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你好,孔子     
<正>子路宿于石门。晨门曰:“奚自?”子路曰:“自孔氏。”曰:“是知其不可而为之者与?”——《论语·宪问》子路在鲁国都城的外门过夜。早晨开城门的人问:“从哪里来?”子路说:“从孔氏那里来。”早晨开城门的人说:“就是那个明知做不到却还是要做的人吗?”  相似文献   

2.
这是一个老旧的故事,《论语&#183;待坐篇》记载: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子曰:“以吾一日长乎尔,毋吾以也。居则曰:‘不吾知也。’如或知尔,则何以哉?”  相似文献   

3.
鸦彬 《今日教育》2007,(7S):43-43
最近这段时间一直在认真地研读孔子的《论语》,读后让我生出许多的思考。如第十三篇《子路》中有这样一段:“仲弓为季氏宰,问政。子曰:先有司,赦小过,举贤才。曰:焉知贤才而举之?曰:举尔所知.尔所不知,人其舍诸”我觉得这句话对提高我们校长的领导力。实施学校的柔性管理有较高的借鉴价值。  相似文献   

4.
小题大做     
字谜 有一则字谜。谜面是这样的:子路曰:“是也!”颜回曰:“非也!”子曰:“若是也,直在其中矣。”  相似文献   

5.
吴然 《语文知识》2002,(10):48-48
《论语·公冶长第五》中有一段孔子与他的两个弟子谈志向的言论: 颜渊、季路侍。子曰:“孟各言尔 志?”子路曰:“愿车马、衣轻裘,与朋 友共。敝之而无憾。”颜渊曰:“愿无 伐善,无施劳。”子路曰:“愿闻子之 志。”子曰:“老者安之,朋友信之, 少者怀之。” 人教版高中语文第六册(必修本)《我国古代的车马》一文,为了说明古代车马并举的问题,引用了子路所说的两句:“愿车马、衣轻裘,与朋友共。敝之而无憾。”课本的注释是:“愿意乘车马,穿轻暖的皮袍,和朋友们一同享用;虽然用坏了也没有  相似文献   

6.
李迪 《江西教育》2023,(48):6-8
<正>阅读《论语》,我最喜欢品味孔子和子路的互动,以至一看见子路的名字,就开始兴奋,常常怀着一颗“小人”之心,以看热闹不嫌事大的心态暗自揣摩:“他们又要吵闹了。”事实上,《论语》里若没有子路的故事,就像油锅里炒菜没有放葱、姜、蒜,连香气都要少几分。《论语·先进篇第十一》中,子曰:“由之瑟奚为于丘之门?”门人不敬子路。子曰:“由也升堂矣,未入于室也。”  相似文献   

7.
张书柏 《现代语文》2006,(11):10-11
一、“秦哀公为之赋《无衣》”的理解 《无衣》见于《诗经》“秦风”。原诗为: 岂曰无衣?与子同袍,王于兴师,修我戈矛。与子同仇! 岂曰无衣?与子同泽.王于兴师,修我矛戟。与子偕作! 岂曰无衣?与子同裳。王于兴师,修我甲兵。与子偕行!  相似文献   

8.
人教版七年级《语》上册有《〈世说新语〉》两则,其一《咏雪》:   谢大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义.俄而雪骤,公欣然曰:“白雪纷纷何所拟?”兄子胡儿曰:“撒盐空中差可拟.”兄女曰:“未若柳絮因风起.”公大笑乐.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  相似文献   

9.
《高中生之友》2010,(7):30-31
子贡曰:贫而无谄,富而无骄,何如?子曰:“可也;未若贫而乐,富而好礼者也。子贡曰:《诗》云:“如切如磋,如琢如磨”,其斯之谓与?子曰:赐也,始可与言《诗》已矣,告诸往而知来者。(《学而》)  相似文献   

