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顺直临时省议会法》是辛亥革命后,顺直临时省议会于1912年7月议决的地方性议会法规。《省议会暂行法》是1913年4月2日由袁世凯政府公布施行的全国统一的省议会法。二者都是关于地方议会组织运行的法律规定,将其进行文本比较不难发现,其有同有异,而最大的区别是议会权限的变化。这种变化是民初由集权政治向分权政治转型时期立法权与行政权博弈的结果,是袁世凯政府与参议院、制宪会议间权力争逐在地方上的投影。  相似文献   

2.
目前,高中历史教科书中有关辛亥革命结局的相关表述,特别是袁世凯如何成为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的表述有所不同。岳麓版教科书表述为"虚位以待";人教版教科书表述为"南京临时参议院推举袁世凯为临时大总统";人民版与人教版的表述大致相同;大象版正文中没有直接说明,仅在阅读链接中对"袁世凯窃取辛亥革命果实"做了简要介绍。总之,现行高...  相似文献   

3.
保定陆军军官学校是中华民国成立后开办的第一所正规陆军军事学校。袁世凯篡夺辛亥革命的果实后,1912年3月10日,正式就任临时大总统于北京,临时参议院旋即北迁。4月21日,临时政府唐绍仪内阁正式成立,袁世凯任命其亲信段祺瑞为陆军总长,企图通过他控制军队,以便实行独裁统治。内阁成立后,陆军部即开始筹划前清陆军兵官学堂及各陆军中学堂的恢复工作。  相似文献   

4.
冯一下 《历史学习》2006,(11):40-40
中华民国南京临时政府实行总统制,而由临时参议院制定、孙中山颁布的《中华民国临时约法》却规定实行责任内阁制。国家政治体制为什么会发生如此之大的变化?长期以来,我国史学界和中学历史教学界普遍认为.这是为了限制袁世凯的权力。人教版高中《中国近代现代史》上册第87页写道:“革命派企图用《临时约法》来限制袁世凯独裁,以  相似文献   

5.
孙中山是《临时约法》的倡导者,《临时约法》的主要精神贯穿着孙中山的民权思想。孙中山以《临时约法》作为思想武器、法制武器,和袁世凯的专制、复辟作斗争。此后孙中山又领导了先后6年的"护法运动"。以维护《临时约法》作为斗争形式,是孙中山革命生涯中重要的一部分,是他生平活动中占十多年之久的历史阶段。文章从中国国情角度探讨孙中山维护《临时约法》的动机、主要过程、历史意义和失败原因。孙中山最后认识到"护法"解决不了中国的社会矛盾,在共产国际和中国共产党的帮助下,选择了新的革命道路。  相似文献   

6.
英国与武昌起义后的南北和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武昌起义后的南北和谈中,英国等列强为了操纵未来的中国政治,极力扶植袁世凯.对革命党人则进行财政上的控制,外交上的孤立;同时又利用革命党人的力量进行逼宫.终于,袁世凯攫取了革命的果实,替代孙中山当上了中华民国的临时大总统,使辛亥革命半途夭折.  相似文献   

7.
《鄂州临时约法》是辛亥革命时期第一个具有根本性的法律文件,是中国法律近代化的崭新篇章。本文拟就《鄂州临时约法》产生的历史背景与指导思想、制定经过、基本内容、意义和局限,作一简要论述。  相似文献   

8.
1912年元旦“孙中山当选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临时政府设在南京。2月13日孙中山辞职,袁世凯接任大总统,临时政府迁至北京,南京改称江宁县。  相似文献   

9.
王雷 《巢湖学院学报》2011,13(2):101-105
1916年袁世凯帝制覆亡后,北洋政局有向和平发展的可能,实力派和非实力派在约法问题上的反复争论,反映了这种走向。国民党、进步党急于分享反帝制果实,一味要求无条件恢复《临时约法》和国会;段琪瑞为实现南北统一而作出让步,《临时约法》再次恢复。  相似文献   

10.
袁世凯帝制自为闹剧,自开场至败亡,段棋瑞始终是一个对事态发展颇具影响的重要角色。以往学界关注的重心多在段棋瑞于袁死黎继这一转折时刻的态度与作用,而此之前,段祺瑞面对举国上下多方依据《临时约法》解决一切的呼声,曾致电伍廷芳,就废弃袁记《约法》而复行《临时约法》提出数端难行之缘由,询其意见。伍廷芳长电复段,为其详解法理,剖析利害,且直陈具体操作办法。袁世凯败亡后,经过多曰延宕,段褀瑞终宣布复行《临时约法》。这其中除了举国大势的推动种种,此前伍廷芳那一番释疑解惑的思想工作,或亦不应埋没。  相似文献   

