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电视台频带专业化在中国的开展已经有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广播电视界对于频道专业化的讨论也越来越激烈。然而,目前,对其的研究和谈论大多集中在专业频道的特点和设置上,对于频道专业化怎样找到与中国国情相结合的发展模式,特别是针对地方电视台的发展研究仍未形成系统性的理论。地方电视台应该如何面对频道的专业化发展,应该以什么样的方式在当今竞争激烈的广播电视业"存在"并长久的生存下去?是地方电视台工作者需要迫切解决的课题。文章结合地方电视台在频带专业化浪潮中出现的诸多问题,对其进行分析研究,以求找到地方电视台的合理发展之路。  相似文献   

2.
电视受众的大量分化,收视取向的明显差异,为当前我国电视频道专业化的出现提供了重要条件。电视业的发展和受众市场的变化使得电视频道专业化成为必然,从90年代开始,电视专业化频道的步伐在我国不断加快,众多的专业频道层出不穷。2001年全国各地电视台对频道进行大规模的专业化调整,并进入专业化运作阶段。但是事实上,全国各地所谓的专业化频道几乎没有盈利的,我们看到,专业频道蓬勃发展的背后也隐藏了诸多问题:频道定位不准,千台一面,节目资源匮乏等,频道专业化的改革陷入了僵局。  相似文献   

3.
面对日益激烈的电视市场竞争,如何让媒体整合现有资源、锁定目标受众、赢得市场先机?频道专业化似乎已成为媒体走向市场化的一个手段,成为中国电视媒体发展的新趋势。从中央电视台到省级电视台,到地方电视台,新闻、经济、科教、体育等专业频道相继出现。  相似文献   

4.
随着受众分众化趋势的日趋明显,中国电视已经处于频道竞争的时代,并出现了大量的专业化频道。福建省广播影视集团电视经济生活频道就是这种情况下逐步崛起的一个专业化频道,它坚持经济特色,通过开展大型活动,营造"民生经济"、"老板经济"、"美丽经济"、"旅游经济"的概念,从而吸引观众的眼球,有效地创造新的经济增长点,打造专业经济频道的品牌形象。  相似文献   

5.
李智 《传媒观察》2013,(1):61-63
在美国除了三大电视网、有线电视、地方电视的综合频道之外.还有大量的专业化电视频道,这些频道覆盖了宗教、饮食、居家、购物、科学、旅游等等领域。客观来看,其中不少频道节目质量较高.品牌化形象较好。部分专业频道的受众群体数量比一般的电视网受众还要多。反观中国,不少电视台对于专业化讳莫若深.实行专业化的频道也存在频道定位、节目样态及盈利模式等方面的短板。随着受众素养提升、媒介形态发展等因素的变化,频道专业化可否成为电视台的竞争手段?如何因地制宜,突破局限,寻找自身定位,通过差异化的方法,形成有特色的发展策略,是本文讨论的重点。  相似文献   

6.
电视业的发展和受众市场的变化使得电视频道专业化成为必然,频道专业化已经是大势所趋。但是在这个过程中,专业化频道不够专业,定位模糊,这对频道的品牌经营和发展产生不利影响。本文试以Mbox合肥电视台影院频道为例,通过对频道的品牌定位、栏目设置、受众分析来探讨电视专业化频道应如何经营。专业化频道应该有鲜明的定位,找准市场,找准目标受众,提高节目质量,才能取得较好的市场效应。  相似文献   

7.
湖南电视台在全国地方电视台能领风气之先,靠的是栏目品牌和专业化、特色化的频道。究其背后,在很大程度上地域化-湖湘化及其精神的作用不容忽视。湖湘化是湖南电视品牌栏目-不论是大众化娱乐节目还是高品位谈话类节目形成与发展的基石。这实际上给各地方电视台地方电视台办栏目以有益的启示:电视节目制作要重视对本地、本土化的开掘,并努力探寻受众感兴趣的点。  相似文献   

8.
广播改革必须在频率频道整合的基础上,重点走频率频道专业化的道路.所谓的专业化就是频道专业化、时段专业化、节目专业化和人才专业化.在市场经济的今天,广播要紧贴市场,根据受众的特点,让自己的频道设计的更加合理,使自己的频道具有特色,具有独特的风格,最大限度的满足听众,或者说部分听众的需要.做到专业化就要有专业特点,传播的信息要有深度,切不可办成综合台,什么都有,什么都只是蜻蜓点水,不深不透,外行听不懂,内行不愿听,结果是上不能包揽全局,下没有地方特色.  相似文献   

