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美好的理想     
一一个大人,牵着一个孩子在河滩上玩,河里有一个大气球,鲜红的颜色,在回旋的水里打着转转。孩子看见了气球,孩子松开大人的手,往水边跑去,然后,怔征地看着气球。大人也跟了过去。孩子在大人走近时看着大人说:“我要气球。”大人说:“气球在水里,你怎么要。”孩子说:“我下去捞。”大人说:“水又深又急,你不能下去。”孩子说:“我不管,我要。”大人有些生气了,大人说:“你怎么这么不听话,再不听话我打人了。”孩子不管不顾,仍说:“我要,我就要红气球。”大人真生气了,伸手打了孩子一个巴掌,然后把孩子从河边拉开了。但孩子还想着那个红气球,…  相似文献   

2.
在大人眼里,听话的孩子是乖孩子、好孩子。住孩子的眼里,也是一样,听话的父母才是好父母。在有些父母的心里,唯恐一听孩子的话,就把孩子惯坏了,其实想想,孩子处处听我们大人的话,不但没有把我们这些大人“惯”坏,还让我们更加疼爱孩子、关心孩子。反之亦然,我们也需要听孩子的话。  相似文献   

3.
从心理学的角度看,两岁左右正是孩子“第一反抗期”形成的阶段。那么,家长该怎样正确对待处于“第一反抗期”的孩子呢?让我们一起看看下面这两个例子。东东两岁了,以前他一直是一个快乐、随和、讨人喜欢的孩子。可是最近一段时间以来,他总爱和大人对着干,任何事大人都要依着他,不然他就大吵大闹。早上,东东拿着一把牙刷,一边跑,一边就要把牙刷往嘴里放,爸爸马上告诉他不要那样做。东东看着爸爸,倔强地说了一个“不”字,然后慢慢把牙刷放到了自己的嘴里,让爸爸知道,自己就是要和爸爸对着干。于是爸爸硬将牙刷抢了过来,没想到“风暴”来了,东…  相似文献   

4.
《辅导员》2005,(10)
六人与孩子要沟通这个世界是大人的世界,孩子的一切都由大人的意志决定。大人说的话要听,大人讲的事要做,大人提的要求必须执行。于是,大人们可以逼孩子上自己不想上的课外班,可以把孩子的考试成绩当作炫耀的资本。有时大人不高兴,还会把心情”归功”于孩子,然后,开始找孩子以前的错误、现在的错误,对孩子下一场“暴雨”……  相似文献   

5.
在大人眼里,听话的孩子是乖孩子、好孩子。在孩子的眼里,也是一样,听话的父母才是好父母。在有些父母的心里,唯恐一听孩子的话,就把孩子惯坏了,其实想想,孩子处处听我们大人的话,不但没有把我们这些大人"惯"坏,还让我们更加疼爱孩子、关心孩子。  相似文献   

6.
常听一些家长抱怨 :为子女付出了这么多 ,可子女还不能理解。现在 ,一对夫妇也就一个孩子 ,谁又不望子成龙、望女成凤呢?但要孩子健康成长 ,家长首先应该具有正确的教育方法 ,不要强行“牵着子女的鼻子”走 ,而要把“拐棍”交给子女 ,让其自己走 ,父母则在一边进行助推 ,这样的速度也许要慢些 ,但每走出一步 ,孩子都能体味到一份收获的喜悦。多鼓励,少批评。咱们中国人爱说这样一句话“人有脸 ,树有皮” ,说的是人都有自尊心 ,其实 ,孩子也和大人一样 ,他们也有自己的人格、自己的自尊。再则 ,在孩子的心中 ,父母是强大的 ,是能够给他们力…  相似文献   

7.
爱心门诊     
问:我儿子不愿坐便盆大小便,还常把脚伸进盆里去玩。请问,我该怎么办?答:孩子不愿坐在便盆上大小便,爱把脚伸进去玩,是因为他还不知道这是大小便用的东西,可能他已经习惯了蹲着大小便,还有可能他平时总是在小盆里洗脚,看见便盆,就有一种条件反射,把脚伸进去。当然也可能他被抱到便盆上,感到凉冰冰的,不舒服,所以他不愿坐便盆大小便。训练孩子坐便盆大小便有一个过程,而且还要打破他原有的大小便模式———蹲着大小便,建议您做到以下几点:便盆大小要合适,坐前把边上搓一搓(或使用小坐套),使它不那么凉冰冰的。要在孩子有便意的时候,抱他坐便…  相似文献   

