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福建教育》2007,(12):6-9
“全面推进海峡西岸经济区建设,教育是基础、保障、后劲和支撑……要进一步研究推动教育事业又好又快发展,并以此带动海西建设又好又快发展的具体举措,真正体现教育先行、教育优先,为海西建设提供有力的人才和人力资源保证”。在2007年全省优秀教师代表座谈会上,省委卢展工书记的一席话在全省教育系统引起了热烈的反响。广大教育工作者因省委、省政府对教育工作的关心重视而深受鼓舞,为十六大以来的教育发展成就而深感自豪。大家豪情满怀,信心倍增,正努力推动教育事业又好又快发展,以更新的作为、更大的提升,扎实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精神!  相似文献   

2.
宣威市第一中学创建于1932年,时以孔庙大成殿为中心建成招生,名为宣威县立初级中学校,1944年增设高中部,1951年起更名为云南省宣威第一中学。宣威一中是宣威革命的摇篮、中学教育的起点、文化传承的源头,是全国民族团结进步先  相似文献   

3.
吴举 《农村教育》2007,(7):44-46
教育是一项需要长期实践、探索、研究、反思和不断积累的系统工程。地处滇西北的丽江,是一个典型的传统农业市.经济社会发展水平不高,教育发展起点低,且不平衡。2003年9月,云南省委、省政府作出了大力推进教育综合改革的重大决策和一系列重大部署。丽江以此为契机,进行了许多有益的探索和尝试,稳步推进全市教育综合改革,使丽江的教育与社会同进步,与经济同发展,驶入快车道。  相似文献   

4.
校园文化是教育文化的主体。虽然加强校园文化建设是一个永恒的主题,但是不同时代和教育发展的不同阶段对校园文化的认识和重视程度不同。当前,强调加强校园文化建设,是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必然产物。是教育经过一个阶段改革和发展之后的历史要求。  相似文献   

5.
经过改革开放30年来的解放思想和探索实践,我国教育事业取得了历史性突破,实现了跨越式发展。这也充分证明,新中国成立近60年,教育之所以快速发展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坚持解放思想,坚持改革开放,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道路。今后,面临教育发展的新形势、新机遇、新挑战,要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实现教育又好又快发展,仍应在探索实践中坚定不移地继续解放思想,  相似文献   

6.
角巴 《青海教育》2009,(11):10-11
由于相对恶劣的自然条件,独特的文化环境和落后的经济发展水平,果洛民族教育事业长期处于欠发展状态,发展迟缓,举步维艰。2004年全州启动“两基”攻坚工作以来,投入逐年加大,措施逐步强化,短短几年间,教育工作水平得到提升,办学条件、学校管理水平等得到极大改善,果洛民族教育进入快速发展阶段。  相似文献   

7.
“广东省麒麟文化之乡”——惠州市小金口街道.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蕴.素有尊师重教的传统。近几年来。小金口街道在经济和各项社会事业取得显著成绩的同时,高度重视教育事业的发展.特别注重科学发展,坚持优先发展教育,使全街道教育事业实现跨越式发展。在推进新一轮发展中.小金口街道党工委、办事处进一步认识到教育的重要性,明确提出要把“教育强镇”与“经济强镇”“文化大镇”齐抓并举.实现创建“广东省教育强镇”的目标。  相似文献   

8.
全国教育工作会议的胜利召开和《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以下简称《纲要》)的发布实施,为我国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推进教育事业科学发展描绘了美好蓝图,也为全面推进高中教育提出了新的目标和更高要求。我们要结合工作实际,把学习贯彻会议精神和规划纲要作为首要任务,进一步推动我市高中教育又好又快发展。  相似文献   

9.
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 推动教育又好又快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浑源县位于山西省东北部,是国家扶贫开发重点县。2002年以来,新组建的科教局领导班子在上级教育主管部门和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坚持“巩固成果、深化改革、提高质量、持续发展”的方针,在注重各类教育协调发展,促进城乡教育均衡发展,认真解决人民群众关心的教育热点难点问题方面下大力气,求真务实,真抓实干,凝心聚力谋发展,开拓进取求实效,教育事业实现了持续、健康、协调、规范发展的良好态势。  相似文献   

10.
为促进江苏省初中教育在内涵发展、均衡发展、可持续发展、特色发展等方面获得全面提升, 2009年4月10日下午,首届江苏省初中教育发展论坛在无锡隆重开幕。本届论坛由江苏省教育厅基教处、江苏省教育科学研究院、无锡市教育局主办,无锡市滨湖区教育局承办。省教育厅厅长沈健在开幕式上作重要讲话。在为期两天的论坛期间,与会专家围绕制度创新:初中教育的内涵发展与全面提升这一主题,从全省和区域发展的角度思考初中教育整体发展问题,直面和谐社会建设为初中教育发展带来的机遇与挑战,深入探讨我省初中教育发展中的热点、难点问题,增进初中名校间的交流、互动,具体讨论了江苏省初中教育的经验与问题分析、促进初中教育内涵发展的公共政策设计、初中学校管理制度创新、队伍建设与内涵发展等重要课题。现摘要发表沈健厅长的讲话,以飨读者。题目为编者所加。  相似文献   

