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主持人语     
有人说:“爱读书的孩子不容易学坏。”有人说:“学琴的孩子不容易学坏。”有人说:“会下棋的孩子不容易学坏。”类似的说法可能还有很多种,实际上,这些说法传达的是相同的信息:有正当、良好爱好的孩子不容易学坏。爱好是孩子的自然选择,爱好会开阔孩子的视野,培养孩子积极的人生态度。我国某著名高校曾录取过一个“神童”大学生。这个孩子学习成绩非常好,小学、中学接连跳级,15岁被这所高等学校录取。但一年之后,这个孩子被学校除名了。原来,这个学生小学、中学阶段,只被家里逼着学习,没有任何爱好。上大学后,家里认为孩子上了大学自然就会…  相似文献   

2.
上小学前,孩子已能认300多字,并熟练地背诵100多首古诗了。我们为孩子能有这样的学习成绩而感到欣慰。可是孩子上小学后,起初确实表现得比别的孩子要聪明些,背课文又快又熟。但后来,我们感觉到孩子不爱动脑筋,从来不提问题,在学习方法上特别偏爱死记硬背。随着年级的升高、学习科目的增多、内容的加深,他的学习成绩开始下降了,尤  相似文献   

3.
在智力和非智力因素及社会环境、家庭条件、学校环境对学生诸多因素的影响下,有些学生在思想道德、组织纪律、学习成绩方面比不上同龄人,于是有些教师就给他们戴上了“差生”的帽子,认为他们是“朽木不可雕也”,放弃教育。其实这些“差生”,只是在学习这方而落后,而且上小学的孩子正处于学习知识、积累知识的阶段,  相似文献   

4.
作为教师和家长不要轻易地给一个孩子下定论,譬如这个孩子很聪明,那个孩子脑袋不够用,因为智力的高低与成就的大小之间并不一定是等号.当然,我们不能否认智力高的孩子在学习和生活中的优越性,但作为孩子本身,他们不会意识到这些,他们认为大家都站在同一个起跑线上.事实也证明了,聪明的孩子并不是个个都有出息,相反,智力不出众的孩子却因自己的努力而收获成功的例子并不少见.因此,每一个孩子都应该被呵护,特别是对于后进生,更需要教师投入更多的爱.  相似文献   

5.
所谓“学习困难”,通常是指智力正常而学习效率低下,处于持续困难状态。随着孩子的年龄增长,越易出现“学习困难”现象,到了初中,学习困难者一般占23%左右,即使学习成绩中等的孩子,也存在不同程度的学习困难。就家庭而言,相当数量的家长在对待学习困难孩子方面,至少存在着以下的五种弊病。 1.“亡羊补牢”。患此“病”者平时不关心孩子的学习,不留意孩子学习过程中的异常现象,即使发现孩子学习上有问题也掉以轻心,待到孩子学  相似文献   

6.
正家庭是孩子的第一课堂,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优异的学习成绩取决于有效的学习方式。在现实生活中,父母们对孩子的学习成绩倍加关注。但关于自己的孩子是如何学习的,他们采用了什么样的学习方式,是否能与老师的教学相适应却不是很清楚。所以,当孩子的学习成绩不理想时,家长则会怀疑自己的孩子智力没有开发出来,甚至孩子在学习过程中  相似文献   

7.
邻居的儿子明明长得不漂亮,可以说有点丑:塌鼻子,绿豆眼,上嘴唇遮不住“多层次”的牙齿,黝黑的小脸上还有些坑坑洼洼,再加上他平时爱穿黑衣服,所以经常自我解嘲说:“如果把我扔到煤堆里,准是块上等煤,能卖个好价钱。”更要命的是他无论怎么用功,学习成绩一直不理想。可孩子憨厚、老实、爱劳动、有爱心、身体强壮,小学时经常拿回家劳动奖状和运动会奖状。父母和老师都很爱他。他自己也整天乐呵呵地出出进进。明明上了初一后,渐渐地像是变了一个孩子似的,学习不用功了,也不早早地到学校去打扫卫生了,整天闷闷不乐。终于有一天…  相似文献   

