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78 毫秒
1.
王菊珍  高俊杰 《巢湖学院学报》2006,8(4):160-161,164
图书馆之办馆效益关键在于人力资源的充分挖掘和图书馆人主观能动性的充分发挥;文章从多方面阐述了发挥图书馆人力资源以提高办馆效益的策略。  相似文献   

2.
《网络环境下图书馆角色转变研究》作者 :柳较乾原载《当代图书馆》2 0 0 1年第 3期信息技术的发展已对整个人类社会的经济、文化和生活产生了极大的影响 ,信息化、知识化、网络化成为人们的时髦用语 ,图书馆已从传统图书馆中走出 ,正在发生一系列角色的变革。思想观念的变革主要体现在 ,从实体到虚拟、从书刊到信息、从进馆读者到网络读者 ;办馆模式的转变主要体现在 ,由封闭办馆向开放办馆转变 ,由独立办馆向协作联合办馆转变 ,由政府投资向以政府投资为主的多元化资金来源转变 ;馆员角色要适应网络环境对图书馆员的要求进行调整 ,图书馆…  相似文献   

3.
图书馆办的宣传性、教育性的报纸称为馆报。在日本,几乎所有图书馆都有馆报。在我国,随着图书馆由单一的文献服务,向信息、文献服务并重的转变,馆报也日渐增多。但师专图书馆办馆报的却很少。师专图书馆有无必要办馆报,馆报的内容和办馆报的办法是什么呢? 一、师专图书馆办馆报的必要性(一)是自我宣传的需要图书馆要吸引读者,需要不断地向读者宣传图书馆的职能、馆藏文献信息、动态等。目前多  相似文献   

4.
针对当前图书馆界未能用好图书馆学指导办馆倾向,提出了为什么要用图书馆学指导办馆,(重点阐述研究图书馆学的目的在于应用)和怎样用图书馆学来指导办馆。  相似文献   

5.
多校区环境下图书馆管理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金陵科技学院图书馆为背景简述了多校区环境下办馆的发展历程,分析了多校区办馆所存在的问题,对存在的问题提出了解决对策并对多校区办馆管理模式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6.
抗日战争时期云南人民的支持是西南联大图书馆建设的外部环境;校领导的重视、具有时代特色的办馆理念以及和谐的人文环境则是西南联大图书馆办馆成功的内部环境。和谐的内外环境,促进了西南联大图书馆的建立和发展,保证了西南联大教学、科研的需要,对今天的高校图书馆的建设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7.
高校图书馆,是学校的文献情报中心,是社会情报系统的重要支柱系统.它汇集了丰富的文献情报资源,形成了庞大的知识信息库.无论是从社会的发展和经济建设的需要看,还是从图书馆自身的客观条件讲,都完全有必要和可能,在不影响学校教学、科研任务的前提下,结合自身的实际,实行全方位的开放办馆.因此,高校图书馆的办馆观念、管理模式、结构体制、服务方式等都需要适应改革、开放的新形势,来一个根本的转变.一、高校图书馆开放办馆的必要性和可能性高校图书馆工作要上新台阶,以适应国民经济发展的需要,其根本出路在于全方位开放办馆.(一)高校图书馆开放办馆的作用与意义.高校图书馆开放服务有利于高校图书馆充分体现其特点和发挥其职能.使读者服务最优化.有利于提高书刊资料的利用率,能充分发挥文献资源的作用;有利于增加高校图书馆和工作人员的收入,稳定图书馆队伍,促进内部竞争机制的活力和商品意识;有利于在较大范围内获取反馈信息,以形成馆藏的良性循环,提高馆藏质量;有利于发挥图书情报职能,培养图书馆工作者的情报意识;有利于提高和扩大高校图书馆在社会上和学校中的影响和地位,以吸引更多的社会力量支持图书馆的发展与建设;有利于各系统图书馆间的联系,逐步实现“资源共享”.(二)高校图书馆开放办  相似文献   

8.
《山东教育学院学报》2009,24(6):F0002-F0002,F0003
山东教育学院图书馆自1948年随着学院的建立建馆以来,始终坚持“读者第一、服务育人”的办馆宗旨,在为全院教学科研服务的过程中,逐步确立了“服务立馆、科技兴馆、内涵强馆”的办馆理念,形成了“典藏书香、润泽心智”的馆训,60多年来图书馆建设得到了全面、协调、快速发展。  相似文献   

