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 毫秒
1.
<正>评改作文一直是我们语文老师最感头疼的事情。有些老师每次批改都逐一详细地批改,改的内容涉及到许多方面,改得密密麻麻,评语写满卷面,学生看了,反而眼花缭乱,印象不深,老师的辛劳可能就付诸东流了。如何让这件必须做的事情变得轻松而又有实效呢?我认为可以做好以下几点:一、重评分,轻评改作文评改又叫批改,"批":给文章作批注;"改":修改错处。语文教学中老师对学生作文的批改传统做法是:给每篇作文一个整体的评价,再改正错别字和标点  相似文献   

2.
<正>诚然,"精批细改"是中国作文批改的传统做法,但是,这种"传统"在课改的今天大有质疑讨论的必要。一、某些"精批细改"的做法,减损了学生的责任心和"学会学习"的能力以改错别字为例,批改作文时,教师往往要在错别字旁  相似文献   

3.
<正>在日常的作文教学中,我们总会发现一部分学生的作文错误百出,如语义表达不清、语句不通顺、用词不当、错别字连篇、标点符号错误、文不对题等。面对这样的作文,我们总是手足无措,不知从何下手。于是,部分语文教师简单处理,让学生重写或者教训学生一顿。有些老师则字斟句酌,层层把关,一番精批细改后,学生的文章全变了。不管老师是不是用心改,学生们总是不屑一顾。针对这种情况,我想从两个方面着手,对"头痛"作文进行"理疗"。  相似文献   

4.
我在指导学生习作自改方面进行了一些尝试,具体做法是: 一、指读改错漏高年级学生阅读能力较强,往往一目十行,发现不了错误。因此,在指导学生自改时,要让学生用手指着作文一个字一个字地读,这样,学生容易发现原文中的错别字和遗漏之处。特别是平时读书、作业马虎,作文错别字较多的学生,经过这样指读修改,收获更大。  相似文献   

5.
在作文教学中,不少老师感到有一个必须解决的问题,就是作文批改后,有些同学只是看看评分,改一下错别字,然后往抽屉里一塞;老师讲评时也不认真听。  相似文献   

6.
一、"三问导改"。学生拟好作文 草稿后,教师要求学生根据板书上 的三个问题(写什么?为什么写?怎 样写?)对照草稿自问自答,以问导 改。首先,学生自改过程中,要带着 "写什么"这一问题进行审题。其次, 学生默读自己的作文,带着"为什么 写"这个问题,检查作文是否符合写 作要求,有无跑题现象。再次,学生 带着"怎样写"这一问题,结合老师 在指导中提出的要求,明确本次作  相似文献   

7.
批改作文是所有语文教师都感到头疼的.从错别字到布局谋篇都要“精批细改”。而学生拿到修改过的作文后,心情也不会快乐,渐渐地就不能体会到写作的美好与成功。所以说,这种“精批细改”的做法,只会使教师不断重复枯燥的劳动,而且效果也不好。新的语文《课程标准》提出:“对学生作文评价结果可以采用多种形式进行呈现。”这是一种宽松的评估要求。批改,本身就着眼于学生的不足,不利于培养学生的自信,不符合新课程标准的理念。所以,应该改革作文的评估方式,把“批改”变为“交流”。  相似文献   

8.
正"文章不厌百回改。"好的文章都是改出来的,这是古今中外文学家们共同的结论。在作文教学中,如何评改更有效果一直是我思考和探索的问题。刚毕业时,我响应学校精批细改、全批全改的要求,在学生每写完一篇作文时,我都全收上来,花很多的时间和精力对学生的作文从标点符号、错别字、语言运用到审题立意、谋篇布局、材料取舍等做一番详细的评改,劳心又劳力,一篇作文往往要两周的时间才能评改完,而作文本发下去时大多数的学生对自己  相似文献   

9.
孙莺 《农村教育》2005,(9):63-64
传统的作文评价是由教师一人独揽大权,精批细改,对学生作文中的错别字要圈划纠正,对病句要指出,甚至修改,对某些用词造句也要加工润色,每篇学生作文都有眉批、夹批、总批,使作文批改成为语文教师的重负。因此新课标建议“实施评价应注意教师的评价、学生的自我评价与学生间互相评价相结合。加强学生的自我评价和相互评价,还应该让学生家长积极参与评价活动”,这就是要实现作文评价主体多元化,让学生、老师甚至家长共同参与评价。  相似文献   

10.
"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的半壁江山".作文批改是作文教学中重要的一环,但传统的作文"精批细改"的弊端已有目共睹.学生写完作文后,自己连读都不读一遍,一交了之.把修改看成是老师的事,导致作文中的毛病重复出现.对学生交来的作文,老师加班加点逐字逐句修改,眉批、腰批齐全,费时费力,身陷其中而不能自拨.而学生并不领情,作文本发下去,学生只看批语或分数,最多改改错别字.正所谓"作文一笔糊涂帐,改与不改一个样".而把作文的批改权还给学生,这种情况就会有较大改观.  相似文献   

11.
新课程《纲要》指出,要"建立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评价体系。评价不仅要关注学生的学业成绩,而且要发现和发展学生多方面的潜能,了解学生发展中的需求,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自信。发挥评价的教育功能,促进学生在原有水平上的发展。"因此,我们不仅要注重成绩评价,而且,还要注重评价中的人文内涵。一、尽量少改,让学生感受喜悦有许多语文老师往往认为,只有对作文"精批细改",才是对学生的负责。因此大作文、小作文、周记都通通被改得体无完肤、面目全非。放眼望去,只见"红"不见"黑"。更有一些学  相似文献   

