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春秋战国时期,出现了"百家争鸣"的文化盛况。这是我国思想史上的第一次大解放,奠定了我国传统文化的格局,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同时,这一现象的出现,有其历史必然性,是当时社会政治、经济、文化共同作用的结果。分析这些因素,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先贤圣哲们的伟大思想,理清我国传统文化的滥觞。  相似文献   

2.
李芳 《辽宁科技学院学报》2017,19(6):101-102,98
我国作为历史悠久的四大文明古国之一,在历史的长河中孕育了许多优秀文化,也培养了诸多优良的传统思想,这些都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优秀历史积淀.我国传统文化中所提出的"以人为本"是我国传统思想中的典型代表,这一思想也在当今文化育人的过程中得到了很好的利用.高校教育工作者以这一思想为基础,并将其向平等、协调、合作思想转化,在这一过程中提高了学生的思想素质与综合素质.  相似文献   

3.
中国流行音乐的发展离不开我国传统文化艺术这块土壤,现在的流行音乐也在将现代的音乐元素和古典文化艺术元素相结合,比如出现了"中国风"这一流行音乐风格。本文就中国现代流行音乐对中国传统文化思想、中国传统文化文学艺术和创作风格的传承进行简要叙述,也对"中国风"这一流行音乐风格的出现和特点进行简要的概括分析。  相似文献   

4.
中国古代文化自清末以来,不断地受到人们的批判以及西方文化的冲击,且在这过程中开始了现代化.然而,随着对西方现代化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进行反思,特别是我国提出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目标后,许多国内外学者把目光投向了中国古代文化领域,认为中国古代文化中的和谐思想能为今天的现代化建设提供借鉴.本文主要研究中国古代文化中的"天人合一"思想、"以和为贵"思想、身心和谐思想以及民本思想对现代化建设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5.
随着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确立和不断发展,它与中国的传统文化思想相互交融.然而许多人简单地认为马克思主义辩证法就是中国道家文化的"相反相成",这种理解造成了对中国传统文化与马克思主义之间关系的误解,使我们的传统文化思想失去了本色.通过对马克思主义辩证思想与道家辩证思维的对比研究,让马克思主义在中国这片热土上更好地发展,同时也有利于我国传统文化的发扬光大.  相似文献   

6.
孔子的"正乐"思想是中国传统思想宝库中的一笔非常珍贵的财富,在历史上对我国的政治、哲学、文学、伦理、教育产生过极大影响.作为一种重要的文化资源,"正乐"思想对我国目前的中小学音乐教育具有不容忽视的现实意义.对中小学教育而言,音乐的最大功能在于"寓教于乐"、陶冶情操、提高智商、增进情商.这是其他科目不能替代的.  相似文献   

7.
高文胜 《华章》2007,(12):82-82
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提出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目标和任务.这是对我国优秀文化传统中精华的继承和发扬.中国有着世界上最为丰富的文化学术遗产,其中,关于"和合""和谐"思想纵贯整个中国思想文化发展的全过程,体现着中国思想文化的首要价值和精髓.当前,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如何适应我国的深刻变化,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充分吸收和运用"和合"文化的宝贵资源,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中华和文化,为构建和谐社会提供了丰富的极有价值的文化资源.所谓"和合",指和谐、和平、祥和、结合、融合、合作等.和合文化的精髓或价值可概括为以下三个方面.  相似文献   

8.
在十六届四中全会上,党提出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新的战略任务.虽然这是我党第一次在党的文献上正式提出"和谐社会",但"和谐社会"并不是凭空提出的."和谐社会"是千百年来人类共同的追求,而"和谐"思想是我国传统文化中的精髓,并且传承至今绵延不绝,早已积淀成为中华民族的民族特征、优良传统.虽然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时代的变迁,我们对"和谐"有了更全面、更深刻的理解和认识,但这些都是以我们对传统文化中"和谐"思想的认识为基础的.  相似文献   

9.
中国传统道德教育思想是中国文化教育发展两千多年的历史性积淀,它以人性论为理论前提,讲究个体道德自觉与规范教育相结合的践行原则,采用"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实践模式,最终达到经世致用--"身修、家齐、国治、天下平"的世俗目的.它的这三个基本特征之间构成了一个有机的价值链条,折射出我国传统道德教育思想的本质属性.  相似文献   

10.
当前,我国教育出现了偏重功利价值的取向,给教育的发展带来了极为不利的负面效应.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除了要从当前的社会经济发展现状和应试教育体制中寻求答案外,绝不能忽略文化传统的影响.文化传统中的官本位思想、功利儿童观和整体性思维方式也是导致教育功利价值取向的重要渊源.  相似文献   

