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Auto CAD上的绘图技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AutoCAD作为当今最为流行的计算机绘图及二次开发软件,广泛应用于机械制图、零部件加工、建筑设计、电路设计等多种领域,也得到了技工学校学生的喜爱。为了便于初学者在学习时少走弯路,现把我的经验、技巧介绍给大家,以供参考。一、了解AutoCAD用户界面的特点AutoCAD平台为我们提供了工具齐全、使用方便、高度精确、幅面极大的电子绘图桌面。在AutoCAD上绘图,实质上是在AutoCAD的用户界面上通过取代了图板、丁字尺、圆规和计算器等传统绘图工具的鼠标和键盘来调用命令,完成图形的绘制。故用户必须先熟悉AutoCAD的用户界面的…  相似文献   

2.
本在多年AutocAD绘图实践的基础上,提出了“合理使用AutoCAD提供的基本功能”和“定制AutoCAD”两类AutoCAD绘图加速的方法,并对其中的具体实现技术进行了详细阐述。  相似文献   

3.
Auto CAD的参数设置技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计算机辅助绘图软件AutoCAD使我们能以惊人的速度和精度绘制工程图形或机械图形以及其它复杂的图形。本文介绍了在使用AutoCAD进行绘图时,如果要准备出图则要需要一定的技巧,需要对AutoCAD的系统变量进行设置。  相似文献   

4.
以AutoCAD作为绘图平台,利用AutoLisp语言的参数化绘图功能和AutoCAD的可编程对话框(PDB)工具,二次开发服装CAD参数化部件库  相似文献   

5.
以已有的AutoCAD软件为平台,对室外供热管网系统进行设计.其主要的工作是针对供热管网室外架设设计的功能模块的开发和进行AutoCAD绘图软件的二次开发.  相似文献   

6.
在使用AutoCAD绘图设计过程中,灵活运用AutoCAD中的构造线命令,可以大大提高绘图的工作效率。结合实际工作,运用举例分析的方法对AutoCAD中的构造线命令进行研究,论证如何快捷、灵活地进行AutoCAD绘图。  相似文献   

7.
介绍了教学中注重AutoCAD技巧训练的必要性、绘图应遵循的原则,使学生能够掌握AutoCAD绘图技巧,从而提高绘图效率。  相似文献   

8.
AutoCAD作为一个优秀的绘图平台,其强大的绘图编辑功能为广大设计人员所熟知并广泛应用,而其完善的数据库功能却没有被充分利用。章通过实例介绍了AutoCAD的数据库功能的应用,利用AutoCAD的数据库功能,可以快速准确地解决建筑工程中的构件截面特征参数、土方工程量、工程测量中的复杂计算问题。  相似文献   

9.
本利用AutoCAD绘图软件将液压元件图素制作成块(BLOCK),并集成一个件库(ICON LIBRARY);然后制成图标菜单(ICON MENU)的形成,解决了工程设计仍员绘制液压系统图中存在的重复性绘图造成的时间浪费问题。  相似文献   

10.
在AutoCAD教学中,经常发现学生在绘图过程中遇到这样或那样的问题,使得绘出的图错误多而且速度慢。分析AutoCAD绘图教学时应注意的几个问题以及解决方法,可以实现学生AutoCAD绘图的清晰、准确和高效。  相似文献   

11.
根据多家电厂水水换热器的实际应用调查,将各种指标进行深度对比得出:水质污染较为严重、水流量较大或者水阻压降较小的闭式循环冷却水系统适宜选用管式换热器;反之,宜选择板式换热器.  相似文献   

12.
HeatTransferofanArayofRoundImpingingJetswithOneSidedExhaustoftheSpentAirSongYijun(宋益军)ChenYongyuan(程永元)CaiSong(蔡崧)(Thermoene...  相似文献   

13.
以南京某混合土壤热泵系统为例,分析比较不同冷热源运行策略、围护结构及空调末端系统对建筑能耗的影响.该混合土壤热泵系统以冷却塔为辅助散热设备,使得通过地埋管换热器向土壤散出的热量和从土壤中取出的热量相等.利用能耗模拟软件EnergyPlus对该厂房建筑进行了全能耗分析,并对冷却塔及地埋管换热器换热量进行计算.然后提出2种运行方法对冷却塔进行启停控制.比较墙面与屋顶不同颜色时建筑能耗特性,结果表明:供冷季节黑色外围护结构的建筑冷负荷是白色外围护结构的1.2倍;建筑保温性能相同时,以风机盘管为空调末端,热泵机组的年能耗比辐射地板系统大44.7GJ.  相似文献   

