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65 毫秒
1.
音译知识库     
以读音相同或者相近的汉字翻译英语词而形成的单纯词叫作音译词.音译是汉语翻译外来词(如人名、地名等)最主要的方法之一.现归纳一些常见的、有实用价值的和具代表意义的音译词,供大家参考学习.  相似文献   

2.
音译词是跨文化交际中的必然产物,其历史源远流长,它丰富了汉民族的语言文化并潜移默化地影响着人们的生活和文化.这些外来词在音译过程中通常遵循一定的原则,同时受汉语语言系统的影响而发生相应的变化.音译词同任何新事物一样,有一个发展的过程,都要经过社会的检验.  相似文献   

3.
语言间的词汇借用是十分常见的现象,由此产生了各种语言中大量存在的外来词,汉语也不例外。在汉语大量的外来词中,音译词所占比重很大,在对源词语进行音译汉化生成汉语词汇时,虽然不必追求语音上的绝对一致,但也要尽量秉持语音相似或相近的原则。尽管如此,我们也会经常发现诸如"埃博拉"一类译音词中存在的、汉语发音与源语言发音有明显出入的音译例外现象,这些音译例外现象往往会造成跨语言交际中的障碍和误解。本文以"埃博拉"一词为切入点,对其进行借词音系学分析并探究其语音汉化的过程,旨在说明汉语音译词汉化的一般规律,阐释音译例外现象产生的原因。在此基础上,为了更好地实现音译词汉化过程中的语音对应,从优化翻译方法及合理对待认知经验两方面,提出避免音译例外现象的应对策略和规范外来词汉化过程的可行建议。  相似文献   

4.
语言同文化一样,为了达到交际的目的通常都会引起语言之间直接或间接的接触和相互影响。在中国,外来词也进入了一个迅速发展变化的阶段,不仅规模增大了,而且外来词在汉语中所起的作用也在发生着变化。以音译词为例,传统的音译词大都是由于在汉语中找不到恰当的词汇来解释描述外来词,退而采用音译。然而,网络时代的到来,有些音译词却似乎与以前的作用不同了,他们具备了鲜明的时代性。本文通过对音译词的种类和发展特点的分析,对其时代特性以及发生变化的根源进行了研究和探讨。  相似文献   

5.
语言同文化一样,为了达到交际的目的通常都会引起语言之间直接或间接的接触和相互影响。在中国,外来词也进入了一个迅速发展变化的阶段,不仅规模增大了,而且外来词在汉语中所起的作用也在发生着变化。以音译词为例,传统的音译词大都是由于在汉语中找不到恰当的词汇来解释描述外来词,退而采用音译。然而,网络时代的到来,有些音译词却似乎与以前的作用不同了,他们具备了鲜明的时代性。本文通过对音译词的种类和发展特点的分析,对其时代特性以及发生变化的根源进行了研究和探讨。  相似文献   

6.
浅议新闻媒体中音译词的规范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由于外来词大量涌入,新闻媒体中出现了一些音译词使用不规范现象。为此,应提出音译词的如下使用原则:1.有合适的意译词,就应避免选择音译词;2.选定恰当的词形,避免一词多译;3.音译要讲求文雅,避免低俗化。  相似文献   

7.
在英汉翻译中,音译之所以被普遍运用,在于语言本身的特性及社会文化心理方面的因素。在汉语的音译外来词中,绝大部分属于广义音译词。汉语对音译外来语的吸收是一个积极改造、从形式到内容都逐步“汉”化、力求符合汉民族心理的过程。  相似文献   

8.
论《现代汉语外来词研究》中外来词的历史演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名凯、刘正琰所著的《现代汉语外来词研究》是上个世纪50年代研究外来词的专著。迄今为止,它所收录的外来词的名称主要发生了三方面的演变:纯音译词保持不变、音译词(包括音意兼译词和音译加意译词)向意译词转变和日语来源的外来词保持不变。同时现代汉语外来词出现音译词的回流和字母词的使用这两种现象。本文分别对这些现象进行归纳,总结演变的原因,并对未来外来词的发展趋势做出预测。  相似文献   

9.
外来词是外来文化的使者,它是文化融合的产物,具有外来和本土语言文化双重性。不同的翻译方式翻译了本土对外来文化的认同程度的不同,根据文化因子的量化数值分类,外来词中意译词和仿译词为归化翻译,对外来文化认同低,音译词和零译词就为异化翻译,对外来文化认同高。  相似文献   

