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孙继勇 《传媒》2014,(9):58-60
正"三农"问题是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宣传和服务好"三农"工作,是新闻媒体职责所系。对上承城市、下接农村的地市级电视台来说,大约9亿的农村电视受众人群,是其宣传的源头和立台之本。近年来,由于产业经营所困,同时受市场等因素的影响,部分地市级电视台出现重城市、热都市、轻农村、冷农民的倾向,对农电视宣传一度步入低谷甚至成为盲区,造成电视媒体的社会功能不能充分发挥,造成收视率逐年下降,难以摆脱产业经营的困境。对此,地市级电视台有必要在对农宣传上加以思考分析,走出宣传报道的误区。  相似文献   

2.
农业问题是全党工作的重心所在,宣传和服务好"三农"工作,是新时期媒体人的职责所系。对于上承城市、下接农村的基层电视台来说,更是宣传的源头和立台之本。不过近年来,由于受一些不利因素的影响,媒体对农宣传曾一度沉入低谷,造成基层电视台宣传功能发挥不充分,收视率连年下降。对此,基层电视台要走出困境,笔者认为就要瞄准"农"字做文章,把节目办到农民的心坎上。  相似文献   

3.
中国是农业大国,"三农"问题事关我国政治、经济、文化等诸多方而发展.然而,我国大众传播中的对农传播却与此难以相符.就对农电视见播出平台而言,根据广电总局截至2011年2月的广播电视呼号统计,地市级以上电视台中有农业频道的共13套,仅占全国地级以卜共1173套电视频道的11%.除对农频道外,其他播出平台的相关对农节目也纷纷出局.  相似文献   

4.
"建设新农村"依然是目前全国上下很热的话题。反映了执政者对长期实施的工业化和城镇化战略的反思,体现了社会各界对目前农业、农村和农民问题的担忧和期盼。"食为政首"、"农为帮本"、"农伤则国贫",我国历史上形成的这些农本思想和治国方略,对现今我们认识"三农"问题的重要性仍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  相似文献   

5.
县级电视台的观众多为农民,因此县级电视台必须全面了解农民,特别要了解农民想什么、做什么、需要什么,这样才能有的放矢,才能唱好"地方戏",树好"农字旗",更好地为农民服务.办农民需要的服务性节目.  相似文献   

6.
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三农"问题始终是关系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和现代化建设的全局性、根本性问题。作为新闻媒体,广播电视处于服务"三农"的前沿,广播电视搞好对农传播意义重大。对农广播、电视存在的问题为了追求最大限度的经济效益,大部分广播电台和电视台倾向于提高自身的收视率和收听率,实际的节目内容与"三农"问题脱离,造成了对农节目供需产生矛盾。各级电视台和广播电台对农  相似文献   

7.
徐志隆 《新闻窗》2010,(2):120-120
随着农业结构的调整和农村经济的飞速发展,农民对国家政策、致富信息、市场行情和科技知识等需求日益强烈。由于电视节目声画结合、通俗易懂的特殊性,越来越多的农民通过看电视获取各类信息,看电视也成了农民获取信息的最主要方式。尤其是最贴近农民的县级电视台对农节目,对服务“三农”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但是因为县级电视台对农节目起步较晚,难免会存在一些问题,比如:对农节目较少,节目时间安排没有贴近农民生产实际,缺少“农味”。  相似文献   

8.
随着我国电视文化业的发展,电视频道及节目逐渐朝着多样化和专业化方向推进,为满足民众需求,各级电视台先后成立了一些专业频道制作了一些专业节目,极大丰富了民众的文化生活。当前我国县级对农电视节目存在问题众多,如何优化县级电视对农节目为农村发展提供更多帮助是当前县级对农电视节目需要迫切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9.
在中国电视对农传播不景气的情况下,<垄上行>能闯出一片新天地,成为江汉平原家喻户晓的名牌栏目.十分难能可贵.本文试图从<垄上行>的品牌定位、节目制作、品牌拓展、品牌的精神内涵等角度,探讨<垄上行>构建对农电视栏目品牌的奥秘,期冀在新农村建设的大环境下对电视媒体尤其是对农电视栏目如何成功打造品牌、更好地服务"三农"有一定的启迪.  相似文献   

10.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是我们党和国家作出的一项重大战略决策,是坚持科学发展观、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必然要求,是实现民富国盛社会稳定的重要保证.对农电视节目在中国电视节目中是一道独特的风景,但对农电视节目也面临着生存和发展的挑战.在电视媒体不断革新和全社会关心"三农"问题的今天,如何办出农民喜闻乐见的电视节目,如何更有效地开拓农村电视市场,已引起业界高度的关注,是广大农民关心的话题.本文试图探析对农电视节目发展面临问题并提出对应策略.  相似文献   

