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师:回首2004年.有那么一些人感动着所有的中国人。今天我们这节课就来走进这些人物。第一个要介绍的是徐本禹。我们一起来看一段录像.看看在这段录像当中最打动你的是什么?  相似文献   

2.
韩剧以其鲜亮的包装和以儒家文化为基底的韩国本土文化吸引了中国观众的眼球,韩剧中的服饰语言给观众带来了一场又一场华丽的视觉盛宴,第一时间传递着韩剧的魅力,让韩剧的传播效果既高效又深远。与此同时,韩剧中发达的服饰语言系统更深刻地体现着韩剧的商业化本质,促进着韩国文化产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3.
同学们,中央电视台“感动中国人物”年度评选自2002年开始,至今已经举办四届,一直受到大家的关注。“感动中国人物”以实际行动表现了他们对祖国、对人民的热爱,感动了我们每一个人;其颁奖词文字优美,充满了激情,体现了祖国语言特有的魅力。这些人物的精神,值得我们好好学习!请大家随我一起来读下面的故事吧!  相似文献   

4.
"感动"一词,在近几年来的诸多媒体和世人的口中频繁出现。感动中国,感动世界。中国每年评选出来的"感动中国十佳人物",影响教育了一大批人,大家因感动而清醒,因感动而反思,因感动而奋进。感动,能激  相似文献   

5.
600多万大学生毕业生怀揣梦想,在960万平方公里的祖国大地,演绎着无数的感动和被感动,每个被推选人的事迹,感人至深,感动公众、感动中国、也深深感动了我们。尽管他们没有惊天动地的伟绩,没有动辄千万的成就,但却有着不怕失败的拼搏精神,有着斗志昂扬的积极态度,有甘于风险吃苦耐劳的意志品质,更有把个人梦想和中国梦紧密融合在一起的社会责任感。改革开放后的中国日益强大,发展日新月异,正是因为有这么一批看似平凡、却是精英人物的共同努力。我们为他们自豪、为他们骄傲!  相似文献   

6.
简评弗罗斯特的《修墙》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弗罗斯特作为美国20世纪拥有读最多、影响力最久而又最有争议的名诗人,以其作品和和蔼的形象感动了无数美国人。他的四类诗篇各具特色,其中《补墙》以其深刻的人生哲理而成为弗罗斯特广为流传的名诗篇之一从这首诗中,我们也可以看到弗罗斯特诗歌语言的风格及诗的主题之一。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以及这首诗所透露出来的诗人的生活与诗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7.
曹禺以其戏剧语言的抒情性构筑着他的剧作诗的大厦。在心理语言和抒情独白中渗透人物的所思所感,在意境的营造之中渲染抒情气氛,调动多重语言技法增强剧作的诗意之美是他戏剧语言抒情性的显著特征。  相似文献   

8.
远古的埃及以其悠久的历史创造了灿烂的文明,太阳神崇拜是它的文明中最为辉煌的部分,它们用神秘的象形文字表达了神的语言,又用神的语言维系着古老的文明。然而,如何样理解象形文字,如何样理解太阳神的神性,这是古老的文明为我们打开的一条探索的道路。  相似文献   

9.
中央电视台“感动中国2005年度人物”评选举国瞩目,一个个真实的人和动人的事,及其背后所包含的精神,曾让整个中国为之感动,让无数的观众记忆犹新。而主持人在颁奖晚会上宣读的颁奖词,不仅对获奖者作出了准确的评价,更是以其独特的语言魅力升华了获奖者高尚的人格,给观众留下了很深的印象。让我们一起来赏析这些颁奖词:1.在麦莎台风中,为救落水者三次跳入巨浪的打工青年魏青刚——沧海横流,方显英雄本色!为了一个陌生人,他在滔天巨浪中三进三出,危险面前,他根本不需要选择,因为这瞬间动作源自内心品质。从人群中一跃而出,又悄然回到人群中去…  相似文献   

10.
曹禺以其戏剧语言的抒情性构筑着他剧作诗的大厦,在心理语言和抒情独白中渗透人物的所思所感;在意境的营养造之中演染情气氛;调动多重语言技法增强剧作的诗意之美,是他戏剧语言抒情性的显特征。  相似文献   

11.
中国古诗以其意境深远的抒情闻名于世,汉语的语言特征在其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一字一音一义的特性,汉语声调变化具有的辨义功能以及分析性语言造就的想象空间共同影响着中国古诗的发展。  相似文献   

