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41 毫秒
1.
《初中生》2015,(32)
9月3日,北京天安门广场红旗飘扬、军乐齐鸣,纪念抗战胜利70周年阅兵盛典在此隆重举行. 阅兵式前,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做了重要讲话.在讲话中,习总书记全面阐述了中国人民抗战取得的伟大成果,揭示了在新时期加强国防建设的重要性.此外,他还明确提出中国今后要继续走和平发展道路,坚定不移地维护世界和平.  相似文献   

2.
在中国工会十五大期间,胡锦涛总书记发表重要讲话,习近平同志代表党中央致祝词,都强调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工会发展道路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重要组成部分,明确要求全面把握这条道路的精神实质,努力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工会发展道路越走越宽广。这对于我们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工会发展道路,开创工会工作薪局面,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3.
在中国工会十五大期间,胡锦涛总书记发表重要讲话,习近平同志代表党中央致祝词,都强调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工会发展道路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重要组成部分,明确要求全面把握这条道路的精神实质,努力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工会发展道路越走越宽广。这对于我们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工会发展道路,开创工会工作新局面,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4.
《中国教工》2009,(6):1-1
在中国工会十五大期间.胡锦涛总书记所作重要讲话和习近平同志代表党中央的祝词、都强调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工会发展道路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重要组成部分,明确要求全面把握这条道路的精神实质,努力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工会发展道路越走越宽广。  相似文献   

5.
党的十八大报告和习近平总书记的和平发展道路讲话,是新形势下中国和平发展战略的政治宣言和行动纲领。中国和平发展战略的基本理念是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推动建设和谐世界,奉行互利共赢的开放。中国外交的关键是改善中美关系,首要是发展与周边国家关系,基础是加强与发展中国家的关系。中国和平发展战略的理念和行动,符合时代潮流和人民愿望,是中国实现宏伟目标的必然选择。  相似文献   

6.
就国际背景而言,中国走和平发展道路,主要是基于对核战争的后果、经济全球化的发展、世界多极化的趋势、苏联解体的教训和世界和平运动的高涨等国际因素的考量.就国际战略而言,中国走和平发展道路是一种不同于"霸权控制式"、"武力征服式"、"大国扶持式"的新型国际战略.中国走和平发展道路与构建和谐世界是一个表里互动、内外相通的序列构造;中国始终不渝走和平发展道路与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也是一个珠联璧合、有机统一的活性整体.  相似文献   

7.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紧紧围绕"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句话展开,包含着我们坚持的是"科学"的、"中国"的、"有特色"的社会主义,包含着我们坚持的是社会主义的"理论""道路""制度",包含着我们要走和平发展道路、要用新发展理念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等多重含义。  相似文献   

8.
中国所选择的和平发展道路,是历史上所有大国在其崛起过程中所未曾走过的。党中央在深刻把握中国国情和时代特征,把中国的发展与世界的发展、中国人民的根本利益与世界人民的共同利益相联系的基础上作出了走和平发展道路的战略决策。走和平发展道路,是新形势下中国确保长远发展的必然的理性选择。为保证中国能够在和平发展的道路上顺利前进,中国须处理好“韬光养晦”和“有所作为”的关系,坚持多边主义,坚持互利合作,正确应对外部势力对中国和平发展的干扰和遏制,并加强对外宣传,化解“中国威胁论”的影响。  相似文献   

9.
曲星 《老年教育》2011,(10):24-25
国务院新闻办最近发表的《中国的和平发展》白皮书,是中国在进入21世纪第二个十年的开局之年、以新的视角阐释对和平发展道路新认识的体现。这是中国政府继2005年发表《中国的和平发展道路》之后,再次以白皮书的形式郑重阐述走和平发展道路的必然性。  相似文献   

10.
<正>李克强主持张德江俞正声刘云山王岐山张高丽江泽民胡锦涛出席65位外国领导人、政府高级别代表、联合国等国际组织负责人、前政要等应邀出席大会习近平强调,我们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就是要铭记历史、缅怀先烈、珍爱和平、开创未来。为了和平,中国将始终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坚决捍卫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和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成果,努力为人类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让我们共同铭记历史所启示的伟大真理:正义必胜!和平必胜!人民必胜!习近平宣布,中国将裁减军队员额30万。  相似文献   

11.
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向全球生态文明发展贡献的中国智慧,我们应当系统地认识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科学内涵和时代价值,通过完善生态保护及治理制度、坚持长期的绿色发展道路、加强国际合作和全球生态文明新理念的培养来推动以绿色发展为核心的美丽中国建设及以人民为中心的高质量绿色发展。  相似文献   