11.
占琦 《声屏世界》2017,(6):26-27
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三农"问题是制约我国经济发展的关键问题,要解决"三农"问题,做好对农信息传播意义重大.但农业栏目不好做,农业节目没人看,是对农传播的真实写照,也是我国农业电视节目遭遇的最大难题.新媒体语境下,传播对象、传播介质、传播形态均已发生变化,电视农业节目也应调整传播模式,融合新媒体做好对农信息传播.本文对新媒体语境下农林卫视《中国农资秀》栏目的传播特色和模式进行探究,以期为我国其它农业节目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2.
<正>伴随着直播技术的成熟,尤其是淘宝、快手、抖音等平台电商直播方式的普及,电商直播渐成趋势。黑龙江广播电视台在媒体转型中践行"媒体+电商"模式,发挥主流媒体公信力,顺势而为,迸发力量,打造了多场电商直播活动典型案例,取得可喜效果。"龙江有好货"直播助农活动甄选龙江八十余位商家百余款龙江优质农副产品的全网最低价格,打造真正的"原产地好价格"!更集结周巍、袁哲等龙广电金牌主持人与20余位抖音达人以及黑龙江籍明星共同组成"史上最强龙江带货天团"。活动联动媒体资源,全面打造"龙江有好货"助农IP,实现龙江产品闭环销售额387万元,创造了龙江助农直播带货的多项纪录。  相似文献   

13.
对农报道既是一项十分复杂的社会系统工程,又是一项循环往复的社会生产过程。所以,县级电视台要想做好“农”字文章,首先必须在思想上提高对农业基础地位的认识,增强对农报道的使命感和责任感,树立好“大农业”观念。大农业主要涵盖的是农、林、牧、副、渔业的生产、加工、销售等产业化的全部链条,只有树立了大农业观念,我们才能在报道中去关注完成产业化链条的所有环节和整个过程。同时要树立好“三农”观念,不仅要大量报道农业生产情况,还要报道好农村的基层组织建设、农民的思想观念、道德水准、生活方式变化等,只有这样,我们的对农报道才会有广度、有深度、出精品。  相似文献   

14.
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指出要"弘扬中华文化".建设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要"加强对外文化交流,吸收各国优秀文明成果,增强中华文化国际影响力".这充分显示了当今中国文化"走出去"的必要性和紧迫性.而作为文化载体的中国媒体,在文化输出中自然要起到先头部队的作用.近年来省级电视台国际频道的创办就是中国的电视业在对外传播方面的一次出击.本文试图通过对这些省级电视台国际频道的探析,找出"国际频道"在省级电视台中的生存之道.  相似文献   

15.
对于城市台要不要办对农节目,能不能办对农节目,怎样办对农节目,我们争论了很多年,彷徨了很多年,错失了很多年。  相似文献   

16.
夏敏 《新闻世界》2010,(8):100-101
电视传媒中积极编导和策划对农栏目是充分利用传媒优势,引导农民参与交流种植、养殖、销售等各方面农业信息的良好方式,在弘扬创业创新精神的同时,传播新理念、传授农业新技术,较好发挥了电视栏目在农业领域的桥梁和纽带的作用。县区级别的电视台在策划和运作对农栏目时,要充分考虑到地域特点,针对文化素质并不很高的农民进行策划,充分考虑到农村地区的特殊性,这样才能保证对农栏目的存活性和发展性,才能真正将对农栏目做成服务于农民、贴心于农民的优良栏目。  相似文献   

17.
刘飞曼 《新闻传播》2015,(2):94-95,97
湖北荆州电视台农业节目《垄上行》通过打造对农服务品牌、创新对农服务模式,惠及江汉平原广大农民,迅速实现"线上频道、线下渠道"的双赢格局。《垄上行》的成功有诸多因素,以"住访"为代表的独特采访模式发挥了重要作用。深入分析"住访"模式,无论是对于《垄上行》自身的发展,还是对于当前的新闻改革,均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8.
县级电视台作为最基层、最贴近"三农"的新闻媒体,担负着向农民宣传国家的对农政策、传播和推广先进农业技术信息、提供最实用的"三农"服务的重任,是农村群众最亲密的媒体和朋友。县级电视台应该下大力气做好对农服务节目的宣传报道工作,更好地服从和服务于地方经济社会发展需要。  相似文献   

19.
在我国,县级电视台是最基层电视台,也是处在对农服务最前沿。作为县级电视台,绝大多数时候面向的群体为农村的观众。因而,对农节目的好坏优劣决定了县级台电视节目的品质与水平。如何做好做活对农电视节目的宣传报道,适应当前农村发展局势,反应广大农民朋友,农村基层干部,农业工作者的迫切需求,让他们读懂吃透党的惠农政策,进而有力地指导农业生产、增产、增收,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构建和谐美丽农村家园,是值得我们县级电视台工作者,特别是基层广电人的需要关注和思考的问题。  相似文献   

20.
如今,城市电视台都面临着一个现实问题,即如何解决普遍存在的"非绿色"忧患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