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说起幻想,有人总爱把它同小资产阶级的想入非非相提并论。这种看法未必正确。难辺无产阶级就不能够、也不应该幻想么?我们从革命导师著作中可以看到,马克思主义者都是敢于大胆幻想的人。“应当幻想!”早在一九○○年,伟大的导师列宁就用火焰般的热传,提出了这个振奋人心的口号。当时的俄国,反动的警察统治还十分猖獗,列宁却毅然提出“我们应当幻想的事情”。那就是:革命风暴已经来临,革命者应立即着手创办一张全俄政治报纸,进而成立一个革命家组织,将人民唤醒,就能一举“把俄国翻转过来”!这在当时似乎是不可思议的事,然而这一大胆幻想,激励了多少革命志士为它去斗争去献身呵!以后  相似文献   

2.
资产阶级维新派的领袖人物康有为从1888年到1898年十年间,曾七次上书光绪皇帝,力陈变法维新,终于打动了光绪帝,推动了维新运动,导致了中国资产阶级第一次重大的政治运动——戊戌变法。康有为在一首诗中说:“忧时七上皇帝书。”从这七次上书,我们可以看到他希望通过变法挽救民族危亡的抱负,也可以了解到经历了多少艰难曲折,才有百日维新的产生。  相似文献   

3.
没有水,鱼就不能活。幻想之于童话,正如水之于鱼,没有幻想,童话也就不存在。童话充满了奇妙的幻想,是一种带有浓厚幻想色彩的散文故事。古人云:“文不幻不文,幻不极不幻”。童话通过幻想,塑造假想的或象征性的形象,揭示现实生活中的矛盾和斗争。它就尤其需要努力摆脱“实”的羁绊。可以说,幻想是童话最本质的特征,是童话的灵魂,也是童话区别于一切其他文学体裁的显著标志。作家依靠幻想才创造出神奇的童话境界。下面,拟从四个方面来谈谈童话的幻想: 一、童话本身就是幻想,它是用幻想来反映生活  相似文献   

4.
苏轼对待变法的态度存在着前后不一的“矛盾”。从仁宗朝的锐于进取,到神宗朝的敛退保守,苏轼的变法思想经历了一个起伏不定的过程。苏轼认为,变法是一项渐进的事业,必须贯彻“相济”思想和采取“持中”策略;变法必须崇“礼”重“德”,“任人”重于“任法”。苏轼变法思想体现了“尽其自然”的“任情理”宗旨,也有着“自信则惑”的意气用事。苏轼对变法思想的论述,透露着鲜明的文士习气。  相似文献   

5.
从《星球大战》到婀凡达》,每一部好菜坞科幻大片部在中国刮起了一阵阵科幻的旋风;从《机器猫》到《变形金刚》,每一部动画片都在无数中国孩子内心种下了一颗颗幻想的种子;从“阿波罗登月”到“克隆技术诞生”,每一次西方科技的成就都使得人类为之激动万分;从“时间机器”到“机器人战争”,  相似文献   

6.
深圳,不知算不算是中国人口流动最频繁的城市。有人统计,每天大约有3.5万人走出深圳火车站,带着幻想与欲望匆匆融入如织的车流与人流中,在这繁华瑰丽的大都市里寻找各自的梦;同样,每天也有近3.5万人离开深圳,带者酸楚或喜悦重返故园。有人说、深圳最大的魅力不在于让人赚多少钱,而是作为某种象证,给人以寄托和希望,吸引无数人在此激荡游离,写下了万千故事──来深圳之前,曾听说有四句话形容内地到深圳的人:“有事的时候到深圳,没事的时候到深圳;有钱的时候到深圳,没钱的时候到深圳。”我属于哪一类呢2我想我该划到“没事想…  相似文献   

7.
本文从光绪怎样对待“卖国求荣”、光绪的“变法”决心及光绪是“百日维新”的决策者三方面,评述了戊戍变法中的光绪皇帝,认为光绪皇帝是戊戍变法的支持者和“百日维新”的实际决策者,是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试图仿效外国革新中国的开明皇帝。  相似文献   

8.
一、中国古代的改革与变法史实 (1)春秋时期:①管仲改革:采取“相地而衰征”等政策使齐国成为东方强国;②鲁国实行“初税亩”,促使土地由国有制转向私有化。 (2)战国时期:①魏国李悝变法;②楚国吴起变法;③秦国商鞅变法。这些变法都是发展封建经济,  相似文献   

9.
在中国封建社会,王安石变法产生的影响是比较大的,对此有众多的评说。本文旨在从农业金融的角度,分析王安石变法中的“青苗法”,说明“青苗法”产生的社会背景,实施过程,其在农村金融制度上的创新以及利弊得失。  相似文献   

10.
张振林 《文教资料》2005,(32):184-185
1898年,以康有为、梁启超为代表的民族资产阶级,依靠光绪帝实行了自上而下的改革,在中国发展资本主义以拯救民族危亡。因1898为戊戌年,因而这次变法历史上称为戊戌变法。这场变法在当时的中国产生了极大的影响,大大促进了中国人民的觉醒,那么这场运动的发生有没有历史的必然性呢?在此,本人谈谈自己的一点粗浅的看法。一、戊戌变法运动是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必然结果由于外商企业的刺激和洋务运动的诱导,中国民族资本主义产生于19世纪六七十年代。甲午战后,有些爱国的民族企业和工商界人士,痛感战败之辱,发出了“实业救国”的呼声,提出自…  相似文献   

