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故乡三题     
若河 《大理文化》2014,(1):36-39
永远的老家 这些年,我的梦里经常出现那个叫松弄的村庄,爷爷、奶奶已经离去二十多年。那间房子已经空无一人。对于我而言,那就是个符号,留着些念想而已,唯一给我的记号是如今我还在姓的姓.这是姨祖父的姓,读初中时为使两位老人不留有遗憾而改的,这个姓与我没有直接的血缘关系。  相似文献   

2.
正不知道外婆弥留之际有没有怪我,总之我对自己的评价是不折不扣的不孝孙。年前外婆跌倒,伤了后脑勺,从此我的梦里连续出现了惊悸和不安。我在梦里看到她的身体像风干的叶子一样被抛在悬崖下,她骨瘦如柴的身子已经单薄得不堪日晒雨淋。舅舅捋起她的裤管,用手捏捏她的小腿给我看,那里几乎已经没有肉,哪怕是松弛的肉也没有了,那刻我心里针扎一样,仿佛昨天还在路上健步如飞的她,怎么就不言不语了呢?我可是她最疼的孙子,我叫了几声,她半睁开眼睛,但是像怕  相似文献   

3.
张斌 《寻根》2012,(5):136-139
在我的印象里,陕西省紫阳县洞河镇马家庄应该是以姓马的人为主,或者历史上是马姓人的村庄。马姓是回民的第一大姓,马姓的村庄应该是以回民为主的村庄,几乎全国各地都有这样的回民村落。而这里的马家庄则不同,这里一无马姓,二无回民,虽然是个很美丽的地方,但也普通得如同山间的野草一样毫不起眼。  相似文献   

4.
汉字是一种文化的凝聚物,是特定历史文化的“化石”。我们可以从汉字形体中探究出社会文化的种种信息。婚姻嫁娶是人类最重要的社会文化之一。从汉字字形入手,可以帮助我们了解古代某个时期的婚姻形式。在本文中,我将试图通过对一些具体的文字材料考证来说明古代某个时期的婚俗文化状况。一、群婚形式据史学家研究,中国人的姓产生于距今约五六千年以前,即远古时代的母系氏族社会。因此我们可以说,中国自古就有姓,姓是“自我”的重要标志。但是,人们一般都姓父亲的姓,为什么“姓”这个字却从“女”旁?让我们看一下《说文》的解释:“姓,人所生…  相似文献   

5.
父亲     
父亲是三年前去世的。听到父亲去世的消息我还在单位上班,等我赶回老家,我看到父亲被剃光了头发静静地躺在床上。望着父亲紧闭的双眼,我一遍又一遍地抚摸着父亲已经冰冷的脸,我什么都不敢想,我只希望会出现奇迹,奢望父亲的生命再扛十年。  相似文献   

6.
我的村庄     
从一定意义上来说,我把户口迁出去的时候.我就不再属于她了。但我从这个村庄到那个村庄。分别在不同的村庄生存和生活后。我觉得她才是我真正的村庄。那些房子,飞鸟,和牛羊,深深印在灵魂深处,总以最熟悉的姿态在梦里、心里出现。消除了我在异地生活的恐惧感、孤独感,让我获得一种心灵上的自由和依靠。  相似文献   

7.
父親     
父亲是三年前去世的,听到父亲去世的消息我还在单位上班,等我赶回老家,我看到父亲被剃光了头发静静地躺在床上.望着父亲紧闭的双眼,我一遍又一遍地抚摸着父亲已经冰冷的脸,我什么都不敢想,我只希望会出现奇迹,奢望父亲的生命再扛十年.  相似文献   

8.
我不是疯子     
一 现在仔细想想,教委主任黄志红一开始就对我不怀好意. 毕业去县教委报到那天,一个40多岁的男人对我格外热情,问这问那,知道我叫胥晓燕,他说我这个姓很特别,名字也很朴实,他在毕业分配的名单上注意到了,还特意看了我的档案,各方面都特别优秀.最后,还把我叫到他办公室闲聊,问我毕业分配的想法.见我低着头不吭气,他又奉承说我年轻漂亮,不管分到什么地方,只要好好工作,今后一定会前途无量的.我被吓得胆战心惊,又感到莫名其妙,赶忙站起来揣着一颗蹦蹦跳的心跑出了他的办公室.  相似文献   

9.
刘绍良 《大理文化》2013,(11):90-97
在二十余年前,老家的房产已由父母主持,归并给了弟弟,我便很少再回老家。我离开巍山古城、离开老家和老街已经很久了。缘于此,县城老街上的一切人和事,都已渐行渐远,唯独一些特别的记忆却挥之不去。  相似文献   

10.
医事记     
正她被几个儿女从几百公里外的大山里送来的时候,这个城市上空,正纷纷扬扬地飘着雪,无声无息,铺天盖地。仿佛是在一转眼之间,这个城市的房屋、道路,以及路旁裸露的巨石和四季常青的绿树,便与远处的群山和村庄一起,被厚厚的雪大衣覆盖起来了。她有五个儿女,他们当中有政府官员、警察、教师、医生,他们都有了自己的孩子。在办公室,和我交谈的是她在政府做官的大儿子。没办法呀,医生,他苦笑着对我说。他说的是他母亲的伤病。他  相似文献   

