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是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一项基本制度,也是我们党总结了社会主义建设多年来正反两方面经验提出的。反映了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性质规律的要求,符合我国实际及广大人民的利益、愿望和要求。如何认识和对待多种所有制经济...  相似文献   

2.
党的十五大指出:要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个“最大的实际”出发,按照“三个有利于”标准调整和完善我国的所有制结构,进一步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坚持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制度”,发挥国有经济的主导作用,积极寻找能极大地促进生产力发展的公有制的有效实现形式,这对于在社会主义条件下发展市场经济,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具有重要意义。本文试从马克思关于调整和完善所有制结构的基本原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所有制结构及其基本特征,公有制的主体地位与实现形式三个方面从理论与实践结合上加以分析说明。  相似文献   

3.
按劳分配思想是马克思首先提出和论证了的。在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存在商品经济的条件下,实行的按劳分配同马克思设想的按劳分配是有所不同的。社会主义多层次的联合劳动要求实行多层次的按劳分配。多层次、不完全的按劳分配决定同工同酬、等量劳动领取等量报酬,它只适用于同一联合劳动层次的同一核算单位内部。而在不同的联合劳动层次和不同的核算单位之间,由于经济效益不同,是不可能实现同工同酬、等量劳动领取等量报酬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由于生产力发展水平不高,还存在着生产资料公有制为主体的多种经济成份和商品经济,所以必定要实行以按劳分配为主体的多种分配方式。允许和鼓励一部分人通过诚实劳动和合法经营先富起来,才能达到整个社会实现共同富裕的目标,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实行以按劳分配为主体的多种分配方式,允许一部分人先富起来,不可避免地会出现社会成员之间收入的差异。以按劳分配作为衡量个人收入是否公平的标准,平均主义和收入过份悬殊都是社会分配不公的表现。社会分配不公,不仅是一个经济问题,而且是一个社会问题和政治问题,必须高度重视和认真加以解决。  相似文献   

4.
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生产资料所有制结构是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这也是我国社会主义初阶段阶段的一项基本经济制度,这是由我国社会主义性质和初级阶段的国情决定的,是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需要,一切符合“三个有利于”的所有制形式部可以而且应该用来为社会主义服务。  相似文献   

5.
所有制问题是社会主义经济理论和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基本问题之一;建立“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是我国生产力发展的客观要求,是由我们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国情所决定的。一切符合“三个有利于”的所有制形式,都是可以而且应该用来为社会主义服务的。  相似文献   

6.
按生产要素分配的理论论据是“三个有利于”标准,其现实依据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各种客观经济条件。实行按生产要素分配要注意防止两极分化。按劳分配的主体地位不能动摇,在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条件下,按劳分配的主体地位将在混合分配方式中得到具体体现。混合分配方式的出现有其必然性、优越性和过渡性。  相似文献   

7.
所有制结构的调整和完善,是一个涉及经济制度变革的重大而敏感的问题.江泽民同志在十五大报告中关于所有制关系方面的论述是所有制理论的历史性突破.其核心问题便是在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创造适应社会生产力发展的所有制结构和公有制的多种实现形式.所有制结构的调整和完善是深层次改革.邓小平讲,改革是一场革命,改革也是解放生产力.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们对经济体制进行了改革.改革不应仅仅停留在经济体制层面上,改革必须深化.在不改变经济性质的前提下,构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生产力发展需要的新的所有制结构和公有制经济新的实现方式,是今后改革的重大任务.我们必须明确,脱离生产力发展的客观需要,空谈生产关系的高低与优劣,不是马克思主  相似文献   

8.
论适应现阶段基本经济制度的所有制转型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我国不仅要发展生产力而且要实现富裕人民。适应现阶段基本经济制度的确认,需要通过公有资本在某些领域和企业的退出发展多种所有制经济,推进所有制结构转型,通过发展以股份制为主体的混合所有制经济来实现公有制实现形式的转型。民营经济可以通过自身的制度创新和参与公有制企业的改制实现提升。  相似文献   

9.
我国正在进行的经济改革是一场深刻的社会变革。在改革实践过程中 ,要贯彻落实好江泽民总书记“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 ,不断满足和体现人民群众的利益 ,就必须坚定不移地坚持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和以按劳分配、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 ;正确处理按劳分配与按生产要素分配的关系 ;努力实现管理的民主化  相似文献   