8.
到一位朋友家去玩,朋友家的孩子不小心被椅子绊倒,哇哇大哭。朋友立即抱起孩子,一边念叨着“宝宝乖,不哭,我打死椅子”,一边用力拍打着椅子。面对此情此景,我不禁疑惑了:“椅子错了吗?”由于顾及着面子,本来不想说什么,但是转念一想,如果不说,这种做法会不会对孩子产生严重的误导?孩子被椅子绊倒,这跟椅子到底有没有关系?或者是大人的错。大人没有按照安全的要求合理摆放物品,导致孩子被绊倒,这时大人应该对自己的行为进行反思,告诉孩子“我错在什么地方”。这样做一则教育了孩子应该合理摆放物品,二则“勇于承担责任”的行为本身给孩子做了…  相似文献   

9.
女儿渐渐长大,图书玩具也渐渐增多。每次打扫卫生,面对女儿到处摆放的玩具,我都要发一阵愁。你看:昨天刚收拾整理好的毛毛玩具、小人书,今天又摆出来了。有时,我正在这边收拾着,她那边又拿出来玩。我经常想,是不是每个有孩子的家庭都会有这样的经历———大人一边收拾,一边教育孩子:“玩完的东西要放回原处。”“碎纸、果皮、不要的东西要扔到垃圾箱里。”“东西要一个个摆好、放整齐。”大人辛辛苦苦,边说边干,孩子心不在焉,似听非听。我的女儿就是这样的,交待她的话,她都答应。可第二天,她照摆无误,叫人着急又生气。有一…  相似文献   

10.
我的孩子从小活泼可爱、聪明机灵、人见人爱。可自从上了小学便好像变了个人,不论大事小事,只要大人批评教育他,他就“强嘴”和我们对抗,让我们非常生气。现在孩子已经上四年级了,情况越来越糟糕。真不知以后怎么办。张东孩子“强嘴”,家长往往很生气,认为孩子不服教导,不尊重大人。许多家长还会因此打骂训斥孩子。其实,孩子“强嘴”有各种不同的情况,家长应当分析孩子“强嘴”的原因,找准“症结”,对孩子进行有效的教育。有时因为大人的批评与实际情况有出入,孩子才“强嘴”的。这是孩子为澄清事实而进行的“自我辩解”。这时候,家长应该耐…  相似文献   

11.
语文凭借多彩的语言、丰厚的人文、绵延的情感、深邃的哲思滋润着孩子的心田。“不到园林,怎知春色如许?”语文姹紫嫣红、春意盎然,教师要引领着孩子步入“园林”,让孩子去感受、揣摩、体验、感悟,与课文对话,与作者交流。那么,什么样的语文课才能算是一节好课呢?一句话,就是要把课上到孩子的心里,让孩子的小脸憋得通红、小手举得高高……一、课要上得质朴实效时下里,经常听到这样的语文课,孩子的课文还没读上几遍,教师便开讲起来。或教师自己“唱独角戏”,或任由孩子“东拉西扯”,或多媒体“一灌到底”,或师生“才艺展示”……真可谓“热热…  相似文献   

12.
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往往会出现一些不良行为。作为家长,当发现孩子“第一次”的不良行为,如“第一次”撒谎,“第一次”发脾气,“第一次”拿别人的东西时,就应十分重视,及时采取正确的教育方法去加以纠正。孩子“第一次”撒谎有多种情况。有的是孩子分不清幻想与现实,而把幻想当成了现实,无意间撒了谎。这种情况,当父母讲清幻想与现实的区别,加以正面引导之后,孩子便能很快地改正。另一种情况是孩子做错了事,为了使自己避免受罚,便用撒谎来应付大人。如果“第一次”撒谎得逞,孩子尝到了甜头,以后便会用撒谎来应付被动局面,渐渐便养成撒谎的…  相似文献   

13.
曾读过这样一则故事:一个大人发现有个孩子聚精会神地蹲在路边观察蚂蚁,便问:“小朋友,你在干什么?”孩子仰起稚气的脸得意地说:“我在听蚂蚁唱歌。”大人哈哈大笑:“蚂蚁怎么会唱歌?”孩子不高兴地回答:“你不蹲下来听,怎么知道蚂蚁不会唱歌?”  相似文献   