11.
美国人姓氏拾趣朱伟一“比尔·克林顿”,在英文中是个很响亮的名子,一看姓就知道这是位白人,而且是英国人的后裔。在美国,名字不重要,但一看姓氏就知道你是那方神仙。温斯顿·李有个像模像样的英文名字,但姓是地地道道中国人的姓,所以不看面孔也知道这人是中国人。...  相似文献   

12.
正从小在部队大院长大,随父母走南闯北,我对家乡的概念很是模糊。对我来说,父母在哪里,哪里就是家,故乡只不过是一个符号。位于河北省房山县(今北京房山区)的老家,我十几岁的时候跟随父母去过一次。记得我们几个孩子和父母从京城坐汽车出发,途中还专门参观了周口店北京猿人遗址。去过周口店,方知我的老家房山县镇江营  相似文献   

13.
永远抹不去的是童年记忆.一年又一年,相隔的是回忆的距离.回忆有多长,时间间隔就有多长.无论回忆有多长,我的童年都弥存着天真烂漫和幼稚. 看电影 三十多年前的老家,看电影是山村农民稀有的精神粮食.  相似文献   

14.
健步如飞     
那次我们去采访山区的一个村庄。村庄离乡政府两三里地,翻过两个山头就是。沿途的梨花开得正盛,把人看晕了,竟然迷了路。天色渐晚,左看右看都是高高低低的山头,哪来村庄的影子。算我们运气好,忽然小路上出现一个精瘦的人,赶紧问路。他看也不朝我们看一眼就说:跟我来。就在弯弯曲曲的山上自顾自走了起来。我们连忙跟上。他在前头健步如飞,我们在后头磕磕碰碰紧追慢赶。山深林密,天倏然黑尽,他却丝毫不放慢脚步,一个多小时后,他把我们带到村口,一声犬吠,他说到了,转身告辞,又走进一片漆黑的大山里去。我们才发现衣服都已经被汗湿透。到了村里,…  相似文献   

15.
邂逅勤勤是在瑞士驻华使馆举办的一次音乐会上。那是题为“淹没的村庄”的音乐会,它不是严格意义上的音乐会,是为夏季长江流域洪灾募捐的有演出的招待会。中国著名的青年琵琶演奏家杨静和瑞士驻华使馆商务参赞马哲明的钢琴合作。他们的演奏录制成激光唱盘“淹没的村庄”,唱片在晚会上高价出售,得款均经过中国红十字会捐给洪涝灾区。洪灾已经过去几个月了,新闻界关于洪灾的报道早已冷却,但在长城饭店的这个音乐晚会上却热闹非常,四、五百人踮着脚听演奏看演奏,伸着手争买唱盘。洪涝灾害依然牵着中国人的心,也牵着外国人的心。晚会上…  相似文献   

16.
故土笔记     
老家的菜园 刚从县城调来下关工作的那半年,我租住处离单位步行仅需近二十分钟,因此,我每天上下班都步行,不仅可以锻炼身体,而且还可以看到一些久违了的东西,比如,菜地.刚开始,还不以为然,走着看着,越看越熟悉,越看越亲切,越来越勾起了我对老家的菜园的记忆和思念.  相似文献   

17.
灵魂回家     
正1彝族是一个崇尚万物有灵的民族,所以,敬畏鬼神,也就成了彝人生活中的一部份。考虑到这点,我将要叙述的故事也就有了一定的合理性。2叶落归根,回山区老家安享晚年,这个念头七年前就已经产生。当时周建社刚从县政协副主席的位置上退休。一下子清闲下来,没有会议参加,没有文件可看,没有报告可作,没有调研可做,没有人来汇报  相似文献   

18.
夜走同安     
倘若不是因为填写履历表,表上又有“籍贯”这一栏目,大约我是永远不会知道有“同安”这个地方.就算是已经无数次地填写籍贯:福建同安,同安于我依然是陌生和隔膜的.在我看来,它依然是遥远而又偏僻.祖父在童年的时候.便跟随曾祖母漂洋过海,连父亲都从未涉足过它.我甚至都不知道它是一个城市,是一个县镇,或是一个村庄.但我们却一如既往地在履历表上写下它的名字.我有几次接近它.一次是在  相似文献   

19.
西贡的涅槃     
四 我去找徐赞的部队。因为目前我无处可去,所以先去见徐赞,然后再决定下一步该怎么办?李柳安已经不在万福寺了,我是个假出家人,要是继续留下看人家的脸色,我也受不了。徐赞听到李柳安已经自焚的消息后,应该会很吃惊。再怎么说,在这个战争年代,李柳安对徐赞来说,是一个可以依靠的人,就像袋鼠的怀抱一样。我觉得这次徐赞去芽庄出差会很长时间。  相似文献   

20.
光明     
中美 《大理文化》2011,(5):70-71
光明是一个村庄,在云南漾濞。村庄坐落在苍山西坡一片和缓的坡地上,在这里,人们看苍山上的云,一如看自家屋顶上的炊烟。光明多核桃,不是一棵两棵,也不是一片两片,而是整个村子就在核桃林中,核桃林就是整个村庄,走进核桃林,若没有向导,你会迷失方向。许多人知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