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7 毫秒
1.
怎么让自己没有名气,这是略萨的理想。略萨,秘鲁作家,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略萨现在真的很痛苦,他说,自己的生活发生巨大的变化。因为现在很多人来采访他,特别是新闻界,采访是无休止的,不让我好好地安静地生活,不让我好好地工作,总是有记者来问那些我不想回答的问题。有时候我想逃到岛上去生活,在没有记者的地方生活。略萨说,他也当过记者,所以理解他们。但诺贝尔文学奖使得一个作者成为一个受难者。  相似文献   

2.
怎么让自己没有名气,这是略萨的理想。略萨,秘鲁作家,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获奖之后,略萨很痛苦,他说,自己的生活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因为很多人来采访他,特别是新闻界,采访是无休止的,不让他好好地安静地生活,不让他好好地工作,总是有记者来问那些他不想回答的问题。有时候他想逃到岛上去生活,在没  相似文献   

3.
宋蓓蓓 《留学生》2010,(3):37-39
迟到了十分钟,陶闯风尘仆仆地走进采访大厅.谦和地微笑着,不停对记者道歉。90分钟的采访过程中,有两个电话打进来.他都按掉没接.他兴趣盎然地跟记者描述自己的教学科研、创业经商和生活中有关“挑战”与“专注”的故事,他反复提到了三个人比尔·盖茨、陶太太和他自己,记者发现.他用平和的陈述.道出的却是“火药味颇浓”的个字:闯!  相似文献   

4.
2006年夏天,世界杯足球赛在德国举行。一位中国记者在采访的途中捡到了一个钱包,里面装有1000欧元和几张银行卡。记者将钱包交给了一位巡警。他把钱包交给巡警后,想立即走开,继续自己的采访。而那名巡警却拉住他,不让他离开。"请你和我一起到我们的市政厅去领取奖励。"巡警告诉这位中国记者。"不!我不要什么奖励,拾金不昧是我们中国人的传统美德。"记者此刻为自己做了一件为国争光的事  相似文献   

5.
我们都是在比较中长大的。现在的教育制度让人不由自主地互相攀比,进而激烈竞争。我们一踏进校门,就不知不觉地变成斤斤计较的人。比较,似乎使我们进步,却也容易使我们遗失自我,因为一个人很难在瞻前顾后中好好审视自己,并舒适地展现自己,开发自己的潜能。有个记者采访世界最大的连锁旅馆总裁时,问他:"你14  相似文献   

6.
据报载,北京科技大学一位三年级的学生,暑假期间每天清晨4点起来,帮做环卫工的母亲清扫马路,当记者提出要采访这对母子时,这位母亲担心因为自己是环卫工人而使儿子被别人瞧不起,拒绝了记者的采访。但我们间接了解到,小伙子曾对母亲说:“没有环卫工人,市民就好像生活在垃圾场一样。”儿子的坦荡与母亲的顾虑形成了如此鲜明的对比,是什么让母亲畏惧?也许正是“清洁工没地位”这样的偏见让母亲用拒绝采访的方式来“保护”儿子。笔者认为,儿子的形象在我们的眼中有着特别的光彩,不仅仅是他陪同母亲劳作的行为,更值得我们敬佩的是他从容而平等地…  相似文献   

7.
孝心     
刘南决定要给父亲洗一次脚。因为他刚刚看了一篇文章,文章说,一位很有成就的人在反思自己一生的经历时,觉得最大的遗憾是没有好好地尽孝,甚至没给父亲洗过一次脚。刘南看过文章之后觉得深受教育,他想自己从没有好好地尽过孝,也没有给父亲洗过一次脚,他要用行动来弥补这一遗憾。第二天,刘南起了个大早赶火车。坐了一天的火车,傍晚时才进  相似文献   

8.
父亲节     
眼看父亲节就要到了,李平决定给父亲洗一次脚。因为他刚刚看了一篇文章,说的是一个很有成就的人在反思自己一生的经历时,觉得最大的遗憾是没有好好地尽孝,甚至没有给父亲洗过一次脚。李平看过文章后深有感触,他想赶在父亲节这天,用行动来弥补自己未能好好尽孝的遗憾。  相似文献   