12.
鲁迅——中国现代小说之父,他的小说不仅以其深邃的思想和广阔的内涵影响了二十世纪中国的进程,更以其独特的语言和超凡的魅力吸引着一代又一代的读者。因此,本文以鲁迅小说的语言为基本着眼点,以语言运用中的突出特点“博采众长”为具体研究对象,通过两个大的方面,即一古今交融、文白杂糅,二中西结合、独树一帜,对鲁迅小说语言的“博采众长”这一特点进行简单的阐释。  相似文献   

13.
《红楼梦》是我国古典小说的高峰,其思想内容的丰富,艺术成就的卓越和涉及范围的广阔堪称中国古典文学艺术的典范。在《红楼梦》诸多方面的艺术成就中,最突出的是作品中塑造的一批鲜活生动的人物形象。而人物形象的成功塑造又得力于人物语言的精妙安排。曹雪芹是一个高明的艺术家,他根据人物所处的时代环境和特点来安排人物的语言,既让他们有共同的时代特点,又让人从话语中辨别出各人所处的社会地位和在社会上扮演的角色。所以,《红楼梦》中人物形象栩栩如生,历经千年而不衰。  相似文献   

14.
人物语言是小说语言美学的考察对象。鲁迅小说中的人物语言以其凝炼、深刻在中国现代学史上独树一帜,尤其是他所熟悉的农民与乡村封建知识分子的语言更是潜用得与其身份、性格丝丝入扣,天衣无缝。章通过对闰土、祥林嫂两个农民和鲁四老爷这个封建遗老无声语言的分析,力求归纳出鲁迅小说人物语言营造的特色的一个方面。  相似文献   

15.
感动中国2005年度人物的评选,在全国产生了强烈的反响。邰丽华、洪战辉、杨业功……一个个鲜活的形象至今还留在我们的脑海中,让我们的心始终被一种高尚、崇高、坚毅感动着。这极有可能引起各地中考命题人的高度关注,成为2006年中考命题的材料。那么“感动中国”将怎样“感动”  相似文献   

16.
文章通过赵树理小说的人物语言,说明在人际语言交往过程中渗透着文化因素,文化的差异又必然引起语言交往的冲突。以此阐释人际交往中的文化语言理论。  相似文献   

17.
运用策略 总有一种声音挥之不去,在天地之间久久回响;总有一群背影无法忘怀,成为一个民族的记忆;总有一些瞬间刻骨铭心,生死刹那把信念传递;一个又一个感动时刻,温暖陪伴我们走过一年又一年,他们点燃爱的火把,带给我们前行的力量! 对于高三学生而言,"感动中国"人物除了让大家获得感动之外,还有着更多的意义.因为从写作素材积累的角度看,这些素材无疑会以其新鲜、时尚、富有活力的特点,成为今年高考作文的首选素材,为作文增分.不过,对于这些绝佳材料,怎样才能在高考作文中将它们的作用发挥到极致呢?下面这几条素材运用策略,大家可以学习借鉴.  相似文献   

18.
品读鲁迅的作品.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铭刻在我们的脑海中。尤其是人物的姓名。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从人物姓名的语言运用上看,他力求用较少的语言表达丰富的内涵。从修辞上看.他在给人物命名时采用了多种多样的修辞方法。通过姓名展示人物性格,表现作品主题。人物姓名是我们理解鲁迅小说的一个独特视角。鲁迅小说中人物的姓名包含着丰富的内涵.反映出鲁迅小说创作的严肃性和深刻性.是我们走近鲁迅的又一途径。  相似文献   

19.
伴着暑热的消退。秋天从枝头挂满硕果的季节中走来,带来了丰收的喜悦和美好的希望。恋恋不舍地送走了一批毕业班学生。心里还充盈着他们带给我的感动与喜悦。我又踏上了三尺讲台……接任这个班级之前,  相似文献   

20.
与榜样同行     
<正>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她是航标,是明灯,是方向。榜样的力量是永恒的,她是财富,是精神,是希望。伴随着河南高等教育事业的快速发展,河南涌现出了一大批优秀大学生典型,他们的事迹不仅感动了河南,而且在全国被传诵,如背着母亲上大学的"全国十大杰出青年"张尚昀,携妹求学十几载的"感动中国人物"洪战辉,诚信为先、乐于奉献的"全国道德模范"王一硕……这些平凡的河南籍大学生,甚至还有很多很多像他们一样平凡而优秀的大学生,成长在这个时代,感动着这个社会,鼓舞着一个又一个追求进步的大学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