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当影视承载着西方文化艺术的烙印在中国登陆时,它自身在技术上的令人耳目一新开启了中国人观照世界的另一只慧眼,而它在艺术上的单薄客观上又造成了对中国影视的微弱影响,中国影视民族化的道路在电影抵达华夏这块古老的土地时即已生根.百年中国影视的历史印证了这一事实,中国的传统文化、中国人的艺术精神滋养、浸泡、丰富了影视这一来自域外的艺术形式,使其成为世界影视艺术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而中国传统美学的渗透和影响正是使中国影视独异于西方影视的一个重要方面,因之,对其进行审视、剖析就具有了意义.  相似文献   

2.
影视思维是由多元化的电影、电视及网络媒体表现生活的特点所决定的。电影电视以及网络媒体是时代科学技术发展下的产物,是科学与艺术的完美结合体。影视思维依托影视的表现方式,在四维的空间内造型,运用蒙太奇的方式来描叙现实。影视思维有自己独特的思维方式,它是有别于人类其他思维方式,并且具有着自己鲜明独特的美学特征。  相似文献   

3.
新时期以来,"影视美学"课程逐步走进各大高校。但由于影视美学的学科性质、研究对象与影视艺术的特殊性和综合性之间的悖论,让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产生了难以解决的矛盾。所以,我们提出理性思辨与感性体验的互渗、理论讲解与创作实践的结合、知识传授与精神陶冶并进的影视美学课程教学的创新方法,是化解悖论、解决矛盾的有效途径,以推动影视美学教育教学的进步与发展,培养出全面发展的影视类学生。  相似文献   

4.
本文从接受美学的角度对<雷雨>的三个影视改编版本进行考察和分析,初步探讨时代话语和期待视野对文学作品的影视改编的影响.  相似文献   

5.
中国的文学艺术深受老庄美学的影响 ,即追求“形而上”的境界。中国的影视虽然是舶来品 ,但在其表现形式上还是与中国传统的美学遥相呼应 ,并使中国的影视具有其独物的风格。对“道”的体悟与实践直接影响了抒情、表意的影视作品 ,对之进行探讨无疑有助于中国影视的发展  相似文献   

6.
声音的出现是电影发展史上的一次革命,本文从人声、音乐、音响三个方面述了影视艺术中声音的美学特性。  相似文献   

7.
影视艺术是现代科学技术发展的产物,它综合吸收了戏剧、文学、摄影、美术、音乐、舞蹈等多种艺术元素,影视艺术具有四个特征:前卫的技术性、高度的综合性、突出的形象性、多元的感染性。正是由于影视艺术自身所具有的这些综合特性,使它形成了不同于其它艺术样式的美学特征。  相似文献   

8.
动画常被归于影视艺术门类,其与普通影视不同的艺术特质未能得到充分揭示。本文以"意变"与"写实"来说明动画与普通影视有着相异的美学方法和美学立场,普通影视刻意写实,动画却强调意变,这既是制造影像的方式的差别,也体现了美学观的分歧,并引导出不同的观众心理。  相似文献   

9.
沙家强 《文教资料》2011,(22):72-73
在当前复杂的社会转型期,"影视美学"课程以学生喜闻乐见的方式,从审美哲学、审美文化和审美心理等方面,对影视艺术内在的文化意蕴进行分析解读,可以有效地提升大学生的文化素质。"影视美学"学科本身就是用美学的精神来观照电影,深入探究人类的理想和生存的意义是如何在影视中得到表现或实现的,它潜移默化地改变着大学生的学习、生活和思想观念。以"影视美学"来建构大学生的文化素质重在具体可行的教学实践上,重在教学质量的提升上,唯其如此,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的提升才不是空话。  相似文献   

10.
文学名著的影视改编主要有两种倾向:忠实于原著;颠覆原著。判断改编成功与否的标准,不应该看其是否忠实了原著,而要看最终的影像文本是否符合美学和历史的评价标准。  相似文献   

11.
多克等西方后现代影视理论家思想新颖独特,在中国得到了广泛的传播,对中国近期影视理论有一定的影响,但也产生了一定的误读与嬗变.  相似文献   

12.
从"传统性"与"现代性"之间关系的辩证考量出发,文章指出,"家-国一体化"叙事是中国影视艺术的重要特点,并结合典型文本对其美学内涵和艺术特征加以阐述.  相似文献   

13.
运用影视手段表现“象外之旨”的“潜镜头”,有着独特的美学特征:即象征性、隐喻性、暗示性、替代性和省略性。  相似文献   

14.
四字格是中国语言艺术的结晶,具有短小精悍、凝练含蓄的特点。就美学特征来看,平仄配合,节奏鲜明,达成语音层面的美感;形式工整,结构紧凑,形成词汇层面的美感;言简意赅,意蕴深远,彰显意境层面的美感。本文旨在翻译美学理论指导下,研究汉语四字格在影视剧中的运用,通过运用审美性的语言塑造人物角色,传达文学底蕴。  相似文献   

15.
中国当代影视已走向商业化道路,票房与收视率也成为衡量影视成功的不可或缺的重要标准.同时,中国当代影视也走向了类型化趋势.本文从互文性的角度,借助克里斯蒂娃、约翰·菲斯克等人的观点,对中国当代影视进行分析,并从类别互文性与垂直互文性两方面进行举例论证.  相似文献   

16.
亦史亦诗 史诗兼融——试论影视传记片的美学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影视传记片作为传记文学中的一个特殊的门类,其美学特征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传记的真实性;影视的艺术性;审美主体的个性。影视传记片应该呈现出史诗的境界、史诗的风格,应该亦史亦诗,史诗兼融,方可与历史上那些显赫的传主辉煌的生命存在相称。  相似文献   

17.
影视幽默翻译是个被人忽视的领域.对于电影<亚瑟王>中文译制片中幽默效果的研究调查显示,译者无论采取直译、归化还是再创造性翻译策略,原语影视中的幽默无法全效地复制在译入语影视中.一般性幽默可以翻译,译文与原文在观众中产生近似的幽默效果;而语言和文化幽默则不可期待译入语观众会产生同等的诙谐幽默体验.译者有权在符合译入语民族意识形态之下对原文幽默进行取舍.  相似文献   

18.
魏南江教授主要致力于电视理论及历史、影视美学研究。近年出版的著作有《影视声音造型艺术论》(中国电影出版社,2008年)、《优秀电视节目解析》(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2007年)、《节目主持艺术学》(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2006年)。  相似文献   

19.
谈高校英语影视课的开设及教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结合2007年教育部<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分析了开设英语影视选修课的理论依据、现实依据和目前英语影视课的教学状况,指出开设英语影视课可以提高学生的综合应用能力、自主学习能力和综合文化素质,并为英语影视课的开设和教学提供了建议.同时,本文还指出,各高校可以在开设英语影视课的基础上编纂相关教材,建立小型英语影视语料库,辅助日常英语教学.  相似文献   

20.
大众文化的出现不仅标志着人类社会信息渠道的拓宽,也意味着小说基本存在模式和接受模式的更新。小说获得了一种崭新的呈现形态——影视文本。现代生活对快节奏、高效率的诉求,使得人们越发地青睐快餐文化、大众消费。相较之下,传统小说读者群的潜在性流失就成为了小说在现代社会中不得不倍加思量的问题。与此同时,接受者多重身份的交叉,还可能招致一个严重的后果——期待视野的交互影响。因而,影视文本的大量制作与影视化接受方式的日益扩张在对传统小说形成挑战之余,也对接受美学产生着富有现代意味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