12.
<正>作文评改是个老大难问题,不改,固然不行;改,也不行,因为多数学生压根儿就不怎么看老师是怎么修改的。基于此,我在教学中采取过这样的措施:教师基本不改作文,放手让学生互相评改。为什么要采取这样的措施呢?主要有感于平时作文教学的高耗低效现象。按照惯例,教师对学生的每篇作文均需认认真真地批,仔仔细细地改,篇篇增删勾画,页页密密麻麻。  相似文献   

13.
如何进行更为有效的习作评价呢?语文课程标准指出:"既要注意考查学生对作文内容、文字表达的修改,也要关注学生修改作文的态度、过程和方法.要引导学生通过自改和互改,取长补短,促进相互了解和合作,共同提高写作水平."可以说,语文课程标准对学生的作文评价给予了更为科学高效的方法指导.何不尝试让学生在自改和互改为主的小组合作中体验习作评改的快乐呢?于是,在培养学生、解放老师、注重实效原则的指导下,我们对作文评价方法进行了新的尝试.  相似文献   

14.
<正>作文难改是所有的语文教师的体会,作文的批改历来也是语文教师最为头疼的事。对学生的作文"全批全改""精批细改",客观地说是为了应付领导的检查,给家长看的,对学生作文水平的提高实际意义并不大。作文批改的形式是多种多样的。把教师批改作文作为批改的唯一形式,叶圣陶是持否定态度的。对教师的精披细改,他提出疑问,"老师改作文是够辛苦的。几十本,一本一本改,可是劳而少功。是不是可以改变方法呢?"他指出教师要有教学机制,要有改革精神,要不断探索作文批改的新路子。事实上,大量时间用于批阅作文,教师用于设计教  相似文献   

15.
领导检查作文 ,对作文中有个别字未改出而“委婉”批评 ;家长看孩子的作文因一个错别字未改出而说老师不认真 ,如此种种 ,将一个巨大的“改”字压在了语文老师的身上。“改”成了衡量一个老师工作态度的尺度了。“文章不厌百回改” ,这句话没错 ,但这是对习作者本人而言 ,如果用在老师给学生改作文上 ,那么 ,语文老师就是长个三头六臂 ,不备课 ,不上课 ,也无法完成这“百回改”。“改”在作文教学中真的那么重要吗 ?如果简单地说“是”或“否” ,都是不切合实际的。批改作文只是提高学生习作能力的手段之一。要想通过批改作文来提高习作能力…  相似文献   

16.
<正>"读"、"练"、"改"是小学作文教学中的三个重要环节,也是小学语文老师提高作文教学质量和培养学生写作能力的重要常用方法。如何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提高作文教学质量,是每个小学语文教师面临的重要探究课题。因为学生对所学语文知识的掌握和运用,都会从他们的写作水平中集中反映出来。学生的作文质量是他们掌握和运用所学语文知识的综合体现,也是衡量小学语文教师教学成功的一个重要因素,所以要提高  相似文献   

17.
想必许多小学语文教师都与我一样深有同感:每次作文.老师耗费许多时间与精力,精批细改,作文本上可谓"琳琅满目".令人心寒的是学生拿到"双方的劳动成果"后,往往只注意等级、分数,对那些红色的评语和修改过的病句、错别字、标点符号等视而不见.许多语文老师为自己的徒劳绞尽脑汁却无法曲径通幽.因此,激发学生的作文兴趣,积极参与作文评价,让作文评价成为学生作文的动力成为一项非常有意义的工作.  相似文献   

18.
黄碧蓝 《广西教育》2013,(32):50-50
有天上作文课,我正说得兴起,下面却传出了窃窃私语的声音。原来是一向以来作文写得都比较好的小怡在小声嘟囔:"写得再好老师也要扣一两分,又说不出扣分的理由。说扣分就扣分,为什么要扣分呀?我只是五年级的学生,又不是大学生,又没写错别字……"小怡还在说个没完,我却好像被"电"到了,不由得顺着她的话思索起  相似文献   

19.
<正>《语文课程标准》【最新修订版】中明确指出要重视对作文修改的评价。"要注意考查学生对作文内容、文字表达的修改,也要关注学生修改作文的态度、过程和方法。要引导学生通过自改和互改,取长补短,促进相互了解和合作,共同提高写作水平。"而从课改到现在,传统的"包批"习作方式在我们教学工作中依然如故,传统的批阅方式明显存在不足,一是批阅时间较长,等批下来,学生对自己的习作已陌生了,没了  相似文献   

20.
主体地位,充分激发学生的兴趣,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在主动探索中获取知识,培养能力。   传统的作文批改,基本上是老师的事,费时费力。批改的目的说是为了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其实收效不大,究其原因,是由老师一手“包办”造成的。一班作文收上来,老师忙得又批又改,费尽心血,到头来,作文簿发下去了,学生只把错别字改在“ ”里,而把老师改的地方很少认真地去看一看。即使看了,也不知所以,或知之甚微。这种做法显然违背了素质教育的要求,不利于培养学生独立作文的能力。著名作家孙犁说过“好的文章是改出来的。”如何培养学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