8.
刘艳芬 《师道》2014,(7):82-83
小学生心理咨询.面对的多是学习习惯不良、不爱上学、缺乏学习自信心、学习动力不足而学习成绩落后的孩子,要有效改变学生的不良习惯。帮助学生提高学习成绩,关键是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心理学研究表明,内在动机是影响学生学习状态的最主要因素,很多学生具备了良好的智力水平和学习能力,却因缺乏学习动机而表现平平甚至成绩较差。个人愿景是学习动机的最高层次,是支持学生为实现目标的强大的内在驱动力。本人在小学高年级学生个别心理辅导、团体辅导与班级管理方面进行探索.在运用愿景的力量提升学生学习动力上有了一些体会与收获,望与大家分享。  相似文献   

9.
培养孩子良好的审题习惯北京前圆恩寺小学赵仲国“望子成龙”是父母的共同心愿,所以大多数的父母对孩子的学习成绩给予了极大的关注。为了孩子学习好,“棒打”、“物质刺激”等方法都被家长启用了,但却忽视了孩子学习习惯的培养。岂不知好的学习习惯是孩子学习的一把金...  相似文献   

10.
我们是教师,也是家长,在教育战线上,品尝过成功的喜悦,也饱尝过失败的辛酸!为了孩子,笔者在此剖析现行教育的几个误区。一、正确理解决定学生学习成绩的因素——学习能力我们在教育孩子时,总会有意无意地用孩子一时学习成绩的好坏来衡量教育的得失和孩子智力的高低,这本身就是现行教育的最大误区!每个家长和教师都知道,良好的智力是学习的前提条件,但智力不能决定孩子的学习成绩。学习能力才是最终提高孩子学习成绩的根本原因。也就是说,智力并不等于学习能力,有效地改善学生的学习能力,才是让孩子健康成长、提高学习成绩的根本方法。学习能…  相似文献   

11.
如何为学生中的“弱势群体”撑起一片蓝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所谓教学中的“弱势群体”,是指学习成绩差,对学习没有兴趣,未养成良好学习习惯的一些学生。如何激发这些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他们的学习习惯,进而提高他们的语文素质,是新一轮课程改革背景下语文教学所面临的一个现实问题。一位教育家说过:“爱难看的孩子,才是真正的爱。”推而广之,爱成绩差的学生,才是真正的爱,因为他们在学生群体中常常被忽视,因此,他们都有羞怯、懦弱、焦虑、自卑,甚至破罐子破摔等消极的情绪表现。但他们往往有学好语文的强烈愿望。这些学生智力并不一定差,有的由于语文基础没打好,有的由于方法不当,有的由于不被理解…  相似文献   

12.
分数·妈妈     
骁飞 《学习之友》2014,(5):62-62
邻居家的孩子,读小学三年级。每天晚上,都要学习到很晚:可他说自己对学习并不感兴趣。那又为什么每天学习到那么晚呢? 邻居家的孩子说:“我之所以每天学习到那么晚,是因为怕考不好,考不到100分。考不到100分,妈妈就不开心。妈妈爱分数,而我爱妈妈,我怕考不到100分,妈妈会不开心,于是,便拼了命学习。”  相似文献   

13.
目前,许多幼儿园在向幼儿进行数学方面的教育时都不同程度地运用了“游戏法”,但在运用中存在着以下一些值得注意的问题。 1.重上课,轻游戏 据调查,大多数幼儿园的数学课只注重了“上课”这个小课堂,而忽视了游戏这个大课堂,在这种情形下幼儿掌握的数学知识,对日后的学习起的作用是甚微的。从一些实验结果来看,平时注重“上课”的孩子升入小学后,成绩平淡,而那些被认为不好好上课,光爱“玩”的孩子升入小学后,大多数“爱动脑筋”、  相似文献   

14.
我的孩子上小学五年级,脑子挺聪明的,可学习成绩一般,其他能力也一般。我觉得就是因为他凡事总是一知半解,总是说“知道了,知道了”,从不深入地思考一下,养成了不爱思考的习惯。一旦遇到困难,自己也不知道从哪入手。作为家长,怎样才能让孩子学会思考呢?山东临清李文思考,是打开  相似文献   

