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如何指导学生把作文写具体,我从如下几方面进行了工作。一、引导学生熟悉生活,热爱生活,写自己的生活。生活是写作的源泉。有的学生作文时无话可说,无事可写,其中重要原因就是对生活不熟悉,缺乏必要的观察和了解,提起笔来不知从何写起。在日常生活中,我重视培养学生观察事物,分析事物的能力和关心周围事物、热爱生活的感情。如有计划、有目的地开展一些有意义的活动:带领学生外出参观、访问,游览风景名胜,召开班级故  相似文献   

2.
一、在导入中创设生活情境,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问渠哪得清如水,为有源头活水来”。生活正是数学赖以生存和发展的源泉,数学来源于生活。数学课程标准十分强调数学教学必须注意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和感兴趣的事物出发。使孩子们有更多机会从周围熟悉的事物中学习数学、理解数学,让学生感受到数学就在他们的周围。因此,  相似文献   

3.
观察,常常是从自己周围比较熟悉的事物开始的,因为对该事物比较熟悉,又在自己的周围,观察起来也就十分方便。这不?观察一下小乌龟的吃食,你也会从中获得  相似文献   

4.
答:引导孩子在观察、记忆的基础上去画自己发现的、思考的、理解的生活内容。如:在公园里游玩、野餐、划船的情景,自己熟悉的各种动物和动物表演,妈妈洗衣、做饭的场景等;启发孩子用感官去感受生活与周围的事物,去记忆诸多事物的“形、色、质、秩序”和“变化”联系,使得孩子好奇、求知和表现的欲望永不停息,画出对生活的体验:还可以引导孩子画从电视、电影里,书刊、画报上获得的故事情节、场景,来丰富自己绘画的内容。  相似文献   

5.
一、在导入中创设生活情境,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问渠哪得清如水,为有源头活水来".生活正是数学赖以生存和发展的源泉,数学来源于生活.数学课程标准十分强调数学教学必须注意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和感兴趣的事物出发,使孩子们有更多机会从周围熟悉的事物中学习数学、理解数学,让学生感受到数学就在他们的周围.  相似文献   

6.
    
导读文章,只有充满情趣,才是好的文章。要想写出有情趣的文章,一定要坚持用自己的眼睛看周围的事物,用自己的耳朵倾听周围的声音,用熟悉的话如实地描述出自己独特的情趣。读读《猪》这篇文章,相信你一定会笑得很开心。  相似文献   

7.
数学知识来源于实践,同时又应用于实践。因此,我们教师要密切联系生活实际,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景和感兴趣的事物出发,为他们提供观察、操作、实践探索的机会,让他们有更多的机会从周围熟悉的事物中学习数学和理解数学,体会到数学就在身边,感受到数学  相似文献   

8.
根据新数学课程标准的要求,数学教学必须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和感兴趣的事物出发,学生提供观察和操作的机会,使学生在问题中有更多的机会从周围熟悉的事物中学习和理解数学。为了增强学生的应用意识,小学数学应重视生活化的探索,即在教学中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背景出发,用问题解决学习的方式,寻找生活中的数学原型,联系生活实际讲数学,体现数学,用“源于生活、寓于生活、用于生活”的思想,来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让学生真切地体会到数学就在身边。  相似文献   

9.
数学是一门源于生活又用于生活的工具学科。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指出,数学教学必须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和感兴趣的事物出发,让学生有更多的机会从周围熟悉的事物中学习数学和理解数学,体会到数学就在身边,  相似文献   

10.
数学教学要充分考虑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结合他们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设计富有情趣和意义的活动,使他们有更多的机会从周围熟悉的事物中学习数学和理解数学。在课堂教学中,如果教师能积极主动地为学生创设生动有趣的生活问题情境帮助学生学习,鼓励学生善于发现生活中的数学问题,学生就会在数学生活化的指引下乐学、会学,逐渐养成用数学的态度观察和分析周围的事物的习惯,并学会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来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真正做到学以致用。  相似文献   

