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结合铁山宾馆多处生活热水控温的需求,提出采用PC机和单片机相结合的控制方案,由PC机进行多点温度集中监控和管理,单片机现场实时温度显示和自动控温。实践表明,该控制方案在工、农业生产和日常生活等诸多领域有非常广阔的应用前景,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2.
柔性自动化生产线是典型的机电一体化设备生产线,传统生产线采用RS485通信,站与站之间通信速度低,并且不能对整个生产过程进行监控和数据统计。本文设计了一款新型的MES网络型柔性自动化生产线实训仿真系统,采用CC—LinK总线进行通讯,不但可远程控制设备的作业动作,获取设备实时运行的状况,实时从生产设备中读取出生产数据,而且通过上位机实现了对设备的智能化管理。为教学实训仿真提供了良好的平台。  相似文献   

3.
以提高学生液态成形工艺与模具设计能力和提高学生分析和解决铸造工程实际问题的能力为出发点,在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专业液态成形与模具方向(铸造方向)课程设计教学中进行了改革,取得了良好的效果。聘请铸造企业技术人员做兼职指导教师,建设了以企业实际生产零件为主的课程设计题库,使学生"真刀真枪"做课程设计;选派教师到铸造企业实践,提高教师的铸造工程意识和实践能力;在课程设计中引入铸造过程模拟,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增强了学生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学生铸造工艺设计能力明显提高,就业竞争力显著增强。  相似文献   

4.
<正>TVT-99BN材料分拣装置该装置是一套工业自动化生产物料分拣过程的微缩模型,可适用于各类学校PLC指令系统及编程技巧训练、传感器使用调整、位置控制技术、电气传动和气动技术、组态监控技术等培训。TVT-99CN立体仓库模型该模型仓库库体由四层十二个仓位组成,可供学生完成电机控制、PLC编程、传感器检测、计算机监控等方面的实训实习、课程设计和毕业设计使用。  相似文献   

5.
<正>TVT-99BN材料分拣装置该装置是一套工业自动化生产物料分拣过程的微缩模型,可适用于各类学校PLC指令系统及编程技巧训练、传感器使用调整、位置控制技术、电气传动和气动技术、组态监控技术等培训。TVT-99CN立体仓库模型该模型仓库库体由四层十二个仓位组成,可供学生完成电机控制、PLC编程、传感器检测、计算机监控等方面的实训实习、课程设计和毕业设计使用。  相似文献   

6.
针对大学生学习过程控制知识与实际生产过程不能有机结合的问题,在A3000过程控制实验系统平台上,对现有的课程设计实验进行了创新,使学生在控制系统的整个设计、编程、投运过程中掌握过程控制系统的知识和技能。研华ADAM两种控制器和组态王的应用为学生掌握经典和现代工业控制技术打下了坚实基础,使他们更好地适应实际工作。  相似文献   

7.
针对现有粉体材料工程课程设计模式的弊端——形式单一、理论不能结合实际,改革课程设计模式为理论和实际相结合,既有工艺和流程设计,又有产品制备和表征。使学生将粉体相关理论知识与粉体生产的实践环节通过直接的试验联系起来,有利于学生掌握粉体各处理单元的关键问题。通过方案设计、实验室试制、性能检测使学生了解科学研究、粉体产品生产的一般方法。  相似文献   

8.
1冬天散热多。还是夏天散热多? 在学习了体温调节后,我问学生:“是冬天散热多,还是夏天散热多?”为数不少的学生回答说夏天。错误的原因是学生只看到我们在夏天经常是大汗淋漓,而在冬天瑟瑟发抖。恰恰相反,在夏天,由于温差较小,机体在体温调节过程中向环境中散失热量有限。之所以大汗淋漓,同样由于温差(气温与体温)较小,有时气温甚至高于体温。此时,体内代谢所产生的热量仅靠辐射散热不易散出,甚至不能散出,机体必须依赖出汗散热,根据物理学原理辐射散热已不能奏效。冬天温差较大,机体极易辐射散热,一般不会出现热量不能及时散出而进行排汗作用,为了维持体温机体不得不散失大量热量。  相似文献   

9.
<正>TVT-99B材料分拣装置该装置是一套工业自动化生产物料分拣过程的微缩模型,可适用于各类学校PLC指令系统及编程技巧训练、传感器使用调整、位置控制技术、电气传动和气动技术、组态监控技术等培训。TVT-99C立体仓库模型该模型仓库库体由四层十二个仓位组成,可供学生完成电机控制、PLC编程、传感器检测、计算机监控等方面的实训实习、课程设计和毕业设计使用。TVT-99D机械手模型该模型可实现机械手五维控制,完成料块的码放、移动等。可培养学生掌握PLC编程及直流电机、步进电机的使用及速度位置控制,培养学生构建独立控制系统的能力。可满足大中专等各类学校自动化、机电一体化专业的课程设计、毕业设计等实践教学环节的要求。  相似文献   

