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如今,很多学校都在打造学校文化,但坦率地讲,真正有文化精神的学校并不多.当前,学校在文化建设中存在明显的形式主义:其一是物表化,很多学校建得富丽堂皇,但只是一些建筑、图案,并没有真正成为师生生活和记忆的组成部分,没有具备深刻的文化内涵和教育意蕴.其二是文本化,各种学校都建立了很多规章制度,但制度只停留在文本层面,没有真正地成为规范学校成员行为的动力.其三是标语化,许多学校努力让每一堵墙都能“说话”,写满了各种标语口号.但这些标语只是挂在墙上,印在宣传册上,没有成为师生的自觉追求,甚至行动方向与标语内涵南辕北辙.  相似文献   

2.
<正>没有文化引领的办学实践是盲目和缺少根基的,没有传统文化积淀的学校是缺失底蕴和生命力的。继承何种传统文化来丰富学校文化的内涵,促进师生的共同发展,是很多校长都在思考的问题。  相似文献   

3.
学校制度文化是学校师生对学校某种制度或学校整个制度体系的价值判断和行为方式。学校制度只有真正被绝大多数教师和学生认同接受并自觉遵守,才能成为一种文化,才能使学校成为制度共守、利益共享、风险共担、共同进步的大家庭。学校制度文化建设的核心是坚持师生本位,既要依靠师生,同时也要服务于师生,提高师生对学校制度文化的认同度。学校制度文化的建设路径包括推进学校制度变革、形成学校制度体系、挖掘学校制度文化内涵以及赋予学校制度文化意义等。  相似文献   

4.
<正>学校文化是一个不断建设、反思、提高的整体工程,是学校可持续发展的动力,是学校综合办学水平的重要体现,也是学校个性魅力与办学特色的体现,更是学校培养适应时代要求的高素质人才的内在需要。作为学校的管理者,同时也是学校文化建设的推进者,笔者一直在思考如何定位学校文化,如何凸显文化特色,如何坚持以师生发展为本,营造富有丰厚底蕴、人文内涵、充满活力的校园文化,使学校真正成为师生的精神家园和发展的沃土。  相似文献   

5.
一、对特色化学校的认识在特色学校建设的理论研究和实践中,出现了学校特色、特色学校等概念,这些概念在内涵和外延界定上的莫衷一是以及并用或混淆,导致了认识和实践上的很多误区。如某项活动的″特色学校″,某种技巧的″特色学校″等等,俯拾皆是,这些学校在某一活动、技巧上确有成绩,但学校的整体工作同过去差别不大,办学效益没有明显提高,只是注重了某项特长或少数尖子,往往放弃了大多数学生的利益。学校如此总结,领导如此挂牌、宣传,结果都有特色,也就都没有特色;似乎是特色学校,事实上都不是真正意义上的特色学校,有的也只是徘徊在有学…  相似文献   

6.
学校文化深厚 学校之间的真正差距,其实并不是物质上的差距,而是学校文化之间的差距.学校文化内涵十分丰富,既有表层的物质文化,比如校园环境、学校建筑、教学设备、师生的研究成果等等;又有深层的精神文化,比如办学理念、学校精神、团队风貌等等,精神文化才是学校的核心文化.  相似文献   

7.
没有文化,便没有学校。没有优秀的文化,就不会有卓越的学校。先进的学校文化是学校成功发展为名校的重要根基,是创造品牌的阳光通道。如今,"文化润校"、"文化立校"、"文化强校"、"文化名校"的理念越来越深入人心。那么,如何建设学校文化,如何使校长的文化主张不只成为个人意志,不只写在墙上、说在嘴上,而真正成为全校师生的统一信念,成为行为自觉,成为薪火相传的学校风气、学校精神  相似文献   

8.
论学校文化建设对学校发展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学校文化是学校发展过程中形成和积淀的师生认同的群体价值观和核心理念,更是学校发展和学校管理的灵魂。学校文化建设意义重大:文化是一个学校最重要的财富;文化始终是一所学校的灵魂;文化是学校内涵发展的最主要载体;文化是学校发展的根基所在;文化是学校最优秀的隐性课程;没有文化的学校也是薄弱学校。学校文化建设体系:物质文化是学校文化建设的基础;制度文化是学校文化建设的保障;行为文化是学校文化建设的依托;课程文化是学校文化建设的核心;管理文化是学校文化建设的基石;教师文化是学校文化建设的根本;精神文化是学校文化建设的灵魂;特色文化是学校文化建设的标志。  相似文献   

9.
每学期开学,学校和班级都要花人力和物力进行标语的书写和布置。因为标语是校园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促进学校教育教学的健康发展非常重要。但是,等到布置完成以后,标语就基本固定不变,只是美化教室的一要素,很少有师生真正去挖掘标语的内涵,去最大化地发挥标语美化心灵的教育作用。根据多年的班级管理实践,我深深地体会到,我们不仅要精心设计班级内的固定标语,更应该特别重视班级内“临时标语”的设计,  相似文献   

