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春耕是一种农事活动,千百年来春耕生产都在重复着同一种活动。许多记者习惯地把春耕备耕报道称之为媒体“唱四季歌”。如何把这个不容易出新闻的农事活动报道得有声有色.让人想看、爱看,把这个“四季歌”唱得动听、入耳,产生好的报道效果。不下一番力气,不动动脑筋.还真“整”不出新闻来。新闻是常干常新的事业。同样的新闻事件,如果经过精心策划,就能推陈出新,就能吸引读者的注意力。从而达到报道的目的。从这点来说,把看似不容易出“彩儿”的春耕报道.整出些“彩儿”来,还是有可能的,这个“出彩儿”的手段就是新闻策划。  相似文献   

2.
傅义洲 《新闻前哨》2012,(2):100-102
思维是指人脑对客观事物的本质及其规律的反映;新闻思维方法是新闻记者在新闻采写、报道活动中所采用的唯物辩证法的科学思维方法。它是进行新闻采访活动、完成报道任务的主观条件。新闻作品由新闻记者的思维决定的,而新闻记者的思维决定新闻作品的质量。新闻记者的主观意识驱动下的唯物辩证法的科学思维方法贯穿在新闻采写全部过程。新闻记者如要能迅速发现新闻和准确地判断新闻价值,写出优秀新闻来,不仅要具备良好的新闻采写能力,还要具备优秀的思维方式。因此.就要求新闻记者重视和优化自己的思维方法。  相似文献   

3.
在我们地、市、县报中,经常可以看到农业报道上“春季闹春耕,夏季战双抢,秋季抓秋收,冬季搞基建”;工业方面“春季开门红,夏季战高温,秋季夺高产,冬季超计划”等等。这些报道,我们称它为“四季歌”。过去报纸唱“四季歌”有着共同的毛病:一,没有新意,老一套;二,跟着季节跑,死板,枯燥;三,只要把时间、地址、单位一换,去年和今年同时期的报道是一样的,公式化。一句话:有些“四季歌”不是新闻,而是生产环节中的一种进度表,这样的文稿登在报纸上,怎么能吸引人呢? 然而,工农业生产,特别是农业生产、农村工作,有明显的季节性。地方党政部门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也不能摆脱季节性。因此,作为地方党委、政府、人民喉舌的党报,在紧紧围绕地方党政机关的中心工作中,如何把“四季歌”唱好,唱新,让它具有吸引力,去影响读者,指导工作,这是我们地方党报工作者值得研究的一个重要问题。 近来,笔者研究了《郧阳日报》在这方面的经验,他们做到“四季歌”常唱常新,受到领导和基层干部、农村、工厂读者的好评。他们“常唱常新”有三点:一是抓问题,在深字上下功夫;二是找冷门,在广字上做文章;三是写人物,在新字上动脑筋。  相似文献   

4.
编辑同志: 目前,经济新闻作存在着一般化,唱“四季歌”,就生产论生产等问题,通讯员迫切需要在经济新闻写作上得到指导。建议《新闻爱好者》能开辟“经济新闻讲座”专栏,它  相似文献   

5.
教育新闻是座新闻富矿,但是当前的教育新闻报道却与此不相匹配,相对缺少创新,综观各媒体,春天写艺考,夏天写高考,秋天写开学,冬天写考研,这种流于形式的程式化报道,让本应出新出彩的教育新闻陷入唱“四季歌”的怪圈,落入俗套。如何让教育新闻走出平淡和肤浅,走出唱“教育考试四季歌”的怪圈,笔者以为教育新闻在日常报道之外应在服务性...  相似文献   

6.
傅歆茹 《新闻前哨》2022,(18):29-30
随着宣传思想工作的历史性变革,基层记者的本领能力,不容易跟上新闻变化的步伐,如何抓好基层特色进行突出性亮点报道成为了不少新闻记者“走转改”活动的一部分。基层中有年复一年常唱的四季歌,有亮点突出的城乡建设特色,还有农村生活的点滴乡愁味道,抓好基层新闻特色进行亮点报道已经成为了基层新闻单位的一种常态化报道。作为基层新闻工作者要深入一线、准确选题、抓准亮点、贴近群众、突出精彩细节报道、巧妙构思画面语言,在基层丰富的新闻特色中抓取更多的好素材和故事,创作出优秀的新闻作品。  相似文献   