9.
频道专业化是我国电视媒体成熟发展的必由之路,把专业频道做到位,发挥频道资源的最佳作用,打造具有特色的精品专业频道,真正满足受众的心理收视需求,更方便更直接地选择专业频道,是专业频道走出夹缝,提升核心竞争力的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10.
纵观世界经济发展的历程,人们可以看到一条非常清晰的由宽泛到专业化的市场细分的发展轨迹。作为有极强产业属性的中国电视媒体,自然要经历市场细分的必要环节。目前从中央电视台到各地方电视台大力推进的频道专业化建设,就是一种细分受众市场的媒体经营策略,其核心是明确受众定位,按特定受众的需求设置节目、栏目及频道的整体面貌。频道专业化既是一种以受众本位的传播服务方式,但更多的是一种现代媒体经营策略。而目前关于“频道专业化”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探讨其必要性以及现阶段的实施效果方面。事实上,这里很多问题最终都与电视媒体的广告经营模式有着密切的关联。本文试图从电视媒介经营与广告经营的互动关系入手,对频道专业化背景下的电视广告经营意识与模式作一个初步的探讨。  相似文献   

11.
电视窄播化,或者称"频道专业化",指在当今电视频道众多、受众市场逐渐分化的趋势下,电视的频道开始由原来的大杂烩式"综合性"频道逐渐向单一的"专业性"频道转变.而事实上,"窄播化"在文字媒体领域早已"大行其道",各种专业化的报纸和几乎所有的杂志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受众比传统的综合性日报要窄.同时由于受众组成比较单一,所以对受众较为关注的问题可以进行专业且深度的剖析和报道.  相似文献   

12.
王永连 《视听界》2001,(2):10-12
电视频道专业化是当前电视理论与电视实践中的最热点的问题之一,所谓频道专业化是指电视频道按一定的划分标准(如内容,受众等)进行重新定位与划分,实现频道播出内容的单纯化,收视对象的集中化,频道特色的明朗化,大量专业频道的出现,将是我国电视媒体竞争新形势下的必然产物,是受众严重分化的必然要求,它必将带来电视业的资产重组和资源的重新配置,带来我国电视业改革与发展的新,在频道专业化改造的趋势下,目前,专业频道虽未大量出现,但一些相关问题确实有探讨之必要。  相似文献   

13.
电视频道专业化在我国诞生已经有多年了。中央电视台作为频道专业化运行的成功典范,为我们地方电视台开创了先河。但是,频道专业化不能机械的模仿照搬,而要结合各地方台的自身特点以及频道资源的合理配置走专业化道路,达到频道之间优势互补,共同发展。本  相似文献   

14.
电视频道专业化是目前电视传播界关注的热点问题之一。一、专业频道——电视台求生存的产物首先,专业频道顺应了社会经济文化生活多元化发展的今天,不同层次电视观众的不同需求。电视观众多元化和个性化的发展趋势,要求电视媒体关注不同受众的不同需求,面对广泛而分散的受众群体,电视媒体必须走专业化的道路,开设具有鲜明个性特色的栏目,才会使观众快速识别,  相似文献   

15.
马嘉  海燕 《视听界》2005,(2):47-51
掌握了技术设备和生产阵地的传播者,不能为了自己的旨趣而对频道专业化在短时间内加以简单操纵。频道专业化是作为由社会建立的体验的复杂网络而存在的,这一网络包含着各种各样的、具有异质性的社会组织所要求的意义和结构。这就意味着,专业化的电视频道是以对象化的受众为发展根本的。而目前的中国电视市场,无论是专业特色、频道风格,还是盈利模式、营销渠道、资源整合,都不能够与真正意义上的专业频道相匹配。  相似文献   

16.
目前的电视节目竞争日益激烈,电视台、频道以及栏目的专业化、细分化已成为无可争议的发展趋势,而经济领域又是电视专业化的一个重要分支。在这种形势下,黑龙江电视台经济频道于2011年3月28日开播。目前,地方电视台的经济频道大多处于弱势地位,收视率普遍不高,能够形成拳头节目的更是凤毛麟角。在受众需要和竞争弱势的形势下,经济频道怎样扩大知名度,培养忠实观众,得到更大的市场占有率,值得进一步探讨。本文仅就黑龙江电视台经济频道的设置谈几点浅见,以供同业参考。  相似文献   

17.
王志忠 《新闻传播》2009,(10):107-107
当前,频道专业化已成为我国电视媒体发展的新趋势。在这种频道专业化、受众“分众化”、传播互动化的形势下.教育电视台在栏目的策划与设置过程中应该有自己的定位原则,以求办出特色,赢得观众,赢得市场。  相似文献   

18.
一、整体布局分级定位,调配资源 目前的中国电视媒体格局正在发生着变化.以电视台划分的传统"央视一省级电视台一地方电视台"的格局正在被以频道覆盖和受众为标准的"全国性频道一区域性频道一本地频道"的格局所替代.  相似文献   

19.
电视频道专业化是电视业发展的一大趋势.如何在频道专业化的背景下,维系稳定的受众群,已经成为电视人面临的一个重要问题.本文试图从受众分析的角度入手,探究专业频道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20.
从中央电视台1999年开始实施"频道专业化、栏目个性化、节目精品化"的发展战略,频道专业化逐渐成为一个炙手可热的名词。全国354家电视台的3000多个频道90%都挂上了某某专业频道的牌子。然而数据表明,这些专业频道的80%都经营惨淡,难以为继。尤其在当前新的传播渠道不断涌现的环境下,专业频道如何发展,也许只有实践才能解答这个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