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教学内容]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二年级上册)》第94页。[教学目标]1.体验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会用多种方法收集、整理数据。2.使学生初步理解单位格含义,学习查找和比较数据的方法,能根据统计图中的数据提出并回答简单的问题。  相似文献   

2.
[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苏教版实验教材一年级下册《统计》 [教学目标] 基础目标:让学生经历简单的统计过程,初步学习收集、整理、分析数据的方法,会在简单的统计表里反映出整理数据的结果,能利用统计表里的数据提出问题和回答问题。  相似文献   

3.
统计     
教学目标: 1.体验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初步体会统计的意义.会用简单的方法收集和整理数据,培养合作意识和实践能力. 2.初步认识最简单的统计表和条形统计图,并能完成相应的图表,能根据图表中的数据,提出并回答简单的问题,能和同伴交流自己的想法.  相似文献   

4.
一、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使学生初步体验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的过程,会用简单的方法收集、整理数据。2.使学生初步认识条形统计图和简单的统计表,能根据统计图中的数据提出并回答一些简单的问题。  相似文献   

5.
一、教学目标在一年级,学生已经学习了一些简单的统计图表知识,会用简单的方法收集和整理数据,初步认识了条形统计图(每格表示1个单位)。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进一步体验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数据的过程,用简单的方法收集和整理数据,根据统计图中的数据提出并回答简单的问题,初步认识到:随着统计数据的增大,条形统计图的每格可代表2个单位。  相似文献   

6.
教学内容:初步的统计知识(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下册第84页)。知识与技能:1.初步体验数据的收集、整理和分析的过程。2.认识简单的条形统计图,能根据统计图回答一些简单的问题。3.初步体会统计的必要性。重点、难点:1.重点:初步了解数据的整理过程,初步认识条形统计图,会  相似文献   

7.
一、教学目标 在一年级,学生已经学习了一些简单的统计图表知识,会用简单的方法收集和整理数据,初步认识了条形统计图(每格表示1个单位)。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进一步体验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数据的过程,用简单的方法收集和整理数据,根据统计图中的数据提出并回答简单的问题。初步认识到:随着统计数据的增大,条形统计图的每格可代表2个单位。  相似文献   

8.
统计是数学的一个重要思想方法.本课设计充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使学生在活动中初步体验数据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会用简单的方法收集、整理数据;初步认识简单的条形统计图和统计表,能根据统计图、统计表提出并回答简单的问题;使学生在学习统计的过程中,发展数学思维,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探索精神.  相似文献   

9.
教学目标: 1.经历与体验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会用简单的方法收集、整理数据,感受统计在实际生活中的作用和意义. 2.使学生初步认识统计图和简单的统计表,能根据统计图表中的数据提出并解答简单的问题. 3.培养观察、分析、实践、合作等能力及探索的精神,初步形成统计的意识. 4.通过调查、探究和展示等活动,让学生品尝到成功,体验数学和日常生活的联系,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相似文献   

10.
教学内容:苏教版小学数学教科书二年级下册。教学目标:1.使学生经历简单的收集、整理和分析数据的过程,学会用统计表按不同标准分类整理数据,能初步分析整理出的数据,能回答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体验分类结果在不同标准下的多样性。  相似文献   

11.
年级:小学四年级科目:数学[教学目标]1.让学生经历统计的过程,使学生初步掌握收集、整理、分析数据的方法。2.在收集、整理数据的过程中,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培养学生具有解决问题策略多样化的能力,以及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辩证思维方法。3.通过统计机动车流量情况,诱导学生产生小组合作的欲望,从中感悟到合作学习的重要性。4.通过对“数据”的分析,使学生体会“统计”在日常生活中的重要作用,从而培育学生的信息观念。[教学过程]创设情境,引出课题导语:前不久,国际奥委会评估团来到北京,召开中外记者招待会。请同学们听一听他们说了…  相似文献   

12.
[教学目标]1.让学生经历统计的过程,使学生初步掌握收集、整理、分析数据的方法。2.在收集、整理数据的过程中,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培养学生具有解决问题策略多样化的能力,以及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辩证思维方法。3.通过统计机动车流量情况,诱导学生产生小组合作的欲望,从中感悟到合作学习的重要性。4.通过对“数据”的分析,使学生体会“统计”在日常生活中的重要作用,从而培育学生的信息观念。[教学过程]创设情境,引出课题导语:前不久,国际奥委会评估团来到北京,召开中外记者招待会。请同学们听一听他们说了些什么?放录音:我是新华社…  相似文献   

13.
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材(苏教版)小学数学一年级 教学目标: 1.让学生经历简单的统计过程,初步学习收集、整理、分析数据的方法,会在简单的统计表里反映出整理数据的结果,能利用统计表里的数据提出问题和回答问题。 2.使学生在统计教学过程中发展数学思  相似文献   

14.
[内容简述] 本册教材包括以下内容:100以内的加、减法笔算,表内乘法,认识长度单位米和厘米,初步认识角,从不同的位置观察物体和简单的对称现象,简单的数据整理方法和以一当二的条形统计图,数学广角和数学实践活动等.  相似文献   

15.
统计是数学的一个重要分支,它研究的是如何收集、整理、分析由实验或调查所得到的数据并进行科学推断的原理和方法。下面对统计的初步知识作一简单介绍。一、统计工作的一般步骤1.确定统计对象,明确统计的目的和任务;2.选定调查方法,收集对象的有关资料和数据;3.对收集的资料和数据加以整理,可绘制统计图表;4.分析研究整理后的数据,揭示被研究对象的规律性,进行科学预测.二、收集资料和数据的方法  相似文献   

16.
正【教学内容】苏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第90~92页。【教学目标】1.在经历数据的收集、整理、分析的过程中,学习分类整理的方法,初步感受分类整理的作用。2.能根据整理出的结果解决简单的问题,初步学会对统计结果进行简单的分析。【教学过程】  相似文献   

17.
教学内容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一年级下册)第93—94页。教学目标 1.使学生通过对数据统计过程的体验,学习一些简单的收集、整理和描述数据的方法,初步了解分类统计的意义。 2.使学生初步认识直观的条形统计图和简单的统计表,能根据统计图中的数据提出并回答简单的问题。  相似文献   

18.
统计初步知识的教学,原统编教材采用的是集中编排.九年义务教育教材则作了较大幅度的调整.一是充实了数据整理的内容,把平均数列人统计初步知识内;二是把统计初步知识的内容分散安排在中、高年级的三个学年中进行教学.这样既降低了教学的难度,又加强了学生对统计思想和方法的理解、掌握,提高了学生运用统计方法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能力.“简单的统计(一)”是学生在第八册已经学习了“简单的数据整理和求平均数”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内容包括数据的收集和整理、求平均数两部分.  相似文献   

19.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材第三册第七单元“统计”是在一年级下册学生初步掌握统计图表知识,初步体验了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初步认识了条形统计图和简单的统计表,并能根据统计表中的数据提出和解答简单问题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其目的是让学生进一步体验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进一步认识条形统计图(1格代表2个单位)和统计表,增强对统计的意义和作用的认识。  相似文献   

20.
统计     
禄丰县城南小学宋云俊教学目标1.学生通过经历数据的收集、整理,感知统计的必要性,初步培养学生的统计意识。2.让学生能用不同的方法记录数据,并能根据统计图表中的数据提出和回答简单的数学问题。3.培养学生合作探究的能力和积极参与的意识。教学重难点学生通过经历数据的收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