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深度思维是解决复杂现实问题的高级思维。在小学中高年级道德与法治教学中,通过挖掘社会时事中的典型案例,聚焦问题情境和探寻问题的解决方案,能引导学生学会反思生活,形成质疑和反思精神,辩证批判地分析问题,并最终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拓展思维深度。  相似文献   

2.
低年段学生尚未形成自觉的生活反思意识,教学应及时跟进学生的情境体验,通过对话反馈、模拟表演、课后拓展等,深化学生的情境体验感悟和探究结论,引导其道德践行,以更好地促进学生的道德成长。  相似文献   

3.
魏伟 《成才之路》2021,(14):28-29
在道德与法治教学中,教师要结合鲜活的生活资源,创设丰富可感的情境,引导学生在积极体验中进行道德判断,并转化为行为实践,从而提升学生的道德水平。教师可采取以下策略提升学生的道德水平:对比辨析,深化道德体验;搜寻反思,明晰道德是非;角色置换,激发道德情感;突破两难,把握道德内涵;拓展思维,落实具体言行。  相似文献   

4.
复习课教学不应局限于知识点的讲解和知识体系的建构,而应以学生为主体,关注学生的知识经验、激发学生的思维参与和情感体验,创设贴近学生实际生活的真实教学情境,打造学生自主感悟、自主思考、自主探究、自主体验的课堂,实现明知达理导行,使道德与法治核心素养真正落地。大数据分析能够帮助教师反思自身教学行为,优化课堂教学情境设计与问题设置梯度,提升学生核心素养,构建高效复习课堂。  相似文献   

5.
《考试周刊》2020,(36):139-140
新课标指出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需要以学生的日常生活为依据,鼓励学生在学生中感悟生活、获取生活经验,提高学生观察生活和反思生活的意识,使学生在生活化教学中建构对道德与法治的认知,促进学生良好思想道德品质的培养。基于此,我在教学中尝试了以生为本的教育理念,创设情境让学生在活动中体验,在体验的过程中有所感悟,达到以情触动学生的心灵,使得道德与法治课堂彰显魅力!  相似文献   

6.
创设情境是教师常用的教学方法之一。在道德与法治教学中,教师要巧设教学情境,构建精彩的课堂。教师创设的情境要贴近学生的生活、生动形象、富于情感、蕴含问题,能够启迪学生的思维,激发学生的兴趣,促使学生积极参加学习活动。  相似文献   

7.
现代多媒体技术在小学科学教学中的运用,使创设学习情境更加便利与快捷。教师应用好多媒体,努力为学生学习科学创设自主、互动的反思情境,强化反思在巩固学生知识,发展创造性思维上的重要作用,继而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思维,为其全面发展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8.
小学道德与法治环保教育重在引领学生建立环保生活方式,而这离不开学生思维的发展。针对小学生容易陷入非此即彼、简单判断是非对错的思维困境等问题,立足学习内容本身蕴含的两难情境梳理教学逻辑思路,激活与提升已有生活经验,引领学生尝试辩证思考认识塑料,从多维视角探寻解决策略,促进其辩证思维和创新思维能力的发展。  相似文献   

9.
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以及新课标的进一步实施,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已经不仅仅关注如何提升学生的知识水平,而是更加关注学生的生活能力、政治理念以及思想认识、法律意识等多方面素养的提升。在结合实际教育教学经验的基础上,从创设生活情境,加深学生的体验;设计问题,引导学生不断反思;丰富实践活动,指导学生不断自我提升三个层面提出了初中学生道德与法治核心素养的培养策略,希望为全面提升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水平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0.
生活情境在道德与法治教学中的应用是极为广泛的,其助学价值也是更为突出的。教师要借助生活情境营造教学气氛、利用生活情境调动学生学习兴趣、运用生活情境促进课堂训练,丰富教学渗透力量。生活情境具有鲜活性、立体感、开放性,学生接受度高,激励效果尤为突出,教师需要合理运用,以发挥其应有的助学作用。  相似文献   

