩证思维能力弱、逻辑思维能力弱、深刻认识问题的能力弱、创造性思维能力弱等问题。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创设平等课堂氛围,激发学生思辨兴趣,基于生活创设问题情境,注重"留白"艺术,让学生敢于思辨、乐于思辨、善于思辨、主动思辨,提升学生思想品德学科的关键能力,发展学生学科核心素养。  相似文献   

9.
道德思辨能力的培育离不开儿童自身的道德生活体验。道德与法治课堂须源自"真实",基于学生的实际道德困惑和成长需求,创设有效的体验活动情境,为其思维发展搭建台阶,引发学生真思考;营建轻松而宽容的氛围,让学生敢说真话;呈现生活的复杂性,引领学生展开真探究,才能以"真体验"引领其道德真生长。  相似文献   

10.
主题班队课是对学生进行道德教育的一种重要形式。主题班队课应改变以往传统的说教形式,以真实的道德难题思辨为主要形式,让学生走进生活德育现场,贴近生活的德育内容,有利于提升学生思辨能力和道德品格。在平常的教学活动中,教师应该将课堂与学生的实际生活联系起来,更多地挖掘学生周围的道德难题,并以此为中心展开系列道德难题讨论活动,提高学生的道德思辨能力,并形成需要的道德行为方式。  相似文献   

11.
自1999年出现话题作以来.话题作的考查形式日趋灵活,检测能力更全面。尤其是近几年的话题作,既有关注道德和人生观的.又有思辨色彩浓  相似文献   

12.
<正>道德思维能力是道德与法治课的必备素养,增强学生道德敏感性是提高思辨能力的首要前提。因此,在进行道德与法治教学时,教师既要着力提高学生价值判断力,也要培育学生对他人、集体及社会利益和目的的敏感性。在教学"共奏和谐乐章",突破重点"正确认识集体主义,正确处理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的关系"时,我尝试创设了多样的问题情境,让学生在多样的情境探究中增强道德敏感性、培育责任意识、提高思维品质、坚持集体主义。  相似文献   

13.
刘薇 《知识文库》2023,(5):79-81
<正>引言:《义务教育思想品德课程标准》明确提出:“要帮助学生学会面对复杂的社会生活,能够正确处理多样化的价值观念。”可见,标准对学生提出的要求是既要判断,又要选择,而这离不开思辨能力的支撑。在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一方面有利于学生学习理论知识,另一方面可以指引学生正确的社会实践方向。基于此,本文立足于学习共同体理念,介绍了思辨能力的内涵以及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培养学生思辨能力的意义,提出学习共同体理念下初中生道德与法治思辨能力的培养策略。  相似文献   

14.
打造思辨课堂是课程改革的需要,是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要求。思辨课堂的构建需要多种因素相互配合、共同发力。在道德与法治教学中,教师要善于挖掘有思考价值的思辨点,架构有主题情境的思辨桥,创设有两难选择的思辨题,营造有宽松氛围的思辨场。  相似文献   

15.
在小学道德与法治课教学中,只有创设教育情境让课堂灵动起来,才能有效激发学生参与课堂教学的主动性,使其通过教育情境的亲身体验来获得真切的领悟,升华理性认知,从而达到提升核心道德素养的目的。教师可以通过创设生活情境,来提升学生情感体验;创设活动情境,来激发学生参与热情;创设思辨情境,来燃起学生头脑风暴;创设文化情境,来陶冶学生道德情操。  相似文献   

16.
思辨能力是学习的高阶能力,也是新课程倡导的关键能力之一。道德与法治思辨教学是提升学生思维水平、发展学生核心素养的需要,是激发课堂活力、提升课堂品质、提高课堂效率的需要。提高道德与法治思辨教学的有效性,离不开问题的思辨性、情境的主题性、活动的生活性、教师的亲近性诸要素。  相似文献   

17.
课程思政教学是指在专业课程教学中根据学科内涵融入思政元素,使专业课程在培养学生专业素养的同时发挥价值引导、情怀传递和道德示范的作用。在高职《语音》课上开展课程思政教学发现,实验班与对照班学生在思辨能力上都有所提升,但两个班级在开放思想、分析能力以及求知欲方面存在显著差异,前者提升幅度较大,可见该教学模式对高职学生思辨能力的提升有一定的促进作用,有助于高素质复合型人才的培养。  相似文献   

18.
在道德与法治课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立足于学生的实际,有意识地对学生的思辨能力进行培养,引导学生学会站在多个角度观察、探究、认知各类问题,进而促进学生法治素养以及思辨能力的提升。文章立足于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对培养学生思辨能力的重要性、原则以及策略进行了探究,以期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培养学生的理性思维能力。  相似文献   

19.
所谓思辨能力,指一个人对事物的思考辨析能力。目前学生审题能力不强,认识事物片面肤浅,而高考作文要求却有所提高。下面我想结合《考试大纲》写作部分中的三项要求——“符合题意”、“深刻”、“有创新”,谈谈个人的看法。一、在难中求准高考作文《等级评分标准》对一类文要求很高,首先要“切合题意”。而学生在切题方面往往存在诸多问题,如另起炉灶,断章取义,转换话题,顾此失彼等等。究其原因,一是学生对话题和材料没有进行认真思辨,二是近年来全国高考作文命题难度有所增加。自从2003年首次使用关系型话题以来,2004年全国有10套题运用这…  相似文献   

20.
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引入思辨教学方法,可以为课堂教学注入更多新动力,教师利用多种教学辅助手段,整合思辨话题资源、营造思辨启动环境、创新思辨组织形式、拓展思辨训练域度,都能够形成崭新教学成长点。教师要做好充分的教学研究,为学生带来更多思考和体验的机会,促使学生在多种思维对接和历练中形成学科认知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