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中西绘画中都有大量的"线"造型作品和理论阐释,将中国传统绘画的用线方式和西方绘画"线"造型方式进行比较,以具体可见的形式展示给学生。将这种教学方式应用于基础绘画课程可以拓宽学生的阅读量,将本土的视觉经验和审美体验与西方的造型方式进行比较研究,提升学生对造型的理解和绘画技巧。  相似文献   

2.
将绘画语言引入幼儿美术活动中,运用绘画技能和智力相结合的指导方法,解决"超绘画性目的"和"绘画技巧"这一对矛盾。分别阐述在美术观察、构图、欣赏、创作中绘画语言的运用及作用。  相似文献   

3.
荆浩是唐末五代时期的著名画家和绘画理论家,其在绘画创作和绘画理论方面均有很高造诣。作为荆浩绘画理论重要组成部分的"笔墨"理论,具有丰富的内涵,尤其是其对"笔""墨"这两个概念作了严格意义上的界定,将两者融合为一,并提出"忘笔墨而有真景"的主张。如此,不仅丰富了唐末五代时期的绘画理论,也对后世画坛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本文通过对中国古代绘画理论的分析.将传统技法"十八描"与敦煌壁画中的线描及古代西域绘画的技法进行对比.将敦煌壁画中各时期的线描作了详细的论述.认为"曹衣描"、"凹凸法"是古希腊雕塑艺术的一种造型方法,曾运用于古波斯绘画,然后通过佛教艺术融入中国画.  相似文献   

5.
冯葳 《教育教学论坛》2012,(34):192-193
本文论述了结合山水画创作从绘画理论与绘画实践方法出发,来具体论述了东北地区长白山地域风格山水画将如何创作,在绘画理论中"势"与"质"的阐述基础上加以总结,并从具体绘画创作实践经验中归纳创作方法,为今后的山水画创作提供可参照的理论依据,依靠"势"与"质"的有机配合,形成统观全局,独特丰满的艺术张力,使山水画创作中"势"与"质"充分发挥在长白山地域山水画创作上。  相似文献   

6.
我将自己的儿子皓昱作为个案,进行"自主性绘画"的研究,试图透视幼儿自主性绘画的过程,并从中发现儿童画的画法特征.  相似文献   

7.
在中国传统道家美学中,老子将"至美"和"大美"归结为"道",践行并追求"至虚极,守静篤"的所谓本源的、绝对的大美。他提出"道分气象"且"有无相生"。在音乐美学方面《老子》提出了"大音"与"五音"这一对立范畴。"留白"是中国传统绘画中绘画者借以营造意境和表达情感的绘画技法。笔者认为,绘画中的"留白"与老子说提出的"大音"有异曲同工之妙,所以,本文借"留白"这一传统绘画技法,以比较的方式,谈中国传统音乐中休止所蕴含的意境之美,兼谈音乐中"留白"的艺术表达方式。  相似文献   

8.
17世纪,在今甘孜州炉霍县境内出现了一位极具天赋和传奇色彩的画家。他一生创作了大量的唐卡、壁画流传于世,其唐卡绘画的风格独树一帜,极具个人特色,至今影响"霍尔"地区的唐卡绘画风格。他就是被后世誉为"神变画师"的郎卡杰。由于适逢唐卡"勉唐"画派兴盛和"噶玛嘎孜"画派肇起的时代,所以郎卡杰的绘画风格和流派众说纷纭。本文将根据郎卡杰存世唐卡作品,研究分析其绘画的风格和流派。  相似文献   

9.
<正>"儿童绘画"是绘画门类中的一个块面,是人在儿童时期绘画表现的一个总称。"儿童绘画"也是我国美术课程标准规定的必修科目,是发展儿童想象力以及训练儿童眼、手、脑协调运作的重要途径之一。一、儿童绘画的目的是什么在人的一生中,绘画活动是人类接触最早的手工操作活动之一。大多数人在童年时期就开始进行绘画活动。一两岁的儿童,只要他手上拿着笔,他就会乱涂乱画。这时,他的绘画是毫无目的的涂鸦,他只是将兴趣全部集中在手的运动  相似文献   

10.
东方绘画或者说中国绘画,它的空间构造的由来始终是一个谜。固然,我们可以拿郭熙的"三远法"来说话,而在这之前,首先是绢本支撑体与墨的微颗粒可以无障碍地将山形云雾用渲淡法隐没于绢丝之中,空间演出得心应手。岩彩壁画则不同,含材质颗粒的岩彩材料如此简单地去制造想象空间的"余白"很难。但也恰恰是青绿山水的出现,使中国绘画的空间构造得以完成。文章试图对莫高窟第217窟经变故事画背景中山水的解析,求证借佛教经变故事而产生的中国绘画空间原创期形态样式,讲述一个由"间"即"留空"意识所产生的东方绘画"平面绘画中的空间构成"。如果"间"作为二维平面绘画"空间构造"的基本语法,我们回头再看毕加索、马蒂斯绘画,那将是别样一般的风景。  相似文献   

11.
封面设计中的繁与简是装帧设计中的两个不同的流派,文章将中国绘画中的"计白当黑"理论引入到书籍装帧的理念中,旨在书籍设计者更多地学习中国传统绘画理论,并将这些理论运用于实际的工作之中。  相似文献   

