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好书推荐     
《培养员工精神》作者:宁一地震出版社出版员工从胜任到优秀到卓越,都离不开一种可以称之为灵魂的东西,那就是:员工精神。员工精神是每一个员工必须具备的职业精神,是企业和个人成长前进的推动器。个人和企业一同成长,首先要从培养员工精神开始。在实际管理和培训过程中,我向员工们介绍了员工精神培养6法则,法则一是认同,法则二是参与,法则三是乐趣,法则四是尊重,法则五是目标,法则六是宽容。《做人一定要有企图心》作者:杨滨朝华出版社出版“企图心”是一个人充分施展自己才能、发挥自我强烈的驱动力和追求成功的最大动力。人们只有充分认…  相似文献   

2.
一、健康向上的企业精神是一种宝贵的德育资源企业精神作为企业精神文明建设的成果,如同物质成果一样,是企业的宝贵财富。其主要功能:第一,是凝聚作用。企业通过培育和弘扬企业精神,将员工个体的理想、目标融合到企业和国家的共同理想与目标上来,从而形成利益的共同体,产生强大的吸引力和向心力,使其萌生强烈的参与意识,产生与企业命运休戚与共的情感。第二,是导向作用。引导员工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义利观、苦乐观、生死观,使其能明是非、辨真伪,识利害、察得失,能在复杂的社会现实中,作出正确的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第三,是…  相似文献   

3.
培养主人翁精神做好本职工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时期企业改制,员工传统主人翁地位缺失,培养员工主人翁精神迫在眉捷.本文通过新的岗位主人翁地位的确立,培养员工的主人翁精神,使员工把工作上的事当成自家的事,全身心地投入,全力以赴的去完成使命.  相似文献   

4.
把员工作为企业的“权力人”,重视“权利人”文化建设,是企业文化建设的灵魂。要使员工关心企业,能够与企业同心同德,尽职尽责,最根本的在于员工是否分享企业成长所带来的好处。只有在”权力人”文化中,员工才能树立积极的工作价值观,才能真正感受到成功的乐趣,才能真正体会到人格的被尊重,也才能表现出敬业敬职的精神,公司才能真正被员工所热爱。然而如何才能做到这一点呢?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方面考虑企业员工“权力人”文化的建设。  相似文献   

5.
王敏 《中国职工教育》2013,(10):101-102
企业精神是企业在长期实践中逐步形成的具有激励员工奋发向上、规范企业行为的群体意识。社会主义企业精神,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在企业存在和发展的一种具体表现,它是企业在生产经营实践中形成的员工群体创业意识,在某种意义上讲也是企业的行为准则和精神动力,它代表着企业先进文化的发展方向,反映着员工的一种追求和精神风貌,是社会精神文明在一个企业的具体化。  相似文献   

6.
中国品牌日的首次亮相,让我们想起支撑品牌的核心要素。品牌昭示着企业员工一代又一代工匠精神的延续与升华,国家各行各业需要"工匠精神",社会呼吁职业院校重视"工匠精神"培育。作为向制造业输送员工的技工院校,如何培养学生符合时代与企业要求的"工匠精神"已迫在眉睫。  相似文献   

7.
企业文化是指企业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实践中,逐步形成的为全体员工所认同、遵守,带有本企业特点的价值观念、经营准则、经营作风、企业精神、道德规范、发展目标的总和。企业文化是企业中形成的文化观念、历史传统、共同价值观、行为准则等企业的意识形态,一个企业有别于另一个企业的根本性区别就是企业文化,尤其是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如何建设企业文化,如何培养一支高素质的员工队伍,培养一种积极向上的企业精神,是当前摆在企业中的一个重要课题。一、企业文化的意义企业管理与社会管理的道理是一样的,社会的管理需要有完善的法制,但法制…  相似文献   

8.
武学超 《上海教育》2007,(5B):43-43
澳大利亚政府提出,从2007年到其后的5年中,政府将投入8.37亿澳元,为澳大利亚公民获得新的技能提供更多机会,培养更具有企业精神的劳动者,同时强调个人的可持续技能更新。  相似文献   

9.
西方社会学者从文化、宗教等方面揭示了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伦理精神动因,为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精神文化建设提供了一定借鉴。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伦理精神建构的纬度包括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指导和社会主义制度的保障,传统儒家和儒商文化精神资源的传承以及对西方文明的借鉴。中国市场经济伦理精神建设应落实在企业家精神的培养、企业文化建设、员工的工作伦理和职业道德培养等方面。  相似文献   

10.
企业实施科教兴企战略,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把企业做大做强,就必须大力加强员工教育培训工作。全面提高员工队伍素质,培养和造就一支宏大的专业技术人才队伍及成千上万的高级技术技能人才,是加快企业现代化建设的有效保证。  相似文献   

