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人与自然的关系是人类社会得以存在和发展的重要物质基础,对自然界内在价值的否定的认识,对人与自然“主客二分”关系的主观方面的绝对化和认为人的价值绝对高于自然界价值是造成人与自然关系不协调、环境污染的重要原因。科学的发展观是以人为本,全面发展和可持续发展的发展观。实施可持续发展必须坚持自然生态价值是存在性价值的价值观,坚持发展是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综合协调的发展而不是单一的经济产值增长的发展观,尤其要坚持生存意识与发展意识相统一的价值观,才能从根本上协调人与自然的关系,保证人类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2.
价值理性与工具理性是人类理性不可分割的重要部分,现代社会随着物欲的恶性膨胀以及工具理性的片面发展,导致二者关系的扭曲与断裂,引发人、社会、自然三者之间的矛盾。而价值理性与工具理性关系的统一与整合是促进社会和谐发展的内在需要。因此,重新整合二者的关系,就要正确处理好人与自然、物质生活与精神生活、短期利益与长远利益等几个方面的关系。  相似文献   

3.
长期以来,传统的多元价值论,由于它们对价值研究的主观片面性和客观局部性,造成了自身难解的内在矛盾和不可调和的外部对立.由此,也就导致了在价值实践中人口增长太快,资源消耗太多,环境破坏太大的人与自然的矛盾,以及财富与价值分配显失公平与正义的人与人的矛盾.对此,钟光荣经过长期的研究,不仅发现了自然本体价值这一事实,而且构建了自然本体价值论的理论体系.他的这一原创理论成果一旦被社会所应用,就会有效消除上述矛盾和对立,使人与自然的关系及人与人的关系走向科学与和谐.  相似文献   

4.
可持续发展观的核心理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当今世界可持续发展观已深入人心,这是人类对社会发展与资源环境之间矛盾进行深刻思考的结果。这个观点的提出,表明了人类对人与自然的关系、人与人的关系有了更高层次的认识。为了人类的永续生存和发展,人类应当与自然和谐相处;要树立新的价值观,将当代人的利益与后代人的利益相统一,发达国家的发展与发展中国家的进步相协调。  相似文献   

5.
社会发展就是主体按照客体尺度和主体尺度所实现的人的需要的满足过程 ,而社会发展过程实质上也就是一个价值的创造工程。目前 ,社会发展的价值危机表现在两方面 :一是人与自然关系的不和谐所造成的自然生态价值危机 ,二是社会自身发展所造成的价值世界的分裂。这就需要我们提高人类的理性认识能力和实践能力 ,对发展目标作出合理的选择和设计 ,建立以类为中心的价值观 ,使社会走上正确的发展道路。  相似文献   

6.
在黑格尔辩证法中,矛盾既是一种静态结构关系,又是一种动态历时过程:作为前者,矛盾是既对立又统一;作为后者,矛盾是由对立到统一。马克思通过赋予黑格尔抽象的和形式的辩证法以具体的和现实的内容而提出了实践辩证法,认为人类社会从无阶级非对抗的原始社会进入到阶级社会,然后再在异化基础上扬弃异化,使联合起来的个人有计划地调节人与自然之间的物质变换,实现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社会主义便是向这一理想社会过渡的社会,由于其本质所规定,其所有矛盾将在纳入人民内部矛盾的范围内加以解决。因此,辩证法在其价值诉求、理论旨归以及所展示的历史趋势的意义上,就是和谐辩证法,它不仅为人类历史的共产主义运动提供了指南,而且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供了理论根据。  相似文献   

7.
价值理性和工具理性的统合是人类意识的重大进步。但伴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工具理性在当前已有膨胀趋势,而价值理性在当前则呈现出衰退趋势。工具理性与价值理性如何相融合、相统一,是当今社会处理好人与自然、人与人,以及和谐社会发展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8.
可持续发展已成为当前人类社会健康发展的最佳选择之一。实现可持续发展首先要突破其实践的障碍性因素。这个因素就是价值观念。传统发展观的根本误区就在于对价值的误解,价值的误解导致行为的失范、责任的流失、理性的崇拜。而解决这个问题的关键则在于对价值进行重新诠释,即由单向价值视野转向双向价值视野,实现人与自然的平等对话,责权统一,道德关怀。  相似文献   

9.
传统的发展观造成经济效益与生态效益的背反,导致人类社会发展的家园悖论、生存悖论和文明发展悖论,照此下去,人类社会发展的结局将是不可持续的。因此,在新发展观视野下,我们要探讨经济效益与生态效益统一的可能性,研究实现其统一的有效途径,唯此,人———社会———自然的协调和谐与可持续发展才成为可能。  相似文献   

10.
试论科学发展观的价值向度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传统发展观总体而言是坚持以物为本的,关注的只是“如何能够发展”、“如何发展得更快”,把发展等同于经济增长,使人淹没在经济发展的单向度中,成为片面的人;科学发展观突出以人为本的价值向度,追求的是“合理的发展”,关注的是发展的意义,即“应当怎样发展”和“为了什么而发展”这个目的论、价值论问题,它力图实现公平尺度与效率尺度的统一、工具尺度与价值尺度的统一、功利尺度与道义尺度的统一、生态尺度与人态尺度的统一.是真实的发展,是人类发展的正确方向。  相似文献   

