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月亮”,是张爱玲小说中反复出现的艺术意象,在刻画人物、渲染环境、揭示小说主题等方面,都起到了重要作用。因此,要分析张爱玲的小说世界,对其中的月亮意象是必须予以认真关注的。本论文尝试进入到张爱玲小说的月亮意象中,探讨其内在究竟。  相似文献   

2.
张爱玲小说意象繁复,色彩纷呈。在这些缤纷的色彩背后,隐藏着人物的情绪、情感和心理活动,表达着对人生苍凉的深深喟叹。而且这些色彩打上了张爱玲个性化的印记,具有独特的生命意蕴,这与她的成长经历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3.
“家”的阴影─—张爱玲小说的心理透视宗元在张爱玲的小说中,有一种极为突出而固执的倾向,那就是对家庭世俗生活的热情关注。阅读她的作品,我们能深切地感受到,在作家的笔下,所谓“家”,不只是人物活动的具体场所和环境,而是在总体上呈现出一种昏暗、阴森、沉闷,...  相似文献   

4.
张爱玲的小说蕴含着强烈的荒诞意识,特别体现在其小说的结尾中,通过对人物命运不同存在方式的描述,展现了个人与现实的割裂、个人与他人的割裂以及个人自我的割裂,这种荒诞意识是对真实人生的理性把握。  相似文献   

5.
张爱玲小说大多表现的是人生安稳的一面:爱情、婚姻和家庭生活,表现了永恒的人性,揭示了生命的本相。当时特定的乱世时代背景投影到她及其小说人物的生命中,便生出一种苍凉之感:虚无与孤独。  相似文献   

6.
小说叙述内容的基本成分是故事,而内容的存在形态则是结构。就张爱玲小说的故事来说,常常是平凡而普通的,而人物的心理历程往往有“传奇性”。在叙述起来很平凡很普通的故事中,隐藏着主人公很不平凡的某一种精神历程,这种精神历程从产生到完成有一个相对完整的过程。她的小说大多数都有一个读起来很有吸引力的故事,她是一个讲故事的天才,但如果我们从故事的层面去分析小说的叙事单元,我们会发现,简化后的这些故事并没有什么特别之处。但如果我们分析这些叙事单元之间的关系,研究这些内容存在的整体形态和深层结构,研究她的小说的…  相似文献   

7.
通过<传奇>,从童年体验的影响、复杂的经验世界、独特的女性视角三个方面分析张爱玲的小说创作.认为张爱玲是中国现代文坛上一个不可多得的才女作家,她的小说以特有的魅力,经历了时间的考验,独领风骚,为人称道.<传奇>是张爱玲小说中具有代表性和影响力的作品.  相似文献   

8.
作为一种人类体验,孤独是一个常见的文学主题。终其一生,美国作家卡森.麦卡勒斯都在作品中探索孤独这一主题。张爱玲的小说也以荒凉和孤独的基调打动无数读者。麦卡勒斯《伤心咖啡馆之歌》和张爱玲的《金锁记》中的孤独意识都反映了中外女性作家对孤独的深刻认识和对人生的思索与理解。  相似文献   

9.
张爱玲的创作,是五四启蒙文学主潮中一个被忽略的重要分支。张爱玲用自己的悲凉故事,诠释了她对普通中国人观念的认同。她小说中的主人公,都是传统中国集团文化的局外人。她试图用现代都市的物质故事填补价值失范时代的孤苦的心灵。她的爱情故事,是大团圆文化压迫下的小团圆被摧毁的悲剧。她的小说叙事结构,呈现了一种特殊的现代时间诗学。  相似文献   

10.
永远的女性的爱的幻想与悲情故事是张爱玲小说永恒的主题.小说中阴暗幽明的气氛、醉生梦死的十里洋场继承了海派小说的传统,小说中苍凉的世纪末美感与海派文学有很深的渊源,张爱玲为上海写了一部传奇.  相似文献   

