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62 毫秒
1.
葡萄园里有书柜根特市是比利时的第三大城市,东弗朗德尔省省会。考古发现,根特地区在石器时代与铁器时代就已经有人类活动。早在7世纪,它便围绕当地的城堡逐渐发展变成一座繁华的城镇。公元650年左右,圣徒阿曼德在根特市建立了圣彼得修道院等几座修道院。由于地处利斯河和斯凯尔河交汇处,水路交通方便,它在13世纪成为当时欧洲重要的商业贸易城市以及纺织业中心。大约公元800年,查理大帝的儿子、后来的路易一世(虔诚者)命令查理大帝的传记作者恩哈德掌管根特市所有的修道院。  相似文献   

2.
要说出发明小提琴的确切时间是困难的,因为它是从好几种中世纪的弦乐器中逐渐发展而来的。但是我们所知道的真正的小提琴在1550年前后就有了。小提琴的直接前身是雷贝克琴和提琴(fiddle)。它们之间有好些共同的特征.而且“fiddle”现在仍然被用来表示对小提琴的亲昵或稍带轻视的称呼。据说罗马城着火时,罗马皇帝尼禄正在拉提琴。其实他演奏的是里拉。更为混淆的是,古代里拉的名字后来也被用来称呼小提琴的  相似文献   

3.
圣大卫节     
圣徒大卫是威尔士的保护圣人,每年的3月1日是为他设立的节日。大卫生于6世纪,曾在威尔士和爱尔兰建起许多教堂。他在威尔士西南部如今英国的最小的城镇中建了一座修道院,即圣大卫修道院。此后那里成为朝圣的重要场所。每逢3月1日,威尔士的在校学生穿上自己的民族服装,人们戴上国花水仙花,有的人甚至戴上毛毡或塑料制成的国菜——韭葱。当地还要举行食韭葱活动。一位最年轻的官员站在一把椅子上,一只脚踩在桌  相似文献   

4.
牛津印象     
一踏进牛津城便爱上了它。大片的赭石色建筑物扑面而来;成簇成林的圆顶尖塔目不暇接;哥特式教堂、学院、修道院前呼后拥,争相媲美。满墙满壁满街道的历史文化艺术;满天满地满氛围的庄严神圣和美。  相似文献   

5.
法国作家斯丹达尔(1783—1842)的作品,标志着法国文学由浪漫主义转变到现实主义。他的两部杰作——《红与黑》和《巴马修道院》深刻而讽刺地描绘了爱情与攫取权力的意志。  相似文献   

6.
玫瑰的名字     
1986年,法国导演让-雅克·阿诺(Jean-JacquesAnnaud)执导了电影《玫瑰的名字》(Thenameoftherose)。这部由法、意、德三国合拍的影片讲述了发生在中世纪的一个故事:位于意大利北部的本尼迪克特修道院中,接连发生了几桩血案,引起了人们的恐慌和种种猜测。多数修道士认为这是上帝按照《圣经·启示录》中七个喇叭天使的预言在进行惩罚。睿智的修士威廉与弟子阿德索在调查中发现这连串悲剧与修道院里收藏的一本书有关。这本由亚里士多德所著的书从自然的角度解释了人,其论点与当时教会宣扬的宗教理论截然相悖。修道院院长约杰疯狂而愚昧地热爱…  相似文献   

7.
正黎巴嫩地处古代两大文明——埃及文明和巴比伦文明——的交汇处,有着悠久的历史。坐落在黎巴嫩中北部的圣谷,群山夹峙、峰峦叠嶂,是黎巴嫩最幽深、最美丽的山谷之一,也是世界上最重要的修道士聚居地之一。这里的许多修道院年代十分久远,堪称世外桃源。  相似文献   

8.
罗马人输入葡萄美酒和桥梁;摩尔人带来高度文明;基督教徒建造了教堂和修道院;吉普赛人则燃起了佛兰明可的火焰。托莱多这座西班牙城市,经历了时而发生动乱的两千多个春秋,回到了半正常状态。就面积而论,仍沿历史之旧,  相似文献   

9.
公元754年的一天,罗马教皇斯蒂芬来到巴黎城郊的圣德民修道院,为加洛林王朝的缔造者矮子丕平施涂油礼和加冕。在接受加冕之后,丕平履行了自己先前曾向教皇许下的诺言,先后于754年和756年两次出兵意大利,从伦巴第人手中夺回拉文那总督区和其他一些城市,献给教皇,这就是历史上著名的“丕平献土”。  相似文献   

10.
阿尔勒国家摄影学院是摄影节的第21号展馆这座18世纪的建筑隶属当地显贵霍诺尔家族,1865~1977年曾是修道院.1978年,阿尔勒国际摄影节创办之初将其作为组委会办公地。1982年在此筹建了阿尔勒国家摄影学院。1989年,摄影节组委会迁址,这里全归了摄影学院。  相似文献   

11.
菲利波·利比(1406——1469)是意大利佛罗伦萨画家中的杰出人物之一,他是一个弃儿,被人送进卡尔米内的卡尔梅利泰修道院,并于1421年立誓。但是,宗教信仰显然不是他的意愿,不久传出绯闻,说他和一位修女相爱,这位修女就是卢克雷齐娅;她为他生了一个儿子,取名菲利波诺。他们终于抛弃了自己不贪图人间情爱的誓言,结为夫妻。[第一段]  相似文献   