11.
正确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实现持续的生态和谐,是和谐社会的核心要义之一。生态文学通过大量展示生态危机的残酷事实,揭示生态问题的根源,触动人们的灵魂,激发人们自觉的生态意识;生态文学还善于挖掘现实生活的诗意美,讴歌美好的生态形象,展示理想的生态社会,为构建和谐社会营造良好和谐的生态氛围。生态文学是和谐社会健康发展的“催化剂”。  相似文献   

12.
发展问题一直是世界各国普遍关注的焦点问题。持什么样的发展观念,走什么样的发展道路,达到什么样的发展目标,是国际社会聚讼不已、莫衷一是热门话题。20世纪60年代以来,由于东西方冷战对峙、南北方发展冲突、全球性生态危机,促使人们开始检讨传统发展观,寻求探索新的发展模式。20世纪80年代以来可持续发展观在全球范围的提出,标志着人类发展观的重大变革。而这一变革是在人们对传统发展观的内在缺陷及其在实践中导致的巨大负面效应的深刻反思过程中实现的,其实质是人们关于社会发展的价值观念的全面更新和创造性转换。  相似文献   

13.
生态伦理的价值选择——现代人类中心主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人类中心主义强调一切从人类整体利益出发,为整个人类整存与发展的需要服务。传统人类中心主义在强调人的利益时走向了绝对化的极端,忽视生态环境的重要性。现代人类中心主义强调了人的利益的整体性、共同性和社会性;看到了人与自然的休戚相关性,又突出了人的主导性、能动性和创造性;坚持以人的利益作为环境伦理的中心,又主张以尊重自然规律及其内在价值为基础,成为生态伦理的价值选择。  相似文献   

14.
环境哲学是追求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智慧之思。它在对人与自然关系的反思基础上,以全新的眼光来解释世界,把“自然-人-社会”看作是一个辨证发展的整体,提出了关于自然的工具价值和内在价值的新认知,“自然权利”本质上是人的环境权利,人具有积极调节人与自然关系的道德责任。环境哲学是可持续发展道路的理论基础,它要求人们从机械世界观转变为生态世界观,从人类个体主义转变为生态整体主义,从片面发展走向人-自然-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5.
共产主义社会是马克思主义众多理论在实践层面的最终落脚点,马克思主义生态观也不例外。共产主义理论为人类社会提出了"无穷无尽"的生产力要求和满足"人们自由全面发展"的物质要求。而生态文明理论则又要求人们最大程度上地实现节约化生产。在西方思想家的错误理解中,马克思恩格斯的社会理论存在着一种忽视人与自然的关系、工业至上的生产主义思想,于是在他们的理解中共产主义社会与生态文明在生产层面便存在着一种不可调和的矛盾。这是一种片面的理解。本文旨在重新梳理马克思主义的生产理论,并以此阐明笔者的观点:共产主义社会将是实践马克思主义生态思想的最高社会形态。  相似文献   

16.
当代人文精神的特征和形成方式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当代人文精神是以人本世界观为核心的自然观、社会观、人生观、价值观,是以人的整体、全面、长远和根本利益为最高价值和终极关怀的态度和追求。人文精神既有历史普遍性,也有明显的时代特点。人文精神和科学精神都是人类普遍追求的主体性精神,它们的和谐发展是人类的福祉。科学发展观体现的是广义的科学精神,是以人为本、以人的全面发展为最高价值和终极关怀的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观,也是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不同人群、人文精神与科学精神和谐发展的全面和谐发展观。强势平衡、信仰先行、楷模示范是当代人文精神形成的基本方式。  相似文献   

17.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价值体系之建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社会的发展和人的发展具有内在的一致性。实现社会和谐,建设美好社会,必须通过人类的实践活动。马克思始终把人作为社会发展的最高价值,把促进和实现人的自由全面的发展作为未来社会的本质规定。建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价值体系,就是顺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需求,在多元化利益格局中重建符合时代精神的多向度的新的价值系统。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价值观要坚持以人为本的价值原则,以新集体主义为核心价值,以公正平等为价值向度。它源于差别又高于差别,源于多元又高于多元。  相似文献   

18.
实现人类社会系统与自然生态系统的和谐共生与可持续发展是和谐社会蕴涵的本质思想。生态思维反思传统主客二分式的思维方式,提出整体主义、平等观念、有序循环思想等生态原则,为和谐社会的建构提供人、自然、社会和谐发展的价值理念,走现代工业化之路,实现经济、社会、生态的可持续发展是生态思维的现实探索与实践,生态思维呼唤生态人格的觉醒,体现构建和谐社会的深层意蕴,对于解读现实社会的生存困境,诠释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全方位生态理念,构建和谐社会具有一定的理论与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9.
生态整体主义标志着环境哲学领域出现了一种新范式。这种新范式使人们逐步认识到自然界是一个有机整体,人与自然应该是一种真正平等、公正的关系,人自身为实现人、社会、生态的可持续发展的生态文明做出了积极贡献。因此,我们对生态整体主义进行考察和探究之后,产生一个问题:生态整体主义是否可以成为“可持续发展的指导思想”?笔者认为生态整体主义在某种意义上可以是一种人与自然的整体主义世界观,这对于可持续发展观是可以借鉴的,但是绝对不能成为可持续发展观的指导思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