11.
同其他学科一样,对人们的认识而言,几何学既是现实的又是幻想的。所谓“现实的”,是因为几何学反映了客观世界中物体的形状、大小和相互位置;所谓“幻想的”,是因为在现实世界中找不到几何学中所谓的点、直线、平面。这种“幻想”,就其实质而言,是一种科学的抽象,它抛弃了几何学所不关心的几何对象的其它性质,从而使几何学中的命题以简化了的或公式化丁的形式,近似地反映着客观世界。当我们不满意于这种近似反  相似文献   

12.
从内在意韵看,《白鹿原》的框架结构由白鹿、白狼、鏊子三个意象构成。白鹿作为中国传统农业文明的诗意再现,凝结着其独特的精神品格。社会革命运动在白鹿原族人中化为“白狼喋血”的可怕传说,与当年阿Q脑海中“白盔白甲”的幻想形异而质同。而“鏊子”之喻,不仅揭示出革命的某些本质性的东西,同时更揭示出传统势力与革命相对立的更深层的“秘密”。从“白鹿”到“鏊子”,作品形象地展现了现代中国社会迂回曲折的悲剧性历史轨迹。  相似文献   

13.
近代中国公共领域在挑战中应运而生。从意识到“变”的必要性到致力于变革技术,从主张变法到主张变体,从制度革新到思想文化领域的巨变,近代中国公共领域走过了曲折的历程。虽然近代中国公共领域有着某些先天不足,但它对于当代中国公共领域依然有着很强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4.
黄遵宪在政治上主张变法和建立君主立宪制的新政体,形成了他的“政治革新”思想;在文化思想上主张从文化工具、文化内容到意识形态的改革,形成了他的“文化革新”思想。黄遵宪的革新思想深刻而又超前,在晚清思想史上具有中国现代化的思想起点的意义。  相似文献   

15.
中国教育学七十年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正>一、前 言五四新文化运动已经历了70年,人生70年,被称为“古稀之年”,但在4000年文化史发展的过程中,70载只是“一瞬间”。虽然在文化发展的长河中只是一段短暂的过程,但对中华民族所产生的冲击和洗涤,却超过以前所有历史时期。在这70年间,我们却看到以前从未见过的新事物,这些新事物是70年以前所未出现过的东西。以前只是幻想中的东西,逐渐都成为现实。以前只是一种理想,现在都成为事实。自然的奥秘,以前没有被揭露,现在都成为人们可以利用的东西。多少年来月球被视为是嫦娥居住的地方,有多少诗篇是在歌颂明月,幻想嫦娥,现在人类竟然能登上月球。“千里眼”、“顺风耳”,只在幻想的小说中出现,现在利用高倍数望远镜,竟然能看到上百亿光年以外的类星体。地球的东西两端,可以直接面谈。这些都比“千里眼”和“顺风耳”高过多少亿倍!世界在翻天复地的变化,中国  相似文献   

16.
我对教法改革的追求是:彻底“变法”!我的语文教学彻底“变法”的目标是:变虚为实,返璞归真;化繁为简,化知为能。“大语文教学法”的创立,标志着上述教学“变法”目标的实现。我的教学法和传统的语文教学法相比较,可以说是判若两个天地两个世界;我的阅读教学和传统的阅读教学更是背道而驰大相径庭。传统的教法是,老师讲、讲、讲,满堂讲;我的教法是,学生练、练、练,满堂练。因为我早已下决心改变自己在语文教坛上扮演的角色:要当读写“教练”,不做文章“讲师”!———我大概称得上“中国第一位大语文教练”。因为我早已认定…  相似文献   

17.
中国、希腊等“古代各族是在幻想中、神话中经历了自己的史前时期”。远在创造和使用语言的初期,物我不分,万物有灵的“神话思维”就是人类全部精神活动的方式,它的余绪一直延续到文明时代开始之后的一个阶段。神话“是对宇宙之谜作出的最初解答。它企图(虽然以一种不完全和不适当的方式)找出万物的起始和原因。因此,神话似乎不仅是幻想的产物而且  相似文献   

18.
吴起是我国战国初期的政治军事改革家,同时还是一位史学家。郭沫若在《述吴起》一文中说:“吴起在中国历史上是永不会磨灭的人物”。纵观吴起的一生,他确实是一位了不起的英雄。然而吴起又是一个悲剧性的人物。他从卫到鲁,从鲁到魏,从魏到楚,都有一番悲壮的事业;特别是在魏和楚的变法改革,更为轰轰烈烈,而结果却都归于失败。这不仅是吴起个人的悲剧,而且也是魏国和楚国的悲剧。分析吴起在魏、楚变法改革失败的原因,总结其经验教训,这也是很有意义的。  相似文献   

19.
戊戌变法是中国近代吏上一次资本主义性质的改革运动,这就决定了戊戌变法必然是“自上而下”的行进向度,“自上而下”与变法是形式与内容的统一,否定“自上而下”就等于否定变法本身。变法、改革与革命都是推动历史发展的基本形式,不能以成败论其道路的合理性,戊戌变法的失败与“自上而下”没有必然的因果关系,其失败的根本原因在于它是一次不成熟的改革运动。  相似文献   

20.
“白话文运动”历史轨迹的重新考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1840年的鸦片战争,使中国进入近代历史阶段。有识之士们痛感殖民地、半殖民地的日趋严重;同时,也开始认识到学习西方的长处以补自己的短处,这就包括了从“船坚炮利”到“中体西用”的技术,乃至政治体制、文化改革、人才选拔,一直到启蒙大众。 伴随着戊戍变法的维新运动,谭嗣同、夏曾佑和梁启超等人倡导“诗界革命”、“新文体”以及“小说界革命”等等。 这些涉及文学及文学表达的企求,实际上都已逼近到“白话文”问题。 中国的语、文不一已经是历来以久。语、文不一,既造成了口头语与书面语的分隔,同时,又对没有文化或文化不多的社会底层,尤其是劳动者的文字表达造成了障碍、困难与窒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