11.
习作内容:用自述的形式来介绍小闹钟、小溪流,好像它们也有了生命,使读者感到生动、有趣。请你用"xx的自述"形式,介绍一个你熟悉的事物,要写得具体、生动。习作指导:1.读懂例文《小闹钟》和《小溪流的自述》中的片段,领悟"事物的自述"就是让被介绍的事物开口说话,自己介绍自己(拟人的手法)。这样写文章显得生动有趣。2.选择介绍对象:生活中的事物  相似文献   

12.
数学知识来源于实践,同时又应用于实践.因此,教师要密切联系学生生活实际,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景和感兴趣的事物出发,为他们提供观察、操作、实践探索的机会,使他们有更多的机会从周围熟悉的事物中学习数学和理解数学,体会到数学就在身边,感受到数学的趣味和作用,体验到数学的魅力.  相似文献   

13.
数学知识来源于实践,同时又应用于实践。因此,教师要密切联系学生生活实际,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景和感兴趣的事物出发,为他们提供观察、操作、实践探索的机会,使他们有更多的机会从周围熟悉的事物中学习数学和理解数学,体会到数学就在身边,感受到数学的趣味和作用,体验到数学的魅力。从而提高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  相似文献   

14.
数学是一门源于生活又用于生活的工具学科。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指出,“数学教学必须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和感兴趣的事物出发,让学生有更多的机会从周围熟悉的事物中学习数学和理解数学,体会到数学就在身边,感受到数学的趣味和作用,体验到数学的魅力”。这就要求我们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生活经验,引导学生将知识应用到现实中去。用生活理念构建数学教学,就要将传统的课堂内教学活动向课外延伸,创设真实的生活环境。  相似文献   

15.
数学问题源于生活,同时又服务于生活。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景和感兴趣的事物出发,为他们提供观察、操作、实践探索的机会,使他们有更多的机会从周围熟悉的事物中学习数学和理解数学,体会到数学就在身边,感受到数学的趣味和作用,体验到数学的魅力。  相似文献   

16.
数学是一门源于生活又用于生活的工具学科.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指出,"数学教学必须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和感兴趣的事物出发,让学生有更多的机会从周围熟悉的事物中学习数学和理解数学,体会到数学就在身边,感受到数学的趣味和作用,体验到数学的魅力".  相似文献   

17.
数学来源于生活,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小学数学教学必须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和感兴趣的事物出发.为学生架起数学与生活的桥梁,为他们提供观察和操作的机会,使他们有更多的机会从周围熟悉的事物中寻找数学题材,让学生联系生活实际学习数学、理解数学、应用数学,体会到数学就在他们身边,感受到数学的魅力。  相似文献   

18.
人们面对的生活大都是常态的生活,见到的都是熟悉的人,熟悉的环境,熟悉的事物,从事的也是日常的事务性工作,很难给人带来新的刺激,产生新鲜的初感。即使外出参观、旅游、参加笔会,机会也不是很多。也就是说,写散文仅仅靠初感的资源进行写作是远远不够的,非常有限的,必须更多地依靠捕捉初感来突破生活的局限,在熟悉的生活、熟悉的事物中激发出不同于一般人的异常感受,才能保证自己的写作资源永不枯竭,创造天地更为开阔。  相似文献   

19.
数学来源于生活,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小学数学教学必须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和感兴趣的事物出发,为他们提供观察和操作的机会,使他们有更多的机会从周围熟悉的事物中寻找数学题材,让学生联系生活实际学习数学、理解数学、应用数学,体会到数学就在他们身边,感受到数学的作用,体会到数学的魅力。  相似文献   

20.
数学即生活。小学数学教学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既要利用生活中学生熟悉的情境和感兴趣的事物来帮助学生理解数学,又要引导学生把所学知识内化,形成自己解决问题的能力,用来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