9.
李雪冰 《考试周刊》2007,(20):31-32
职业技术学院不同于本科院校,从办学理念和培养人才的目标都不相同。做为学院信息文献中心的图书馆就应该和学院的人才培养的目标相一致,办出特色,创出职业技术学院图书馆的办馆模式。本文就职业技术学院图书馆办馆模式从几个方面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0.
地方高校图书馆践行大学办学理念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高校图书馆是大学的三大基础设施之一,承载人才培养与促进科学研究的重要功能。在高等教育大众化进程中,地方高校图书馆面临的困难、问题、矛盾比老牌大学更多,所以应该以其办学理念为办馆导向,形成自己的办馆理念与宗旨;更要以其办学发展定位为指南,建立和完善符合自身办学实际的馆藏体系和服务体系。  相似文献   

11.
审美超越意识的两条路线,一条是以文艺的审美特性对抗意识形态,另一条则将意识形态作了区分,强调“审美”意识形态而拉开与“政治”意识形态的距离。两条路线分道扬镳,一条走向了现实批判的方向,试图以审美的方式弥合生存的裂隙;另一条紧握审美之根源,以此描绘审美的完整品格。  相似文献   

12.
思想政治教育是世界各国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作为发达国家的代表,美国在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美国思想政治教育方法包含了很多合理性的因素。文章分析归纳了美国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的丰富经验,从中总结出其对我国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启发和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3.
文章通过结合习总书记提出的“八个相统一”的思政教学改革指导思想,浅谈大学物理课程中的思政教育建设。尝试通过“以学为中心”,提高大学物理课程上学生们的学习效率和积极性。并且尝试给出如何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大学物理思政教育的几个实践方法。  相似文献   

14.
在<新序>、<说苑>、<列女传>中,刘向运用前人的材料来表达自己的思想观点.这些材料,来源非常广泛,而刘向对这些材料的处理和运用,形式又多种多样.  相似文献   

15.
意识形态对翻译实践的影响是多方位和多维度的。意识形态制约和操控翻译作品的主题选择、输入来源和译者在翻译活动中所采取的具体的翻译行为和策略。尽管意识形态对翻译实践的影响是深刻的、多方面的,但不是绝对的。译者或当权者的文学观、翻译文学在多元文化系统中的地位、译者本身的主观能动性等因素也会对翻译实践产生影响。  相似文献   

16.
高校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阵地,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中存在着诸多不和谐之处,这是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成效不尽如人意的重要原因。创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体系,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保证;发挥思想政治理论课的课堂主阵地和主渠道作用,转变思想政治教育的观念和方式方法,营造与时俱进的思想政治教育整体氛围,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创新体系的核心内容。  相似文献   

17.
人文主义所倡导的教育理念,对我国开展素质教育具有重要影响。目前,我国高职院校学生人文素质普遍较低。加强高职院校人文素质教育,可以从多方面进行:转变观念,加强领导;完善教育体制,改革课程设置;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建设具有浓厚人文氛围的校园环境等。  相似文献   

18.
思想政治教育既是一个教育过程,又是一个沟通过程.对高职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能否取得实效,关键在于沟通的实效,而在沟通中掌握了思想政治教育有效沟通的平等原则、尊重差异原则、适时引导原则和正确的技巧和方法,就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相似文献   

19.
全球化、网络化境遇与思想政治教育创新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作为现代人的一种新的生存方式,网络置换了传统存在之基,促动着人的精神价值世界的变化,带来传统思想政治教育方式的变革。网络化的境遇把思想政治教育置身一种前所未有的环境中,互联网给思想政治教育带来新机遇的同时,也使思想政治教育面临新挑战。为了抓住新机遇和迎接新挑战,必须努力实现思想政治教育理论、观念、内容、方法、形式、体制、队伍等方面的创新。  相似文献   

20.
In Australia, education think tanks have become increasingly influential in policy circles through ‘reports’ to government, and in public debate through the mainstream media. Invariably think-tanks draw on educational research to lend authority and legitimacy to their work. This is desirable if the research deepens understandings about important educational issues. However, it can be dangerous if it is enlisted to serve a specific ideology. This paper takes a case study of an avowedly conservative think-tank in Australia—the Education Standards Institute (ESI)—to explore the ways in which research is (mis)used in the service of a particular ideology in the public sphere. To sharpen the case study, the paper focuses on a contemporary policy issue in Australia—Independent Public Schools. It is argued that over a prolonged period of time the ESI Director has argued for an extreme version of school autonomy which goes far beyond anything which has yet been proposed by policy-makers in Australia. In so doing he uses the imprimatur of research evidence to substantiate his claims. The paper explores the many flaws in the ways in which educational research is employed to bolster the case. Education research should play a central role in informing public discussions and debates about education policy. It should not be used as a front for sloganeering for particular ideologies, and educational researchers have an important role to play in pointing this out.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