10.
本文试从现代汉语构词法的理论观点出发,较为详细地研究了外来词的六种常见形式-音译词,音译词,音译加意译词,意意兼译词,仿译词,借形词,并探讨了汉语中外来词的意义,特点与成因。  相似文献   

11.
外来词的吸收引进是各种民族文化互相交流的必然结果。随着中国和世界的交流.汉语也吸收了大量的外来词汇。汉民族吸收的外来词有几种类型,大致可以分为音译型、音译+表类属词型、半音译半意译型、借形词、字母词等几种。  相似文献   

12.
随着我国对外开放与信息网络的发展,汉语中的音译外来词语越来越多,这是经济与化繁荣的标志,同时,大量的音译外来词译音的不统一、不准确,也给两岸三地人们在阅读和认知上带来很多麻烦,音译的规范今天成了大家共同的要求。对外来词音译的规范可从两方面着手:普通名词与一般术语宣尽可能运用意译或音义兼译、音译加意译的方法,以便于阅读和理解;遵循汉语语音的规范原则与读音习惯,尽可能以普通话语音为标准译音。  相似文献   

13.
大量外来语尤其是英语不断进入现代汉字系统,丰富了我国的语言,但又给其翻译造成了困难。本文指出外来字母词的翻译方法及原则:纯音译、意译、附加说明即加字译法、半音半意译、音义兼译等,同时也指出翻译外来字母词应注意的问题,这对于了解外来词的翻译并不断提高汉语中外来语的翻译质量有一定的帮助。  相似文献   

14.
语音、语意与文字三位一体,相互映照,共同承载着本民族特有的语言文化;音译作为对原语语音的模拟,必然拥有一定的语意涵盖量,必然具备"传真"原语文化的独特视角。借鉴"五不翻"传统音译理论,探讨音译在文化词翻译实践中的具体运用,可以例证音译"传真"文化的功能。在中华民族复兴之际,中华文化急需对外传播,翻译文化词也就首当其冲,音译则是不得不倚重的"传真机"。  相似文献   

15.
通过对中国民俗文化麻阳盘瓠祭民谣中文化负载词汇的分析,列出了直译、意译、替换和音译等具体翻译盘瓠民谣文化负载词语的方法,以期在汉语和英语文化负载词汇之间搭建一座坚实和畅通的桥梁。  相似文献   

16.
在汉语外来词的界定方面有一个争论已久、至今尚无定论的热点就是意译词的归属问题。目前汉语外来词的划分以形式为原则 ,以语音为标准 ,忽视了外来词的文化内涵 ,将本应归于外来词行列的意译外来词误作汉语固有词汇来对待。为了客观、真实地反映这一事实 ,有必要从文化角度入手 ,将那些与外国文化密切相关的意译词划归外来词。  相似文献   

17.
Based on the redefinition of Chinese loan words and corresponding types of Chinese loan words, this article makes an initiative hypothesis that nowadays the ideographic trend of Chinese loan words is being hastened to a greater degree than before.Depending on the Prototype Models Theory for the types of Chinese loan words, a comprehensive analysis of this trend is made in four aspects:the transfer from transliteration loans to loan translation;the ideographic trend of transliteration loans;the full ideograph of shift loan words;word-for-word translation of loan words.  相似文献   

18.
汉语中日语借词的涌入有诸多方面的原因,如社会变迁的需要、文化失衡的结果、留日学生和政治人物以及各种媒体的作用等。根据其借用特点可分为音译、意译、借形、音意兼译四大类型。日语借词对汉语的影响主要表现在增加了汉语词汇量,丰富了汉语词汇的表现力,日语的一些构词法对汉语语法产生了一定的影响,并且,日语借词在输入和使用的过程中发生了语义演变,使汉语的词义发生了扩大、缩小或者转移等变化。  相似文献   

19.
林语堂翻译了大量的作品,《幽梦影》是他的译作之一。在《幽梦影》中出现了许多国俗词语,这些词语的翻译对译者来说是一个不小的挑战。在处理这些国俗词语时,林语堂根据不同的语境和实际需要采用了不同的翻译策略:模糊处理、加注、音译等方法。采用这几种方法来翻译国俗词语各有优缺点,但总体来说能够将原文的精髓很好地传达出来,让西方读者可以读懂并从中感受到中国特有的文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