11.
基础课程改革纲要明确指出: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培养学生良好的信息素质,是新课程改革的核心目标之一.创新精神培养必须从变革学习方式着眼,从变革教学方式着手.如何充分高效地运用多媒体技术,并将它有机的融入到数学课堂中呢?我通过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习兴趣,引导学生主动探索,自主学习,从而切实提高数学课堂效益、学生的智能水平,培养了学生的创新素质.  相似文献   

12.
科学精神是时代发展的要求,它的培养需要经历一个漫长的渗透过程.文章首先提出了崇左市部分地区小学在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科学精神环节存在的问题,然后进行了存在问题的成因分析,最后从提高“教师对科学精神的认识”和“立足课堂教学,培养科学精神”两个角度提出了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科学精神的几点策略.  相似文献   

13.
林爽 《福建教学研究》2005,(9):36-36,35
语文教学是一门富有创新内涵的学科,改变教学观.从“传授、被动接受”到“注重孩子主体、培养创新精神”,语文作为一门基础学科,其字、词、句、段、篇的教学法,听说读写的要求,都包含大量思维能力和创造力培养的因素。如何吸引孩子的注意力,积极培养富有创造能力和创新精神的孩子,这是知识经济时代对我们每一个教师发出的呼唤,也是当今实施素质教育的核心。  相似文献   

14.
著名管理顾问尼尔森提出:“未来企业经营的重要趋势之一,是企业经营管理者不再像过去那样扮演权威角色,而是要设法以更有效的方法,间接引爆员工潜力,创造企业最高效益。我们不禁会问,这些有效率的方法或者叫做法则的东西,到底是什么呢?  相似文献   

15.
在市场经济改革过程中.计划经济时代的意识形态被打破,传统的宣传手段在逐渐淡出历史舞台,劳动力结构性的大量过剩给所有劳动者带来了巨大的生存压力.下岗、失业……使得劳动者面临这样的困惑——是为生活而工作还是为工作而生活?在生存的重压下,理想、职业精神和工作创新成为奢侈的字眼。而对于中国日趋成熟的企业家群体来说.没有日趋成熟的员工群体和日趋成型的员工精神与之配套,就如同才华横溢的将军手中只有一支流动的雇佣军。  相似文献   

16.
进入21世纪,人才资源已成为企业发展所依赖的重要资源,尤其是创新人才更是企业竞争优势的体现。而在企业发展过程中如何调动员工的积极性,充分挖掘和培育员工的潜能和创新精神,已成为企业发展和组织战略管理思考的核心问题。一、构建全面创新的企业人才体系。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企业应重视对员工的素质培养,通过开展一系列提升素质的活动,提倡员工在生产工作中细化环节,提升产品质量的同时勇于革新、敢于突破,使员工注重创造知识和应用知识,这不仅仅是积累知识,更是能充分发挥知识团队的整合效应。企业在管理中应该给员工展示创新观念和创…  相似文献   

17.
管理实践中,平衡物质激励与精神激励的问题一直受到人们的重视。新经济时代,尽管满足精神层面的高层次需求已成为许多管理者有效激励员工、发挥员工潜力、实现员工满意的重要手段,然而一些企业仍缺乏对员工精神的关注。这不仅导致了员工诸多问题观念和低劣行为,而且严重影响了工作氛围和企业文化。企业有必要更加关注员工精神生活,强化了精神激励。一要突出人格激励和人际激励;二要重视智力激励和情感激励;三要强调环境激励和学习激励。  相似文献   

18.
企业文化建设是推动企业前进的源动力。在企业文化建设中,要以满足企业员工需求为核心,建立适合企业的激励机制;要树立一种参与、协作、奉献的企业精神;要树立一种以人为本的企业价值观。  相似文献   

19.
本文简要说明了企业文化建设的误区,提出搞企业文化要避免搞表面文章,要注意企业文化,尤其是企业精神文化的内涵,目的和基础。按照大多数学者对企业文化的分析,我把企业文化分为:企业精神文化,企业制度文化和企业物质文化三个层面。全篇着眼于企业精神文化。分析了企业家,员工,中国文化传统在企业精神文化的形成过程中的地位和作用。其中,强调了企业家作为企业精神文化的领导者和推广者的地位。同时不可忽视员工在优秀企业精神文化形成过程中的参与度与认同度。文章还要求企业要“以人为本”,注意利用我国优秀的文化传统。  相似文献   

20.
在知识经济,对个人职前甚至是职后的培养和教育提出了严峻的挑战,现代的企业不仅需要员工掌握必备的基本知识、基本技能,还应具备获取新信息,把握新进展,索取新知识的创新意识和能力。然而,在我们的传统教学中对学生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的培养并没有引起人们的足够认识,本文从如何培养现代人的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方面进行了探索与分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