12.
面对贫困这个普遍的世界难题,习近平结合我国扶贫实际,在继承和发展前人思想和经验的基础上,充分运用马克思主义世界观和方法论,创造性地提出了一系列扶贫理念、举措和战略,形成了一套对中国扶贫工作具有科学指导意义和实践价值的思想体系。习近平扶贫思想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深厚的历史渊源、丰富的时代价值和可实现的实践路径。研究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扶贫工作的重要论述,对于打好脱贫攻坚战、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3.
高等教育作为一个国家发展水平和发展潜力的重要标志,其发展道路是历史的选择,也是实践主体的价值选择,是道路实践及其理论自觉的互动生成物。习近平关于高等教育发展道路的重要论述,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高等教育发展的规律、规则、理想和信念进行了科学概括,彰显新时代高等教育发展道路自觉,即扎根中国大地办大学,把握新时代高等教育发展道路的路基方位;坚持“四个服务”目标宗旨,确立新时代高等教育发展道路的路向指针;以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能力为核心点,坚定新时代高等教育发展道路的路径方略。  相似文献   

14.
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生态思想、丰富和发展了中国共产党生态文明治理新理念、丰富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我国生态文明建设提供了理论依据和思想基础。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培养了全社会生态文明理念和环境保护观念,促进了社会协调发展和生态文明建设,完善了生态文明机制建设和体制改革,为全球生态文明建设提供了中国方案和国际标准。  相似文献   

15.
国内外严峻的生态环境现状是习近平绿色发展观提出的直接现实背景。以马克思主义生态思想为理论源泉的习近平绿色发展观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建设中逐渐形成了内在机理。厘清习近平绿色发展观的内在机理,探析其对马克思主义生态思想的创新发展,有利于马克思主义生态思想的中国化、纵深化、制度化、落实化。  相似文献   

16.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围绕着国家治理发表了一系列重要讲话,逐步形成了习近平国家治理现代化思想。这一思想的形成,离不开理论渊源和实践基础两个维度:既继承了马克思主义的国家治理思想,发展了党中央领导集体的国家治理思想,传承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治理思想;又以习近平从地方到中央的国家工作经历为重要实践基础,并借鉴了社会主义国家在国家治理方面的宝贵经验。  相似文献   

17.
2019年秋季学期开始使用的新的统编高中思想政治教材旨在培育堪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央历次全会决定和习近平同志的系列重要讲话精神,特别是党的十九大精神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最重要的编写依据。教师应充分理解新教材的主要内容和特点,充分认识使用新教材的重要意义,加强学习和培训,发挥好思想政治课在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中的关键作用。  相似文献   

18.
新时代党的政治建设理论,是习近平总书记在继承马克思主义政党建设理论、立足中国共产党新的实际、准确把握新时代执政党建设规律的基础上,形成的内容丰富、系统完整、逻辑严密的管党治党的理论体系。这一理论体系沿着"为何建""建什么""怎么建"的逻辑进路,深刻回答了新时代政治建设的一系列重大理论与实践问题,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党的建设理论,拓展和完善了新时代中国共产党建设总体布局,具有鲜明的创新价值。  相似文献   

19.
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新时代财税工作的重要论述,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体现了党对财税工作规律性认识的新高度。为解决现行财税体制中还存在的与完善国家治理"不完全适应"的若干缺陷,实现"建立现代财政制度"的改革目标及其任务,财税制度在国家治理中得到创新性发展,发挥基础性、制度性、保障性作用。这种创新的核心内涵在于:在国家治理新平台上赋予财税功能作用新定位;为服务国家治理的财税体制改革指明新方向;为服务国家治理现代化的财税改革明确新路径。  相似文献   

20.
习近平同志的亲民作风如一缕春风吹拂神州大地,在传递正能量的同时带给人民群众以信心和鼓舞。亲民思想在我国有着悠久的历史渊源,厘清其发展脉络,有助于我们深入认识习近平的亲民观。传统文化中的民本思想、马克思主义群众观、党的执政理念和历代领导人的亲民思想是习近平亲民观的重要理论来源,习近平同志丰富的人生阅历和从地方到中央的施政实践活动,为其亲民观的形成和确立奠定了坚实的实践基础。在发展的关键期和改革的攻坚期,习近平同志爱民、靠民、利民、全心全意为民服务的亲民观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