7.
“春季到来绿满窗,夏季到来柳丝长,秋季到来荷花香,冬季到来雪茫茫……”这是流传在苏南一带的“四季歌”。有人把报纸上的科普宣传比作“四季歌”,认为这是科普宣传的大忌讳。但笔者认为,科普宣传的“四季歌”需要“唱”,更要“唱”好。在报纸上进行科普宣传,应该与当前的生产、  相似文献   

8.
新闻界把一些年年重复的新闻报道称为“四季歌”。过去,新闻报道上的“四季歌”,多指农业生产上春种、夏管、秋收、冬藏,农田水利建设等农事活动。这些活动,在新闻报道上年复一年,大同小异,既没有特点,又没有新意,反复出现在报道上,使读者生厌。经过新闻改革,各类报纸开始按照各自的读者对象,充分发挥自己的特点和优势,尽量吸引更多的读者,更好地服务读者,报面上已少见春播、夏管、秋收、冬藏重复报道,取而代之的是言简意明,生机勃勃的五谷丰登、六畜兴旺的农事报道。然而近阅多家报纸,农村的“四季歌”之类已很少见,另一种“四季歌”开始重唱,诸如,对各行业的“周年纪念日”、“宣传日”、“活动周”等等,又在年复一年的重复报道,每当各类“日”到来时,总是有几篇  相似文献   

9.
经济报道是新闻改革的一大难点。怎样才能使经济报道做到有声有色,让读者喜读爱看?衢州日报从地市报特点出发,对经济报道进行改革,推出一组组唱重头戏的系列报道,深得读者喜爱。 选择系列报道的形式,唱经济宣传的重头戏,这种选择并非偶然,长期以来,在计划经济模式下,经济报道总以生产为主、以综合为主、以微观为主、以唱四季歌为主。那种“套话十数字十过程”式的生产  相似文献   

10.
贝骁 《军事记者》2005,(12):13-14
静态,相对静止的一种状态;静态新闻,相对于动态的一种新闻。虽说新闻业务书上只有动态新闻,没有静态新闻这一概念,但是用哲学的观点来看,只要有动态,必然有静态存在。在新闻实践中也是如此,虽说报纸刊登的稿件大多是报道事物发展状况和人物活动情况的动态新闻,但是也有相当数量的稿件是以报道事物发展或人物活动过程中沉淀下来的经验、  相似文献   

11.
过去,我们的经济报道,尤其是日报的经济报道,由于受计划经济的影响,报道面主要在生产领域,报道内容多是唱“四季歌”。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社会经济活动相各个阶层人们的生活需求发生了巨大变化,消费档次拉开了,不少人已从温饱型消费中摆脱出来,向高品位发展,向文化型、娱乐型发展。经济报道应尽快适应这一变化,突破老框框。走出新路子  相似文献   

12.
我们很多记者和编辑在新闻采编实践中常常会碰到这样的难题,面对一大堆新闻事实,不知道写或编什么好,大多数时候往往是按习惯思维或以往的经验处理,以至会议新闻成堆,“四季歌”年年唱,但当别的媒体记者就同一事实发掘出其潜在的价值并报道出来时,我们往往有恍然大悟的感觉,造成这种局面的主要原因往往是我们过多的关注新闻事实本身而缺少一  相似文献   

13.
地市党报做好做活经济新闻报道并不容易,这是因为地域、行业等因素的制约,导致报道的高度、深度不够,流于形式、“唱四季歌”的文章很常见。事实上,读者比较关心经济方面的是和大家的生活密切相关的新闻。如何深入浅出做好经济新闻;如何卓有成效地报道新成就,阐释新情况、新问题,更好地发挥经济新闻的社会功能,已成为媒体需要解决的共同课题。  相似文献   

