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求同存异”是周恩来在长期工作中形成并成功运用的一种独特的思维方法,其内涵十分丰富。“求同”和“存异”是事物既对立又统一的两个方面,“求同”是寻找事物矛盾双方的共同点,是以“存异”为基础;“存异”是为了达到“求同”,二者互相联系。周恩来运用“求同存异”思维方法在中国乃至世界历史上发挥了重大作用,并将继续大放异彩。  相似文献   

2.
“求同存异”是文化翻译中一条重要的原则。“求同”是必要的,也是主要的,同时“存异”也必不可少。“求同”和“存异”是一个原则的两个方面,互相依存,缺一不可。  相似文献   

3.
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一个重要内容是关于“一国两制”的构想。它蕴含了爱国主义、和平共处、求同存异、国家结构等一系列与统一战线有密切联系的新观念,是对马克思主义统一战线理论和实践的创造性发展  相似文献   

4.
“一国两制”是邓小平同志集中党中央集体智慧而提出的富有创造性的科学构想。“一国两制”构想对新时期统一战线理论有着十分重大的意义。一、“一国两制”构想是对马克思主义统一战线学说创造性运用和发展统一战线是中国革命胜利的法宝,也是进行社会主义建设的重要法宝。统一战线本质在于求同存异,最大限度地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调动一切积极的因素,以夺取革命和建设事业的胜利。“一国两制”构想的提出使我国社会主义新时期统一战线的性质、任务、对象都出现许多新特点。把我党统一战线的范围和内容扩展到空前广阔和宏大的程度。…  相似文献   

5.
本文在阐述邓小平关于“一国两制”的伟大构想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基础上 ,提出了用“一国两制”构想解决台湾问题所要坚持的基本原则  相似文献   

6.
统一祖国是新时期统一战线的重大任务。“一国两制”是实现祖国统一的基本国策,是我们党和我国政府根据国家主权不可分割的原则,为恢复对香港、澳门行使主权,台湾回归祖国,完成祖国统一大业所提出一项战略方针,是邓小平同志根据国际新形势,从我国国情和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需要出发,集中全党智慧而提出的科学构想,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重要内容。 一、“一国两制”的基本内容及其特征  相似文献   

7.
“一个国家、两种制度”,这是中国共产党和平统一祖国的战略构想,是具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一项重要内容,也是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是对马克思主义的发展.中英、中葡按照“一国两制”的原则就香港和澳门问题已得到园满解决,实践已经证明了这个方针的正确性,它也将进一步推动台湾问题的逐步解决.一、“一国两制”理论的形成与发展“一国两制”做为一种理论体系有它形成发展的过程.我党对台湾实行“一国两制”的科学构想大体经历以下几个阶段:  相似文献   

8.
在新的历史时期里,中国共产党提出“一国两制”的新构想,解决香港、澳门、台湾等历史遗留问题,实现祖国和平统一,这是党的伟大战略决策,也是统一战线理论研究的重大课题。本文仅就“一国两制”与爱国统一战线中几个问题,作一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9.
“一国两制”构想,是七十年代末、八十年代初我国在解决台湾、香港问题的过程中,由邓小平同志集中党中央的集体智慧提出来的一项基本国策。它将对我国的政治、经济生活带来多方面的重要影响,首先是给统一战线工作提出了很多新问题。下面,仅就其中的两个问题谈点不成熟的看法: 第一,关于新时期爱国统一战线两个联盟的划分及其标准问题根据“一国两制”战略构想,新时期统一战线的范围将进一步扩大,爱国主义的成分进一步增加,除了原有的社会主义劳动者、拥护社会主义的爱国者以外,又增加了  相似文献   

10.
就维护国家安全利益、争取世界友好、高举社会主义伟大旗帜、推进祖国统一大业四个方面看,周思来的“求同存异”思想和邓小平的“一国两制”构想有很多一致性。可以说,“一国两制”构想既是对“求同存异”思想科学、合理的继承,又根据时代特征增添了许多新的内容。  相似文献   

11.
求同存异     
"求同存异"的字面意义很容易理解,是说寻求共同点,保留不同意见.具体语境中似乎有不同侧重点,特别强调"存异"或者"求同",还可以说"存异"意在"求同",不"存异"往往无法"求同".在远程开放教育发展进程中,各种意见的交锋和各种力量的博弈注定将贯穿始终,必须充分讨论并充分考虑各方诉求,但要想形成共识和合力,恐怕还得不断地"求同存异".而且,"求同存异"本身可能就是充满矛盾和冲突的过程.还是那句老话,希望各方面都能表现出更多的大局观和前瞻性,破解相关难题需要大智慧,有时候可能还得有所谓"不争论的智慧".  相似文献   

