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提起中国人民大学档案学院陈智为教授,人大档案学院的学生几乎无人不识。联欢晚会上陈老师那优美的舞姿,动听的歌喉,曾经深深感染在座的每一位师生;篮球场上他矫健的身影,爽朗的笑声,将激情奔放的种子播撒在每一个年轻人的心中。为此,我们带着愉悦的心情拜访了陈老师。陈老师多年担任班主任,谈起了同学们朝夕相处的日子,陈老师眉宇之间流露出诸多的怀念,娓娓道出那段美好的时光。课上,与同学们一起探讨问题、解疑释惑。课下,一起交流思想,打成一片。同学们和陈老师在一起,可以海阔天空,无话不谈;学业上的困惑、交友中的烦恼…  相似文献   

2.
<正>本书是冯骥才的随笔集。作者以他的画室为发散点,纪事状人、谈古论今、抉奥阐幽,记述自身的艺术生涯和精神生命,披露灵魂的奥秘。内容丰富厚重,文字严谨真诚,既有情趣,更富情怀,直抒胸臆中兼有关于文学艺术的真知灼见,字字珠玑。“文学、绘画与我相伴了半个世纪,这两样已成了我的生命方式。从我的生活,到精神、情感乃至感觉,无不带着文学与绘画的特质。”  相似文献   

3.
"翻书赌茶"之雅趣 李清照的丈夫赵明诚是个考古学家,因收集文物常常入不敷出.李清照"夫唱妇随",给自己约法三章,"食去重肉,衣去重彩,首无明珠翡翠之饰,室无涂金刺绣之具",省吃俭用,将点滴资金用于购买金石书画. 不仅如此,她还以自己的广博知识,协助丈夫辨识校勘,整集签题.晚上也不让闲过,定每夜的工作量"尽一烛为率",即燃完一支蜡烛后方才歇息.  相似文献   

4.
陆茂清  少辰 《出版参考》2006,(11):39-39
“翻书赌茶”之雅趣 李清照的丈夫赵明诚是个考古学家.因收集文物常常人不敷出。李清照“夫唱妇随”.给自己约法一章,“食去重肉.衣去重彩.首无明珠翡翠之饰.室无涂金刺绣之具”.省吃俭用.将点滴资金用于购买金石书画。  相似文献   

5.
<正>朱屺瞻先生是我的老师辈,忘年交。屺老人好,画好,性隋坦荡。我在长乐路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工作时,屺老的家在巨鹿路,仅一路之隔。他常常拄着拐杖出来散步。有时挎一篮子,篮里放一瓶子,遇到熟人,人家向他问候,他便说:"散散步,顺便打打酱油,买点醋。"我上下班路上经常碰到他。每次遇到,就停下自行车,向先生问好。我比屺老年小近30岁,先生视我如晚辈,既亲和,又时加指点。一次,全国运动会在上海举行,来参会的乒乓球教练、运动员徐寅生、  相似文献   

6.
案头一叠厚厚的素笺。这是即将付梓的《陈天然诗选》,是天然先生从1981年至1992年创作的诗篇中精选出来的七十首诗稿。天然先生屈就于我,嘱我作序;我虽愧不敢当,也只好俯首从命。欣喜天公作美,连日春雨淅沥,赐我以难得的清闲,遂捧起他用清丽圆润的硬笔书法书写的诗篇,由字入诗,边品边吟。悠然陶醉其中。天然先生是著名的美术家、书法家,在海内外享有很高的声誉。被国外  相似文献   

7.
何平 《出版广角》2005,(11):8-10
任何一种传播行为都是某种利益的包装或利益诉求的手段,这种利益有时是权力资源,有时是商业资源,有时是精神资源(如宗教),更为高明的是各种资源诉求的混合体。  相似文献   

8.
从三个方面回顾与刘杲亦师亦友的情感,即刘杲关注青年编辑人才培养,提倡出版史料的累积和挖掘,为文化请命、为出版立德。  相似文献   

9.
点评一个人很难的。也许,在我们看来,他够可以了——知名学者一个、专业建树颇丰、桃李遍布,趋老未老,竟去念博士!人脉很广、人缘绝佳……现在点评,不定后面又有惊天动作而后悔未能载入!也罢!姑且说道说道……  相似文献   

10.
前不久,我的一位在北京某机关从事档案工作的朋友,给我发来一封电子邮件,说他自己大学毕业“嫁”到机关近30年来,长年忙于收集、整理、编研档案信息,已把最美好的青春献给了档案事业,现如今已是“半老徐爷”了。其实那位档案朋友才40来岁,然我却还比他大几岁哩!他是“半老徐爷”,我便要想想自己是不是还有点“风韵”?  相似文献   