15.
有位母亲经常当着孩子的面对别人说:“这孩子只爱听故事,不爱讲故事;爱乱画,不爱写字;胆子大得谁都不怕……”结果,孩子上学后,不愿回答老师的提问,爱自己乱画而不愿写字,并常常不顾老师的劝阻和批评破坏纪律。老师和家长都以为他是个弱智儿童,可智力测验的结果却是“智力正常”,最后经专家鉴定,才知道孩子患了“诱导性智愚症”,其病因就来自他母亲那经常性的口头强化。在大多数父母眼中,孩子天生就该是听话的,因而对他们的好行为总是视而不见,而对他们的一些不良行为却格外注意,甚至逢人便讲,殊不  相似文献   

16.
“这个学生样样不行,今后一定不会有出息!”“唉,这孩子太笨了,怎么教都不会,真是无药可救了!”……办公室里,经常可以听到诸如此类的评论。的确,在小学里,一个班级一般有四五十个学生,他们来自不同的家庭,在思想、学习、兴趣和个性等方面各有不同的特点;每个班总有一些比较特殊的学生,他们或是思想品质较差,或是学习成绩较差,或是两者兼而有之,被称为后进生。后进生,无论是思想品德上或学习成绩上的后进,都非一朝一夕形成,而是长期发展的结果。而造成后进的原因又是多方面的。有的是由于智力发展缓慢,学习跟不上;有的是由于没有明确的学习目的和正确的学习态度,主观上不要求上进;有的是由于没有掌握良好的学习方法,成绩上不去。对于孩子的后进,有些家长采取了似乎截然不同却殊途同归的“教育”方法;或一味的溺爱,使他们更加任性;或严厉地斥责甚至毒打,使他们产生逆反心理,久而久之,便自暴自弃,越来越后进。这些后进生在长期发展过程中,造成了他们心理上特殊的矛盾。  相似文献   

17.
六岁以后,孩子就该上学了。许多家长总在抱怨:孩子不爱学习,不爱上学校,孩子学习成绩总是不好。大人成天埋怨孩子于事无补,因为造成孩子不爱学习、学习成绩不好的原因,有的时候可能根在大人。家长应该帮助孩子学习,这是  相似文献   

18.
初中是一个人思想品德和身体素质、智力和学习成绩变化显著的时期。在许多中学里,学习上两极分化比较普遍,大量初中生学习成绩下降,有的还是小学时学习成绩比较突出的“尖子”。学习上的掉队,往往又导  相似文献   

19.
曾经听说过这样一个小故事:有位母亲经常当着孩子的面对别人说:“这孩子只爱听故事,不爱讲故事,爱乱画,不爱写字,胆子大得谁都不怕。”结果,孩子上学后不愿意回答老师的提问。爱自己乱画,不愿意写字,并常常不顾老师的劝阻和批评破坏纪律。老师和家长都认为他是个弱智儿童,可是检测结果却是“智力正常”。最后经过专家鉴定,才知道孩子患了“语言性智愚症”,其病因就来自于他母亲经常性的口头强化。  相似文献   

20.
刘永花 《成才之路》2014,(21):34-34
中等职业学校招生对象以初中毕业生和部分高考成绩不太理想的高中毕业生为主,在大多数人眼里这部分学生成绩较低、素质教差,很多还是问题少年。殊不知正是这样的一群孩子,他们比那些所谓的优等生需要更多理解、需要更多支持、需要更多的“爱”。对于他们的“差”,我们更应该多从自身找原因。一、家长多“爱”他们一点点 近年来,周围的家长都十分重视自己孩子的学习教育,从小让小孩多识几个字,多背几首诗词,会做多少道数学题,认为这个是最为要紧的。多少年来,家长对智力教育也重视了,让自己的孩子参加各种训练班等。家长重视自己孩子的学习教育,重视孩子的智力教育,是无可厚非的,作为父母谁不希望孩子掌握的知识多、成绩好,谁不希望孩子聪明啊!但是,很多家长忽视了对孩子的思想教育,忽视了对自己孩子的个性发展教育。个别家长甚至把孩子当作自己梦想的延续,而一旦孩子达不到他们的要求,他们便会失望、抱怨,随后加之孩子的便是冷眼、辱骂、甚至是责罚,孩子承受了太多的压力,就会找个出VI去释放,许多孩子的“差”就源于学生家长的“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