11.
改革开放三十年来,我国教育事业获得了很大发展,但无论是宏观还是微观层面,都存在不少“沉疴”和“新疾”,有很多不科学的发展倾向和现象,如观念滞后、投入不足、结构失衡、资源配置不合理、制度和管理僵化等,极大地制约了我国教育事业的进一步发展。为适应经济社会发展和人的全面发展的需要,办人民满意的教育,实现我国由人口大国向人力资源强国的根本转变,必须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走科学的教育发展道路。  相似文献   

12.
中等职业学校的办学宗旨是以政策为契机,以市场为导向,以就业为中心,服务社会,服务民生,为社会发展和经济建设注入强劲动力。要实现这个“宗旨”就必须不断加强师资建设,提升教育质量,培养合格人才,以得到社会中广大人民群众的认可和用工单位的信赖。  相似文献   

13.
《青海教育》2009,(7):22-22
果洛州在确定今年教育工作重点时提出,在继续狠抓“两基”工作,狠抓学校管理,狠抓教师队伍建设等即定措施目标的基础上,按照省教育厅提出的“全面推进抓规划,制度创新抓政策,外延发展抓项目,内涵建设抓质量”的总体思路,着力加强以下五项工作,以推动全州民族教育事业又好又快发展。  相似文献   

14.
加强农村教师队伍建设 促进农村教育又好又快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史卫中 《江苏教育》2007,(21):20-21
提高农村中小学教师队伍整体素质是推进农村教育可持续发展的关键。是促进城乡教育高位均衡发展的抓手,也是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推进区域教育现代化的保证。目前,宜兴市有在职教师10815人,其中农村学校教师6572人,占全市教师数的60.77%。近几年来,我市高度重视农村师资队伍建设,积极推进“优师”、“惠师”、“师德”三项工程,多方位、多形式、多层次加强农村教师队伍建设,切实提高了农村教师队伍的整体水平。  相似文献   

15.
乌蒙山中的宣威市,是云南省人口最多的一个县级市,孙中山题为“饮食和德”的宣威火腿使它蜚声中外。宣威的教育也颇有名,《中国教育报》、《云南教育报》都曾刊载过宣威教育的先进事迹,受到省教委的重奖,称为滇东教育一枝花。在这块充满希望的教育原野上,有一位以只争朝夕的精神,不断开拓进取的勇士。他就是高级教师、宣威市职业中学校长吴应彪。  相似文献   

16.
改革开放以来,尤其是近年来,五华教育尤其是“两基”教育取得了长足的发展。但由于基础差、底子薄,人口基数大,基础教育总体水平与梅州市其他县(市、区)相比还处于落后行列,尤其是高中教育成为教育发展的瓶颈。2003年,全县初中毕业生升学率仅为49%,远不能满足农村孩子继续上学的要求。2004年,全县普通高中实际招生数占初中毕业生的比例为25.8%,比梅州市平均水平48.8%低23个百分点,处于末位;每万人口在校普通高中学生数为126人,梅州市平均189人,五华低于全市平均数63人,也处于末位。  相似文献   

17.
如今,我国基础教育已取得辉煌成就,同时仍面临一些挑战,正处于重要的战略机遇期。党的十七大的胜利召开,确立了教育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对基础教育提出新的要求。基础教育理论和实际工作者都应牢固树立科学发展观,加强研究,把握大局,因地制宜,艰苦奋斗,为促进基础教育又好又快发展做出积极贡献。  相似文献   

18.
丁立英 《广西教育》2008,(31):14-15
近年来,随着教育政策的支持和教育形势的发展,各个乡镇整合优化教育资源,集中办学。“在每个乡镇重点建设1-2所寄宿制小学”的目标已经基本实现,乡镇小学教育向前迈出了坚实的一步。然而,发展和问题永远是孪生的,如何解决乡镇寄宿制小学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又好又快地推进乡镇寄宿制小学的发展呢?笔者任职于乡镇寄宿制中心小学,处在小学寄宿教育的最前沿,对此做了一些思考。  相似文献   

19.
在2009年度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工作会议上教育部部长周济强调,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把职业教育的战略重点放到提高质量上,同时进一步扩大规模,实现职业教育又好又快发展。要切实把大力发展中等职业教育作为落实科学发展观、推进整个教育事业科学发展的战略突破口,继续巩固和扩大中等职业教育的招生规模,进一步解放思想、改革创新,振奋精神、全力以赴,坚决完成今年中等职业教育招生860万人的历史性任务。为此,各地要强化对高中阶段学校招生工作的统筹领导,下大力气调整普通高中与职业高中教育结构:  相似文献   

20.
什么是“温州精神”?温州精神和温州教育之间有着怎样的关系?温州精神在教育中如何体现?本文试图从温州精神的解读入手,根据笔者三个月挂职的所看、所听、所感,用局外人的视角解析温州精神在教育中的具体体现、温州商业经济的发展给温州教育所带来的影响和挑战,提出“温州教育对温州商业文化的局部修复”观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