11.
初中道德与法治学科教学需要以深度学习理念为导向,加强教学方法、教学策略的创意设计,增强学生道德与法治课堂学习情感体验,使学生学科思维深度和广度都能得到充分延展。教师从创新情境设计、组织交流活动、整合生活案例、延伸实践维度等教学路径入手,丰富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活动载体选择,为学生道德与法治学科多元思维塑造及核心素养养成提供有力支撑。  相似文献   

12.
初中道德与法治课要创设生活化的情境就能够让所教知识点变得简单化,突破重难点,让教学流程更为顺畅;必须构建生活案例,让课堂知识的传递更显思维化;必须创设实践情境,提高学生实践能力。本文分析了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创设生活化情境教学的具体措施,希望能够为一线教学工作提供一点有效的建议。  相似文献   

13.
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以学生的生活为出发点,在课程实施过程中坚持生活化教学。教师通过采取深入分析学情了解学生的生活实际,融合课程内容创设生活情境,创新教学方式引领学生思维,拓展校外实践促进知行合一等策略,将生活逻辑和学科逻辑相融合,如此可提升教学实效。  相似文献   

14.
任何一堂课,当我们课后反思的时候,总觉得有一些不足和遗憾。而我们的教学艺术水平正是在不断解决不足和遗憾的过程中得到提升。因此,教学反思是教师自我学习与发展的核心手段。为此,我们在教学中更应加强以下几方面的反思。一、加强教学问题情境的反思问题情境具有情感上的吸引力,它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精心创设问题情境,就是解决数学知识的抽象性与学生思维的具体形象性之间的关系,用产生于真实情境中的问题,启发学生的思维,激  相似文献   

15.
实验复习课通过在真实情境中寻找主题,实施初中化学思维型教学,培养学生的高阶思维,落实化学学科核心素养。在教学中可运用生活中学生熟悉的注射器,让学生领悟生活迁移应用、小组合作交流互助、拓展延伸解决问题、反思感悟提炼主题,从而培养学生发散、创造、决策、建模等高阶思维,并通过主题变换、变式实验提高复习课教学效率。  相似文献   

16.
初中道德与法治课作为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主阵地,对学生的终身发展具有重要作用。在七年级道德与法治《走近老师》的教学中,教师应聚焦核心素养,做到:巧设教学情境,激活学生思维;贴近学生生活,注重情感体验;优化教学环节,提高课堂实效;紧扣核心目标,展现课堂魅力。  相似文献   

17.
道德思辨能力的培育离不开儿童自身的道德生活体验。道德与法治课堂须源自"真实",基于学生的实际道德困惑和成长需求,创设有效的体验活动情境,为其思维发展搭建台阶,引发学生真思考;营建轻松而宽容的氛围,让学生敢说真话;呈现生活的复杂性,引领学生展开真探究,才能以"真体验"引领其道德真生长。  相似文献   

18.
生活德育的提出既是对知性德育的反思,也是一种新的德育方式的尝试。正确理解生活德育的价值内涵对于建设和开展德育课程具有重要作用。结合当代具身认知理论,审视生活德育课程,其全新的价值与意义在于,转换视角理解生活德育的价值内涵,发现生活德育在促进抽象道德概念的理解,增强道德情感的体验,促进道德智慧的生成等方面,最终通过在特定情境中的实践、交流、反思,使学生学会过道德的生活。  相似文献   

19.
新课程改革要求道德与法治教学应打破传统课堂教学的局限,让初中生在生活中学习,形成道德与法治核心素养。具体而言,教师应尽可能地创设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让学生在其中轻松、快乐地学习道德与法治知识,掌握道德与法治技能,探索道德与法治奥秘,形成情感意志。本文对道德与法治生活化教学进行了探究,并针对具体问题进行了分析和反思,然后提出可行性建议,希望能够促使初中生将道德与法治知识与生活密切相连,实现综合素质的提高。  相似文献   

20.
教学有效性问题一直是教学研究的重要内容,尽管脱离了"过程-结果"的研究取向,在情境脉络互动背景下,人们不再热衷追求有效教学的法则,但教学有效性仍有其自身的研究价值,并随时等待着被赋予新的研究内涵。在情境脉络互动新的研究背景下,教学有效性应体现为教学与学生生活及已有经验相联系、有积极的多重互动、重视学生思维的过程及体现教学的道德责任意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