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在苏教版必修1《碳酸钠和碳酸氢钠的应用》的实际教学中,笔者曾在该课中提出3个问题让学生思考、讨论、比较:①请设计尽可能多的实验方案,鉴别2瓶失去标签的碳酸钠、碳酸氢钠固体;②请设计一个最优化的实验方案.判断某包白色固体是碳酸钠还是碳酸氢钠(并按学生设计的方案进行演示实验);③将碳酸氢钠固体加热一段时间后,剩余的固体成分可能是什么?  相似文献   

2.
在苏教版必修I《碳酸钠和碳酸氢钠的应用》的实际教学中,笔者曾在该课中提出3个问题让学生思考、讨论、比较:①请设计尽可能多的实验方案,鉴别2瓶失去标签的碳酸钠、碳酸氢钠固体;②请设计一个最优化的  相似文献   

3.
实验操作: 1.分别在三叉管的支管A和支管B中加入等摩尔(0.01摩尔即1.06克的碳酸钠和0.84克的碳酸氢钠)的碳酸钠和碳酸氢钠固体;并将三叉管固定  相似文献   

4.
实验是中学化学教学中的重要内容,为使碳酸氢钠与碳酸钠热稳定性对比实验更好地适应课堂教学,让学生更直观地理解碳酸氢钠热分解的产物,更高效地完成碳酸钠和碳酸氢钠热稳定性对比,本文设计了碳酸氢钠和碳酸钠热稳定性对比实验的两组改进装置。通过实验验证,发现直形管类装置实验现象明显、对比效果显著、产物明确、用时短、可操作性强;用U型管类装置在实验时,只要U型管大小规格合适亦能在实验现象、热稳定性对比等方面取得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5.
一、碳酸钠、碳酸氢钠和盐酸反应实验的困惑及探索 高中化学教材第一册第32页关于碳酸钠、碳酸氢钠和盐酸反应的实验是一个重要的对比实验,通过用碳酸钠、碳酸氢钠和盐酸反应时的实验现象的对比从中揭示碳酸钠、碳酸氢钠性质的差异,同时也便于学生理解、记忆所学的知识。但笔者根据教材中介绍的药品用量和操作方法做碳酸钠、碳酸氢钠的粉末与盐酸反应的对比实验时,总觉得二者的反应速率实在难以区别,  相似文献   

6.
通过教学实践,对比较碳酸钠、碳酸氢钠固体与盐酸反应生成二氧化碳快慢实验重新设计,达到现象明显,操作简便,引发思考的作用。  相似文献   

7.
钱琳璐 《化学教与学》2022,(22):63-65+62
初三复习课中,大多教师以习题巩固知识点,学生常深陷“题海”无法自拔,缺少对化学在生活应用的关注和亲身实践。“碳酸钠和碳酸氢钠”在生活中应用广泛,课堂中引导学生设计实验,帮助学生理解碳酸钠和碳酸氢钠的化学性质及生活应用,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  相似文献   

8.
分析了教材中碳酸钠和碳酸氢钠相关的内容,认为应设计对比实验来探究碳酸钠和碳酸氢钠的性质.分析了相关实验的设计,认为实验设计还有创新的空间.指出学生在学习中存在的困惑问题及教师在教学时遇到的困扰问题,认为教学环节的设计和相关实验的创新必须解决教与学的问题.通过对比实验教学,学生能较好地领悟物质化学反应原理、了解科学探究方法.通过学生实验探究和教师创新实验演示并进的多种实验探究活动,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  相似文献   

9.
利用注射器、真空采血管、中药液吸嘴袋等医疗用品创新改进“碳酸钠、碳酸氢钠与盐酸反应”“碳酸钠、碳酸氢钠热稳定性实验”“八水合氢氧化钡与氯化铵的吸热反应”。改进后的装置操作简便,实验现象明显。改进后的实验方案适用于学生的分组活动,让学生在亲历实验的过程中,直观感受理论知识的形成过程,加深对知识本体的感性认识,同时培养学生利用理性的思维方式分析现象背后的本质,达到知识本体的理性认识。  相似文献   

10.
确立“探究烤面包中泡打粉的主要成分”项目,通过课前让学生查找并归纳碳酸钠与碳酸氢钠在生活中的用途,课中让学生尝试体验数字化实验对比探究碳酸钠与碳酸氢钠的性质,发展用控制变量思想设计定量实验,培养学生基于实验事实分析比较、推理归纳、反思评价等科学思维,增强科学探究与实践能力,建构“物质的性质决定用途”的学科观念。  相似文献   