10.
正当下,学校文化建设已成为学校内涵发展的重要标志,而在学校文化所包含的庞大体系中,校训作为理念系统的组成部分,是其必不可少的灵魂和重要载体。然而,在现实中,人们对于校训,无论是在认识方面,还是在实践方面,都存在一定的问题。这使得许多学校的校训,常常流于形式,或出现简单雷同的现象,甚至发生异化,偏离教育本质。因此,师生不记得校训为何,不知道校训的内涵,更不知校训设立的意义与价值,就成了一种必然。这样的校训对于师生而言,只是一些读后便被遗忘的文字,遑论发挥精神引领作用了。这是"校训之殇"啊!  相似文献   

11.
学校文化是学校的精神内涵,体现了学校的办学理念。为铸就师生幸福的校园生活,我校以乒乓特色文化为辐射,通过乒乓文化建设、乒乓校本课程建设、乒乓活动文化建设、乒乓制度文化建设等,全方位打造学校乒乓特色品牌,真正实现"以乒乓特色兴校,用国球精神育人"的办学理念,建设师生共同的文化家园,创  相似文献   

12.
近年来,教育界开始着力探究从建构或重塑学校文化入手进行教育改革,但很多学校热衷于设计办学目标、校训、校风、教风、学风等"文化符号",文化建设仅停留在语言层面,而没有成为师生的"愿景",更没有成为他们的"生活方式"。  相似文献   

13.
校训是一所学校的灵魂,是学校精神文化的集中体现,凝聚着学校的历史,是学校文化的积淀,起着引领师生价值成长的重要作用。因而,校训应当融入学校的办学理念,突出学校的办学特色,应当是内涵深厚、意义深远、鲜明而独特的。然而,在现实中,一些学校的校训却成了一种形式化的标语,成了一些空洞的口号,学生无法理解,更无法践行。最近,笔者  相似文献   

14.
校园标语文化是一种潜在的、持续的,而又相对稳定的教育因素和文化现象,它能潜移默化地影响师生的观念和行为。一所学校一旦拥有高尚优雅的校园标语文化,必将赋予学校  相似文献   

15.
当代社会视觉文化的兴盛,给学校中传统文化的传承带来多方面的挑战,不利于其现代转型、民族性的保持和师生真正成为文化传承的主体。超越图像和文字的二元对立,基于异质性"形象/文本"的图文文化与传统文化及其传承具有内在一致性,可以成为学校传承传统文化遵循的内在逻辑。基于图文文化的学校文化建设应当把基于图文文化的思想观念作为指导思想,积极更新和完善学校中传统文化传承的方式和手段,重建学校中的阅读文化,注重养成师生的文化批判和反思意识。  相似文献   

16.
创建学习型学校文化,是一个触及师生精神生命的学校文化变迁过程。在创建学习型学校文化过程中,校长的作用无疑是非常重要的,但人们往往夸大校长的作用。学习型学校文化建设过程是群体精神生命的演进过程,校长是学习型学校文化建设的发现者、培育者和促进者。校长应把握好自己的角色定位,以学校先进的社会文化为资源,从学校的社会文化基础出发,通过发现先进的学习者及学习型教师初级群体、培育学习型教师初级群体文化,促进学习型教师初级群体文化的累积与增值,促进学习型学校文化的生成,从而使自己真正成为学习型学校文化建设的发现者、培育者和促进者。  相似文献   

17.
塑造学校文化,发挥文化场力,是学校追求内涵发展、科学发展的必由之路。在"研究型学校"文化塑造的实践研究中,学校确立了"以人为本,把学校建设成为展现师生生命价值的绿洲"的办学愿景,以营造探究型的课堂文化、培育创新型的活动文化、构建学习型的组织文化为路径,塑造"研究型学校"文化特色,取得了成果,彰显了效应。  相似文献   

18.
正学校是书香浓郁的场所,墨韵书香令人心旷神怡;学校是育人的地方,育人靠的是先进的文化。然而,如今当你走进许多的校园,你感受到的不是墨韵书香,而是到处张扬的标语口号;你看到的不是先进的文化,而是喧嚣的标语口号。似乎有些教育管理者认为,没有标语口号,不足以体现学校的办学理念;没有醒目的标语口号,不足以彰显校园文化的内涵,于是乎,"标语口号满天飞"。  相似文献   

19.
什么是学校文化?我们在学习、借鉴、探索中,对“学校文化”的认识从模糊逐渐清晰起来。最初,我们将学校文化粗浅地理解为在学校营造一些文化的气息,比如制作一些标语、口号,在墙壁、橱窗搞些宣传栏,建立读书角等。随着探索的深入,我们越来越深刻地认识到,真正的学校文化决不仅是外在的、可见的标语或者口号那么简单,真正的文化是形成人们自觉行为的观念与思想基础,是一种内在的精神,一种能够代表学校现状、影响学校未来的精神!  相似文献   

20.
张正邦 《上海教育》2012,(12):60-61
校园是教育的场所,它不仅应该为教育提供基本的硬件支撑,而且应该参与到学校教育的各种活动之中,成为师生的文化与精神家园。上海师范大学附属中学地处上海西南隅,毗邻漕河泾高新技术开发园区,处在上海师大、康健公园和桂林公园环绕的三角地带。与很多沪上学校一样,上师大附中的面积仅30多亩,但是,狭小的空间并没有影响学校的环境建设,相反,经过若干年尤其是近十年来的精心规划和改造,大到校园的整体规划,小到每一处校园艺术品的设计,处处都映照出"让每一个师生都得到充分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