14.
根据工程热力学、传热学、热工测试技术等关于换热器性能的基本测试原理和方法,结合现行的国家标准与规范要求,研发了水源热泵用换热器综合实验台.该实验台利用控制与测量技术,采用被测换热器与辅助换热器水侧部分的冷热负荷,通过水-水板式热交换器相互抵消方法,以及换热器两侧热平衡工作原理,即换热器水侧吸收或放出的热量与制冷剂侧放出或吸收的热量基本相等,可以实现在不同工况下对不同结构形式的R22蒸发器及冷凝器的换热性能和流体阻力性能进行全面的测试.为换热器的选型、优化设计和新产品开发提供依据和验证手段.  相似文献   

15.
管壳式换热器优化设计模型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年总费用为目标函数,建立管壳式换热器优化设计的数学模型.分别推导建立单级无相变和有相变传热过程的设计模型;在单级模型基础上,结合简单序贯换热器的模拟计算方法,建立多级换热器系统的优化设计模型.这些模型联立非线性的变量关系,符合工程实际,适用面广.  相似文献   

16.
Separate type heat pipe heat exchangers are often used for large-scale heat exchanging. The arrangement of such a heat exchanger conveniently allows heat input to and output from the heat exchanger at remote locations. The traditional method of designing an ordinary HPHE (heat pipe heat exchanger) is commonly applied in the separate type exchanger design, but the calculations have to be carried out separately, which makes it very complicated. In this work, the ε-NTU (effectiveness-Number of Transfer Units) method was applied for optimization analysis of single-or multi-level separate type heat pipe heat exchangers. An optimizing formula for single-level separate type heat pipe heat exchangers was obtained. The optimizing principles of effectiveness-NTU and heat transfer rate by the equal distribution method for multi-level separate type heat pipe heat exchanger are presented. The design of separate type heat pipe heat exchangers by the optimizing method is more convenient and faster than by the traditional method.  相似文献   

17.
介绍了换热器传热性能试验台系统的硬件构成、运行原理、软件控制和测量系统.试验台系统由导热油、压缩空气、乙二醇溶液和水4种不同热流体与冷风和冷却水2种冷流体为循环工质的子系统构成,不仅能进行上述热流体对冷风或冷却水的一对一试验,还可以进行并联或串联的2种或3种热流体对冷风的复合型换热器的传热性能测试.控制和测量系统以LabVIEW软件为平台,包括试验数据采集和处理系统以及自动运行与控制系统,借助完善的软件控制与先进测量仪器的相结合,使系统具有结构紧凑,测量精度高,测试范围广,程序界面友好等特点,对于换热器总体传热系数K的不确定度小于5%,为新型换热器的设计和开发提供了可靠的测试平台.  相似文献   

18.
以C/C++为开发语言,以UG/Open API为基本开发工具,以visual C++为开发环境,开发了一个基于UG平台的冲裁级进模排样系统。该系统从图形处理角度出发对冲裁级进模进行排样,能够交互生成级进模各工位的冲切刃口,进而得到三维的条料排样图。  相似文献   

19.
本文采用直接迭代法与拉格朗日乘子法对管壳式序贯换热系统进行了模拟与优化,运用本文编制的计算程序,可以使得在传热总面积一定的条件下工艺物流的出口温度最高,并可得到各台换热器的传热面积。  相似文献   

20.
研究了一种基于组态软件的换热器性能测试平台,介绍了换热器性能测试平台的硬件设计和软件设计。上位机利用组态软件良好的人机交互界面特点,对换热器性能测试平台进行在线动态监控;下位机利用数据采集器将传感器测量的数据进行集中采集,并基于Modbus-RTU通讯协议与上位机进行实时通讯。试验结果表明,该测试平台实现了对换热器性能的在线实时准确测量,提高了测试的效率以及自动化程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