11.
在现代女性视野中,张爱玲的创作是对传统的一种破坏,但同时也是对现代小说形象的一种丰富。在新旧跌宕之中,张爱玲用一种现代性的视角对传统"母亲"形象进行了解构,同时她又以悲凉作为现代性女性的命运归宿,这种现代意义指向性下的创作及其所产生的审美价值,对当下乃至现代产生了极其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2.
从性别觉悟的角度对张洁、张抗抗的长篇小说《无字》、《作女》中的两个主人公吴为和卓尔的人生模式进行了分析,并进一步探讨了决定她们各自的人生模式的原因及其所具有的普遍意义。  相似文献   

13.
在唐人小说的诸类题材中,爱情类小说所取得的艺术成就最为突出。除故事情节的哀婉动人,人物形象的栩栩如生外,更为引人注目的是这类小说在行文当中所展现出的性爱文化。此类作品善于将性爱描写作为烘托主人公爱情氛围的手段,这与当时的时代风气、妓楼文化和士子风流息息相关。性爱描写的出现不仅反映了当时人们的社会观念,还寄托了一个时代的文化底蕴和人文气息。唐人爱情小说中性爱文化的探析是一个很具有研究价值的课题。  相似文献   

14.
作为海派小说的殿军人物,张爱玲对海派小说强烈的认同感和地域、时代经验上的共鸣,使其耽溺于海派传统;但她又能打破海派的言情模式,在对都市文明的反思之上建立了“苍凉”的文学史观,塑造一系列“不彻底”的人物形象则又对海派传统有所超越。张爱玲为中国现当代小说对“都市民间”的书写提供了一个范本。  相似文献   

15.
悲凉,是张爱玲小说的基调。而丰富的意象在张爱玲编织的悲剧中,承担着重要的角色。张爱玲通过大量琐碎奇绝杂色质感的意象物化悲凉或是营造悲凉氛围,或是暗示主人公的悲剧命运,或是揭示人类的生存状态,又或是探索深刻的文化哲理。凭借这种手法的运用,张爱玲轻易地将自我创作主体的感受传达给了读者,使读者的情绪接受暗示,并自发产生与作者、主人公相暗合的悲凉。  相似文献   

16.
《霍乱时期的爱情》通过两个少年时期寻死觅活的恋人晚年结合的故事,在不同的时间轨道上,展示了不同的爱与死,是对爱情和死亡的反思。  相似文献   

17.
在《傲慢与偏见》中,简·奥斯汀描述了大量的有关乡村中的婚姻,通过这些描述,可以看出她对婚姻的态度与当时整个社会的婚姻道德观是截然不同的。简.奥斯汀认为婚姻应该建立在真爱和信任上,并且只有通过对同伴彻底了解的基础上,才能得到这样的真爱;表面上肤浅的感情是毫无意义的。通过小说中描述的四对婚姻(夏绿蒂与柯林斯、丽迪雅与韦翰、简与彬格莱、伊丽莎白与达西),表明了作者与当时世俗所对立的婚姻道德观。  相似文献   

18.
旌德吕家四碧玉晶莹剔透,洁白无暇。她们的先人家教有方,特别是姐妹四人天资聪颖,勤奋好学,个个都是诗词高手。她们接受父母之教,都钟情教育,是最早创办女校,从事女子教育的先锋。她们品德高尚,热爱国家,憎恨侵略者和残暴者。她们心地纯洁,充满爱心,不仅热爱人们赖以生存的环境,还在世界讲坛上宣扬保护动物,是人和动物和谐相处的先知先行者。她们姐妹真正做到无私忘我,敬上孝亲,其至诚真情,令人无限感佩。四姐妹的高才与人品,永远值得后人敬重和学习。  相似文献   

19.
丁天、石康和王芫的小说关注的是青春、爱情和成长,真实地记录了一代人信仰缺失的现实生活和精神世界。  相似文献   

20.
《我的父亲母亲》用特别的方式诠释了平凡却高尚、真诚而无价的爱情。在物欲横流的现代社会中,不掺杂质的真爱日益成为经典,更多的人把本应高尚的爱情演绎得虚伪和庸俗。因此有必要从这部影片的描述中挖掘出爱情的实质和内涵,从而透彻地理解所谓“爱情”的真正含义,懂得如何经营爱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