12.
李维立 《世界文化》2008,(12):47-47
最早的机械钟出现何时已无从考证了。据记载,最古老的机械钟十三世纪就已出现在欧洲的修道院之中。当时的机械钟是不能显示时间的,要靠看钟人每小时敲钟报时,来通知修道土们准时地进行各种宗教活动。此时,计时装置还没有完全和人们的日常生活联系起来。后来,为了更好地了解时间,机械钟安装上了钟面和指针。没过多久,  相似文献   

13.
一天早晨,司汤达打开报纸,忽然看到格勒诺布勒法院公报中记载一件案子: 青年裴尔特在一家很有钱的人家当家庭教师。时隔不久,裴尔特成了这家主妇的情人,然后又在一种嫉妒和绝望的冲动下谋杀了她。司汤达从这件案子得到启示,以法国广阔的社会生活为背景,写出具有强烈的反封建精神的著名长篇小说《红与黑》。红,代表反封建的革命的力量;黑,是修道院  相似文献   

14.
1831年,斯丹达尔重返意大利。1834年他开始创作《吕西安·娄凡》(直至1890年始出版),这是一本攻击七月王朝的小说。1839年,他出版了第二部巨著《巴马修道院》。这部极为复杂的小说以意大利为背景,它对爱情的千变万化及细致差别作了比《红与黑》更为精密的分析。监狱再次用作矛盾发展的场所。该书对于滑铁卢战役的讽刺性的描述也极为重要。书中的主人公法  相似文献   

15.
阿贝拉尔(Abélard,1079—1142)是法国中世纪屈指可数的哲学家。他属于经院哲学中的唯名论者,是该学派中思考力最敏锐的一个。他先从哲学家威廉学习,22岁时攻破其师的理论,独树一帜。他反对经院哲学的代表人物安瑟伦等人的实证论,主张信仰应建立在理性之上,因而触犯了教会的权威。他的学说两度被判为异端邪说,他本人后被禁闭于克吕尼修道院至死。其主要著作有《神学导论》、《是与非》、《我的受  相似文献   

16.
雷梅迪奥斯·巴罗,西班牙杰出的女性画家,近年来获得了越来越高的评价,认为她是超现实主义绘画的杰出代表,女性艺术的先驱。她原是超现实主义诗人本杰明·皮拉特的爱人,其画风和思想受其影响并带有较强的自传性。她用画笔记录了一生中为逃离男性中心话语的控制而做的种种努力。巴罗少女时期在一个修道院里度过,这种严苛的环境反而培养了其叛逆的性格,她的一生似乎在各种逃亡中度过:家庭、婚姻、爱情、战争,以及男性美学权威。  相似文献   

17.
“哥特”一词原指居住在北欧的属于条顿民族的哥特部落,该部落以野蛮彪悍,嗜杀成性而著称。文艺复兴时期的思想家和艺术家们用它来指称一种为他们所不齿的中世纪建筑风格。这种风格曾流行于12-15世纪欧洲的宗教建筑,其最鲜明的特征是教堂或修道院高高耸起的尖顶,阴森幽暗的内部,厚重的墙垣,狭窄的窗户,斑斓的玻璃,还有隐蔽的地道和地下藏尸所等。现在法国的巴黎圣母院和英国伦敦的圣保罗大教堂堪称代表性哥特建筑。后来,哥特风格也在非宗教建筑中广泛流传开来。同时,  相似文献   

18.
古老的普斯科夫土地绵亘在俄罗斯西北部。在不甚宽阔的索罗季河下游,星罗棋布的小湖,间或与河道的支流相连。米哈伊洛夫斯克村,三山村、彼得罗夫斯克村、萨甫金诺村即坐落于此。它们的庄园里有公园、花园和森林。这里有沃罗尼契古堡遗址,这是十四至十六世纪昔日农奴制的陈迹;还有古老的圣山修道院。而在雀山的古教堂旁,则是亚历山大·普希金的墓地。这就是现在的国家普希金文物护区的领域。米哈伊洛夫斯克是1742年沙皇赐给普希金的外曾祖父阿勃拉姆·汉尼拔的世袭领地,后者是彼得  相似文献   

19.
法国大诗人和作家雨果写过一首《修道院所见》的诗篇。其中第十四节第十四行是这样写的: “……壁虎,浴着月光,在大粪池里跑着。”巴尔扎克看了这诗以后,很不以为然。他说: “雨果先生在潮湿地方找得到壁虎,是一种宝贵的发现,值得送到博物馆,而博物馆还非当作新种看待不可。壁虎喜欢太阳,活在干躁的地方。我指出这个错误,因为艾弥麦拉尔达在《圣母院》已经拿面包喂过燕子。”巴尔扎克对雨果是很钦敬的,但是,对雨果诗中不真实的细节描写的批评却毫不留情。  相似文献   

20.
意大利电影界欣喜地看到:国产电影呈回升趋势,美国电影微微下滑。上年度(1997年9月至1998年7月)全意票房最卖座的前15部影片中意大利电影占了5部,分别排在第2(仅次于《泰坦尼克号》)、3、4名和第14、15名,营业额达l.18亿美元。不仅收入增长,还有百十家新影院开张。但要说意大利电影的复兴还为时过早。尽管观众人次比上一年上升了1100万,增长额为17%,但这种再生活力主要体现在5部上榜影片上,仅这5部电影片就卖出了1500万张入场券,几乎占据意大利电影总收入(2000亿里拉)的80%。这意味着上年度创下的重大成绩只建立在一种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