11.
设计微型实验,利用自制紫甘蓝指示剂实现碳酸钠溶液与盐酸分步反应过程的可视化,在碳酸钠溶液与盐酸反应过程中学生可直观观察到碳酸氢钠的生成,便于学生更好地领悟碳酸钠溶液与盐酸分步反应的过程。同时,实验过程中出现的彩色同心圆环增强了实验的趣味性。  相似文献   

12.
高中化学第一册P87[实验4—5]把少量盐酸分别加入盛着碳酸钠和碳酸氢钠的两支试管内。比较它们放出二氧化碳的快慢程度。对此实验笔者作了一点改进。1 实验装置 实验装置见附图。2 实验操作 1.分别在两具支试管中装入少量或等量碳酸钠、碳酸氢钠固体,且在支管处扎上两个大小相同的未充气的气球,再与已注满稀盐酸的锥形瓶通过导管等按图进行组装。  相似文献   

13.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化学实验对提升学生核心素养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针对碳酸钠和碳酸氢钠与稀盐酸反应的现有实验装置不足以及教学中存在的误区,研究提出利用简易的创新实验装置定量比较二者与盐酸反应生成CO2的快慢,并结合手持技术的应用从微观层面解释碳酸钠与稀盐酸分步反应的机理,厘清教学思路,避免教学误区。此外,针对碳酸钠、碳酸氢钠与稀盐酸的反应提出了基于问题解决的教学应用建议,可作为教师进行相关化学实验教学设计的参考。  相似文献   

14.
碳酸钠、碳酸氢钠是钠的重要化合物,通常用稀盐酸来鉴别两者。新课程苏教版化学1教材中设计了简单实验用于探究碳酸钠与碳酸氢钠性质的差异。但是,笔者认为该实验有以下缺点:①装置气密性不易检查,可能导致实验现象不明显;②没有明确试剂碳酸钠溶液以及碳酸氢钠溶液的浓度,因此实验的现象及结论受到研究者质疑;③浓盐酸易于挥发,且浪费原料;④不易做到同时将两胶头滴管中稀盐酸挤入试管。  相似文献   

15.
针对“碳酸钠和碳酸氢钠的性质”内容特点,设计了自主学习课、延伸学习课、实验课完成教学内容.自主学习课学生自学Na2CO3及NaHCO3的性质并列举二者的鉴别方法;延伸学习课由学生展示实验原理、预期现象及结论;实验课由学习小组完成鉴别方案的具体实验步骤设计并实施.  相似文献   

16.
为形象直观地向学生展示碳酸钠溶液与盐酸反应分两步进行,碳酸氢钠溶液与盐酸反应只有一步,笔者设计了一套实验装置,并介绍了利用该装置,在课堂中展示碳酸钠溶液与稀盐酸反应的实验探究过程。实践表明,该实验活动能更好地帮助学生领悟相关的化学反应原理,提升了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17.
在文献研究的基础上,创新设计一种较为简便且易操作的实验方法:取2支硬质试管,试管口同方向上下错位10 cm左右,用扎带将它们捆扎在一起,往两试管中分别加入碳酸氢钠、碳酸钠固体,各自连接带导管的单孔橡皮塞,将两导管一一通入澄清石灰水中.加热大约2分钟后即可观察到实验现象.该实验装置实用性强、成功率高,适用于课堂演示和学生...  相似文献   

18.
通过控制反应条件及反应物用量,对向饱和碳酸钠溶液中通入二氧化碳气体和向盛有二氧化碳气体的容器中注入饱和碳酸钠溶液分别作了实验探究。结果发现,在盛有二氧化碳气体的矿泉水瓶中注入适量的饱和碳酸钠溶液,易析出碳酸氢钠晶体。作为课堂演示实验,能让学生深刻领悟其反应原理及碳酸氢钠溶解度比碳酸钠小的物理性质,操作简便,现象明显且耗时短,有良好的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19.
“碳酸钠、碳酸氢钠与盐酸的反应”这一教学内容是高中化学实验教学不可或缺的内容,要想让学生对这一内容掌握得熟练,教师需要让学生明确原本的“碳酸钠,碳酸氢钠与盐酸的反应”实验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并且提出相应的改进实验教学方案,以便于最大限度内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因此,本文选择具体的题目对其进行进一步的分析,以求为教师的教学工作提供相应的参考.  相似文献   

20.
陈卫 《化学教与学》2022,(3):96-97,75
以碳酸钠、碳酸氢钠热稳定性比较实验为载体,设计了主题式实验探究活动,学生展示的四套实验装置:在铁片上实验、串联双管实验、套管实验和面团实验,简便且易操作、实用性强,从而培养了学生的核心素养,展示了学科魅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