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 毫秒
1.
毛鹏 《出版参考》2015,(2):29+15
2014年5月14日下午,忽然收到天津寄来封面上写有徐寄字样的一封信函,我的心咯瞪了一下,怕是徐柏容同志出事了.果然,一页由百花文艺出版社(天津)具名的印有标题“徐柏容同志生平及事迹”的文告出现在我面前,柏容同志于5月3日辞世了.柏容同志是我的兄长,我的良师益友,我为失去这样一位兄长、一位良师益友、也为出版界失去这样一位富有创新精神的优秀编辑而感到无限哀痛.  相似文献   

2.
正百花文艺出版社原副社长、编辑部负责人徐柏容先生于2014年5月3日,永远离开我们,到另一世界去了。听到这个噩耗,我很难过。随着时间的流逝,他的音容、他的形象,越来越清晰。我越来越怀念他了。一我与他相识在1959年9月。那时,我刚从南开大学毕业,被分配到百花社编辑部。徐柏容先生是接待我的第一人。他30多岁,高高的个子,带着一副金丝边眼镜,说话慢条斯理,文质彬彬,气质儒雅,完全是教授、学者的模样。他  相似文献   

3.
天津百花文艺出版社的资深编审、著名学者徐柏容先生在《现代书评学》(苏州大学出版社2005年6月版)一书中,辟有专节讨论书评与出版工作的关系。他认为:  相似文献   

4.
且把金针度与人──《杂志编辑学》评介毛鹏天津百花文艺出版社编审徐柏容著的《杂志编辑学》一书初版于1991年,是改革开放以来第一本有关杂志编辑学的著作,是一本极有份量的著作,这就值得推荐给杂志编辑界同仁们过目了。编辑出版业是否有学以及如何建设学科体系的...  相似文献   

5.
今年2月4日,天津也传出不幸的消息:林呐——亦是一位长期从事编辑出版工作的老同志,同样又是那样匆匆地离开我们而去。为此,我们特邀曾与林呐共事30余载的徐柏容同志撰写了一篇纪念文章:《严肃认真的编辑出版家——林呐》,刊发在“编辑春秋”栏目中。  相似文献   

6.
对百花文艺出版社的所有员工来说,谁也难忘那1968年的2月21日,是那一天,凄风苦雨中霹雳一声,无情的狂风暴雨突然砸到他们头上——那天,江青、姚文元的所谓"2· 21讲话",把矛头掷向了天津这家年青而朝气蓬勃的百花文艺出版社,指责它是所谓的"阎王殿"、"文艺黑线"上的"黑据点". 在那时,这就是"圣旨",百花文艺出版社一夜之间就被"砸烂"了,砸个稀巴烂了. 直到1979年,也就是在1978年年底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拨乱反正后,复建百花文艺出版社的问题,才随着"实事求是地解决历史上的一切遗留问题"而被提到日程上来,建立了由林呐、张恒、徐柏容组成的"复社筹备小组".  相似文献   

7.
1986年3月,赵西同志不幸病逝。从此,新闻战线上失去了一位老战士,我失去了一位良师益友。赵西同志是山西阳泉人,20年代毕业于山西财经学院。在国家危急存亡的日子里,他积极参加学生救亡运动,投身  相似文献   

8.
由百花文艺出版社编审、国务院授予有突出贡献的专家特殊津贴的徐柏容和天津师范大学副教授杨钟贤两位作者精心写出的《书籍编辑学》一书,前不久由黑龙江教育出版社推出。一时间编辑同行竞相向责任编辑索要此书,在几个出版社引起一场不大不小的旋风。一本编辑方面的专著,受到一向眼高的编辑们青睐,多年来还是鲜见的现象,事出一定有因。为此,笔者专门前去组织了一次小型座谈会。下面就是座谈会纪  相似文献   

9.
3月2日下午,传来了希凌同志病故的噩耗,我一下子懵了,为失去一位尊敬的领导同志和良师益友而沉浸于无限的哀思中。 1951年11月,丁希凌同志由商丘地委调到河南日报社工作,从此开始了他为之奉献了毕生精力的新闻生涯。他先任副社长兼副总编辑;1954年任社长兼总编辑;1955年12月15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决定,他任中共河南省委宣传部副部长兼河南日报总编辑。在新的领导岗位上,他孜孜苦头,宵衣旰食,带领河南日报社全体职工励精图治,为办一张高水平的报纸开拓前进,取得了辉煌的业绩,在河南报业史上写下熠熠生辉的…  相似文献   

10.
7月9日,金近同志不幸与世长辞,我感到十分悲痛。金近是一位负有盛名的儿童文学作家。50年来,他为少年儿童创作了数百万字的童话、诗歌、散文和小说,给一代又一代的小读者以愉快的精神享受和教益。这些作品,特别是他的童话,已成为我国儿童文学宝库的重要财富。金近同志又是一位极为难得的好编辑,是我们的良师益友。他从18岁进入文化界当《儿童日报》助理编辑开始,直至70岁在中国少年儿童出版社被评为编审,他在编辑岗位上辛勤笔耕了几  相似文献   

