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6 毫秒
1.
网络的出现为受众接收信息提供了更为快捷、更为广泛的渠道,作为传统传媒的报纸。真正的独家新闻越来越少。打开报纸,最能吸引受众“眼球”的,是对相近或相同新闻信息的独特开发、整合与包装.达成与受众的默契与互动.最终实现媒体的若干功能。换句话说.报纸的发展张力越来越多地依赖于编辑思想的丰富和敏感。  相似文献   

2.
随着信息传播的密集,各种媒体都不可避免地面临同一个困惑:新闻同质化。翻开各家报纸,新闻几乎以同样的"面孔"出现,许多读者感觉每天只需看完一份报纸就足够了。如何"同中求异"吸引读者的眼球?原创新闻成了各种媒体人关注的一个重要话题。互联网发达的信息资讯,为平面媒体提供了内容丰富、种类繁多的新闻资源。在这种情况下,不少记者、  相似文献   

3.
李兵 《网络传播》2008,(2):31-31
报纸曾以其新闻的及时性和生动性成为民众获取新闻信息的主要渠道。但在互联网年代,网络媒体通过丰富的内容吸引大量受众,报纸这种新闻载体逐渐被互联网抢了风头,其生存空间日益受到严峻挑战。然而,雅虎公司和Google公司正纷纷加强和报纸的合作。  相似文献   

4.
网络新闻资源丰富,报纸选择渠道广泛 闰务院新闻办今年6月8日发表的《中国互联网白皮书》中指出:“截至2009年底,中国网民人数达到3.84亿人。80%以上的网民主要依靠互联网获取新闻信息。”实际上,网络媒体在为网民提供新闻信息的同时也丰富了报纸的新闻资源。  相似文献   

5.
计算机的普及和计算机网络的迅速发展正在改变人们的生活、工作方式,互联网使报纸记者更加耳聪目明,也正在改变新闻从业人员的新闻操作方式。 一、互联网——报纸传统优势“升级”的助推器 互联网被一些人称之为天下大同的基石二传统媒体与互联网并不是“不共戴天”,事实上目前网上的大部分新闻,正是由传统主流媒体的网站提供的。从另一个方面看,互联网上信息资源浩如烟海,成千上万网站上的数据库蕴藏着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报道线索和信息。互联网的出现为报纸的新闻发现和采写带来了一场革命,传统媒体完全可以借助新媒体舞台获得第…  相似文献   

6.
报纸记者获取新闻线索的方式比较传统。一般来说,可以通过以下途经得:事先计划(特定的新闻事件)、特约提供(通讯员稿件)、热线报料(社会突发新闻)、自身策划(根据对以往新闻理解的深度报道)。随着互联网发展,信息以爆炸式的速度远远不够记者写稿所用。目前报社获取新闻线索的来源更是增加国互联网、电视、电台等多个途经。  相似文献   

7.
有人说,现在不是信息匮乏、满世界找新闻线索的记者年代,而是新闻资源铺天盖地而来的编辑年代。  相似文献   

8.
如何增强新闻“易碎品”的生命力,让其经得住历史的考验,是新闻界一直努力探索的课题。也许是缘于职业习惯,也许是因为任务压力,常常听到记者与熟人见面的第一句话就是:有什么新闻线索?有什么好“点子”?编辑也常为谋取佳作好料而煞费苦心。由此可见,新闻线索、新闻资源是困扰编辑记者的最大障碍。实践证明,将镜头对准百姓,将笔触伸向生活,充分开掘基层新闻资源,是增强新闻生命力的有效途径。一、多一分平民化视角,报纸就多一分亲和力报纸要唱响时代主旋律,仅靠“显性新闻”是不够的,还要更多地开掘“隐性新闻”,以平民化的…  相似文献   

9.
互联网--在使报纸编辑记者更加便捷的掌握资讯的同时,也改变了他们的传统工作方式.可以说,互联网的出现及迅速发展,为报纸的新闻发现和采写带来了一场新的革命.  相似文献   

10.
作为一个编辑,最怕的就是所发的新闻稿件失实。尤其是在报纸不断扩版,新记者较多的情况下,如何把握新闻真实,杜绝虚假报道,这不仅是马克思主义新闻观对一张报纸最基本的要求。也是一张报纸的报格和新闻工作者人格的体现。从这一点上讲,编辑的责任就显得更为重大了。  相似文献   

11.
为了更好地配置与运用新闻资源,报纸编辑对新闻业务活动进行有创意的设计、谋划,即新闻策划。新闻策划的目的是为了突出报纸特色.从而取得最佳的社会效益。在报业竞争Et趋激烈的市场环境下。报纸编辑选择一些具有典型意义的新闻实例做好新闻策划,可以拓展报纸新闻深度,并迅速提升报纸的影响力和权威性。  相似文献   

