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西汉今文《诗》学“《韩诗》学”的开创者韩婴,在其所著《韩诗外传》中以儒家思想为主体,融合道家、法家思想,采取阐述经义的形式,即通过对儒家经典《诗经》的诠释来发挥自己的思想见解。在《韩诗外传》中,他从反思秦王朝的败亡入手,提出了礼法结合、王霸并用、顺圣养民和无为而治的政治思想。  相似文献   

2.
诞生和成长于印度社会思想文化背景之下的佛教伦理思想,其孝道观契合了中国传统孝道伦理思想,从而形成了极具中国特色的佛教伦理思想。尤以宋代禅僧契嵩以传统儒家的"五常"来比附自身的"五戒",并提出"孝为戒之先"的观点,而极大地提升了孝在佛教教义思想中的地位,并对后世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因此,如果说"孝为戒之先"是为中国佛教伦理思想的理论基础的话,那么,同为宋代禅僧的圆悟克勤之二回成都昭觉寺弘法,则是对该理论之具体的实践。  相似文献   

3.
儒家精神     
王中江 《寻根》2011,(6):4-10
有一个总括中国古代思想、学说和信仰的文化符号,叫做“三教九流”。“九流”是指先秦诸子——儒家、道家、墨家、法家、名家、阴阳家、纵横家、农家和杂家等九种学派;“三教”是指儒教、道教和佛教三种教义和信仰。作为先秦诸子之一的儒家,汉代以后逐渐成为国家政治意识形态,获得了正统世界观和价值观的地位。  相似文献   

4.
董仲舒论孝     
周蜜 《华夏文化》2009,(4):18-20
董仲舒以春秋文本为基础,以公羊学为背景,发挥孝的思想,继承以往先秦诸子思想,对汉及以后的中国社会产生了深远影响。他的孝观念不仅体现了儒家对父子伦理的关注,也可以看出董仲舒的世界观和人性论观点。  相似文献   

5.
汤铎原  谢菊英 《寻根》2023,(1):22-27
<正>共同富裕已成为当今社会各界关注的热门话题,传统文化中的共富智慧得到日益重视,上古时代以及先秦诸子百家朴素的共富思想不断被发掘,如上古文明中的“天道均平、人道法天”思想、先秦诸子百家的“损益之道、抑强扶弱”思想、农民起义的“等贵贱、均贫富”诉求等。阳明心学作为中国儒学的最后一座高峰和近世启蒙思想的先导,继承和发扬了先秦儒家的富民思想、平等观等内容,形成了较为完整的共富思想。  相似文献   

6.
《性自命出》与《乐记》是反映我国先秦时期儒家思想的两篇重要文献,其中《性自命出》是1993年湖北荆门郭店一号楚墓出土的竹简中的儒家文献,“郭店一号楚墓竹简儒书各篇,与今存传世文献相比,在思想、内容、文字上,与《礼记》最为接近”(陈来:《史料困境的突破与儒家系谱的重建---郭店楚简与先秦儒学研究》,收入氏著《简帛与简帛研究》,三联书店2009年版,第2页)。而《乐记》也正是《礼记》中的一篇文章。所以二者在思想上的交集可以更加丰富地反映当时儒家思想的面貌。本文拟以两篇历史文献为基础,探讨先秦时期儒家的乐教思想。  相似文献   

7.
在中国古代的历史文化中,民本思想作为最精华的部分,主要体现在先秦儒家的学说里。关于这一点,我们可以就其处理君民关系的论述作一探析。先秦儒家认为,君主的职责只能是为民造福,而不得以天下为私。他们把人民利益作为评价君主的标准。孔子把尧、舜、禹作为理想的君...  相似文献   

8.
聂希 《华夏文化》2008,(3):23-25
“友”观念早在西周时期就已出现,经过先秦儒家的改造与发扬,它逐渐在中国传统文化里枝繁叶茂。在如何选择朋友、与朋友相处等问题上,先秦儒家提出的仁义、忠恕、诚信等思想,体现了中国传统儒学的精神品格。  相似文献   

9.
秦简中有不少关于吏治思想的记载,如《语书》、《为吏之道》等,通过与《论语》中儒家思想进行对比,可以发现法家思想虽然是秦的统治思想,但儒家思想并没有被秦的统治者所忽视,在官吏的道德修养和行为规范方面,儒家伦理思想仍然起着重要的引导作用。  相似文献   

10.
徐少华先生是一位长期从事先秦历史,特别是楚史与历史地理研究的学者,其新著《简帛文献与早期儒家学说探论》一书,由郭店楚简考析、上博楚简研究、清华竹简探论、相关问题释疑四个单元组成。该著作以探讨早期儒家学说的内容与思想为主旨,同时保持了对于楚国历史与地理的极大关注,其著述对楚文化的研究有很大的帮助。  相似文献   