11.
我与冯亦代先生初识是在1982年的夏天。那天下午我正在家里看稿,已退居二线的老社长林呐同志打电话给我,说是冯亦代先生到天津来开“民盟”的什么会,让我去谈一本散文稿的事。如今,时光已整整飞过去了10年,可我还清晰地记得当时的情景。我本是怀着一种忐忑的心情,不知他到底要找我谈什么,出乎意料地他品评了百花文艺出版社出版的一些书刊,还赞美了散文书籍的装帧设计考究。他对出版工作的熟悉,对编辑专业的关注,都使我感到他是位行家,这无形之中,就使我和他的距离拉近了。我为能够和这样一位博学多识的老前辈相识,感到无尚的荣幸。同时,他的平易近人,以及他的和蔼可亲的低低缓缓的言词,都给我留下了很深的印象。  相似文献   

12.
徐柏容生于1922年,江西吉水人。1944年毕业于国立中正大学。他长期从事编辑工作,曾任天津人民出版社、百花文艺出版社编辑部主任、副社长等。是出色的编辑家,编审、曾荣获韬奋出版奖。徐柏容的书评实践,始于上世纪40年代。六十多年里,他对书评一直笔耕不辍,孜孜不倦地追求。他最早的书评是1940年评黎烈文、王西彦主编的《现代文艺》创刊号。当时,他在江西上大学,他认为东南文艺刊物  相似文献   

13.
2009年岁杪,人民出版社资深编审林穗芳先生与世长辞,我为出版界失去一位通晓16种外语的优秀编辑家、翻译家而悲痛,也为自己失去一位良师益友而悲痛.河南大学出版社为纪念建国六十周年出版了<亲历新中国出版六十年>80万言文集,其中刊有林穗芳的<回忆与感想>,也收有拙作<译书·编书·写书--回望我的六十年>.  相似文献   

14.
5月1日,噩耗传来,你那天凌晨停止了呼吸,走完自己的人生旅程,与世长辞了! 前几天,我和勇进去医院看你,你已病情危重,说话也困难了,你说:“这是我们最后一次见面了!”我赶忙安慰你不要这样想,说过几天还来看你的。谁知真如你所说,那次竟是我们的永别,从此重晤难再了! 我为失去你这位好同志、好兄长,沉浸于深深的哀痛。泪眼模糊中,总闪现你的身影:你在认真负责地工作,你和蔼地与同志谈心,在拄着手杖慢步走向机关,在轮椅上艰难地坚持写作……  相似文献   

15.
"一位困惑的大学毕业生"的来信 2001年12月9日,本刊编辑部收到了一封署名"一位困惑的大学毕业生"的来信。信是这样写的尊敬的编辑同志: 您好。我是迫不得已才给您写这封信的,我之所以给您写这封信,乃是因为我心中有太多太多的困惑和迷茫,——我想得到您的帮助。  相似文献   

16.
《探索中国农村广播体制创新的"天津模式"——天津农村广播、天津区县联盟广播文集》近日由百花文艺出版社出版发行。这部文集汇集了天津农村广播、天津区县联盟广播编辑记者深入农村进行采访报道的切身体会,真实地记录了天津农村广播、天津区县联盟广播编播人员在基层新闻实践中成长的足迹和经验体会,并附有多幅频道开展"五下乡"活动的精彩图片。2006年12月30日开播的天津区县联盟广播,是一个在没有政府干预、没有行政命令的前提下,从广播行业内部  相似文献   

17.
<正>2014年5月12日,我接到美国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UCLA)的Ann Gilliland教授发来的邮件,告诉我一个不幸消息——加拿大著名档案学家特里·库克因病逝世。闻听这一噩耗,我既震惊又难过。震惊是因为库克先生年未逾70;难过是因为国际档案界失去了一位重量级学者,我也失去了一位尊敬的师长。5月18日,我接到《上海档案》编辑的电话,约我写一篇介绍库克先生的专稿。因时间  相似文献   

18.
2012年5月31日凌晨1时59分,"红学"泰斗周汝昌先生辞世,噩耗传来令我无限伤感和惋惜。伤感的是:失去了一位良师益友;惋惜的是:曾相约撰写《周汝昌评传》的意愿未在他生前完成,留下一份沉重的愧疚。我与周先生的交谊虽不太长,但彼此都很认同,因此感触良多。大概是缘分吧,1998年我任档案天地杂志社社长时,在河北省社会科学院研究员、省曹雪芹研究会副会长兼秘书长、好友王畅的提携下,被邀请出席了11月  相似文献   

19.
北京奥运会新建场馆中,“鸟巢”和“水立方”好似一对姊妹花,展现在人们面前。这两座独特的建筑打破了传统设计理念,给人以崭新的视觉感受。建筑是凝固的诗,是城市的音符,贵在创意,贵在优雅。那么学术著作能不能脱下沉重的外衣,赋之以新的创意呢?事有凑巧,2007年早春二月,我有幸收到天津百花文艺出版社老社长徐柏容先生惠示的大作“书刊编辑学系列”,  相似文献   

20.
悼王选院士     
王选院士过早地走了,我为失去一位合作共事近10年、相知相交达30年的老朋友,为我国新闻科技界失去一位良师益友而深感悲痛。此时此刻,我与他相识交往的情景依然历历在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