10.
陈亢①问于伯鱼②:“子有异闻③乎?”对日:“未也。尝独立,鲤趋④而过庭。日:‘学《诗》⑤乎?’、‘对日:‘未也。’‘不学《诗》,无以言⑥。’鲤退而学《诗》。他日,又独立,鲤趋而过庭。日:”学《礼》乎?‘对日:“未也。’‘不学《礼》,无以立⑦。’鲤退而学《礼》。闻斯二者。”陈亢退而喜曰:“问一得三,闻《诗》,闻《礼》,又闻君子之远⑧其予也。”——《论语》  相似文献   

11.
现行的高中语文课本第三册(必修)中的《荷蓧丈人”(选自《论语·微子篇》)第一段的原文如下:子路从而后,遇丈人,以杖荷蓧。子路问曰:“子见夫子乎?”丈人曰:“四体不勤,五谷不分,孰为夫子!”子路拱而立。止子路  相似文献   

12.
《论语·泰伯》:舜有臣五人而天下治。武王曰:“予有乱臣十人。”孔子曰:“才难,不其然乎?唐虞之际,于斯为盛。有妇人焉,九人而已。三分天下有其二,以服事殷。周之德,可谓至德也已矣。”其中“武王曰子有乱臣十人”一句,被认为是(《尚书·太誓》中的句子。此处引文,其语境意义是离心离德者必败亡,同心同德者必胜兴;意在说明同心的重要性。孔子的解说与此意义一致。  相似文献   

13.
孔子论宝贵     
《中华活页文选(初中版)》2010,(11):77-78,47,87,88
子贡曰:“贫而无谄,富而无骄,何如?”子曰:“可也:末若贫而乐,富而好礼者也。”(《学而》)  相似文献   

14.
歧路亡羊     
《列子》 杨子之邻人亡羊,既率其党,又请杨子之竖追之。杨子曰:“嘻!亡一羊,何追之众?”邻人曰:“多歧路。”  相似文献   

15.
“挂羊头,卖狗肉”本作“悬牛首,卖马肉”。“悬牛首,卖马肉”语出《晏子春秋》:“灵公好妇人而丈夫饰。裂衣,断其带。裂衣断带,相望而不止。晏子见,公问曰:‘寡人使吏禁女子而男子饰,裂断其衣带,相望而不止何也?’晏子对曰:‘君使服之于内,而禁之于外,犹悬牛首于门,而卖马肉于内也。公何以不使内勿服,则外莫敢为也。’”“悬牛首,卖马肉”比喻传美名,做坏事,挂真招牌,卖假货色。那么,“悬牛首,卖马肉”怎么会被“挂羊头,卖狗肉”取而代之呢?这要从狗肉在人们心目中的地位发展演变说起。  相似文献   

16.
题目中的两个判断见于太史公《报任安书》。“传曰:‘刑不上大夫。’此言士节不可不勉励也。”“古人所以重施刑于大夫者,殆为此也。”两个判断,一引据《礼记》称“刑不上大夫”——《教参》的解释是。“对大夫不能用刑”;一针对事实.称“施刑于大夫”——《教参》的解释是。“对大夫施刑”。一曰“不能用刑”,一曰“施用刑罚”,两种说法.似乎自相矛盾。  相似文献   

17.
沈约在编撰《宋书》时,把陶渊明归入《隐逸传》。可是若把陶渊明和《论语》中的“晨门”、“接舆”、“长沮”、“桀溺”等隐士相比,他的隐逸就不再显得纯粹,而是包蕴着一丝孤愤和无奈。这一点,只要读过他的《感士不遇赋》,就能体会得到。  相似文献   

18.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版)七年级《语文》上册《〈论语〉六则》的首则:“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相似文献   

19.
题目中的两个判断见于太史公《报任安书》。“传曰:‘刑不上大夫。’此言士节不可不勉励也。”“古人所以重施刑于大夫者,殆为此也。”两个判断,一引据《礼记》称“刑不上大夫”——《教参》的解释是。“对大夫不能用刑”;一针对事实.称“施刑于大夫”——《教参》的解释是。“对大夫施刑”。一曰“不能用刑”,一曰“施用刑罚”,两种说法.似乎自相矛盾。[第一段]  相似文献   

20.
阅读下面的《论语》选段,回答问题。 ①子曰:“由!诲女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为政”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