10.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必须坚持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确立劳动、资本、技术和管理等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的原则,完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分配制度,坚持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原则,逐步实现共同富裕。  相似文献   

11.
中苏“新经济政策”作为探讨建设社会主义道路的有异同点。在坚持“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社会主义的初级阶段仍然具有十分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2.
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国进行了全面改革,这是社会主义制度自我完善和发展的必由之路。在经济体制改革中,我国围绕所有制改革这条主线,形成了“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成分共同发展”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十五大”报告明确指出:“非公有制经济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这是对马克思主义的重大发展,必将对我国的经济改革产生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3.
所有制是一个社会最基本的经济制度.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成为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一项基本经济制度,是所有制关系的创新,它与其实现形式的多样性,公有制成份的分管性,与市场经济的相容性,充分说明,所有制是手段,而非目的.  相似文献   

14.
当新世纪来临之际,世界经济和社会的发展呈出现一个引人注目的特点,那就是以计算机、多媒体技术和网络为代表的科技的迅猛发展,知识经济初露端倪。我国正面临着来自科技和经济上占优势的西方国家的强大压力,我国的现代化建设也正在一个关键时期,经济工作正在实现体制和增长方式的两个根本性转变。这种新的形势,必然给学校教育带来巨大冲击,使学校在教育目标、任务、内容、形式和方法诸方面发生根本性变革,学校德育工作面临着一系列新课题:在经济体制发生重大变化,以公有制和按劳分配为主体,其他多种所有制经济和分配方式并存的条…  相似文献   

15.
按劳分配是社会主义最重要的经济特征之一,也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需要深入研究解决的理论问题和实践问题。随着改革工作的全面展开,尤其是农业生产责任制、国营企业经济责任制以及其它方面各种责任制的推行,从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上,对按劳分配问题作进一步的研究,具有格外重要的意义。马克思是怎样提出按劳分配理论的,实行按劳分配应具备哪些前提条件,我国现实的经济条件是什么,在这样的条件下按劳分配的涵义有什么新变化,探讨这些问题,对于切实贯彻按劳分配原则至为重要。  相似文献   

16.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所有制结构发生了很大变化,从传统的公有制经济到以公有制为主体的多种所有制结构并存,非公有制企业得到蓬勃发展,从业人员数量迅速增加,为社会了创造巨大财富,但职工思想政治工作远远不能适应社会经济飞速发展的需要。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研究和解决非公有制企业职工的思想政治工作势在必行。  相似文献   

17.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多元利益主体的出现,国家和个人在利益根本一致的前提下发生了矛盾和冲突。如何解决这二者的矛盾和冲突呢?从国家方面来说应始终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发展社会生产力;坚持按劳分配为主体,分配方式多元化;坚持社会主义集体主义的道德价值导向。个人则应自觉服从国家利益,树立崇高的道德理想,加强道德修养  相似文献   

18.
党的第三代领导集体对邓小平所有制理论的创新与发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江泽民为代表的党的第三代领导集体在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伟大实践中,坚持并丰富和发展了邓小平理论.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所有制理论问题上,党的第三代领导集体从五个方面对邓小平所有制理论进行了创新和发展一是基本经济制度的新理论,二是公有制主体地位的新思想,三是国有经济进退的新思维,四是混合经济的新创见,五是公有制多种实现形式的新论断.这些创新和发展使我们党在理论上对初级阶段所有制的认识达到了新的高度,成为在新时期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的光辉典范,是实践"三个代表"思想的重要理论创新.  相似文献   

19.
利益,好处的意思,在此指经济上的获利受益,即经济收入;利益格局,是经济收入的规格标准和整体布局。社会主义的利益格局——“按劳分配”。改革后确定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其利益格局是“以按劳分配为主的多种分配形式”。 经济利益上的分配不公,在改革前就存在,改革后尤为突出,令人深刻地反思。  相似文献   

20.
以按劳分配为主体,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分配制度的主要内容,混合分配方式的出现与发展没有改变按劳分配的主体地位,按劳分配的主体地位将混合分配方式中具体体现,按挥分配的主体地位与公有制的主体地位是一致的,同步的。在农村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分配形式中,按劳分配仍占主体地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