14.
曾读过这样一则故事:一个大人发现有个孩子聚精会神地蹲在路边观察蚂蚁,便问:“小朋友,你在干什么?”孩子仰起稚气的脸得意地说:“我在听蚂蚁唱歌。”大人哈哈大笑:“蚂蚁怎么会唱歌?”孩子不高兴地回答:“你不蹲下来听,怎么知道蚂蚁不会唱歌?”  相似文献   

15.
父亲过生日,全家人济济一堂,长幼分成两桌,美酒佳肴很是丰盛。长辈们的一桌已经开宴了,这一桌上其他孩子也已动筷了,只有我的小侄女姗姗端坐着。有人问:“姗姗,怎么不吃呀?”姗姗眨眨眼睛说:“我等姑姑和妈妈呢!”大人们纷纷说:“别等了,你快吃吧!”姗姗说:“不,幼儿园老师说,吃饭的时候要等着和大人一起吃!”我弟媳一听,走过来搡了孩子一把,说:“就是你事儿多!哪来这些毛病!”姗姗委屈得哭了,一边擦眼泪一边说:“老师说,好孩子要懂礼貌……”在日常生活中,这样的事情屡见不鲜。我常常听到幼儿园老师诉苦:给小朋友正音,教孩子说普通话,有的家长却说孩子“拿腔做调”,教小朋友  相似文献   

16.
父母要注意培养孩子对快乐的体验。在每一件小事上,父母都可以询问孩子的感觉,高兴不高兴,为什么?比如出去玩的时候问孩子:“你喜欢出来玩吗?高兴吗?”还可以问:“你跟妈妈在一起高兴吗?”父母也要经常把自己的体验告诉孩子,如“你能自己穿衣服,我很高兴。”要尊重孩子的意愿。有些事情大人觉得没意思,孩子却很喜欢;大人认为孩子会喜欢的东西,小孩得到了却并不高兴。有的父母给孩子买很贵的玩具,孩子却宁愿玩水、玩泥巴、提迷藏、过家家。所以,我们不要总把自己的好恶强加给孩子,要让孩子做  相似文献   

17.
家长们常对我说,孩子总不学我们大人的好样,老是学坏样! 其实,孩子既模仿大人的坏样,也模仿大人的好样,只不过坏样让人显眼而已。我曾遇到过这样一件事:幼儿用的书常有掉封页、掉内页的现象,上课时由于我忙于授课,当有孩子告诉我说:“我的书破了。”我便不经意地说:“夹进书里去。”让孩子继续看书听课。没想到时间一长,孩子得出了经验:“撕  相似文献   

18.
在生活中,大人错怪孩子的现象是屡屡发生的。比如大人在洗衣服时,孩子兴致勃勃地也凑过来“帮忙”,结果弄湿了衣服和鞋袜。于是大人就认为孩子是故意捣乱,甚至对孩子进行责骂和训斥:……一般说来,错怪孩子,不论其程度如何,都会使孩子感到委屈,在心理上笼罩上一层阴影,长此以往,还会留下心灵上的创伤,延缓孩子的成长。尤其是那些年龄幼小、性格倔强、不肯屈从的孩子,他们为了恢复心理上的平衡,往往会产生一些与大人的期望相反的逆向反应。所以,我们对错怪孩子的事不能掉以轻心。为了避免错怪孩子,造成大大小小的“冤假错案”,我们大人至少应当注意以下两点:一是要调查研究,不凭主观猜测和推理去给孩子“定案”;二是对孩子要给予真诚的理解。如上述洗衣服的例子,孩子本是一片好心,是在一种美好愿望的支配下的可贵行动,只是力不从心和“注意”的单向性,便成  相似文献   

19.
现在,凡是家里有电视机的学龄前儿童,几乎都能信口背出一些广告词;有的孩子一听到广告音乐,便能说出它所推销的商品;有时候,大人要转换烦人的广告节目,也会遭到孩子的“抗议”……  相似文献   

20.
他刚开始用万能钥匙开门,突然,门被孩子从里面拉开了,“叔叔,你要找谁呀?”“我……想喝水。”他惊慌地答道。孩子让开门,“请进来吧!”他走进屋,一眼便看见了家庭影院,真阔气!他的心猛然抖了一下,眼睛豁然一亮。“叔叔请喝茶。”孩子用一双明净的眼睛注视着他。“孩子,家里还有什么人呀?”“有妈妈。”孩子说到这里,眼里噙着泪水。“爸爸呢?”“爸爸被抓了,小朋友们说我爸爸是贼,都不跟我玩了。”“不哭,啊,爸爸会回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