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40 毫秒
1.
本文以"Hello"一词,从美国地方言的角度,从美国几个不同地方对"Hello"一词的不同说法.从这些地方问候语的方言中,简单谈了一些各地的风俗、文化、经济等情况.  相似文献   

2.
王力先生认为"多少漂亮"的说法是错误的,应说成"多么漂亮"。原因是"多少"表示的是询问,而不是感叹,"多么"才表示感叹。其实,在近代汉语中,"多少"是个偏义复词,偏于"多",义同"多么",是可以表示感叹的,从唐代以来,一直如此。现代汉语中,普通话不说了,但在方言中仍旧这么说,如吴方言、南京话、绩溪话。关于"VO过"的说法,王先生认为是吴方言的说法。其实,在另外的南方方言和一些北方方言中也有这么说的例子,因此,确切的说法应该是,主要是南方方言,但北方方言中也有这样说的。  相似文献   

3.
本文从词族的角度对吴方言中以“吃”作为构成成分的词语,即“吃”字的同素词族进行了考察与描写,并通过与普通话进行比较。归蚋出这个词族在词义引申、词法和词义的理据性方面的一些特点。  相似文献   

4.
本文主要考释了营口方言中"拢梳"这一词语,阐明了这个词语的来源,变化及流向。通过这个词的研究,揭示了营口方言词汇中中的某些特点,以及移民对营口方言的影响。  相似文献   

5.
胡珊 《楚雄师专学报》2001,16(2):115-121
本文以“Hello”一词,从美国地方言的角度,从美国几个不同地方对“Hello”一词的不同说法。从这些地方问候语的方言中,简单谈了一些各地的风俗、文化、经济等情况。  相似文献   

6.
慧琳《音义》中"吴音"之性质,前贤有不同观点,我们赞成该书之吴音为唐代吴方言实际读音,而非《切韵》音的说法。  相似文献   

7.
词义随着社会的发展变化而变化。词义扩大是词义变化中最普遍的一种情况。“崽”是长沙方言重要亲属称谓语之一,相当于普通话里的“儿子”。在我国社会快速发展的过程中,长沙方言“崽”词义发生了明显变化,不单指称儿子,也可以指称女儿。本文对长沙方言亲属称谓词“崽”词义扩大现象进行了分析,并进一步调查和分析了长沙方言其他亲属称谓词的...  相似文献   

8.
我所在的学校,农村孩子占班级总人数的一半,这些孩子大多是留守儿童,自幼接触的都是浓浓的沙地地方语言,我们地区属于吴方言区,在语音、词汇等方面与普通话差距很大。在沙地方言影响下,这些孩子在说话表达方面,出现了很多交际上的问题。一、低段儿童说话现状1.听不懂普通话。开学不久,班上拼音测试,考试过程中,一个孩子看不懂题目要求,举手请教,我说:“考试规定不读题,这个时候,我能现教你吗?”这个孩  相似文献   

9.
心灵体验     
父母的话 华爸爸在美国生活了很多年,他有两个十分可爱的孩子,他和孩子说话时脸上总是带微笑。他告诉我们:“一听‘顶嘴’这个词,我就在想,英文怎么翻译,英文里找不到这个词。对我们家庭来说,只有不同的意见和观点,没有‘顶嘴’的说法。我觉得‘顶嘴’这个词反映了咱们中国特有的文化背景,这个词表示着大人和小孩之间本身就有等级,无条件地肯定了大人就是对的,小孩就是错的。” 鲁妈妈是一位老师,她说:“我家中学习气氛很浓,可儿子却热衷电子游戏。为此我和儿子常常发生矛盾。但后来,我认识到我不可能代替他成长,不可能让孩子的兴趣…  相似文献   

10.
随着社会的发展,特别是普通话的推广,一些具有方言特色的亲属称谓词逐渐消失.针对汾西方言的现状,采用调查问卷的方式对汾西县亲属称谓词的使用情况进行调研,调研结果显示汾西县亲属称谓词的使用发生了部分变化,包括单音节词变为重叠词、称谓方式趋于普通话、不同阶段称谓不同、同一阶段称谓不同、特殊称谓“姐”等,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社会变化对人们语言所产生的影响.  相似文献   