11.
刘玉山同志走了已经一个月了,我却总是不能相信这个事实,仍感到他似乎还在他的办公室里审阅着书稿或正找人谈话,安排工作,我总想轻轻推门进去,与他好好聊一聊……  相似文献   

12.
我多年的老领导梅益同志,已经驾鹤西去五周年了。我至今还清楚地记得,他临终之前的几天,我和赵玉明同志到北京医院去看望病床上的他。他的女儿在床侧看护。梅益同志的女儿在他的身边说:"杨叔叔和赵叔叔来看你了。"  相似文献   

13.
最近.我的一位在北京某机关从事档案工作的朋友.给我的一封信里说他自己大学毕业“嫁”到机关近20年来.长年忙于收集、整理、编研档案信息,已把人生中最美好的青春献给了档案事业.现如今已是“半老徐爷”了。喜欢幽一幽自己的我的那位档案界朋友.其实才三十过八.然我却还比他大两岁哩。他是半老徐爷,我便要想想自己是不是还有点“风韵”。  相似文献   

14.
最近,我的一位在北京某机关从事档案工作的朋友,在给我的一封信里说他自己大学毕业"嫁"到机关近二十年来,长年忙于收集、整理、编研档案信息,已把人生中最美好的青春献给了档案事业,如今已是"半老徐爷"了.喜欢幽自己一默的我的那位档案朋友,其实才三十过八,我却比他还大几个月哩.他"半老徐爷",我就要想想自己是不是还有点"风韵".  相似文献   

15.
一函汇诗词、书法的《长沙百咏》是否价值斐然,我先不作预言和先知,封面题签是文怀沙先生欣然命笔,老人还和李泽厚、易中天、王鲁湘,四大当红名家一一写出分量厚重的序文,支持湖湘后生构思有为、奔波无悔的毅力和精神。编者刘汉辉博士可以说是一名普通市民,久受湖湘文化熏染,依凭"以文立市"的发展战略辑录优秀诗词,彰显古韵沉雄秀雅、今音大气深情的魅力,自屈原伊始降至当代健在者,精选出128首蕴涵湖湘性格的诗词,对长沙作一次史的写真。  相似文献   

16.
出版社从过去单打独斗、一本书一本书的出版,到集团军式的合作,成套、成系列地出书,是出版社从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的一个转变过程。丛书、套书、系列书的出版,也体现了出版社  相似文献   

17.
林栋 《传媒》2002,(12):14-15
写文章要讲究标题,这个道理恐怕是人人都懂的。俗话说“看书看皮,看报看题”,我们至今讲起《马歇尔歇马,华莱士来华》和《榜上无名,脚下  相似文献   

18.
一、视角———诱惑性《除夕夜》视角之新有三。一是抓住 2 0年这个时间概念 ,时间上的敏感性是一个诱人之处。回首 2 0年春节晚会发展历程 ,讲其渊源 ,述其历史 ,说其变化 ,道其未来 ,苦乐酸甜、感人故事 ,重要事件该有不少值得重提 ,毕竟 ,朝花夕拾的怀旧色彩已深深烙在了这个时代之上成为一种时尚 ;二是创作者不就史谈史 ,而是从现实切入历史后又回归现实。史的述说仅仅集中于第一集 ,点到为止 ,更多的篇幅放在了对史的思考上 ,放在了从现实反观历史之上 ;三是不就事论事 ,不是简单地再现晚会节目之美、导演之辛苦等 ,而是宕开一笔 ,触及…  相似文献   

19.
自小喜欢舞文弄墨。记得小学五年级写的一篇现在记忆里早已荡然无存的文字在语文老师润饰一新后发表在其主编的班级黑板报上后,激动得竟然手舞足蹈,忘乎所以。凝视着那篇面目全非、满是红笔勾勾划划以及订正错别字的原稿,对老师充满了崇敬。那时还不知道“编辑”这个词儿。16年寒窗苦读的学子生涯,几乎所有的教诲都已变得模糊,唯有白发苍苍的恩师的那段临别叮嘱终身难以忘却。在依依惜别的夜晚,教授说:“为文不可不读蒲松龄的  相似文献   

20.
徐斌 《新闻实践》2014,(8):F0003-F0003
也许是孤陋寡闻,我从没听说过Organ Vida摄影奖,在网站上也查不到关于它的资料。所以,当我看到它的一组获奖作品时,有一种“捡到钱包”的幸运感。如此少人提起的一个摄影奖,其作品格外地令我瞩目。我承认,我被它的风格深深地吸引住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