12.
台湾问题是我国当前面临的一个事关国家主权领土统一、完整的关键问题。在坚持“一国两制”、“和平统一”的基本原则下,借鉴康熙收复台湾的历史经验,采取军事、政治、经济、统一战线等多种途径,是解决台湾问题的有效策略。  相似文献   

13.
解决台湾问题,无非有两种方式:一种是和平的方式,一种是非和平的方式。用什么方式解决台湾问题,海峡两岸存有歧见。70年代末80年代初,中国共产党着眼于现实与未来,提出了解决台湾问题的“一国两制”的战略构想。然而由于台湾问题的复杂性,“一国两制”构想未能首先运用于台湾问题的解决,而是成功地解决了香港问题。事实证明了“一国两制”战略构想的科学性与可行性。非常遗憾的是,此一构想却遭到了台湾当局与极少数别有用心人的竭力反对。他们提出与“一国两制”相对立的主张,反对“一国两制”。为尽快解决台湾问题,推进祖国统一的进程,笔者…  相似文献   

14.
50年代中期到60年代初期,以毛泽东为核心的第一代党中央领导集体为实现祖国的完全统一,产生了不改变台湾现状实现祖国统一的初步设想,决定保留香港的资本主义制度。这些设想和探索,为“一国两制”构想的形成提供了重要的思想基础。邓小平提出“一国两制”最初着眼点是台湾问题,由于在台湾问题上迟迟未取得进展,就把它定位在香港问题上。在长达两年的中英关于香港问题的谈判中,邓小平“一国两制”思想认识越来越明确、深化了,最后形成了一个理论化、实践化的科学构想  相似文献   

15.
“一国两制“,即“一个国家,两种制度“。这是自1978年12月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之后,中国共产党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为解决台湾和香港、澳门问题,完成祖国统一大业而提出来的重要战略方针和基本国策。这一理论是对新时期爱国统一战线的发展。它开创了爱国统一战线的新形式、新格局;扩大了新时期爱国统一战线的对象和范围;突出了统一战线民族的、爱国的性质;并结合了统一战线中的求同存异规律。  相似文献   

16.
1975--1978年,邓小平对解决台湾问题作出了重大贡献。他将“断交、撤军、废约”三原则作为中美关系正常化的前提,提出“一个中国”原则,主张在解决台湾问题上不承诺放弃使用武力,并明确提出了“一国两制”构想。他的贡献,为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的对台工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17.
随着香港、澳门的回归,台湾问题的解决也就成为实现统一的关键。如何解决台湾问题,是用和平方式还是非和平方式,应该说港澳问题的解决为其提供了良好的示范,即实行邓小平同志提出的“一国两制”。“一国两制”无论从理论上还是实践上对于台湾问题的解决部具有现实可行性。为此,本文从哲学的角度对“一国两制”的科学构想做一些探讨。  相似文献   

18.
“一国两制”构想是邓小平为完成祖国统一大业制定出来的。香港回归证明了“一国两制”构想是伟大正确的。本文认为“一国两制”构想具有三大特色:维护祖国统一、主权和尊严,具有原则的坚定性;从实际出发,具有科学性和切实可行性;前无古人,具有首创性。香港回归,“一国两制”在香港变为现实具有划时代的伟大意义:洗雪中国百年耻辱,极大鼓舞中华民族为振兴中华而努力奋斗;为解决台湾问题,树立良好样板,极大促进祖国统一大业的最终完成;为解决国际问题提供了新的思路和实证。  相似文献   

19.
尽管所处时代和历史背景不同,但毛泽东和邓小平都就解决台湾问题、实现祖国统一进行了战略思考,提出了一系列重要的方针政策。毛泽东的“和平解放台湾”方针是邓小平“和平统一,一国两制”科学构想的思想先导,邓小平的“和平统一,一国两制”科学构想则是对前者的继承和发展,二者具有一脉相承性,体现了共同的思想理论原则。  相似文献   

20.
“一个国家,两种制度”的战略构想,是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重要内容,本阐述了这一构想形成的三个阶段及其特定含义,分析了“一国两制”构想是解决台湾问题的最佳方案、在台湾问题上的运用以及作为和平解决争端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