11.
印有家 《现代语文》2006,(10):88-89
所谓方言,就是一种语言的地方变体,是语言分化的结果.按通俗说法,就是那些带有明显的地域特点,以地区、族群等划分的"小众化"语言.我国有北方方言、吴方言、湘方言、粤方言、闽方言、赣方言和客家方言七大方言区,七大方言区内又有很多子方言区.  相似文献   

12.
杨晓霖 《现代语文》2006,(12):86-88
语言研究者对现代汉语及方言中叹词的研究相对较少.叹词的句法特点是在句中位置灵活,通常不与其它词发生特定关系,常作句子中的独立成分,能独立成句;叹词前后有停顿,因此书面语中叹词后常跟标点符号.一般认为叹词具有表达语气、发表感叹的功能.陆镜光(2005)从叹词的语用功能角度出发发现不少方言中能找到一两个既有叹词特征又有指示功能的词,并将这类词称为"指示叹词".本文将引用"指示叹词"这个概念,将衡山方言中①的叹词分为指示叹词和语气叹词两类,并在文中对衡山方言中作为独立语气词的叹词和具有指示功能的叹词进行了描述.  相似文献   

13.
汉语大词典》和《汉语大字典》(以下简称《词典》和《字典》是迄今为止我国最大型最具权威性的词(字)典。其学术价值已越来越被人们所认可。但其还存在不足之处,如在方言词特别是吴方言词的收列和释义方面,还是一个弱项。究其原因,这两部大型词书的编纂者大多数不是操吴音者,他们对吴方言有着很大的隔膜,缺乏感性上的认识。由于过去对吴方言的研究还没有形成系统和规模,在这方面缺乏可资借鉴的学术成果,并且因此而  相似文献   

14.
汉语语音发展总的趋势是促声舒化,但在吴语一些方言中却存在着一种舒声促化现象,舒声促化过程大都是伴随着意义的虚化、成分的语法化而进行的,可以看到语义变化对语音的影响。在北方方言中语义虚化常常导致音节弱化,由于吴方言没有类似北京音中的轻声,因此方言中一些成分意义虚化常常表现为音节促化,促化实际上是弱化在吴方言中的一种表现。  相似文献   

15.
温州方言的词汇具有鲜明的地域性。本文试从历时的观点,根据李如龙先生的方言特征词理论将温州方言词汇分为三种类别:变异词、承传词和创新词。变异词是在传承前代词语之后词义、用法、构造等方面发生变化的方言词;创新词是在长期的社会生活中,温州人根据自身交际的需要所创造出来的词;承传词是古代汉语直接传承下来的词语,它们在语义、词形、词语的语法功能、词语的用法等方面没有发生明显或较大变化。  相似文献   

16.
本文主要从名词性、动词性、形容词性三个方面来探讨"痴呆"用语在卫辉方言中的不同说法,并对这些说法调查比较,对它们的特殊使用进行举例阐释,进而得出一定的评价性认识.  相似文献   

17.
宝卷是一种韵散结合的民间文艺的讲唱底本,源于唐朝佛教俗讲。湘西保靖县宝卷是中国民间文献中尚未充分发掘、整理的一宗文化遗产,方言俗语词丰富。以"目前在保靖方言中流行于口语中的词"为标准,对保靖宝卷所录方言中的19组俗语词进行语音、词义解析。  相似文献   

18.
本文着重从音节结构和音韵系统方面来讨论无锡市区老派方言中的文白异读现象.文白异读字在无锡方言常用字中占有一定的比例,对这些字进行归纳和分析,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反映无锡方言在语音上的特点和汉语语音的发展规律,并且能够体现出普通话对无锡方言的影响.因此,对无锡方言的文白异读现象进行研究,不但有利于进一步了解汉语的演变过程,更有助于普通话在吴语区的进一步推广.  相似文献   

19.
笔者讨论的是武汉方言中的"洋"词。本笔者考察了武汉方言中"洋"词的类型,使用状况。同时,探讨了"洋"词的语法和语义特征,得出"洋"可以作为武汉方言的方言特征词这一结论。最后,探讨了武汉方言"洋"词反映的武汉文化。  相似文献   

20.
邢永革 《现代语文》2007,(10):82-82
山东方言中表示蹲坐这一动作的有"孤堆""孤几"等词,且在不同的方言片有不同的说法,如跍蹲(济南、青州),跍几(菏泽),跍低(滨州),跍得(桓台、寿光),跍堆(济宁、曲阜等),跍死、蹲乎(牟平)[1].其中"跍"音"孤",皆为不送气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