11.
"和"不仅是我国古代先贤的思想理念,也是我国古典哲学的理论核心,还是我国重要的民族精神和文化传统.对科学的可持续发展来说,智慧的选择就是自觉锻铸和谐与进步的因果链条,达到天和、人和、心和的"三和"境界,促成生态、世态、心态的"三态"平衡.因此挖掘"和"文化思想内涵、总结"和"文化内容体系、分析"和"文化观念与思维方式,具有基础性战略意义.  相似文献   

12.
青年毛泽东文化性格的形成有三个主要来源:一是中国传统文化,主要包括民族忧患意识、理想主义、"力行"意识、"尚变"思想、"中和"传统等;二是湖湘文化;三是西方文化思潮.这三方面文化意识相互作用和影响,在毛泽东身上留下了深深的烙印,清晰地解读出青年毛泽东对贯汇宇宙大本大源的探寻之路.  相似文献   

13.
小康社会是中华文明转型的关键时期.这一时期最突出的特点是,在原有的社会生活的三大领域(经济、政治、文化)之间,将会出现一个公共领域.公共领域的出现,将改变中国传统社会权力"私密化"的格局,在促进政治文明建设的同时,实现整个社会生活的重新整合.而社会生活的这一变化,又为中国共产党实现执政思维转型,进而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4.
由于新文化的冲击,传统文化在"五四"新文化运动时期陷入了需要转型的困境。这一问题的出现对方令孺来说是一种考验,她既受到了良好的闺秀教育又接受了西方自由思想,在吸收"五四"先进思想的同时又继承了传统文化的精华,完成了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的对接。文章尝试从方令孺的教育经历、婚姻家庭及文学作品中呈现出来的文化品格,探索其对文化融合所做出的贡献。  相似文献   

15.
"五四"时期是中国思想文化极大丰富和激烈碰撞的一个关键时期."五四"新文化运动之后在文化教育领域出现了民主主义、民族主义争社会主义三种教育思潮.民族主义教育思潮因其自身局限和当时特殊的历史背景并未得以实现.但民族主义教育思潮肯定中国传统文化价值,对西方先进的科学文化技术采取虚心学习的态度,关注人在革命时期的发展问题,这对中国当代国学教育具有重要启示和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6.
"天人合一"思想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理论核心,是中华传统审美文化的灵魂,而老子的天道观思想是中国传统文化的"天人合一"思想之源头.在具体阐释天道观思想渊源的基础上,进一步探讨自然无为的天道观思想蕴含着"天人合一"."天人合一"思想对中国古典园林审美文化有着深刻的影响.  相似文献   

17.
《考试周刊》2020,(75):113-114
随着外来文化的"进入",导致中华传统文化的传承遇到了诸多阻碍,特别是"洋节日"和"韩流"对学生的侵袭,致使传统文化教育逐渐落于下风。然而我国社会发展离不开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这就需要加强文化传播和教育。而高中体育学科是素质教育的载体,在该课程中融入传统文化,不仅可帮助学生提高身体素质、文化素养和道德思想,同时还可以促进传统文化的传承,使农村学生得到全面、健康的发展。  相似文献   

18.
"知恩、感恩、报恩"的思想品质是我们中华民族自古以来一直提倡和光大着的传统美德与民族文化,但在当今的我国大学生群体中,这种传统的美德与文化却明显地缺失着.这一缺失既有害于中华民族道德风尚的内涵,又引发出一系列的社会问题.分析与讨论大学生"知恩、感恩、报恩"品质的养成问题,旨在引发高校在对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关注和强化这方面的内容,让"知恩、感恩、报恩"的情愫扎根于当代大学生的思想品质之中.  相似文献   

19.
纵观近几年中考,出现了许多洋溢着数学文化思想气息的勾股定理创新情景考题,这对提高同学们的数学涵养和思想品质、激发同学们的学习兴趣、开阔同学们的视野、了解数学的历史具有重要作用.1.以"中国数学家赵爽的弦图"设计的问题情景例1(2009浙江)图1是我国古代著名的"赵爽弦图"的示意图,它是  相似文献   

20.
研究传统文化是为了更好地指导现实,作为中国传统文化重要组成部分的道家思想中包含了丰富的管理智慧.本文认为,"宁静致远"与"无为而治"是道家管理智慧的两个重要内核,并对这两个方面进行了阐释与分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