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遇见你,真好     
坐在白色大理石飘窗前,我手里再次捧起那翠绿封面的书本,夕阳西下,灿烂的金光衬得那两个字熠熠生辉——《目送》。总有一些文字,出现在时间长河里,温暖你也指引你。我微微地笑了,遇见你,真好。“我慢慢地、慢慢地了解到,所谓父子母女一场,只不过意味着,你和他的缘分就是今生今世不断地目送他的背影渐行渐远”,她一直在等待,等待儿子消失前的回头一瞥,但他没有,一次,都没有。  相似文献   

2.
目送     
看过龙应台写的《目送》,把亲情刻画得温暖而又伤感.随着年龄的增长,我渐渐懂得了——舍不得的人和事,才会久久地目送. 自打他上大学起,每年寒假我都会去张店火车站接他,假期结束又送他走.每次分开就是一年.每年接站看到他,便会在心底里发问:那是他吗?这年似乎变瘦了,下巴尖尖的;那年似乎长高了,站在人群中远远地就可以看到他……  相似文献   

3.
16岁的雷恩.普莱斯(Rain Price)或许觉得自己的爸爸是全世界最丢人的爸爸。不过没关系,总有一天他会发现爸爸的好。到那时,雷恩也许已经有了自己的孩子,他可以翻开旧相册,告诉他们:祖父曾经在整整一学年的时间里,每天换装,打扮成各种电影中的角色,站在自家门口,目送他上学。  相似文献   

4.
因为有了你     
目送着.目送着.一直到汽车开动,母亲远去了,直至在我视线中消失。 但我的脑海里,母亲的身影时常浮现出来——一双冬季里常龟裂的手,一张饱经沧桑的脸,满额头的皱纹,白发也渐渐增多。  相似文献   

5.
静读龙应台的《目送》,是近来每个夜晚睡前的最后程序。“我慢慢地、慢慢地了解到,所谓父女母子一场,只不过意味着,你和他的缘分就是今生今世不断地在目送他的背影渐行渐远。  相似文献   

6.
因为有了你     
目送着,目送着,一直到汽车开动,母亲远去了,直至在我视线中消失. 但我的脑海里,母亲的身影时常浮现出来--一双冬季里常龟裂的手,一张饱经沧桑的脸,满额头的皱纹,白发也渐渐增多.  相似文献   

7.
天使心     
黄秋芳 《甘肃教育》2007,(12S):33-33
上课一整天后,把自己锁在洗手间里充分放松。然后有刚上学的低年级孩子拼命敲着门大喊:“老师,老师,老师,老师……”急忙打开门后,看到他乖巧地睁大眼睛报告:“老师,再见!”只剩我,来不及反应地目送他的背影。  相似文献   

8.
龙应台在《目送》中写道:“我慢慢地、慢慢地了解到,所谓父女母子一场,只不过意味着,你和他的缘分就是今生今世不断地存目送他的背影渐行渐远。你站立在小路的这一端,看着他逐渐消失在小路转弯的地方,而且,他用背影默默告诉你:不必追。”  相似文献   

9.
正不知道为什么,脑海中忽然蹦出这样一段话:我喜欢那种一个人大步离开,一个人原地目送的场面。人这一生中,能遇到几个愿意目送自己的人?又能遇到几个自己愿意目送的人呢?如果有,不要浪费这样一场离别和珍重的机会。朋友听到我这种说法,不屑地补充道:"那你一定喜欢看机场追逐戏喽,偶像剧里那种,傻傻的,初遇,相爱,误会,女生落跑,男生最后一刻赶到机场,却只能对着天空划过的飞机碎碎念。"  相似文献   

10.
龙应台在《目送》中写道:“我慢慢地、慢慢地了解到,所谓父女母子一场,只不过意味着,你和他的缘分就是今生今世不断地在目送他的背影渐行渐远。你站立在小路的这一端,看着他逐渐消失在小路转弯的地方,而且,他用背影默默告诉你:不必追。”  相似文献   

11.
管洪芬 《家长》2012,(2):72-72
作为母亲,我想,与其酸楚,不如"目送",像以往坚持的那样,用每一天去习惯,也用每一天去"目送"。儿子去乡下姥姥家住了好多天了,也没见他往家里打个电话。  相似文献   