11.
本对《百丈清规》的创制缘由、主要内容及其演变作了考述,指出:《百丈清规》以佛教固有的思想与制度、儒家的伦理思想与制度、中国佛教创制僧团管理制度的经验为主要的渊源;其内容在以后的发展中有相当大的变化;它具有广泛而重要的历史与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2.
<中庸>是儒家重要的一部政治、哲学著作,包含了先秦以来学术界共同探讨的天命、性和道等一系列重要的哲学概念,是中国古代儒家所提倡的一种道德实践原则和处世待人方法.尽管儒家以中庸为最高的道德标准,但在唐代以前,除梁武帝作<中庸义疏>外,<中庸>并未引起儒家学者的重视.中唐以来,韩愈、李翱为复兴儒学,在哲学领域内对抗佛教,遂对中庸思想进行了阐发.宋代时,<中庸>成为中国思想界尤其是儒家关注的重要话题,成为除五经之外弘扬儒学思想新的重要典籍之一.既然<中庸>对振兴和弘扬儒学如此重要,那么在唐宋思想转型中,宋代僧人对中庸思想的认识与回应如何?对宋代哲学史和思想史的发展产生了什么样的学术指向?目前的研究尚显薄弱,仍有进一步探讨的必要.本文以宋初名僧释智圆和释契嵩为主,探讨了宋学形成前僧人群体对儒家中庸思想的认识与回应.从宋代中国哲学思想史发展的历程来看,智圆、契嵩对儒家中庸思想的认识与回应,对于提高儒家理论思维水平,探究事物的本原和规律性,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同时,这种认识与回应也为宋代学术界提出了重建社会秩序与思想秩序的一种策略,昭示了后来中国思想世界中主流知识、思想与信仰的走向,而相当多的宋代士大夫尤其是宋学中的理学派,对这种走向与策略表示认同.  相似文献   

13.
<正>先秦时期作为中国文明发展史上的"轴心时代",基本奠定了后来文化的发展历史与格局。这一时期出现了百家争鸣、百花齐放的学术繁荣景象,诸子百家纷纷著书立说,阐发政治、哲学、文艺思想。在文学艺术方面,儒家关注文学与道德、政治的关系,为中国传统的文学批评奠定了理论基础。先秦儒家有关文学的思想认识也引起了国外汉学家的关注。  相似文献   

14.
修养论是对人性与人的心理活动之间的关系进行探讨,并从中提出培养理想人格的方法的理论。修养论受到古代儒家的重视。早在先秦时期就有儒家学者提出了一些有关修养论的思想内容。郭店简《性自命出》中提到:“喜怒哀悲之气,  相似文献   

15.
对于心性道德伦理的探讨是中国传统文化,尤其是儒家思想中一个极其重要的构成部分。几千年来,醉心于此的思想家不计其数,文章著述更是汗牛充栋。然而学术研究不像教学,贵在创新而非因循教化。李友广博士新近出版的《先秦儒家人性论的演变——以郭店儒简为考察重点》(陕西人民出版社,2014年。以下简称《先秦儒家人性论的演  相似文献   

16.
“无为”思想在先秦时期的道、儒、法家的思想体系中都有表达,但意义不尽相同。如老子讲“无为而无不为”,孔子讲“其身正,不令而行”。由于孔子曾经向老子问礼,所以二人所处的时代背景大致相同。他们分别是道家、儒家学术规范化的开创者,道、儒思想被后世认为一个是出世,一个是人世,那么他们的“无为”思想又有何差异?  相似文献   

17.
扬雄,西汉著名的文学家、思想家,一代大儒,在文学、语言学、天文学、哲学等方面都取得了较大成就,并对后世产生了深远影响。作为教育家的扬雄,主要是继承和发展了先秦儒家的教育思想,其教育思想中的"学者,所以修性也";"学者,所以求为君子也";"师者,人之模范也";"学,行之,上也""学以治之,思以精之"等观念见解独到,对现今的教育发展以及自我修养等方面都具有十分重要的启发和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8.
中国古代文艺伦理思想的发展曾耀农先秦是中国历史上百家争鸣时期。此时,诸子并出,思潮叠起。文艺伦理思想在这个时期埋下第一块奠基石。孔子的文艺伦理思想,在中国古代文艺批评史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影响了一代又一代的文艺理论家。孟子说:“颂其诗,读其书,不知其...  相似文献   

19.
荀子的生态伦理思想,主要体现在“天行有常”的生态认识论;“制天命而用之”、“天人相参”和“强本节用”的生态实践观与节用观以及“谨其时禁”和取物以时的生态责任观三个方面。与此相对应,苟子生态伦理思想对当今生态文明建设的启示是:我们要有“顺天”和“治天”之生态文明意识;树立资源节约和环境友好之生态文明行为观;建立和完善生态文明之法律法规体系。  相似文献   

20.
先秦哲学有丰富的人格美理论,对于个人与国家的关系、人的行动能力、人格修养方式、人与人关系等问题进行了深入的思考。墨家主张"义"与"利"的统一,用以"利"求"义"的行为来追求伟大的人格一,这种以功利天下为己任的政治观人生观是另一种身家国的同构;墨家重视人的行动能力,推崇道器相兼的君子,以具体的作为有益的物质贡献体现崇高的人格;儒家以"思诚"来修炼人格,"诚"是对天体运行变化、自然现象交替出没规律的概括,诚信体现着自然与人事的相契圆融;儒家的仁爱以智为基础,仁且智的结构决定了仁爱的合规律性。先秦哲学人格美理论的科学理性精神,对建构新历史时期的人格美理论具有重要的启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