14.
一、新闻摄影现状分析 当前图片报道几多几少的现象仍然突出:摆拍的多,抓拍到鲜活的少;唱四季歌的多,有特点的少;反映动态的多,深度报道的少;事件新闻多,典型人物少;社会新闻多,经济新闻少;一般性的多,重大主题少。其主要原因有三点:  相似文献   

15.
从总体上讲,现在的经济新闻存在着呆板、肤浅等问题,具体地说,有“四多四少”:唱四季歌的报道多,研究经济规律的报道少;就事论事的报道多,有深度有见解的报道少;公式化的报道多,新鲜活泼的报道少;从领导和丁作角度报道多,从群众和生活角度报道少。出现这种状况,原因之一是我们长期以来只强调经济报道的指导性,而忽视了经济报道的可读性。这样,使本来就不容易写好写活的经济新闻,愈来愈陷入呆板、沉闷的境地;而且人们见怪不怪,习以为常,似乎经济报道的任务和功能就是“传达上级有关经济工作指示”和“图解经济政策”、“通报生产进度”。如何从内容和形式上改革经济新闻,把指导性与  相似文献   

16.
新闻采访指的是新闻记者为了获取相应的新闻素材,对客体进行的观察、询问、倾听、思考等一系列活动的过程,新闻采访既是对采访对象的提问和思索过程,也是新闻记者自身知识的积累与思维方式转变的过程,所以新闻记者的采访思维与方式,对新闻的有效性和真实性都有密切的关系。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新闻采访也要讲求方式方法和技巧,才能得到社会的更多关注。本文主要针对新闻记者的采访艺术进行简单的探讨。  相似文献   

17.
年复一年,教育新闻总是围绕着五月小升初、六月中高考、九月开学、十月教师节、一年两个假期这样的惯性节奏运转着,难免给人一种年年岁岁花相似的感觉,像是一首曲调平淡的四季歌。处于新媒体强势冲击和传统媒体白热化竞争之中的都市类报纸,在这首必唱的四季歌中寻找教育新闻的“磁性”,让读者深深地被吸引,已经刻不容缓。  相似文献   

18.
“图文并重,两翼齐飞”,现在对绝大多数报纸而言,已不再是总编辑的认识问题,不再是舍不舍得拿版面的问题,而往往是摄影记者队伍自身的问题。从一些报纸的实际情况看,“并重”并没有“齐飞”,“两翼失衡”的问题仍然明显存在,原因在哪里?一是摄影记者与文字记者的人员配备上,明显偏紧偏少。二是一些经济条件差的报社,摄影记者的“武器”落后,装备不精良。但我认为,最主要的原因是摄影记者的主观努力不够,拿不出反映政冶、经济、生活等方面形象生动高质量的新闻图片来。他们基本上停留在原来的状态,拍摄会议图片多,领导人活动图片多,唱“四季歌”的图片多,而  相似文献   

19.
近年来,一些报纸对农业和农村报道有所削弱,农村报道力量减弱,版面减少,除了唱“四季歌”,就是会议消息,这与农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基础地位很不适应。这种现象,已经引起不少报纸同仁的关注。究其原因,有人认为是有的记者反映,从事农村报道工作很辛苦,待遇又比较差,比如深入农村一线采访,就比在城里跑机关辛苦,写农村报道花费的功夫多,周  相似文献   

20.
“规律共振”提出的社会背景一、问题的提出。近年来,经济报道的深化研究正日益引起新闻界(尤其是报纸新闻工作者)的广泛重视,各类新闻刊物更是刊载了大量的研讨文章,这是什么原因呢? 普遍认为,这是由于报纸受到了集新闻、评论、娱乐于一身的“全功能”媒介——广播电视的有力挑战。于是,报纸上单纯的动态新闻越来越少,而分析性新闻却越来越多。此言不无一定道理。但笔者以为,更重要的原因恐怕还在于,受众对过去那种单一视角、单一模式描述新闻事件的方法感到不满足,对那种不遵循新闻规律和经济规律的简单的“四季歌”甚至感到厌倦。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和改革宣传分量的不断加大,重视新闻规律和经济规律的有机结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