11.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由中华民国南京临时参议院主持制定,临时大总统孙中山公布施行。《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的制定和颁行,是中国制宪史上具有划时代意义的事件,也是整个中国历史上的一件大事。但笔者所见最具权威及影响力的两部《中华民国史》,于其在临时参议院通过的时间或语焉不详,或注释有误;而那部治民国史者案头必备的《中华民国史档案资料汇编》,在收录《中华民国临时约法》时,却对其通过日期做了不准确的说明,或有必要做一辨正。  相似文献   

12.
孙中山在寻求中国革命真理的过程中,借鉴并批判西方国家的三权分立制度,独创了五权宪法学说,作为与其三民主义并列的指导思想。但是在辛亥革命期间,以同盟会为主体的中国革命党人,并未了解和接受五权宪法,不但组建了三权分立的南京临时政府,而且制订了与五权宪法相背离的《中华民国临时约法》。"二次革命"失败后,孙中山虽然使中华革命党再次打出了五权宪法的旗帜,但为了反对北洋军阀,却又要继续维护《中华民国临时约法》,以之作为"批判的武器"。随着护法运动的一再失败,孙中山也在对于临时约法进行"武器的批判"的同时,进一步完善了五权宪法学说。孙中山与临时约法的关系,历时10余年。他通过对于临时约法的扬弃而完善起来的五权宪法学说,虽然在理论与实践上难免理想主义的色彩,但对于当时和后世,仍有思想武器之价值。  相似文献   

13.
张果老爷爷讲故事的时间又到了,小朋友们快坐好!今天,我来给大家说一段隐字联巧骂袁世凯的故事。什么叫隐字联呢?估计好多小朋友都不知道。别急,听完故事你就明白了。1911年辛亥革命爆发,推翻了封建君主专制,孙中山被推选为临时大总统。  相似文献   

14.
辛亥革命以袁世凯窃取临时大总统而告败。袁世凯在内外反动势力支持下,逐步建立起北洋军阀的反动统治。不仅如此,袁世凯又玩起复辟帝制之火。于是,群起而攻之。不久,袁世凯就在“全国人民的唾骂声中死去”。袁世凯死后,除大  相似文献   

15.
袁世凯是中国近代历史上继曾国藩、李鸿章之后的又一位风云历史人物。可以说,他对晚清政治格局产生了重要影响,从驻使朝鲜到编练新军,最后到首倡新政、颠覆满清和提倡实业、发展经济。他的这一系列作为既维护了封建统治,又使自己的权力达到顶峰,培植了自己的"北洋势力"。然而,1911年辛亥革命后,关于袁世凯上台这一段历史事实众说纷纭。本文从唐德刚的《袁氏当国》和李宗一的《袁世凯传》出发,着重评析和再认识袁世凯上台以及简要评价辛亥后的袁世凯。  相似文献   

16.
在学习《辛亥革命》一课时,一位学生对教材提出了质疑:"既然课本上说辛亥革命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①,那么为什么从袁世凯到蒋介石,对专制独裁仍旧情有独钟?难道他们缺乏政治头脑,执意无视‘人心’,逆历史潮流而动,自掘  相似文献   

17.
学会做公民     
学会做公民,乍一看,这个问题似乎有点不着边际。辛亥革命不久,1912年颁布的《临时约法》即有公民权利的规定,其后一部又一部宪法,关于公民的权利与义务的规定更具体、更普遍。  相似文献   

18.
对于民国初年临时大总统职位变更一事,我们不能简单的说成是孙中山拱手相送,更不能完全理解为袁世凯鼠窃狗盗,而冠之以"窃贼""卖国贼"之骂名。在全体一致公举和亿众欢腾的背后,是那个时候历史的选择。  相似文献   

19.
答:北方军阀政权,始为袁世凯独握。袁世凯死后,政权变幻于皖系、直系、奉系之间。北方政权的更迭反映了英美日几个帝国主义国家在华争夺权益的胜负格局。下面对北洋军阀政权的更迭作简单介紹: 1.袁世凯统治时期(1912年3月——1916年6月) 辛亥革命时期,袁世凯重新出山,掌握了清廷军政全权。他以此一面要挟清帝退位,一面胁迫革命派妥协,于1912年3月10日在北京就任了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根据临时约法实行责任内阁制的规定,任命唐绍仪为国务总理。但唐就任后意见多与袁不和,而袁世凯又深忌这一政权的“民主共和”招牌,力图复行专制。6月15日,他不经内阁总理付署,擅委王芝祥为宣抚使,命往南京遣散起义民  相似文献   

20.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比较准确和全面地反映了辛亥革命的斗争成果和新建政权的国家性质,是辛亥革命历史作用和历史地位的直接纪录。以往一些评论或者由于划定历史时间的差错,或者把“史”与“论”混淆起来,模糊了辛亥革命在中国社会发展史上的划时代的里程碑地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