9.
读完《伤仲永》这篇文章,在为仲永惋惜的同时,不禁要想这样一个问题:是谁毁了仲永?很多人都认为错在仲永的父亲,整天带儿子到处去赋诗,不让儿子读书,从而毁了仲永。但是我觉得,固然他的父亲负有一定责任,但更多的是仲永自己毁了自己。他的父亲虽然不让他读书,但他可以自己读,凭他的天赋异能,聪明才智,但自学根本不是难事,可是仲永却沉浸在大人们的赞美之词之中,不懂得进取。同时,长大的仲永肯定发觉自己的天才慢慢泯灭了,但他却没有好好利用“后天”来弥补,而是渐渐被埋没在人海之中……如果一定寻找其泯然众人的原因的话,理由只有一点:仲永…  相似文献   

10.
有一次,曾荣获世界冠军的羽毛球运动员熊国宝接受记者采访。记者问他:“你能荣获世界冠军,最感谢哪位教练的培养?”一向寡言少语的他想了想,坦诚地回答说:“如果真要感谢的话,我最感谢的是自己的培养,就是因为没有人看好  相似文献   

11.
在马加爵临刑前,《中国青年报》的记者对他进行了采访。当记者问他在行凶的时候,有没有想到自己杀害的是珍贵的生命,他回答说“我对自己的生命都不重视,何况是他人的生命!”马加爵的这种  相似文献   

12.
金钟 《今日中学生》2005,(13):27-28
记者在一家小报供职,因为他是黑人,常常受到别人的轻视和排挤。为了证明自己的实力,他决心去采访蜚声世界的石油大王。好不容易,石油大王答应接受他的采访。面对石油大王,记者紧张的心情消失了。石油大王和蔼可亲,一点都不像自己在心目中描绘的盛气凌人和富贵豪华的样子。记者提问,石油大王回答,采访顺利地进行着。谈到童年,石油大王说,我有一位非常善解人意的母亲,是她让我懂得了什么是真正的善良。接下来,他讲了一个故事。爷爷有一位好朋友,经常到家里来坐一坐,和爷爷喝茶、聊天。老人喜欢笑,一笑,就把眼睛眯成一条缝。他还有许多亲身经历…  相似文献   

13.
流沙 《八小时以外》2011,(9):104-104
怎么让自己没有名气,这是略萨的理想。  相似文献   

14.
怎么让自己没有名气,这是略萨的理想。  相似文献   

15.
这句话告诉我们:如果我们不小心受伤或是生病了,爸爸妈妈一定会为我们担心难过。为了不让爸爸妈妈操心,我们要好好保护自己,尽量不让身体受到伤害。情景小故事:小夕在和小伙伴追跑打闹时,不小心摔倒在地,划破了手腕。小夕疼得大哭起来,妈妈听到她的哭声,赶忙跑来。看着小夕受伤的手腕,  相似文献   

16.
2010年的诺贝尔文学奖给予了秘鲁作家马里奥·巴尔加斯·略萨。反传统的、复杂的生括经验、对文学的高度的兴趣、超越时空的特殊的政治观念是形成略萨的创作观念的基础。对自己生活的地方持有流氓之感,对自己的作品附加极高的自由主义思想,督查并介入社会现实是反映略萨的创作观念的要点。本文中,笔者从以上的要点入手对略萨及共创作观念进行简要的分析.  相似文献   

17.
留学前,你是否想过在海外自己有没有较强的心理承受能力和生活适应能力?怎样才能最大限度的利用国外的学习来创造自己最大的人生价值?本刊记者采访了北京上濒教育发展研究中心首席心理咨询师兰海女士。请她谈谈留学前的心理准备问题。  相似文献   

18.
祁娟 《小读者》2010,(5):18-19
本刊顾问周军先生在《小读者》一直是个“神秘人物”。身为香港凤凰卫视的副老总,他默默为《小读者》做了许多感人的事,却始终为人低调,不让记者采访和宣传。  相似文献   

19.
前段时间,记者采访了新疆的三位全国模范教师,他们在各自的岗位上无私奉献,兢兢业业地工作着。有的为了民族教育的发展,把自己全部的爱毫无保留地撒向了学生;有的为了边远地区的孩子能接受良好的教育,“再诱人的地方都不考虑了”;还有的为了不让学生辍学,拿出了自己微薄的收入……他们的故事不仅感动着记者,相信也会感动你!  相似文献   

20.
他几岁     
菲力普和我在香港生活了两年,从他14岁到16岁。他对我和朋友们的谈话议题兴趣很浓。譬如和中国来的记者谈中国问题,或者和美国记者谈洲际局势,15岁的他都会很专注地倾听、提问,也谈自己的看法。有一天,一群朋友刚离开,他说:"妈,你有没有注意到你的华人朋友的一个特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