12.
<正> 新闻信息资源,是在新闻研究中引入信息理论后形成的新概念。信息资源作为新闻资源中的核心组成部分,既是构成新闻行业特质的基础,也理应成为媒介经营的重点关注对象。但目前对新闻信息资源问题的研究,多是从编辑记者业务活动角度考  相似文献   

13.
李勇刚 《新闻窗》2010,(3):44-45
新闻是记者从掌握的大量信息资源中选择和掘取得来的。因此,每一位记者,自从事新闻工作的那一天起,就应该学会与新闻线索提供者、被采访人交朋友,用好新闻信息资源来写好新闻报道。  相似文献   

14.
报料,这一颇具广东特色的口语词,如今已经成为全国各地记者通用的名词了。通过在报纸上面公布自己的热线电话,来获取更多的新闻线索,现在已经是不少主流媒体在新闻竞争中的做法。但根据笔者的观察,在所有的报料中,只有10%左右的信息才是真正的新闻线索,其他的是无效信息。为避免这些无效信息干扰,避免跑"空料"、"虚料",节约采访成本(包括时间成本和金钱成本),对报料信息进行筛选和判断非常有必要。  相似文献   

15.
新闻采访是记者采集新闻事实的社会调查活动,基本上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编辑提供新闻线索、采访对象和报道思路的既定式采访,另一类是记者在没有任何新闻线索的情况下独立进行的自主式采访。既定式采访只要有熟练的访谈技巧就可以轻易地完成并被编辑采用,而自主式采访不仅需要熟练的访谈技巧,更需要深厚的生活积累和敏锐的新闻敏感。在对受众眼球的争夺战中,新闻竞争愈来愈激烈。一名优秀的记者不能仅仅盯着编辑安排好的新闻事实去完成采访任务,而是必须主动地沉浸在生活之中独立地发现、判断新闻事实。这是对记者综合业务能力的考验…  相似文献   

16.
在新闻实践中,记者编辑必须找到合适且足够的新闻线索来保证这一天的报道。这就意味着新闻采编一线永远离不开线索。另一方面,从职业特点和岗位考核来说,无论是以新闻采访为己任的记者,还是以统筹把关为职责的编辑,寻找线索都是自己的本分。那么,新闻线索到底该怎样寻找?寻找新闻线索有没有独门暗器呢?如何为自己获得稳定且丰富的线索呢?  相似文献   

17.
都市报驻站记者孤身在驻地,获取新闻线索的途径没有总部记者便捷,缺乏有价值的新闻线索,是都市报驻站记者面临的一大困境。在一次驻站记者业务培训会议上,《大河报》副总编辑刘书志的话很精彩,他说,每天的报纸就是一桌大餐,记者提供什么样的"菜料",编辑部就能根据这些"萝卜、粉条或大肉"烹饪出什么样的菜肴,而这个"菜料"的挖掘,是每个驻站记者每天要面对的问题。培养优秀通讯员,建立起新闻线索库在都市报新闻市场竞争日益激烈的当今,发  相似文献   

18.
贴近性是报纸生存的根本.地市级报纸更是如此。一家地方报纸如果没有将本地新闻做足做够,则很难在网络竞争和大报挤压的环境下生存。“今天的资讯时代,对于一张地域性的报纸。能够为王的内容,能够称之为报纸核心竞争力的内容,不是大家都有的国内新闻、国际新闻,而是本地新闻、本城新闻。”①“一个地方读最关注的是与自己相关度较高的本土新闻。”②那么,如何寻找、丰富和挖掘本地新闻,是许多地方报纸最头痛但又必须面临的问题。笔认为.挖掘本地新闻线索。不但要依靠经常在外跑动、触觉灵敏的记,还要依赖每天阅读大量外地新闻、火眼金睛的编辑。  相似文献   

19.
新闻线索是新近发生的事实的简明信息或信号,是报告已经发生和将要发生的新闻事实.是新闻采访写作的第一步,它决定着一条新闻是“有”还是“无”。俗语说“顺藤摸瓜”,如果把新闻事实比作是瓜,那么新闻线索就是连着瓜的藤。一旦没有了新闻线索,记者就会丧失出击的方向。所以,新闻线索掌握得越多,记者的活动余地、选择新闻的余地就越大,才有可能采写出好的新闻。  相似文献   

20.
田莉 《采.写.编》2023,(12):43-45
互联网信息技术的发展,带动了新媒体的强势崛起。新媒体具有鲜明的优势,例如海量的信息、及时的传播以及贴心的用户体验,使得普通大众很快适应了新媒体的传播模式。这对于传统媒体而言是巨大的发展挑战,尤其是对于传统报纸新闻媒体而言更是遭遇了生存危机。因此报纸新闻编辑必须加速自身的转型以带动报纸媒体的优化发展。基于此,本文首先简述了当前报纸新闻媒体面临的困境,由此引出报纸新闻编辑在融媒体环境下所必须实现的转型要求,最后就如何进行转型发展提出了几点策略,以期为报纸新闻编辑提供一些思路和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