10.
对采用热的良导体——碳纤维改善相变材料的热传导速率开展了研究.通过碳纤维与甘二烷的物理混合制备了相变复合材料.采用示差扫描分析法、热重分析法和差示热分析法测试了此相变复合材料的热性能.研究了碳纤维的掺量与长度对甘二烷热传导性能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碳纤维能有效地改善甘二烷的热传导速率,碳纤维的掺量和长度是2个主要的影响因素.随着碳纤维掺量的增加,甘二烷的储热、放热速率增加.掺入碳纤维后,甘二烷的熔点从40.2℃增加到50.8℃.当掺入6%的碳纤维后,升温所需时间从720s降至660s;当掺入10%的碳纤维后,升温所需时间从720s降至600s.  相似文献   

11.
武钢二冷轧酸轧站酸洗线(PicklingLine)是由德国西门子(Siemens)公司进行软件编程调试的酸洗板生产线。该生产线工艺先进,技术含量高,自动化控制程度高。该线采用WinCC监控系统使其在网络硬件以及软件控制思路上相比其他传统生产线都具有一定的先进性。描述了西门子WinCC组态软件在武钢二冷轧酸洗线中的应用,并阐述了相关的系统功能。实践证明,WinCC监控在生产中的应用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12.
武钢二冷轧酸轧站酸洗线(PicklingLine)是由德国西门子(Siemens)公司进行软件编程调试的酸洗板生产线。该生产线工艺先进,技术含量高,自动化控制程度高。该线采用WinCC监控系统使其在网络硬件以及软件控制思路上相比其他传统生产线都具有一定的先进性。描述了西门子WinCC组态软件在武钢二冷轧酸洗线中的应用,并阐述了相关的系统功能。实践证明,WinCC监控在生产中的应用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13.
为了提高教学质量,通过自主研发安全监测监控基础实验装置,建立开放实验室,合理配置实验课程及基础能力训练;开发安全监测监控课堂教学演示系统;课程教学计划结束后,建立完善的课程设计计划,实现了安全监测监控系统设计的整体拓展训练目标。自主研发了煤矿安全监测监控基础实验教学系统及课堂教学演示系统,整合升级了实验室资源,不仅节约了教学实验成本,更丰富了课堂教学内容,全面提高了学生的学习效率及课程教学的效果。  相似文献   

14.
基于强化实验教学和实践教学特色发展的建设思想,结合辽宁区域新材料行业背景及发展需要,初步建设一条中试级别的纳米级粉末冶金生产线,生产各类永磁材料。以此生产线为中心,积极调整课程体系、实验题目、实践课内涵和产学研模式,满足学生相关行业的基本功训练、创新创业精神和综合能力的培养,满足本科生和研究生实验探究、课题研究及课程设计等多层次的需求,努力形成应用物理学专业自身的特色优势。  相似文献   

15.
本文以天津大学电气与自动化工程学院开设的微机原理课程设计为例,将 GPS(全球定位系统)、LCD(液晶显示系统)、LED(发光二极管)等紧密结合学科前沿和工程实际的技术引入课程设计,构建了多种新的微机接口综合设计系统;不断更新和优化课程设计内容,开发高水平的综合设计项目,增设综合设计扩展选题;创新教学方法和手段,注重引导,激发学生的创造激情和对知识的渴望;将创新性与工程规范纳入考核体系,改革考核和成绩评定方法,注重课程设计过程考核,取得了较好的实践效果.  相似文献   

16.
利用电磁加热速度快,平板加热控温精度高的优点,设计了一种电磁平板一体式加热炉.利用LM339电压比较器比较放大的测温信号和参考信号实现电磁加热和平板加热之间的转换.大功率的电磁加热保证了加热炉的快速升温,采用高导热的石墨片提高表面的温度均匀性,利用镶嵌在石墨片表面的高精度热电偶以及PID控制器实现表面的高精度控温,通过循环利用电磁线圈的风冷装置实现炉体加热环境的稳定性控制.升温测试和纯钛表面热氧化实验证明,该加热炉升温速度快、温度均匀性好、控温精度高,能够为材料表面改性方面的研究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17.
文章探讨了如何利用电大平台在线试题系统制作网上教学质量分析表,并利用在线试题系统的分析功能统计与分析反馈信息以帮助课程责任教师获得课程设计与教学信息,监控教学过程并为课程设计提供科学合理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8.
应用型本科校如何把学生培养成即有较好的理论知识,又有一定的生产技能的人才,是一个重要问题。电子课程设计是电子工程类学生整个教学环节中的一项非常重要的教学环节,更是一项加强实践教学的必不可少的重要环节。本文系统论述了电子课程设计的性质和开设电子课程设计的意义,开展电子课程设计的方法进行了详细地探讨。  相似文献   

19.
培养学生自控能力的方法和途径很多,在网络课程设计中,应根据学生的身心特点和网络教学的特点培养学生的自控能力. 在网络课程设计中,体现外部学习监控最好的途径是提高教师角色对网络学习的参与度,发挥教师对学生的监控作用.  相似文献   

20.
课程设计教学质量监控评估方案的研究与探索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课程设计是实践教学的重要环节,对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创新精神有重要作用,为了加强这一环节的质量监控和科学规范的管理,该文通过对课程设计质量监控与评估指标体系的研究,编制了课程设计质量评估方案,包括评估的意义和方法及实际实施等方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