12.
目送     
“所谓父女母子一场,只不过意味着,你和他的缘分就是今生今世不断地在目送他的背影渐行渐远……”这是龙应台在《目送》扉页上写的第一句话. 这本书是母亲买给我的.当她把书放到我手里时,我并没有感到什么特别,也并没有马上阅读,因为我认为那会是一部父母诉说亲情有多么伟大、对儿女有多么负责任的大众化作品.  相似文献   

13.
不知道为什么,脑海中忽然蹦出这样一段话:我喜欢那种一个人大步离开,一个人原地目送的场面.人这一生中,能遇到几个愿意目送自己的人?又能遇到几个自己愿意目送的人呢?如果有,不要浪费这样一场离别和珍重的机会. 朋友听到我这种说法,不屑地补充道:“那你一定喜欢看机场追逐戏喽,偶像剧里那种,傻傻的,初遇,相爱,误会,女生落跑,男生最后一刻赶到机场,却只能对着天空划过的飞机碎碎念.”  相似文献   

14.
《同学少年》2011,(1):26
我从未想过,有一天父亲会坐在书桌前,如同一个高中生,带着迷惘,带着不解,学习新知。而我,是他的老师。父亲是农民。像所有从大山里走出来的人一样,他的裤腿上有永远洗不掉的黄泥,手掌上布满了永远柔软不了的老茧。这就是父亲,半生"面朝黄土背朝天",不惑之年为了孩子来到这个钢筋混凝土构筑的城市,操着一口浓重的乡音,干着繁重的体力活儿。每天早上,我目送他日益佝偻的背影消逝在晨光里,看他迈着六十年代生人的步伐渐行渐远在二十一世纪的车水马龙中。  相似文献   

15.
管洪芬 《家长》2012,(Z1):72
作为母亲,我想,与其酸楚,不如"目送",像以往坚持的那样,用每一天去习惯,也用每一天去"目送"。儿子去乡下姥姥家住了好多天了,也没见他往家里打个电话。我忍不住了,便打电话问儿子这几天过得怎么  相似文献   

16.
李莉 《当代学生》2015,(6):56-57
书名:《目送》作者:龙应台类型:散文出版社: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目送》语录:我慢慢地、慢慢地了解到,所谓父女母子一场,只不过意味着,你和他的缘分就是今生今世不断地在目送他的背影渐行渐远。你站立在小路的这一端,看着他逐渐消失在小路转弯的地方,而且,他用背影告诉你:不必追。幸福就是,生活中不必时时恐惧。幸福就是,寻常的人儿依旧。幸福就是,早上挥手说"再见"的人,晚上又平平常常地回来了,书包丢在同一个角落,臭球鞋塞在同一张椅下。  相似文献   

17.
目送     
"我慢慢地、慢慢地了解到,所谓父女母子一场,只不过意味着,你和他的缘分就是今生今世不断地在目送他的背影渐行渐远。"  相似文献   

18.
《神州学人》2014,(6):51-51
子女出国留学对于父母最大的感伤,莫过于看着家里他们生活的迹象一点点消失,洗漱台上不再摆着他的牙刷,阳台上不再晾着他的衣服,饭桌上少了一副碗筷,少了一个不能倒酒的杯子,听见有人在身后喊爸爸妈妈时猛然回头却只是茫然张望。孩子的成长是另一场深情的目送,父母不断目送着孩子慢慢前行直至消失在小路拐弯的尽头,而他用背影默默告诉你,不必追。  相似文献   

19.
月季     
姚夏晶 《初中生》2002,(21):56-57
静静地,月季立在那儿. 飒飒秋风里,月季开放着.月季就立在那条小路旁,注视着每一个人匆匆地来,又目送他们匆匆地去.人们的欢声笑语留在了这条小路上;月季却从未留下只言片语.  相似文献   

20.
台湾作家龙应台在《目送》中曾经说过:"所谓父女母子一场,只不过意味着,你和他的缘分就是今世不断地在目送他的背影渐行渐远……"这段话感动了无数的人。尤其是当代的中国父母,在处理独生子女的生活、学习、成长、情感等问题上有诸多的困惑,亲子沟通、代沟问题成为家长们心理咨询最多的问题。本人虽然从事教育教学工作多年,但是在教育自己的孩子时也遇到许多类似的困惑,通过看书、和朋友交流,归纳出以下几方面的建议和大家分享。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