12.
形象性与意象性是书画同源或书画同体的精神实质.汉字的书写从实用功能中解放出来成为一种艺术表达,其书写性特征又与绘画相互融合,相互促进,最终将中国传统文人绘画推上了重视笔墨趣味、不拘于形似超越形似的写意高峰.张彦远《历代名画记》说"工画者多善书",表达对当时宫廷画家缺乏激情、只求形似、毫无意韵的绘画样式的不满,提倡一种快意书写、将书法用笔的气势与力度融合于绘画之中的艺术风格,通过对吴道子艺术的赞美,赞赏一种书写性重要的文化意趣,也为后世的文人画家提供了从事绘画实践的理论基础,阐明了绘画与书法用笔辩证统一的关系与"合法性"基础,促进了唐代"水墨之变"局面的形成.随着用"笔"与用"墨"技巧的进一步融合,文人画笔墨范式与趣味基本得以确立.  相似文献   

13.
俄罗斯画家康定斯基被当代人称为"现代抽象艺术在理论和实践上的奠基人"。借助于康氏的反写实绘画观念,可以很好地反观中国画界20世纪围绕中学与西学绘画关系展开的几次大型论争。从康定斯基坚持的"艺术本质""张力观念""艺术民族性"等思想出发,可以看出中国绘画在西学冲击下,中国画艺术走向了另一个极端"重图轻道"而又忽视了传统绘画的"重道轻图"的精髓。从艺术本体上看,任何民族艺术对外来艺术的吸收如果不能取长补短都将留下遗憾。  相似文献   

14.
绘画语言论     
绘画作品不但具有空间性,也具有时间性,对空间和时间的开拓使绘画语言的发展永无止境.随着科技的发达,绘画的物质材料、工具和手段越来越多种多样,因而绘画作品的存在方式和意义将越来越取决于绘画语言自身.从这个角度看,绘画也是"语言的艺术."中西绘画语言的取长补短是绘画发展的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15.
毕加索的绘画《亚威农少女》被认为是立体主义时期的第一幅绘画,被誉为现代艺术的分水岭,彻底改变了我们对事物的观看方式。画面在保持平衡的前提下,运用几何化和平面化的处理方式将形体的体量感转为二维的表达方式,彻底改变了自欧洲文艺复兴时期以来以三维立体手法表达空间感的传统绘画形式。文章通过对鲁道夫·阿恩海姆《艺术与视知觉》一书提出了著名的"平衡"说,来分析《亚威农少女》绘画中的平衡形式美,了解影响平衡的"力"的因素,从视知觉的角度来分析绘画,从根本把握绘画的平衡的形式美,对未来绘画形式美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6.
正传统的幼儿绘画教学,以培养幼儿模仿绘画技能为主,大多数幼儿的绘画作品的内容都差不多。注重临摹的绘画教学偏向技能训练,扼杀了幼儿的想象力,也不利于幼儿个性化地表达。对于小班幼儿来说,绘画是"他们认识世界、表达自己对世界感悟的一种视觉语言符号"[1]。他们会将白纸涂成黑色,然后说是"汽车爆炸冒烟了";他们会在纸上画几个小圆圈,说  相似文献   

17.
"南北宗论"是明末中国绘画理论家、画家董其昌在绘画理论上最有影响的作品,也是后人争论较多的一部中国绘画理论。董其昌发现中国绘画史上有两种不同的指导思想和艺术风格,于是他提出了中国绘画的"南北宗论"。他认为"南宗"绘画是"顿悟";"北宗"绘画是"渐修"。在画论中他有意推崇"南宗"画中的"文雅、淡柔、多韵"的绘画精神,有意贬低"北宗"画中的刚硬线条、急烈皴法及愤满不平之纵横气。"南北宗论"是一个时代艺术思潮的产物,它对后世中国绘画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8.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中指出:"幼儿园教育要以游戏为基本活动,寓教育于各项活动之中。"绘画作为幼儿园教育活动之一,应把游戏巧妙地运用到绘画教学活动之中,让幼儿在游戏中体验绘画活动的乐趣。绘画活动的选材要贴近幼儿生活并具有游戏性;绘画活动的物质环境要丰富多彩并具有游戏性;绘画活动的过程要多样化并具有游戏性;绘画活动的评价要多角度并具有游戏性,激发幼儿对绘画活动的兴趣,在边玩边画中发展幼儿的绘画技能。这种教学形式能将游戏有机地融入其中,实现游戏与绘画教学的优化结合、动静交替,让幼儿玩得快乐、学得开心。  相似文献   

19.
2007年下半年"我最喜欢的小动物"绘画PK大赛已经结束。下半年同学们投来的稿件更加成熟,绘画水平明显提高,为我们这本小书增色不少。现将获奖同学名单公布如下:  相似文献   

20.
从回归传统的层面上来审视绘画,在现代流派林立、风格各异的绘画艺术世界里,重新探究画面的视觉效果和作品传递的信息,神游于绘画作品中,与之同呼吸共命运。概要分析了绘画的呼吸性的特点和作用,从"气"、"势"、"运动"和"生机"四个方面来解释绘画的呼吸性,强调绘画作品本身应具有的生命感,生命离不开呼吸,绘画也不能没有呼吸。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